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诸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活动指南

发布时间:2020-03-02 11:07:3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附件二:各学段德育主题教育内容

小学

九月

教育主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育目的: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尊师重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教育活动:

1.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

利用开学典礼举行“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发表以弘扬和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讲话。学生代表发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少先队布置活动内容及要求,校园悬挂横幅,让每一处墙壁都说话,每一处花草都传情,掀起弘扬民族精神的浓厚氛围。

2.在开学之初召开班队会,组织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每位学生都能熟知其中内容,并在月末开展“规范标兵”的评比活动。

3.学校在活动月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

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的影视片,写一篇观后感;

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

各班召开主题班会,举办一次“我爱我师”的演讲比赛;

各班举办一次反映建国以来成就的手抄报展评活动;

学校举办一次以“祖国我爱你”为题的征文比赛。

4.教师节时,在低年级学生中举行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画报、手抄报展评。开展搜集摘抄名人尊师故事、尊师敬师名言警句等活动,并在活动课上进行交流汇报。在高年级学生中举办以“我的老师”为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把对老师的理解、尊敬和赞颂,化做一行行深情真挚的文字,让和谐师生的关系氛围不断攀升,让感恩教师的脉脉温情在校园内涌动。

5.“亲爱我,孝何难”“兄道友,弟道恭”, 借中秋节之机,低年级可开展“童心绘月饼”校园仲秋节实践活动,可写可画,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奇思妙想的创意,给月饼注入更多的含义。高年级可培养关爱家人、尊老爱幼的意识。开展一次“小小月饼寄深情”亲子互动活动。鼓励学生为父母制作中秋贺卡,帮长辈做家务,与家人一起品月饼、赏明月,感悟举家团圆的幸福。

十月

教育主题: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教育目的:

让学生了解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初步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教育活动:

1.利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发表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国旗下讲话,在校园中营造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熏陶。

2.各学校组织小学生观看国庆庆典和历届阅兵式,感受中华民族的强盛,增强民族自豪感。每班通过开班队交流会或阅读课等各种形式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鼓励学生做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终身。并安排学生写出活动感受。

3.校广播可在每天的早晨或下午播音时段连续播出“爱国歌曲展播”活动专题节目,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让激情旋律响彻校园,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同时组织“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活动。既教育学生不忘革命先烈,珍惜美好的生活,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让师生在激昂的旋律中重温红色记忆。

4.利用“十一”国庆之机,到家乡或自己熟悉的地方去调查,了解身边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从爱家乡、爱学校的一草一木深化、升华为爱国之情,然后以作文或绘画形式进行表达。返校后组织作品展评。

5.组织一次为期一个月的“祖国在我心中”知识竞赛,增强小学生了解祖国的意识,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十一月

教育主题:

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奠定坚实人生基础。

教育目的:

1.开展“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三好厚基活动,提升全市小学生的基本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做一个让家长喜欢、学校放心、社会满意的明礼诚信好少年。

教育活动:

1.开展“书香伴我成长”系列读书活动:

(1)结合朝阳读书计划做好经典书目的推介工作;

(2)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内容要体现年级段特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3)倡导“家校共读一本书”演讲活动;

(4)家长、教师、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写一份稿(读后体会),同讲一个主题;

(5)继续搞好精美读书笔记展评、课前五分钟演讲、书香家庭、书香班级评选等活动。

2.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壁报等阵地组织小学生深入开展软硬笔书法展评活动,展示汉字之美,体验中华文明。

3.通过红领巾广播向全体小学生讲述“感恩节的由来”,聆听《感恩的心》的歌曲;举行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讲述CCTV近几年感动中国的人物,号召全体队员常怀感恩之心。

4.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因此我们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学校教育是关键。学校教育的落实点是以班级为单位,抓好“仁义礼智信”教育。

(1)围绕“仁义礼智信”,开展学生阅读中文古籍阅读活动,去思考人生态度,并把“仁义礼智信”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2)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例如队活动、讨论会、辩论会等,把“仁义礼智信”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

