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腹外疝

发布时间:2020-03-03 16:35:4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模块四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任务九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答:转移性右下腹痛

2.阑尾周围脓肿患者几个内禁忌手术?

答:3个月

【新课导入】 【案例】

患者,男性,72岁。发现右下腹肿物5个月,肿物站立时明显,平卧时可缩小,今排 便时肿物突然增大,伴疼痛,疼痛逐渐加重,之后有发热、腹胀、恶心、呕吐。晚20点来医 院急诊。既往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20年。

查体:一般情况尚可,生命体征平稳。右腹股沟区肿物,进入阴囊。肿物壁张力高, 有压痛。腹部查体无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活跃,有气过水声。

思考:1.诊断依据有哪些?

2.临床应注意观察什么内容?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正确为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的能力,具备为术前检查病人发生嵌顿疝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腹外疝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腹外疝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术前帮助患者加强腹壁肌锻炼,具备对腹外疝术后患者并发症护理的能力,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肝癌患者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 常见的有腹股沟疝,股疝,脐疝,切口疝等。

二、病因

(一)腹壁强度降低:腹壁薄弱和缺损是主要因素 1.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股动静脉、脐) 2.腹白线发育不全、腹肌发育不良。 (先天性)

正 文

3.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老年、肥胖、营养不良等所致肌萎缩 (后天性)

(二)腹内压力增高:如慢支炎、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抬高、婴儿啼哭。

三、疝的组成和分类

疝由疝环、疝囊、疝内容物及疝外被盖

疝内容物:小肠>大网膜>盲肠>阑尾>结肠>膀胱。

1.易复性疝 在病人站立、行走或腹内压增高时突出,平卧、休息或用手向腹腔推送时疝内容物很容易回纳入腹腔的,称为易复性疝。

2.难复性疝 疝内容物不能或不能完全回纳入腹腔内者,称难复性疝。

3.嵌顿性疝 疝门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可强行扩张囊颈而进入疝囊,随后因疝囊颈的弹性收缩,又将内容物卡住,使其不能回纳,称坎顿性疝。

4.绞窄性疝 嵌顿如果不及时解除,肠管及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终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四、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右侧比左侧多见。。腹股沟疝可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在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称为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也不进入阴囊,为腹股沟直疝。

(一)解剖要点:小先生讲一讲

1.腹股沟区: 上界: 髂前上棘两侧连线

下界: 腹股沟韧带

内侧: 腹直肌外缘 2.腹股沟区层次:(浅→深)( 9 层 ) 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层腹膜。

3.直疝三角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

内侧边:腹直肌外侧缘

底边:腹股沟韧带

4.腹股沟管:弓状下缘(腹内斜肌,腹横肌)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成年人

正 文

为 4 ~ 5 cm。

内口(深环,腹环):腹横筋膜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2 cm 处卵圆形裂口 隙。

外口(浅环,皮下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有一三角形裂隙

前壁: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外侧1/3)

后壁:腹横筋膜,联合肌腱(内侧1/3) 上壁:弓状下缘(腹内斜肌+腹横肌) 下壁:腹股沟韧带, 腔隙韧带

男性:精索通过

女性:子宫圆韧

(二)发病机制

先天性 — 腹膜鞘状突未闭;右侧 >左侧;原因:右侧睾丸下降晚。 后天性 — 腹壁薄弱或缺损。

(三)临床表现 (小先生讲一讲)

腹股沟疝占腹外疝 80%.1.症状:大多数病人主诉为:体力劳动、运动时、咳嗽、用力或举重时在腹股沟区发现肿物或包块。

2.体征:患处见肿物,无明显压痛。透光试验 阴性。肿物回纳,压住突出部位,肿物不再突出。

(四)鉴别诊断 1.直疝与斜疝鉴别:

斜 疝 直 疝 发病年龄 多见于儿童及青状年 多见于老年

突出途径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疝块外形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半球形,基底较宽 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 疝块不再突出 疝块仍可突出 精索与疝囊的关系 精索在疝囊后方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疝囊颈与腹壁 疝囊颈在腹壁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下动脉的关系 下动脉外侧 嵌顿机会 较多 极少

正 文

2.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鉴别:

