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4 09:46:3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

近期我省云浮市发生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猪“高热病”疫情。曾一度引起当地人们的恐慌,为此并结合相关的人兽共患病疫情,卫生部发出相关的“关于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虽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目前属于动物疫病,仅是在动物中传播的疫病;然而,人畜共患病它是如何传播的?人们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警惕人兽共患病,关键是要有防护意识,控制疾病关键在于防病,现将预防控制人兽共患病基本知识概括如下。 1 概况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可在非人类脊椎动物和人类之间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其传播可以不再依赖动物宿主; 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是指那些新认识的,或者以前已经出现,但发病率不断升高,或者流行地区,宿主和媒介范围不断扩大的人兽共患病; 新出现的人兽共患病一词,最早见于1992年美国国家科学医学院研究所所作的一份题为“新出现的感染:病原微生物对美国公众健康的威胁的报告”,根据现有的疾病生态学知识,新发人兽共患病还会继续增加,应对突发人兽共患病事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并不新鲜,是伴随着人类活动历史而出现,文献记载的此类疾病约有近200种,其中数十种曾引起世界上许多国家大规模的传播,如鼠疫、黄热病、埃博拉、狂犬病、疯牛病、口蹄疫、猴痘等。近年来,由于饲养方式、贸易全球化、气候变化、环境遭受人为性的破坏等原因,动物疫源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出现。近几年

[3][4]

[3]

[2][1]

来我国与动物疫源疾病已有数次大交锋:2003年底到2004年的SARS疫情和近几年的禽流感疫情、猪链球菌引起的人-猪链球菌感染;因食用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等一系列威胁人民生命和健康安全的重大疫情,都属于动物源性疫病的范畴 。 2 人兽共患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2.1消化道传播

主要指吃入各种感染动物组织、肉类和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的食物、水和土壤,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如因进食福寿螺而引发的广州管圆线虫病。

2.2呼吸道传播

生存在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的病原体,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如咳嗽、嚎叫等,病原体可随同黏液或渗出物的小滴而喷出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较大的颗粒在空中停留较短,落于地面,与尘土混合形成尘埃。当人和动物吸气时,就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感染,如SARS疫情和禽流感。

2.3经皮肤接触传播

经皮肤接触传播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如被狂犬病犬咬伤;被猫、狗舐、抓伤而感染等。

2.4经节肢动物传播

蚁、蝇、蟑螂、螨、蜱、虻、虱、蚤等在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传播方式分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两类。前者当它叮咬人和动物时,把病原体带入皮肤内。生物性传播是指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繁殖,再感染人或动物,如黄

[5]

热病、森林脑炎、西尼罗病毒感染等。 3 与家养动物和宠物有关的几种人兽共患病 3.1猫抓病

猫抓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猫是本病病原体惟一的自然宿主与传染源,这种病是由于人被猫抓伤或由猫的排泄物感染所致。人被感染后,表现为面部淋巴结发炎、肿大、疼痛、化脓,体温升高,四肢出现斑疹,有时甚至出现脑膜炎。出现这种症状后,应立即到医院就医,并对病猫进行捕杀,死体焚烧或深埋。

3.2弓形体病

由弓形体原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分为先天性感染和后天感染两类。此两类在人体内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一般均不引起严重症状的隐性感染,不引起严重后遗症。然而,发病者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常因感染的脏器不同而异,主要侵犯眼、脑、淋巴结和心脏等,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炎、脑积水、头小畸形、眼球过小和脑钙化等。近年来有关弓形体病的报道很多,猫、兔、猪和狗等几乎所有哺乳类动物均有弓形体的自然感染,其中以猫的感染率最大,因猫粪便中排出的弓形体卵囊,可在外界存在较长时间造成感染的威胁。孕妇接触病猫被感染后,会造成胎儿先天性畸形,智力缺陷,甚至会出现不堪设想的后果。出现这类情况时,目前通常使用磺胺嘧啶或乙胺嘧啶,也可二者配合使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情况严重时,要立即到医院就医。 3.3 旋毛虫病

