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推拿的发展及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5:1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1.何为导引,推拿,按摩?它们的源源,历史发展史,学术特点是什么?

导引是一种配合呼吸,进行自我手法操作、自主活动的防治疾病和强身保健的方法。推拿是一种可以配合呼吸,既自动又他动地进行手法操作的防病治病的方法。按摩是以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西医的解剖和病理诊断,而用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理疗目的的方法,从性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方法。从按摩的治疗上,可分为保健按摩、运动按摩和医疗按摩。 按摩与推拿的区别:

从推拿的发展史上看,按摩不等于推拿。①“按摩”包括的手法相对较少,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少,范围较窄;而“推拿”包括的手法相对较多,临床治疗的病种亦多,范围涉及临床各科的疾病。②按摩改称推拿是从明代开始的,明代之前均称按摩,明代开始称推拿。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按摩就是推拿,推拿就是按摩。和“针灸”一样,“按摩”、“推拿”都是指临床上一种治疗的方法。 ⑴导引的历史渊源和特点:

导引在中国用于养生治病有五千年历史,华夏先祖,黄帝、神农、伏羲都精通导引。“导引”一词始见于《庄子·刻意》“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兽而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者也”。仅从表面上来看,导引具有以下两大特征:第一,调息活动,其中以“嘘”、“吹”、为主;第二,有许多酷似兽禽的形体动作。这两点与《山海经》“西王母善啸”,《吕氏春秋》中的“作舞”是相符的。70年代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就更形象、直观。

导引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养生术、治疗术,是中医学的灵魂。《庄子·刻意》就清楚的表明导引可以“养性练形”,后世的许多人往往多看重导引的“练形”,而忽略了导引的“养性”,养性的本质是“行气”,行气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潜意识高度入静的放松状态。实现它有三个基本条件:调心,调息,调身。正如古人所说要元神,而不要思神。行气状态下,人充分放松入定后,元神被调节出来,脏腑气机发动,体内真气推动肢体关节做出各种与脏腑经络相对应酷似兽禽的形体动作,兼或口中发出各种声音,隐喻着习术者当时的生理状况和病理状况。在肢体运动和声音振动达不到调节要求时,有时甚至还会自我或借助他人徒手或者持械,进行各种点穴、按摩、拍打、撞击等外在刺激,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驱除病邪。熟谙导引术的人都知道,在导引的练习过程中,各种肢体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和自我治疗活动全是天籁,隐含了相应的意义,而绝非事先的人为编排。这一点无论是《山海经》、《吕氏春秋》、《老子》、《庄子》还是《三国志·华佗传》,莫不如此,并且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东汉末年华佗的《五禽戏》是我国现今可见历史渊源最深厚、最有代表性的导引功法。

自古以来,导引又可分为“内导引”和“外导引”,内导引是一种主动式的自我修炼养生治病方法,而外导引则是由具有深厚导引练功基础的医生为因病暂时无能力进行导引训练的患者进行调节治疗的一种临床医疗活动。《内经》中的导引多属于外导引。

⑵推拿和按摩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1.先秦两汉时期(公元前~公元220年):

①在当时的医疗方法中,推拿占有相当的地位:如远在两千余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实践,当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灸,成功地抢救了尸厥患者。②按摩与针灸的关系相当密切,常常结合使用:如“九针”中的“提针”和“圆针”是按摩工具。③当时已有针灸、按摩的分工。④第一部按摩著作《黄帝歧伯按摩十卷》在这一时期成书,到东汉失传。⑤秦汉时的《内经》有不少按摩的记载:如按摩可以治疗痹证、痿证、口眼歪斜和胃痛等。 ⑥治疗范围涉及:痿证、厥证、寒证、热证等。 2.魏、晋、隋、唐时期(公元220~960年):

①当时主要医学著作:晋代:《肘后备急方》;隋代:《诸病源候论》;唐代:《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以上著作都有不少有关推拿的记载。②医政设施:这一时期,设有按摩专科,有了按摩专科医生。如:隋代设有按摩博士的职务。唐代:设有按摩博士1人,按摩师4人,按摩工16人,按摩生15人。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③治疗范围:涉及伤科、内科、五官科、小儿科及急救等方面的疾病。④发展了膏摩、自我按摩:在按摩时常配以药膏,以加强治疗的效果,也便于手法的充分运用。自我按摩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方法之一。由于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较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国医学在这一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 3.宋、金、元时期(公元960~1306年):