(1)嵌顿时间长,超过24~48h.,但少 数病人不到24h.也可发生绞窄。

(2)有毒血症表现,如发热、脉搏快, 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

(3)有严重的水盐平衡紊乱。

(4)疝块局部皮肤有红肿等炎性表现。

(五)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半岁以下婴幼儿及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可用手法复位,疝带治疗。

2.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

(1)疝囊高位结扎术:基本术式,任何疝均需进行高位结扎,儿童(

高位结扎的标志:① 腹膜外脂肪②疝环(颈)水平③腹壁下动脉搏动

(2)修补术:高位结扎+腹股沟管重建+内环口修补

腹股沟管前壁修补 — Ferguson 法

方法:在精索前方将弓状缘及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腹股沟管后壁修补—Baini法、Halsted法、Mcvay 法、shouldice 法等。

① Baini 法

方法:在精索后方将弓状缘及联合肌腱缝至腹股沟韧带上,精索置于内,外斜肌之间。

②Halsted法—精索皮下法

方法:将弓状缘及联合腱在精索后方缝至腹股沟韧带上,并将腹外斜肌也在精索后方缝合。

③McVay法:

方法:在精索后方把弓状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④Shouldice法:优点:同层次、无张力。

方法:精索后进行腹横筋膜修补,符合现代腹外疝发病机理之腹横筋膜薄弱或缺损所至思想. 3.人工材料修补—无张力疝修补术:

现代疝修补强调——无张力情况下进行缝合修补. 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处理原则:

股疝(femoral hornia)占腹外疝3-5%,但是最容易发生嵌顿疝。易嵌顿、易绞窄、易坏 4

正 文

死。

嵌顿性疝如嵌顿时间

判断疝内容物生机指征:

①肠管呈紫黑色,失去光泽和弹性;

②刺激后无蠕动; ③肠系膜内无动脉搏动。

(六)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发病时间、发展情况、自觉症状,既往有无嵌顿或绞窄史。 2.询问患者有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或腹水、妊娠等诱发因素。 3.病人的腹股沟区肿物大小、质地、有无增大压痛、能否回纳入腹腔。

4.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有无因肿块突出反复发作影响其工作、学习、生活与社会活动而焦虑不安。

(七)护理问题

1.疼痛 与脏器或组织嵌顿、血运减少、缺血缺氧有关。 2.有阴囊血肿的危险 与阴囊位置低、体位因素有关。 3.有疝复发的危险 与患者术后康复保健知识运用不良有关

(八)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及床位医师、主管护士、护士长,消除陌生感,介绍病区规章制度,做好入院宣教工作。

2.指导病人进半流质饮食,避免劳累。

3.病情观察:如有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应给予治疗;如有吸烟应劝其在术前戒烟,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

4.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常规备皮、药物皮试、20:00后禁食禁饮。

术后护理

1.术后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6h后,可枕枕头。非无张力修补术者,术后平卧位3日,不宜过早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3.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予砂袋压迫伤口,托高阴囊。防止切口感染,注意防止大、小便污染切口。

正 文

4.术后患者如有咳嗽、大便秘结、排尿困难,及时处理,防止腹内压过高。

5.卧床期间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满足病人生理需求。指导病人行床上功能锻炼,年老、体弱者下床活动时,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6.出院时应嘱患者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复发。

(九)护理评价

1.腹痛程度、部位、性质和放射方向、持续时间、腹部体征及消化症状。

2.影响疼痛和发作的因素,如随呼吸而加重、体位改变、腹痛发作前有无进油腻食物、过度疲劳或情绪变化等情况。

3.询问既往史,有无类似发作史,治疗及检查情况,注意有无胆囊肿大、发热及黄疸。 4.监测神志、面色、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皮肤弹性、有无黄染及粘膜干燥情况、尿量改变等,判断有无休克及脱水。

(十)健康教育

1.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食粗纤维的蔬菜等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忌剌激性食物特别是烟酒。

2.手术前劝患者戒烟,注意休息防止着凉引起咳嗽,在咳嗽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双手按压伤口,必要时使用镇静剂。

