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而立之殇(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0-03-03 23:35:5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而立之殇

---读《于丹心得》有感

对于《论语》,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那种文绉绉的,或深奥、或隐晦的表述让我觉得是在故作姿态,我更愿意接受简单和率真。当然,不喜欢《论语》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读不懂。

《于丹心得》我是认真读完了,我惊奇于丹老师独具匠心的智慧,可以用朴素简单的语言把曾经晦涩难懂的《论语》变得现实和多彩起来,赋予《论语》强烈的感染力。

如以年岁记,我已是而立之年,书中对“人生之道”的评述是我对这本《于丹心得》有感的开始。

“三十这个年纪”,今天的人甚至还未断心理哺乳期,这或许就是我总感叹人生如此不如意的病根所在。现代人对“立”是有偏执的,我一贯认为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收入丰厚才是“立”的象征。然而,就其中一条,实现起来也极不容易做到,自己的现实情况就更为窘迫,因为我而立之年的人生有时甚至是无望的。正因此,我把自己的“而立”定为“殇”,这个在别人看来过于严重,我自己却认为是恰如其分的判定。因为,我担心不如此不足于表达我对一事无成的自责,不

1 如此不足于发泄我对社会不公的私愤,而且,未有如此才能激起我改变槽糕境遇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论语》对“三十而立”给出的解读却是平和而内敛的,远远没有我认为的那么偏执。

于丹老师把《论语》敦厚的哲理以普通人的理解方式传递,告诉我们《论语》对“立”的定义,并非成家立业这么狭隘,在更广阔的时空,“立”更深的意义还在于对社会和自己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的一种自觉意识,一种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也诚诚告诫我们,成长有它特有的苍凉,在这个过程中人必然会出现反弹。我想,我的这种反弹或许就表现为面对一切不尽如人意,欺骗的、丑陋的、卑劣的、猥琐的、阴暗的事,我会抱怨、忧虑、愤怒,甚至是歇斯底里。

“三十而立,并不是通过一个外在的社会坐标来衡量你是否已经成功,而是由内在的心灵标准衡定你的生命是否开始有了一种清明的内省,并且从容不迫。开始对你做的事情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这大概是“立”的一种见证”。读到这段话时,我内心有过矛盾纠结。

“超乎功利去做一件内心真正认定的事情”,在当下恐怕少有人能够做到,我的现实考虑是,如果摒弃功利,人是否仍能在社会上生存,毕竟人要吃饭、穿衣,并且

2 更为重要的是负有某种社会或家庭的责任。但正像于丹老师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在匆匆忙忙周而复始的工作节奏中,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能让你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们所看到的往往只是一个社会角色,被遮蔽的恰恰是我们心灵的声音。

于丹可谓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这份内心对物质和精神的博弈,对“立”应该有的担当,她同样给予了忠恳的回答,这份担当正是直面真实自我的担当。

诚如“人生百年、孰能无憾”。面对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一遍一遍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增加自己的痛苦。而且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然而弥补遗憾需要自信心的回归。而自信心来自哪里?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只有内心强大才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内心强大的前提就是看轻身外之物,戒除患得患失。

至此,于丹老师用智慧的语言和清晰逻辑清晰告诉我们,怎样树立自信?怎样强大内心?直至怎样面对遗憾?的一个自我救赎的完整心灵之道。

读《于丹心得》感悟最深的是能获得智慧,获得正确对待得失缺憾的智慧,于丹老师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认知告诉我们,对待生活中苦难,内心从容淡定

3 最为重要。书中深入浅出的语言,细腻温和的叙述风格,让人真切品味出那份淡淡的心向前方的从容意境。

当然,《于丹心得》并不是一本通达理想之书,我们不能从书中获取成功的秘诀,甚至不能给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这本书的确能给人以心灵安慰,我想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从《论语》中找到了这样一种处世之道,能让我勇敢且自信的坚持用我喜欢的率真生活下去,这或许是我走出“而立之殇”的开始。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于丹《论语》语录

而立之殇(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而立之殇(于丹论语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