这是一种多种动物共患的寄生虫病。在疫区,以猫的带虫率为最

高,其次是狗。人类大多通过消化道而感染此病,以肠胃症状、全身水肿、高热、肌肉剧烈疼痛为特征。出现这种症状后,目前大多采取服用或注射磺胺类药物等,有一定疗效。 3.4 狂犬病

又名恐水症,也叫疯狗病,是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最初由疯狗引起,疯狗咬伤人或其他动物,因其唾液带毒,使人感染致病。人感染后,潜伏期最长可达半年以上。病初起时表现为头痛、疲劳、恶心和呕吐,被咬伤部位发热、皮痒、有蚁走感,多泪、流涎、呼吸和吞咽困难,继而出现极度兴奋、恐慌不安,遇水则出现恐惧,病死率高。人一旦被病狗、病猫咬伤,应尽快进行伤口处理和就近注射狂犬疫苗,可有效地控制发病。

3.5鹦鹉热

因为鹦鹉羽毛和粪便带有一种使人致病的鹦鹉热衣原体,人若感染此病,会引起高热、寒颤、头痛、咳嗽、肺部发炎或精神异常等症状,进而危及生命。金丝鸟、白鸽、鸡、鸭等均可携带这种病原体。 3.6 兔热病

兔热病由土拉杆菌引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常在兔形目和啮齿目等野生动物中流行。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接触、昆虫叮咬以及消化道摄入传染,另外也可由气溶胶经呼吸道或眼结膜进入人体。感染者的临床表现类似感冒,主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血及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抗生素一般能有效治疗兔热病。

3.7人-猪链球菌感染

[6]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细菌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但血清2型目前是从病猪和患者中分离最多的一种致病菌。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特定人群,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人感染猪链球菌后,视细菌侵入部位不同会引发不同的疾病,通常有脑膜炎、心内膜炎、败血症和永久性耳聋、化脓性关节炎,眼内炎等疾病。本病从感染到发病最短2小时,最长7天,一般在2-3天。多数病例发病初期均出现畏寒、发热,伴有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严重者临床上主要分2个类型,即败血症型和脑膜炎型。如果1周内有与病猪、死猪的密切接触史,并出现畏寒、高热、头痛、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和呕吐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猪链球菌感染人的主要途径是屠宰、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时,猪链球菌通过伤口等途径传染给人,个别情况下,可通过食用未熟的猪肉等导致发病。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会通过完整的皮肤感染人,目前尚未有证据表明人可以通过呼吸道被传播。人感染猪链球菌引起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症虽为感染性疾病,但迄今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人吃了病死猪肉或者猪肉没有煮熟有可能导致猪链球菌感染到人,曾有报道因食用未熟的病死猪肉导致胃肠炎的病例,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比较小。

4 防护措施

4.1 保护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 [7]

保持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迁移与迁徙地区,不破坏自然环境,杜绝或减少因生态环境破坏致使动物病原体向人类转移[8] ;不抓捕野生动物;外出旅游,不与野生动物密切接触。 4.2 家养禽畜的防护

搞好家养禽畜的环境卫生,例如通风、采光、饲养密度、环境定期消毒杀虫等;避免人畜混住一室。发现家养禽畜的异常死亡,及时报告畜牧兽医部门,并采取无害化处理。不要让爱宠舔有伤的伤口,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如果您经常带爱宠去户外活动,要经常检查它们身上是否有虱类寄生;宠物鼠所携带的人畜共患病毒极多,容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隐患,如曾在美国甚为流行的猴痘,鼠类就是其重要的携带传染源。所以在饲养宠物鼠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提前做好各种防护措施。

4.3 把好病从口入关

不宰杀、不加工、不销售、不食用病(死)动物。购买经过正规屠宰检验程序的肉类,皮肤有伤口者应避免接触生肉类或动物,处理生肉后要洗手,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而且肉制品一定要煮熟才能食用,一旦怀疑患病后要及时就医。

4.4 保护好水源

防止动物的分泌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集中式供水以及使用井水、河水地区的水缸消毒,防止动物源性疫病通过水传播给人类。