3.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

4.出院后仍需注意休息,可适当劳动,一般三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课堂小结】

腹外疝主要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疝和绞窄疝。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斜疝和直疝临床特点区别,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容易嵌顿,直疝多见老年人,有直疝三角突出,极少发生嵌顿。注意病情观察,是否发生嵌顿和绞窄。

【案例分析】

你是小先生 请你来讲一讲: 诊断依据:

1.老年男性,慢性病程,急性加重

2.发现右下腹肿物5个月,平卧可缩小。约十余小时前排便时肿物突然增大,伴疼痛逐渐加重,继之发热、腹胀、恶心、呕吐。

3.既往前列腺增生20年。

正 文

4.查体右腹股沟肿物进入阴囊,张力高,压痛。肠鸣音活跃,气过水声。

注意观察病人疝块触痛是否明显,能否回纳腹腔,高度警惕嵌顿疝和绞窄疝的发生。

【护考模拟】

1、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的区别是()

A.疝囊有无压痛 B疝内容物能不能回纳 C.疝内容物有无血运障碍 D.是否有休克 E.是否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

)2.最常见的腹外疝是

A.脐疝 B.股疝 C.切口疝 D.腹股沟斜疝 E.腹股沟直疝

3、男性,68岁,右侧腹股沟区可性复性肿块7年,肿块有时可进人阴囊。体检:右侧腹股沟区肿块,可还纳、外环口容2指,压迫内环口后,肿块不再出现。鉴别该病人为腹股沟斜疝或直疝时,最有意义的鉴别点是 A.发病年龄 B.突出途径

C.疝块外形 D.疝容物是否进入阴囊 E.还纳疝内容物、压迫深环后疝内容物是否再突出

)4.患儿,女性,3个月,脐部可复性肿块,在哭闹、咳嗽时疝块脱出,安静平卧时消

失,诊断为脐疝。关于脐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婴儿脐疝比成人多见 B.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

C.婴儿脐疝可自行愈合 D.对该患儿应积极采取手术疗法 E.多因脐环闭锁不全或脐部组织不够坚强所致

男性,28岁,8年来站立或腹压增高时反复出现右阴囊肿块,平卧安静时肿块明显缩小或消失。10小时前因提重物而肿块又出现,伴腹痛、呕吐,肛门停止排气和排便;体检示右阴囊红肿,可见一梨状肿块,平卧后肿块不消失。 ( )5.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B.嵌顿性腹股沟直疝

C.绞窄性股疝 D.睾丸鞘膜积液 E.睾丸扭转 ( )6.本例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A.试行手法复位

B.应用止痛剂

C.静脉补液纠正酸碱失衡 D.紧急手术 E.热敷、抗生素治疗 ( )7.腹外疝术后,对病人正确的要求是

正 文

A.24h后可床边活动 B.2d后可户外散步

C.半月后可恢复轻工作 D.不从事体力劳动 E.3个月内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男性,62岁,右腹股沟可复性肿块10年。病人有长期便秘史和吸烟史。肿块在站立时明显,平卧时消失,肿块有时可进入阴囊,可还纳。体检发现右腹股沟区肿块。约10cmX8cm大小,质软,可还纳,外环口容2指,压迫内环口后,肿块不再出现。 ( )8.该病人可能的诊断是

A.股沟斜疝 B.股沟直疝 C.股疝 D.丸鞘膜积液 E.精索静脉曲张 ( )9.护理评估时必须洵问以下有关内容,除了 A.慢性咳嗽史 B.慢性便秘史 C.尿频、尿急史 D.工作单位 E.工作种类

( )

10、准备为该病人行高位疝囊结扎斗疝修补术,手术前准备措施不包括 A.皮肤准备 B.积极处理腹内压增高因素

C.戒烟 D.局部热敷 E.安慰病人,以免紧张

【课后作业】

1.整理成表格腹股沟直疝和斜疝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有什么不同?

2.预习下节课内容。

腹外疝

十三,腹外疝

题库腹外疝

腹外疝习题

腹外疝术后护理

腹外疝患者护理常规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试题

23章腹外疝病人护理习题

西医综合:腹外疝、腹股沟疝、股疝知识要点

腹外疝的内容物最常见的是

腹外疝
《腹外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