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泰顺古代文人游江心屿,看吴驲等人为“诗之岛”添诗

发布时间:2020-03-03 13:52: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泰顺古代文人游江心屿,看吴驲等人为“诗之岛”添诗

泰顺古代文人游江心屿陈能雄/文江心屿位于瓯江中游,风光旖旎,有“瓯江蓬莱”之称;著名诗人谢灵运、李白、孟浩然等人都曾游迹于此,并留下锦绣诗篇。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宋高宗赵构为避金兵之乱,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数月,曾驻跸江心屿的普寂禅院(江心寺)。后宋高宗给寺院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奉为“宗室道场”,御书“清辉浴光”四字,来赞美江心屿之美。江心屿,与南宋初年的政治风云联系在一起,让秀美的风光蒙上了一层传奇的面纱。也许是皇帝效应,南宋后,游览江心屿的文人越来越多,陆游、文天祥等人都先后来过江心屿。游江心屿,是一次领略自然人文之旅,一次参禅问道之旅,也是一次寻访宋帝宸游旧迹的旅行。这座美丽的小岛留下许多泰顺名士的足迹,“诗之岛”上也有泰顺诗人的一席之地。

一、山岛如鳌,禅意之美江心寺南宋·吴驲海上浮来一巨鳌,鳌头琳宇耸青霄。半江灯火东西塔,一枕风雷上下潮。明月一轮出自静,长风万里浪非遥。我来敢问曹溪旨,为念宸游迹未消。宋室南迁,使北方经济文化的重心南移,许多中原名士纷纷迁入南方。浙南泰顺迎来了文风最鼎盛的时期,境内人才辈出,仅南宋一朝就出了文武进士70人。吴驲就是这些进士中的一员,他追寻着前人的足迹,来到瓯江。他看到江中的岛屿就如一只巨鳌,从大海中漂浮过来。巨鳌头上的双塔,有如龙角,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这种全景式的画面,给人以磅礴的气势。江心屿,云雾奇幻,宛若仙境,似乎这仙山就是巨鳌从大海中驮过来似的。传言,龙生九子,鳌占头。“海上浮来一巨鳌,鳌头琳宇耸青霄”,这让人联想到当年宋高宗带领着文武百官从大海中龙游至此的情境。入夜时分,瓯江上波光粼粼,夜舟轻渡。东塔、西塔的灯火照亮了过往帆船前行的航线。吴驲斜靠卧榻,枕下潮声阵阵。这声音,对于长年生活在江边的人来说早已习惯,而对于吴驲来说,这声音就像是风雷相激,轰鸣不息,让他彻夜难眠。吴驲起身打开窗户,江风徐徐吹来,吹散了他内心的阴云。白天,他和江心寺的主持一起探讨禅理,询问“曹溪”禅宗的妙法。主持和他说了很多佛法,他一时还难以完全领悟。此时,吴驲看着天边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安详明净,柔和的月光流泻而下,澄江如练。无论江潮如何翻涌,大地怎样变幻,明月就静静地悬在天空,形似镜,光如水。吴驲若有所悟,人生处世何尝不是如此,面对身世浮沉,以平和之心,泰然处之;以顺势而为的姿态,循天理,这样才有乘风破浪的气势。那么,借着这长风,即使是万里之外,也不会遥远。吴驲对着明月,心下彻明,吟出了“明月一轮出自静,长风万里浪非遥”的句子。

二、桃源仙境,悠然忘机上巳游江心寺清·林文翰文卓祠前草似茵,禅林寂寂那知春。晨烟隔岸鸡声远,午日浮空塔影匀。海燕衔花如供佛,山猿拾果不惊人。此间便是忘机地,何用桃园更问津。今天,当我们走入江心屿时,看到游乐设施林立,江上汽笛声声,岛内音乐飞扬,在古韵中散发着浓浓的时尚气息。那么一百多年前的江心屿是怎样的呢?在清人林文翰的眼里,这是一处犹如桃源的地方。有一年上巳节,林文翰来到江心屿踏青。他见岛内青草丛生,花繁树荣,环境清幽,万物不受外界的干扰,自由自在地生长着。隔岸的人家炊烟袅袅,隐隐能闻到鸡犬之声。大清早,就有许多善男信女乘着小舟,带着香烛果品来寺院中拜佛,而江上的海燕也口衔着鲜花飞向禅院,似乎是要献给慈祥的佛;小山中的猿猴,每日听着禅院的钟声梵语,似乎已经被点化向善了,它们小心翼翼地在林间捡着果子,生怕惊扰了路人。林文翰觉得这是一个清静美丽、毫无机心的地方,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与世无争,让人忘记了俗世的尘嚣。每个人的心中都装有一个桃花源,其实这不止是自然的风光,还有人的心境。当一个清新自然的地方,让人心旷神怡,心生宁静淡泊之意,这便是心中的桃源。桃花源就在眼前,那么,又何必舍近求远,去寻访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记载的那个遥不可及的地方呢?