4.5 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新发动物源性疫病中病毒性、细菌性疫病多见。病毒性疫病在近年来,无论是发生的频率还是影响范围都是十分突出的,如AIV/ADS、

[7]

SARS、AIV等等,而且这些病毒性疫病中, 病毒性病毒又占相当大的比例;与现实中滥用抗生素导致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不无关系,减少滥用抗生素,有利于生态平衡。

浅谈人畜共患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及防控对策 浅谈人畜共患疾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危害及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 R3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1005-2720(2009) 3402 人畜共患病由于其传染来源多种多样、传播途径广泛复杂而使其防控工作极其艰难, 它在公共卫生安全中的危害直接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 极大的破坏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文章通过对人畜共患病分类、危害进行回顾和总结, 阐述了人畜共患病的特点、发病症状及防控措施, 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及和谐、稳定、健康的生存环境提供参考。 1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及特点 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 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 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目前, 全世界已证实 250 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 其中危害较大的有 89 种。研究资料表明, 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 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 一是传统型的人畜共患病呈现流行态势, 比如, 鼠疫、结核病、血吸虫病等, 因为动物宿主不可能根除, 所以会造成死灰复燃; 二是老病原出现新变异, 由于病原毒力变异和组织嗜性变化, 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如高致病性禽流感, 由于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发生变化, 不仅能使水禽感染、死亡, 而且危害人类。近年来, 我国人畜共患病疫情有所抬头, 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及猪链球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暴发流行已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特别是现在甲型 H1N1 流感在全球的不断蔓延, 再次敲响了人畜共患病危害人类健康的警钟。 而重新认识、

研究人畜共患病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危害情况、感染途径和发展趋势,并充分发挥公共卫生体系作用, 对保障经济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人畜共患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由于人畜共患病可以在人群中传播, 也可以通过动物源性食品传播给人, 极大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已成为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动物源性食品(Animal Derived Food) 是指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 包括肉类及其制品、水生动物产品等。 人畜共患病可以使动物源性食品携带能够感染人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 使人体患上的感染性疾病或中毒性疾病, 引起人发病甚至死亡。 3 常见人畜共患病 3.1 布氏杆菌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茵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属革兰氏阴性, 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 6 个种布氏杆菌, 20 个生物型。 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vis)、猪(Br.suis) 三种布氏杆菌, 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 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 均可被感染。 感染布氏杆菌后会导致长期发热、多汗、头痛、乏力, 游走性关节痛(主要为大关节) 等一系列其他疾病。 有时腰椎受累后, 出现持续性腰背痛, 伴肌肉痉挛, 活动受限后, 影响行走, 时间长可产生坐骨神经痛, 也可产生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及神经根, 出现运动障碍或截瘫。 同时, 布氏杆菌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病变, 而骨关节病变最为突出。 3.2 旋毛虫病 旋毛虫病(Trichinella spiralis) 是英国学者 James Panes Paget 1835 年首次于伦敦一尸体中被发现。 它是由毛首目、毛形科旋毛形线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因生食或半

生食含有旋毛虫幼虫包囊的动物肉类而感染, 幼虫钻入小肠黏膜发育成熟, 常见于膈、眼、颈、咽、喉、舌, 于此形成囊包, 并可生存多年,最终钙化。 早期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 幼虫移行期可引起肌肉发炎、麻痹、运动障碍、嘶哑、呼吸与咀嚼困难、消瘦发热等。 临床主要

[9]

