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南非的母舅

发布时间:2020-03-01 20:22: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南非的母舅》导读及布朗结构—功能主义社会人类学概要

高建伟

《南非的母舅》一文成于1924年,是布朗学术生涯早期的一篇学术会议论文,其后被收入《南非科学杂志》(卷21,第542-545)。这篇论文虽然是布郎早期的作品,但其中包涵了布朗人类学思想的主要关注点和分析路径。

一、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论

论文首先从批判朱诺德先生的一个论点开始,朱诺德在《一个南非的生活》一书中提出:萄属东非巴聪加人中,外甥对舅父的一定特权乃是母权制的遗留,或者说这个部落曾经经历过母权制阶段。这种认识是建立在早期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之上的。在马林诺夫斯基和布郎之前的英国,人类学由于学者们认知方式上的不同大体上有两大流派:一是进化学派,这个学派认为,现今人类各民族的社会差异反映的基本上是人类社会文化进化阶段的差异,其研究重点是通过跨文化比较来揭示社会文化的一般通则,探讨导致制度、习俗、规范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般心理和社会机制,这一学派也可称为社会学派。另一个是传播学派,这一学派认为,文化是独一无二永不重复的历史现象,不同地区的相同文化现象是由历史上发生的文化传播造成的。其研究重点是划分文化和民族的分布区域,追溯其发生、演变的历史,以达到对人类文化异同的理解,这一学派也可称为民族学派。 由此可见,朱诺德的认知方式属于传播学派,具有历史学的倾向。布朗批判了这种认知方式,他在本书《导论》中分析到:历史解释的可接受性取决于历史记录是否完整可靠。但社会人类学家所研究的原始社会没有历史记载„„如果人类学家把他们的研究当做是一种历史研究,他们就只能求助于猜测和想象,杜撰出一些“伪历史”或“伪因果”解释。朱诺德对巴聪加人甥舅关系的分析即属于这样一种“伪历史”。

与此不同,布朗是从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原始社会的甥舅关系。布郎的结构—功能主义方法有三个基本概念:社会结构、社会过程和社会功能,对此,布朗在导论中曾有明确的论述。

什么是社会结构?布朗说:社会关系网络的绵延构成了社会结构,举例来讲,结构延续如同人的向体。人体的组成成分是分子,尽管这些组成人体的分子实际上在不断变化,但人体结构的延续却能保持。或者说,在美国的政治结构中,总统是必须的,尽管谁来当总统是变动的,但作为一种安排,这个结构却在延续。结合以上类比,可以说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这种网络关系的排列秩序就是所谓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存在和延续过程实际上是由人类各种行动和互动所构成的社会过程。与社会结构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社会制度,这个概念是指一个特定社会生活方式中已确立的行为规范,按照这种行为规范,人们做出各种行为和活动,从而形成社会结构。因此也可以说,制度与结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制度为社会结构的构成关系提供了规范,另一方面,规范因结构关系(在这一结构关系中,某些行为被当作普遍和合适的)而被确立。

什么是社会过程?布朗认为社会人类学观察的对象既不是“社会”也不是“文化”(这即是“实体论”),而是过程(过程论),社会生活方式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种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社会人类学就是对原始民族社会生活方式进行比较理论研究。

什么是社会功能?布朗的功能一词用来指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社会结构的延续通过社会过程来实现,而社会过程则是通过社会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打个比方来讲:生命是由各种机体组成的一个结构,而生命的运作则是一个过程,各种机体(比如心脏)正常发挥自己的功能,生命才能得到延续。

以此分析,巴聪加人中外甥对舅父的财产具有的一定特权这种现象,是巴聪加人社会结构得以延续的一种特定制度设置,这一制度设置发挥着特定的功能,通过这一功能,巴聪加人的社会关系得以确认, * 本文写于2007年10月,为《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的读书笔记。 并不是朱诺德所说的母权制的遗留。

二、亲属关系的视野

布郎认为,大多数原始社会的特点是:亲属关系是原始社会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主要是在亲属关系基础上加以规范的,这种规范实现的方式是:对不同类型的亲属关系加以固定的行为模式。布郎还提出一个在其分析中较为重要的概念—社会体系,这一概念最早为孟德斯鸠提出并为孔德所修证,指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生活方式中,各种特征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布朗的社会体系主要是“亲属体系”,是指“在一特定的社会中,我们即使不是在事实上,也能在概念上将之分离出来的人们之产是的某种行动和互动”,“体系”这个概念的意义在于:分析一种习俗时,“我们首先要揭示的是,作为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习俗在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布郎以非常谦谨的态度说到:“这些相互关联的习俗并不是独立的制度,而是一个体系的组成部分;对这个体系的一部分进行解释是不会令人满意的,除非这种解释与对整个体系的分析相一致”。可见,“体系”这个概念指的是一种用于分析和研究的工具。

正是把甥舅关系置于亲属关系的整体框架中,布朗才能从一个更加宏大的视野中发现与甥舅关系戚戚相关的另一个重要事实——姑侄关系,而(据我猜测)后者是布朗分析的一个突破口。正是发现姑侄关系的相关特征,并与甥舅关系的对比中,布朗发现了朱诺德理论中的“伪历史”成分。布朗发现在舅父具有重要作用的地方,发现姑母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尽管其作用方式不同。容许外甥与舅父取闹的习俗似乎普遍伴随着一种对姑母的特别尊敬和服从。这一发现至观重要:如果按朱诺德所说:容许外甥与舅父取闹的习俗是母权制的残留,那就意味着对姑母的特别尊敬和服从则是父权制的残留,这是自相矛盾的。

