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0-03-03 02:33: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哪些方面?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的进行有效教学。为此,要使我们的教学立足于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就必须更多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实际兴趣,更为客观、冷静地分析学生的实际反应与教学效果。要实现以学生有效学习为目标的课堂教学,关键是要从以教材为中心转移到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对学生的发展要有全面的认识。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劳动,摆脱一些凝固和单调的方式,创造具有生命活力、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使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在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关注什么呢?

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引起注意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决定着教学实施的有效程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方法,或展示许多与新课相关的实物或图片,或提出与新课相关的问题,然后充满激情地启发学生: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当学生也满怀兴奋地回应教师“想知道”时,教师似

乎就觉得已成功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了。但其中有多少学生课前已预习课文,已知道课文大体内容,却是教师未必了解的,所有的“兴奋”不过是迎合教师的需要,做做样子罢了,此类形式在我们的教学尤其是公开教学中并不少见。

试想,一个学生已有答案的问题,或是已知的内容如何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又何谈学习的有效性呢?教学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就要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而非从教师或是教师假想的问题出发。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也正是由于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他们在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发生教师始料不及的事。而教学本身就是要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后才是有指导性地教,主动性地学,没有问题的教学便失去了教学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故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奋点,实施有效教学。

二、关注教学的情境意识。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有效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条件。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学中,教师不时地关注自己手表的时刻;在学生回答出所需的要点时,急于完成自己的板书而将自己的背影留给正在发言的学生;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教师匆匆忙忙将尚未完成的教学环节一一交待„„我们不能否认课堂教学要有时间观念,我们也不能回避教学任务,但教学中任务意识太强,势必缺乏课程的共生意识,缺乏对课堂上学生行为中课程资源的关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十分注重形式化的设计,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环节、方式和预定的时

限来展开。结果,一节课整个教学活动非常紧凑,极具观赏性,却恰恰忽视了一个最主要的现实——真实的教学情境。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不确定的,是动态生成的,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更是具体的,不确定的,态度与情感的投入也是伴随具体的教学情境而来,是动态生成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我们可以预测它,却无法预先规定它。教师的教学智慧,恰恰是应该表现在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而做出判断和处理。也就是说,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现实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困惑、疑问和需要应该成为教学的主要生长点。教师和学生在相互激发下,消除困惑、解决问题、满足需要、交流情感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获得进步、发展和成长的过程。否则,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意义,“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不会真正落到实处。有了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中改变甚至完全抛开事先写好的教学步骤,是常有的事,这也应成为教师必备的心态。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得充分一些,尤其是涉及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时,多一些准备,总是必要的,但预案仍就是预案,必然有改变的空间。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课堂就不再是只有教师的预设和展示了,在教学中,我们就会更为关注课堂上师生态度与情感的投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哪怕是幼稚的答案、片面的理解、甚至是错误的东西,都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

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小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每时每刻都与自然、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其间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从而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或教师组织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而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建构成的,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的转变,意味着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且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这也意味着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所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课程;意味着课程需要与学习者个人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教学设计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意味着从“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向“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的根本转变。

关注课堂教学技巧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

关注学生有效学习的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探析

关注亲情评价要点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课堂教学定性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哪些方面
《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哪些方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