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鉴定学第1013章

发布时间:2020-03-03 06:47:5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药鉴定学(全手打)

第十章 花类中药

药用部位为完整的花、花序或花的一部分,这类中药称为花类中药。

花类中药的鉴定

1性状鉴别:注意观察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数目及其着生位置、性状、颜色、被毛与否、气味等。

2显微鉴别: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两部分。花粉具萌发孔。

花类常用中药:丁香,洋金花,红花。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

1性状鉴别 花瓣覆瓦状抱合,三角状萼片。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 2显微鉴别 萼筒有较厚角质层,薄壁细胞含众多细小草酸钙簇晶。

粉末:暗红棕色。花粉粒众多,极面观三角形,具3副合沟。纤维梭形。草酸钙簇晶众多。油室多破碎,含黄色油状物。

洋金花:为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的干燥花。有毒。性温,味辛。

1性状鉴别

2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色。花粉粒类球形或长圆形。有草酸钙砂晶、方晶及簇晶。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

采收加工:选择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阴干或晒干。

1性状鉴别 为不带子房的管状花,表面红黄色或红色。柱头长圆柱形。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2显微鉴别 粉末橙黄色。有长管道状分泌细胞,含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花冠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绒毛状。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先端尖或稍钝。花粉粒类圆形,具3萌发孔,外壁有齿状突起。

第十一章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以植物的果实或果实的某一部分入药的中药,称为果实类中药。包括果穗、完整果实和果实的一部分。

1性状鉴别:注意其形状、大小、颜色、表面、质地、断面及气味等。

2显微鉴别:主要观察果皮表皮碎片、中果皮薄壁细胞及纤维、石细胞、结晶、种皮、胚乳及胚的组织碎片,无木栓组织、叶片碎片、花粉粒及大型导管。

以种子、种子的一部分或种子的加工品入药的中药称种子类中药。

果实及种子类常用中药:连翘,枸杞子,槟榔。

连翘: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采收加工:颜色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采收熟透的果实,晒干,除杂,习称“老翘”。

1性状鉴别 连翘呈长卵形至卵形,两面各有一条明显的纵沟。老翘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

2显微鉴别 粉末淡黄棕色。

质量评价:青翘以色较绿,不开裂者为佳。老翘以色较黄,瓣大,壳厚者为佳。 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

1性状鉴别 药材呈扁圆球形或圆锥形。外表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具稍凹下的网状浅沟纹。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气微,味涩,微苦。

第十二章 全草类中药

全草类中药是指药用部位为植物全株或植物地上部分等的一类药材,由于其大多来自草本植

物,亦称草类药材。

全草类常用中药:薄荷,石斛。

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

1显微鉴别 茎 表皮有单细胞的腺毛和1~8细胞的非腺毛。

叶 腺鳞的腺头呈扁圆球形,由8个分泌细胞排列成辐射状。表皮细胞薄壁,呈波状。腺毛为单细胞头,单细胞柄。

质量评价 药材以叶多、色深绿、气味浓者为佳。药材含叶量不得少于30%。

附:薄荷素油,又称薄荷油,为薄荷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加工提取的挥发油。

薄荷脑,为薄荷油中一种环状醇,我国薄荷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石斛: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的新鲜或干燥茎。

1性状鉴别 鲜石斛,肉质,多汁,易折断,断面绿色,平坦。味微苦而回甜。金钗石斛,有深纵沟,味苦。

附:铁皮石斛

第十三章 藻、菌、地衣类中药

菌类中药是指以菌类植物的菌核、子实体或子座与寄主幼虫尸体复合体为主要入药部位的一种中药。

地衣类中药是指以地衣体入药的一类中药。

藻、菌、地衣类常用中药:冬虫夏草,茯苓,猪苓,松萝。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采收加工: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

1性状鉴别 虫体似蚕,表面深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环纹。足8对,中部4对较明显,断面略平坦,淡黄白色。子座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上部稍膨大,断面类白色。

质量评价:以体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含腺苷不得少于0.010%。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有栽培与野生两种,栽培产量较大,以安徽为多,故有“安苓”之称;野生以云南为著,称“芸苓”。习惯上以云苓质优。

采收加工:将鲜茯苓堆放在不通风处,用稻草囤盖,进行“发汗”,使水分析出,取出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称为“茯苓个”;去皮切片为“茯苓片”;切块为“茯苓块”;中有松根者为“茯神”;皮为“茯苓皮”;去皮后内部显淡红色者为“赤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为“白茯苓”。

1性状鉴别 茯苓个: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隆起的皱纹。体重(入水下沉),质坚实,断面呈颗粒状,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2显微鉴别 粉末灰白色。用水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颗粒状团块或末端钝圆的分枝状团块。遇水合氯醛试液,团块溶化露出菌丝。

猪苓: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

1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的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表面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质致密而体轻,能浮于水面,断面细腻,平坦。

松萝:为松萝科植物松萝和长松萝的干燥地衣体。

中药鉴定学 第2章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15

学校对教师鉴定

中药鉴定学习题

中药鉴定学讲座

鉴定学第1013章
《鉴定学第1013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