①治疗范围更加扩大:涉及妇产科的疾病。②重视手法的分析:如《圣济总录》。 ③推拿的治疗作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以前,很多医家都认为按摩有温通郁闭的作用。这时,《儒门事亲》提出:按摩还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4.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1911年) 明代:

①按摩又称推拿之称正是从这时小儿推拿的名称而开始的。②小儿推拿获得发展,并形成小儿推拿体系:如小儿推拿的穴位有点状、线状(如三关、六腑等)和面状(如脾经、心经、肾经等),与针灸点状穴位不同,并且产生了很多与成人按摩手法不同的特有手法—复式手法。③有较多的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其中《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 清代:

①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小儿推拿专著,如: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骆如龙的《幼科推拿秘书》、钱怀屯《小儿推拿直录》。②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医宗金鉴》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③发展了一指禅推法:一指禅推法为推拿最基本、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它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 5.解放前(1949年之前):

由于国民党政府不重视中医,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根据”,一律不许执业,祖国医学遭到了严重的摧残,推拿更是濒于湮没。当时从事医疗推拿者寥寥无几,但由于推拿确是一门行之有效的医疗科学,具有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因此在这艰难的环境下,推拿在民间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如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滚法推拿流派;在练功和武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了平推法推拿或称少林内功推拿流派。 6.解放后(1949年~至今):

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引下,祖国医学中的推拿疗法,得到了重视。在上海1956年开设推拿训练班,1958年成立推拿专科门诊部,同年又开设了推拿专科学校,邀请当时全国著名推拿专家任教,培养推拿专业人才。1976年后,随着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推拿事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材辈出。全国大部分省、市、县中医院都成立了推拿科。各省、市中医学院都相继成立、开办了推拿专业,培养了大量推拿人才。

推拿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目前已引起国际医务界的重视,许多国家都已开展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古老的推拿疗法,正在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推拿学在唐、明、清代的学术特点?

唐代的学术特点:①推拿已成为骨伤病的普遍治疗方法,不仅适用于软组织损伤,而且对骨折、脱位也应用推拿手法整复。②推拿疗法渗透到内、外、儿诸科。③推拿被广泛地应用于防病养生。

明代的学术特点:①“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②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清代的学术特点:①儿科杂病临床应用的发展。②以骨伤科疾病为对象的正骨推拿已形成其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③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的推拿,与其他外治法和药物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相互补充,相互结合。 3.简述针灸推拿学科研思路与方法? 针灸推拿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设计:

选择病例

采用严格的诊断标准(必须是最新修订的金标准、国家标准或协会标准)、辩证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以确定入围的病人能代表所研究的患者群。

确定样本量

应根据统计分析的需要而确定。为了使数据充分,便于统计学分析,需要具有足够的样本量,应先进行样本量的估算。如果两组疗效差异不能精确估计,则小样本研究每组至少30例,大样本研究每组至少100例。

研究场所

研究场所的选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充足的医疗设施、必要的实验室、足够的科研人员以及可以处理医疗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

盲法设计

盲法设计适用于随机对照实验中的患者、研究人员和实验结果评估人员,要尽可能保证患者不知道被分配到哪一类治疗组。由于针灸操作的特殊性,研究人员做到双盲设计很难实施,只有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可以使用。因此,目前主要依据设计者、操作者和观察者三分离的原则进行,即将实验结果的评估情况对治疗方面保密,结果评估人应对施行者负责。

随机性

一方面要从总群体中进行研究样本的随机抽样;另一方面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患者以偶然性机制分到任何一个资料组中。

对照组

对照组可以是一组或多组,如假针灸组、无治疗组、平补平泻组、药物组等。但对照组一定要对疾病治疗有效(参考最新的行业标准)。

其他方面

患者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应经由道德考察委员会来考察和批准;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及安全性评价。

针灸推拿学未来研究方向:针灸标准化的研究;得气的标准化的研究;针灸临床操作标准化研究。

小儿推拿发展简介

复位推拿发展简史

针灸推拿试题及答案

推拿读后感

推拿活动

针灸推拿

辽宁省针灸推拿试题及答案

手机银行业务转型及发展思考

台湾农会发展简介及思考

小儿推拿教学大纲

推拿的发展及思考
《推拿的发展及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推拿发展的历史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