(3)开展“仁义礼智信”校园文化建设,创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塑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主要是把古代“仁义礼智信”小故事制成壁画,贴挂在教室和办公室的墙壁上,号召学生利用课间、闲暇时边看边学。既美化了校园,又起到了潜移默化、感召学生的作用。

十二月

法制、安全教育

教育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关心自己,关爱生命,在法纪的保障下平安、幸福地成长。

教育活动:

1.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师生携手共建平安和谐校园。以“加强安全法制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为活动主题,聘请法制校长为全校师生作法制安全讲座,组织法制安全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让小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形成遵规守纪意识和生命安全意识。

2.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向广大家长积极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家校联系工作,使家长受到相应的法制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3.在低、中年级开展以“遵纪守法”、“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画报、手抄报评比活动,在高年级开展以“遵纪守法”、“交通安全”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此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意识。

4.评选校级“遵纪守法”小公民,通过表彰奖励促进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5.校园宣传栏、德育长廊中张贴法制宣传和安全活动的标语、图片,营造“法制在我身边”与“安全时刻伴我行”氛围。

6.举行防火、防震等安全演练。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月、二月

教育主题:

感受传统年风俗,传承中华美德

教育目的:

利用春节亲人大团圆的契机,让小学生体味亲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引导小学生感知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美德。

教育活动:

1.开展“品年味,看年俗,展形象”的民族传统节日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读好“中国传统节日”书籍,陪父母一道守岁,聆听除夕的鞭炮声,给父母拜年,感受春节,以日记形式记下春节的见闻与感受:可写自己了解的“春节知多少”;可写家里过节饭食上变化;可写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变化等。开学后进行作文展览。实践方面:各班学生可自己制作灯笼,可巧手剪纸,可办一份手抄报或绘画,开学后带到校园参加评比活动。

2.争做文明传承好学生:春节期间,号召小学生帮父母一起置办年货,参加家庭扫祭活动,学做一种春节饭食,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低年级孩子可以开展穿衣、叠被、拖地板等活动,中高年级孩子可以制定家庭劳动计划,学会家务劳动的技能。教育学生利用走亲访友之机学习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做言行文明的好少年。

3.文化积淀活动: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写春联,贴春联,开展春联大搜集,春节祝福语征集等活动。

4.社会调查活动:三代人(70后、80后、90后)眼中的“春节”;春节习俗;各地春节民俗活动等。

5.安全教育活动:春节期间要教育学生提高燃放烟花爆竹、防火、防电、防水等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护。

6.共创和谐社区:组织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让学生假日期间自愿融入社区,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月

教育主题:

文明礼仪教育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学习宣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突出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讲文明、重礼仪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知荣明耻的道德观念,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校园行为,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2.加强学生对雷锋精神的了解,增强学生感恩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做乐于助人、勤于助人的当代小雷锋。

3.教育学生懂得感恩,用实际行动与真情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

4.增强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教育活动:

1.第一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让文明之花开遍校园》,作为本活动的启动仪式。在校园悬挂、张贴文明礼仪宣传横联标语,向广大学生发出倡议,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栏、板报、校报校刊等宣传渠道定期传播文明礼仪常识,让学生人人讲文明,个个懂礼仪 。

2.各班级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自我评价活动:在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材料的基础上,以自查自纠、同学互纠、班级自查、学校督查的方式,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反思活动,让文明成为每个学生的习惯。

3.各班级举办一期学雷锋黑板报,宣传雷锋事迹;召开班队会,号召学生做好人好事,组织学生组成“手拉手学习互助小组”,共同提高学习成绩;组织学生走向社会,服务他人,形成人人争做时代小雷锋的良好氛围。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三八节开展热爱母亲、尊重妇女活动。让学生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努力学习,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5.以班为单位,开展环保护绿行动。以班小组为单位成立护绿小队,认养卫生区内绿化植物,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班级制作护绿卡片,统一悬挂。号召全校师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一次爱树护绿行动,积极为小树浇水、施肥,除杂草,并创作爱树护绿标语,制作标语牌。形成人人参与养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四月

教育主题:

革命传统教育

教育目标:

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情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他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的意识。

教育活动:

1.召开“缅先烈,知荣辱,树新风”主题队会,介绍清明的由来,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2.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不同年级选择不同题材的革命传统教育影片进行播放。

3.“瞻烈士丰碑,树远大志向”扫墓活动 :组织少先队员到烈士陵园扫墓,了解家乡革命先烈的事迹,学习先烈的革命精神。

4.各班利用班队课开展“缅怀先烈 感恩生活”的主题班队活动。此次活动低年级以教师宣传、教育为主,中、高年级以了解一位革命先烈,书写一段缅怀祭词,宣讲一段革命故事,或以“缅怀先烈、感恩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独具班级特色的班队活动。

5.开展“中华英雄知多少”问卷调查和知识答卷活动。

6.校园宣传栏德育长廊张贴近当代中国历史名人的图片,宣传其革命贡献。

五月

教育主题:

感恩、励志教育

教育目的: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关爱社会和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感恩、自励的精神理念成为伴随学生终生的精神底蕴。

教育活动: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利用班队会时间教育学生认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懂得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分钱。

2.母亲节(父亲节)时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等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各班级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积极畅谈对感恩的认识和感受,深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3.开展“六个感恩”活动:

感恩父母:开展一次感恩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懂得以珍惜自己的生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欣赏人生、尊重生命、积极进取的态度;可以给父母写一封“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亲情作文”评比,参考题目:《我让妈妈(爸爸)露笑脸》、《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我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相册》等。可以为父母唱一首赞歌,可以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等。

感恩老师:学生为老师做一件好事,组织“我扮我师”角色模拟体验活动。

感恩朋友:寻找身边朋友的优点,用一至三句话表达你对朋友的赞美。

感恩社会:通过“假日活动小队”等形式到社区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感恩祖国:通过手抄报、宣传栏、社区文艺演出等方式歌颂祖国取得的伟大成绩。

感恩自然:通过组织春游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从点滴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4.开展“五自”(自理、自立、自尊、自爱、自强)教育活动。自理,自己穿衣、自己叠被、自己洗衣等;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要做好;自尊,有上进心,有羞耻心,有尊重他人心;自爱,自己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爱惜自己,保护自己;自强,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自强不息的精神,冷静的分析,学会自我疏导,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

六月

教育主题:

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目的:

帮助学生挖掘特长和优势,让他们充分展示并肯定自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坚定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教育活动:

1.每人制定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格言、座右铭及奋斗目标,张贴在课桌的左上角,时刻激励自己前进。

2.开展以“六一”为主题的书法、绘画才艺大赛和文艺汇演,给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舞台。

3.开展“我阳光,我快乐”演讲活动,说说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4.开展“端午节、离骚颂、爱国心、民族情”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开展诵读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5.以“关爱自我心理成长和健康”为宗旨,举办一次“心理健康校园行”活动。结合心理健康问题,由本校心理教师给学生做一次报告。向大家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宣传心理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心理咨询和心理工作室,提高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

6.认真开展关注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活动,德育导师与特殊群体学生结对帮扶。

七月、八月

教育主题:

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教育目的:

使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参与促进其自我成长,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教育活动:

1.假期中学生在家庭、社会的实践中,积极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可以采访五老,听他们讲革命故事,进社区农家书屋读一本好书,参观一次革命教育基地等,四五六年级学生可制作一份手抄报。

2.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进行卫生、环保、帮老、助残、文化、娱乐、科普等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体验活动;进行社区文化调查活动,了解城市的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了解当地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和探究等;走进家乡,收集家乡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经济特色、当地名人等资料,激发兴趣,增强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选取一种动物、植物或农作物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到工厂、医院等进行亲身体验,体会劳动的艰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3.开展“绿色上网、快乐读书”活动。学校发布“弘扬优秀文化,遵守网络规范,做文明道德诚实守信的小学生”的倡议书,向同学们发出文明科学上网的倡议。学校制作“网络危害知多少”、“科学利用网络,文明上网”等宣传展板,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各班级分别召开“遵守网络道德,争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使科学、文明的网络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心中。

中小学德育工作

中小学德育工作

诸城市中小学美术教学意见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

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诸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活动指南
《诸城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活动指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