表现在急性期有僵硬、浮肿发热、面部及眼睑浮肿等过敏反应, 继以肌肉剧烈疼痛, 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3 猪襄尾蚴病 猪襄尾蚴病也称囊虫病, 俗称"痘猪肉"或"米星肉", 是由钩绦虫的幼虫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用肉眼观察就可看到肉中有米粒至腕豆大小不等痘粒, 在囊液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 像石榴籽。 该病在我国发现较早, 古代医学书籍就有记载。 目前我国有极少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主要原因是有些地区农民习惯散养及连厕圈, 猪吃了人粪便而得此病, 人吃带有襄尾蚴的猪肉后得绦虫病, 这就是人和猪相互重复交替感染恶性循环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因本病对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危害极大, 我国列为重点消灭和净化的疾病之一。人食入含有猪襄尾蚴病的动物源性食品后, 会出现身体虚弱, 食欲减退, 消化不良, 下痢便秘, 经常腹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 如寄生于肌肉、会感到身体不适。 寄生于眼部则引起视力障碍、失明。 寄生于脑部则出现神经症状或死亡。 3.4 疯牛病 疯牛病又称牛脑海绵状病, 简称 BSE。 1985 年 4 月, 此病在英国被发现, 并迅速蔓延, 现已遍布欧洲各国。 人食用被疯牛病污染的动物源性食品(牛肉、牛脊髓) 会染上致命的克罗伊茨费尔德-雅各布氏症(简称克-雅氏症) , 简称 CJD, 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海绵状脑病, 其典型临床症状为出现痴呆或神经错乱, 视觉模糊,平衡障碍, 肌肉收缩等,病人最终因精神错乱而死亡。 其致病原为“朊毒体”、“朊病毒” ,朊病毒是小团的蛋白质, 利用正常细胞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进行复制, 因为它没有 DNA或 RNA进行复制, 所以目前并无针对性治疗。但其结构简单, 朊毒体的传播较细菌、病毒更快。

4 防控措施 4.1 不断加强食品卫生检疫工作卫生检疫工作是国家依据检疫程序和标准采取强制行为保证食品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而行使的一种政府行政行为, 具有法律性。 当前国内外人畜共患病十分严重, 加强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 严把卫生检验检疫关, 强化疫病防控工作, 加大对生产源头企业的监管力度, 使动物性食品从产地到餐桌都经过严格的卫生检疫监管, 同时实行食品追索体系和上市准入制度,可以最大程度防控人畜共患病通过食品传染给人, 保证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2 不断加强完善监控体系首先要加快立法工作, 完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的配套法规, 使动物源性食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开展和结果处理都有法可依。 其次要建立由国家到地方的垂直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疫监管机构, 积极建立动物源性食品标准体系和检疫监管体系,加强疫病预测、预报、预警与防控能力建设, 增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 努力提高公共卫生安全的检验监测手段和技术水平。 另外, 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力度, 严格检疫执法, 特别是要加大对人畜共患病卫生检疫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真正做到公共卫生安全的全程监控。 4.3 不断加强养殖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做好养殖企业的防疫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人畜共患病感染动物源性食品。 一是做好养殖场所的防疫消毒工作, 制定防疫消毒制度, 实行专人防疫消毒管理, 避免鼠疫、虫害等事情发生, 同时对进出车辆、工具、人员都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 二是做好场所饲养环境工作, 注意场所的通风和采光, 采取有效手段控制养殖畜禽密度, 避免发生人畜共患病。 同时禁止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畜禽, 避免人畜共患病通过动物源性食品传播。 4.4 不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控措施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要做好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的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是人畜共患病对动物源性食品危害和防控的有效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要注意购买经过卫生检疫动物源性食品(肉、蛋、乳、鱼) , 皮肤有伤口者应避免

接触生肉类等其他动物制品, 处理生肉后要洗手, 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 避免交叉污染, 而且通过加热、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等方法, 可以有效灭活食物、餐具中的病原体。 同时在饮食上, 不要滥食野味和病死动物。 避免导致新的传染病流行, 而病死动物更是传播人畜共患疾病的直接媒介, 不可食用。 5 小结 总的来说, 全社会建立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控合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安全监管力度, 提高全社会防范人畜共患病的意识, 加强人们对各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意识, 才能有效杜绝对食品的危害, 更好的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人畜共患病讲稿

预防人畜共患病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新颁布的人畜共患病名录

预防以猪链球菌病禽流感人畜共患病健康教育方案

预防以猪链球菌病禽流感人畜共患病健康教育方案[优秀]

关于上报人畜共患病调查情况专项总结

品质控制基本知识

品质控制基本知识

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

火灾预防基本知识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分析
《人畜共患病预防控制基本知识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