通过“亲属体系”分析概念的建立,布朗发现了多种复杂但又相互的行为模式,可以如下来表示。

亲属关系

行为模式

亲属关系

行为模式

基本假设

父亲

尊敬与畏惧

母亲

体贴和放任

推广或扩展

姑母

服从与尊敬

舅父

亲昵和放肆

推广或扩展

父系亲属

服从与尊敬

母系亲属

亲昵和放肆

推广或扩展

父亲家族的神灵

惧怕与敬畏

母系家族的神灵

帮助和无礼

布郎认为:母权制社会和父权制社会的区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即使最牢固的父权制社会中,母系亲属也要受到一定的重视;同样,在非常牢固的母权制社会中父系亲属在个人生活中总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这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结构,因此,适应这个结构的延续,必须分别建立成员对父系亲属和母亲亲属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又是有差别的。这种行为模式的固化即构成制度性的规范,或上升为仪式性的制度安排。特兰斯凯地区(土著居民)的女孩结婚时父亲给予的“阿卜化加”牛,巴佩迪人女孩结婚中从自己所收牲畜中取一头畜交给其舅父,或巴聪加人和西波尼西人中外甥干预献祭仪式等均是这种行为模式的制度化(或仪式性)安排。通过这种安排,一个人与母系亲属的特殊社会关系得到表达,这种社会结构就得到了延续。

在这里还需要指涉到布朗社会人类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把社会人类学建设成一门揭示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自然科学,这是他毕生的努力。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布朗认为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课题应分为三类:1.社会形态比较研究,即在进行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对人类各种社会结构进行分类。2.社会生理学研究,它要解决的问题是,社会结构体系是怎么样存在的?维持现在社会关系网络的机制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3.社会变迁研究,它关注的是社会结构的变化过程,以及新的社会结构形式得以产生的原因(在此,他认为研究那些没有文字社会的变迁,应该只限于人们能够观察和记录下来的变化)。在《南非的母舅》一文中,布朗着重于社会形态比较研究和社会生理学研究。为了得到更加充分的比较资料,布朗引证了汤加人、斐济人、纳马人以及南非的马霍屯人、奥瓦赫雷鲁人、拜拉人等原始民族的相关特征,并从亲属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形态学的讨论和划分。而关于南非“罗保拉”习俗(买卖新娘)、祖先神灵崇拜及祭祀、外甥干预舅父去逝献祭仪式等的研究,则成为社会生理学研究的典型。关于社会变迁研究,不仅在此文中未涉及,在布朗的其它研究著作中也未多谈。可以这样认为这一事实:布朗仅是从学术规范的角度提出应然的社会人类学研究课题,但是,在事实的研究过程中,不仅布朗,而且包括那一代的人类学学者都忽视了此点——或许我们只能解释为当时的人类学还未有此能力达到这个阶段。

三、其它一些探讨

其一,布朗非常重视对仪式的研究,在《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他探讨了大量原始社会的宗教仪式和社会关系仪式。在《南非的母舅》一文中,他借朱诺德的描述特别分析了巴聪加人的推倒死者草房的仪式(即外甥推倒已死去的舅父所居草房的仪式,这种仪式是葬礼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仪式从我们常人的观点看是无礼的,或是莫名其妙的,但布朗认为,这恰恰是使一个人与母方亲属间的特殊关系得到仪式性的表达,“在这里,仪式的功能在别的地方一样,都是用来固定和维持某种包括义务和感情在内的行为模式”。应该说,布朗的结构—功能主义对原始社会的一些行为特征是有较强分析力的,布朗对仪式的分析也间接开启了其后象征主义人类学的先河。

其二,布朗的社会人类学受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的影响很深,有学者也认为:布朗是把涂尔干社会学思想内化得最为彻底的英国人类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结构—功能主义人类学即是涂尔干社会学思想与英国经验主义人类学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要点有:根据社会事实而不是根据人类的心智来解释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社会现象有别于心理和心理现象,只能根据社会事实,根据构成、维持社会的机制来解释;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共性,受一定规律支配,应尽管采用与自然科学相似的实验方法来揭示社会的一般规律。在这些基本点上,布朗有涂尔干是一脉相承的,他甚至把社会人类学当做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

其三,虽然人类学史上我们把布郎与马林诺夫斯基同列为功能学派的泰斗,但布朗本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他在《论社会结构》一文中说:这种功能学派实际上不存在的,它是马林诺夫斯基教授编造的神话。马氏与布氏虽然都受到法国年年鉴学派的影响,但布氏更忠实地接受了涂尔干的思想,而马氏同时更深地受到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文化研究路向的影响。马氏与布氏的分歧首先表现在其研究对象的不同,马氏倾向于参照人们在生物、心理和文化上的需要来解释社会事实(在其学术发展历史中,这三者的重点有所不同,其早期更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布氏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他认为文化是抽象含混的,只有人的行为才是能把握和观察的。其次,其研究方法的不同也决定了其学术思想的不同,马氏习惯于深入了解原始土著居民的生活,他认为土著人所说与做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他们不仅是制度和规范的遵循者,也是操弄者,因此,马氏是现代人类学参与观察研究方法的开创者。而布氏基于科学主义和社会事实的立场,只愿意做为一个旁观者,或者形象地说是隔着一层玻璃来观察土著人的生活,因此二人所看到的社会图像是大不相同的。

附: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作有《安达曼岛人》(布郎,1922),《西太平洋的探险队》(马林诺夫斯基,1922)、《科学的文化理论》(马林诺夫斯基,1944)、《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布郎,1952),其研究阵地为马林诺夫斯基领导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和布朗领导的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

主婚人母舅讲话

雅各投奔母舅拉班

闽南习俗 母舅坐大位

南非硬币

南非探亲

10.30南非

南非商务礼仪

激情南非

南非葬礼

南非邀请函

南非的母舅
《南非的母舅.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南非共和国 南非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