三、仰瞻双塔,庭生双树舟中望江心孤屿清·潘庭栴凌霜双塔矗,胜地纪江心。信国祠仍旧,谢公句到今。寺依苔藓古,屿锁水云深。无数荒碑在,何时载酒寻。南宋灭亡后,泰顺的文风有过一段低迷期。自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置县以来,一直到清朝灭亡四百多年间,泰顺出了三位进士。而其中有一家居然出了兄弟两进士,可谓是一县文气集于一门,这两个兄弟的父亲就是这首诗的作者潘庭栴。有一次,他泛舟瓯江,经过江心屿,看到岛上胜迹繁多。文丞相祠历经风雨,依旧正气凛然地挺立在那里。他吟着谢灵运等人歌咏江心屿的诗句,感受着江心屿悠久的历史,一块块荒碑记录着过往的事迹,哪怕是寺旁的苔藓也充满着浓浓的古意。而最吸引他的是岛上的东西两座宝塔,巍巍矗立于青峰之上。在他眼里,这塔不是单纯的建筑物,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塔,它们欺霜傲雪,坚贞高洁。潘家两代都是善人,潘庭栴的父亲潘浦筹资重修了泰顺县城的文祥塔;潘庭栴自己出资修建了罗阳城区的万罗山亭。潘家修塔造桥,功德不浅,他们的善举就像是潘庭栴的名字,庭院里散发着栴檀树的芳香。潘庭栴与人为善,教育自己的儿子们却很严厉,他在县城罗阳的飞龙山建了一个书斋,让自己的儿子在那里闭门苦读。潘家兄弟在那清幽的环境里静心读书,学业精进。终于,潘家的庭院里长出了两棵“大树”,潘自疆、潘其祝兄弟二人先后进士及第。在泰顺的清代科举史上,潘家兄弟就像是两座高耸的塔。他们在苦学时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就像是潘庭栴诗中所写的“凌霜双塔矗”。

四、分疆椽笔,歌颂瓯城瓯城感事清·林用霖星辰斗口隐光芒,山海雄风壮越疆。千古江亭有孤屿,六朝春草尚池塘。月明常照瓯王庙,潮信曾迎宋帝航。一自容成仙去后,洞天更阅几沧桑。江心屿是温州的一张名片,把这个点放大了,可以看到大格局的瓯越文化。清代的林用霖与其父林鹗一起编纂了《分疆录》,作为泰顺县志的编写人,他走访了泰顺的村村落落,也参观了江心屿等温州名胜古迹。他以一个学者的眼光去看瓯城,笔下时时闪现出人文的光辉。《瓯城感事》这首诗,热情地歌咏了瓯城,其首联描绘瓯城的地理风貌:“星辰斗口隐光芒,山海雄风壮越疆”,这雄浑的第一联,一下子把人带入了温州苍茫的时空中。温州又称“斗城”,东晋风水大师郭璞登郭公山见“数峰错立,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他按风水布局筑城,以应北斗之象。温州就像是在星辰斗口上似的,光芒隐现,高山大海暗挟着一股雄风,瓯越大地风生水起。其颔联描写瓯城的人文风物:“千古江亭有孤屿,六朝春草尚池塘”,这一联诗则直接化用了李白和谢灵运的诗句。唐代李白游江心屿时,曾写下“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之句;南北朝诗人谢灵运任永嘉(今温州)太守时,曾写下诗篇《登池上楼》,其中有一句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在温州市区的积谷山西麓有一个“春草池”,就是因这句诗而得名的。其颈联讲述瓯城的历史大事:“月明常照瓯王庙,潮信曾迎宋帝航”。在温州历史上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推动了温州的历史进程。如秦朝末年,勾践后人驺摇起兵反秦,后又助汉开国有功,汉惠帝三年,驺摇被封为东海王,世称东瓯王。驺摇带领人们开发建设温州,被认为是开发东瓯的始祖;南宋初年,瓯江的潮信,曾迎来宋高宗的船队。这一航队的南下,也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自此,温州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其尾联歌颂瓯城的发展变迁:“一自容成仙去后,洞天更阅几沧桑”,温州几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荒野到沃田,从刀耕火种到高度文明,它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2016年温州被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荣誉实至名归。而林用霖的这首《瓯城感事》,在短短五十六字中概述了温州的地理、人文、历史、发展,全诗跨越千年,气象宏大,实为歌咏温州的精品佳作。

泰顺古代文人游江心屿,看吴驲等人为“诗之岛”添诗
《泰顺古代文人游江心屿,看吴驲等人为“诗之岛”添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文章
    主题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