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国际影响

发布时间:2020-03-02 15:46: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国际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

充分肯定了青蒿素奇的疗效。该组织“全球疟疾规划”协调员安德烈亚·博斯曼在10月8日接受中国《环球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青蒿素是消灭疟疾的 ‘首要疗法’,在全球普及的15年取得了重大成果。

进入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再是基础的温饱问题,疾病是威胁生命的第一大杀手。其中,由寄生虫引发的疟疾极具传染性,严重时可威胁患者生命。当今,在贫困的非洲地区,每年都有大量民众染上疟疾。但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随着青蒿素在全球普遍推广,疟疾新增感染人数下降37%,死亡率下降60%,可折算为620万人的生命被拯救。

美国:

10月6日“美国之音”报道称,来自中国的屠呦呦与分别来自日本、爱尔兰的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对疟疾治疗所作的贡献。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领域的奖项。

“美国之音”还介绍了屠呦呦的简历,称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2011年,她因创制抗疟药青蒿素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研究奖,成为拉斯克奖设立65年来首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据报道,屠呦呦家乡宁波的报纸曾刊文希望以名人故居的形式保护屠呦呦的居所。

据《侨报》报道,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宋晓东表示,“一早听到屠呦呦获得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作为中国人他尤其感到兴奋和骄傲”。宋教授认为,屠教授及其团队当年从中医中药中的发现非常了不起,希望有更多国内杰出的工作得到国内、国际的认可。这一次的获奖对广大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工作的科技人员是极大的鼓励,也能鼓励中国思考和探讨科技创新和评价体系。

而美国联邦农业部华裔科学家白晋和对《侨报》记者表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这一殊荣的中国人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是在完全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实现零的突破,这对中国学者的激励与此前获得诺贝尔奖的杨振宁、李政道、朱棣文等大不相同;二是中国学者在最近20年内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或将出现大爆发,不会再如现在这样只是零星有几个,而是会每年或每几年都有几位,间隔也不会再像现在这么久,而是会连续出现。

美联社10月6日的电讯中,对原本在国内默默无闻的屠呦呦的获奖极为关注:“在中国, 屠呦呦并无因她在上世纪70年代初的发现而赢得多么大的公众赞誉, 也没有当选科学院院士, 但人们对她的获奖表示热烈祝贺。”

《纽约时报》10月8日的电讯中称, 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现在已经是标准抗疟治疗方案的一部分。“自从奎宁在几个世纪前被发现之后,中药青蒿素被广泛推崇为治疗热带疾病疟疾的最伟大进步。”《纽约时报》网站10月10日刊文指出:“中国传统医学遭到了尤其严厉的批判。中国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例如鲁迅),对其讽刺批评,把它当作中国弊病的典型之一。他们说,中医的理论不清晰,治疗效果未经证实;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开始把科学奉为灵药的国家,它是不科学的。” 该文认为, 中医药和基于科学数据研究方法的西医理论仍有较大差距,但显然不能排斥中国传统中医的价值,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对此,美国趣味科学网站10月17日也刊文指出: “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方面的突破性工作, 可被视为全球对中药药理活性成分进行的广泛科学研究的冰山一角。”该文认为,诺奖授予屠呦呦,是对中国中草药通过现代生物医学转变为强效药物的承认。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趣味科学网站全面分析了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这一事件的意义, 结合当今医学和医药事业的发展, 引发了关于传统医学和医药的思索及呼吁。 该网站直截了当地说:“世界任何地区的传统医药知识都不曾受到关注。”中医药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门类, 是当今唯一仍在发挥作用的中国传统科学, 但同样未被国际医学界所正确认识、理解和首肯, 也未被全世界所完全认可。显然,这是令人遗憾的。”

英国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也在10月6日引用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的感想:“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给世界的礼物。”

新加坡

《联合早报》刊文道, 屠呦呦获奖消息一出, 迅速成为全中国的舆论热点, 除了官方予以祝贺, 社交媒体更是为此“炸开了锅”,网友们情绪多是喜悦、振奋、骄傲, 认为这是一个 里程碑。

日本

《朝日新闻》10月5日电讯中强调了屠呦呦的“中国本土色彩”:“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一直在中国工作。 ”

《日本经济新闻》于10月6日指出: “虽然此前也曾有海外华人学者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但并无中国籍科学家获奖。这是中国人首次获得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直接贡献的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堪称实现了中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夙愿。”屠呦呦成了中国摘取诺贝尔科学领域奖的第一人。

《读卖新闻》10月18日电讯中的评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预示着中国当代科技已开始改变落后面貌。

韩国

韩联社10月8日文章,原题:中国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引人瞩目,中国正全方位促使中医药现代化 随着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中国政府未来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也将更大。

以屠呦呦获奖为契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中医药现代化的振兴方案。目前主持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课题的中国社科院陈其广研究员表示,国家正在研究振兴中医药和强化中医医疗服务管理的方案,未来中医药必将成为中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产业。

中国政府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已经有60年,此前每隔5年就制订一次中医药发展计划。今年5月,最新的5年发展规划开始施行。中国还与美国合作设立共同研究机构,就中医药对癌细胞的影响等6个重大课题展开研究。

现在不少中国大医院都开设专门的中医诊疗科室,积极展开中西医结合治疗。受此次屠呦呦获诺奖的鼓舞,中国中医界正准备大展宏图。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表示,以中国古代医书古方为基础研发的抗疟疾药堪称中医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这成为世界认识中医宝库的一大契机。同样受到鼓舞的还有韩国传统医学界。大韩医师协会评论认为,此次获奖是中国长期重视发展中医药的结果。

香港:

10月6日香港《星岛日报》首先认为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对中国科学界是巨大的鼓舞,期冀中国将有更多科学家获诺奖,且获奖者不止一个, 因为这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相匹配的。持相似观点的日本外交学者网站, 则在撰文中引用了李克强总理的原话, 强调屠呦呦获得诺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该文还乐观地预测,“中国科学界将再攀高峰。”而关于屠呦呦所获诺贝尔奖中的“传统中医元素”。

《南华早报》10月8日的报道中透露, 古代药学家葛洪(曾著书提及青蒿素)隐居地的当地官员称, 将恢复宋代的药材市场, 以此促进灿烂的传统中药文化。 该报认为,这说明屠呦呦获奖的另一大作用, 是向世界提醒, 不能忘了中国传统医学乃至中国传统文化。

其他外媒

普遍认为这是中国当代科技步入世界前沿的标志性事件,中国科技在古代就已十分发达,以“四大发明”享誉全球。英国现代科技专家李约瑟曾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大力肯定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对世界科技发展和历史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十七八世纪以后, 尤其是近现代, 中国科技发展明显滞后。“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1977年后, 中国才开始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以来, 中国的科研资金投入增大,科研设备也采用了最尖端产品。进入本世纪以来, 中国科研人员的论文数量骤增, 论文数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本次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技实力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朱建平, 林明欣.屠呦呦获诺奖的启示:中医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J].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 38(1):38-45.[2]屠呦呦.坚持对青蒿素的深入研究开发 为人类保健事业作更大的贡献[C].国际传统医药大会.2004.[3]屠呦呦.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J].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2016(1):6-7.[4]水清浅.外媒如何评说屠呦呦获奖[J].文化交流, 2015(12):8-12.[5]白剑峰.屠呦呦获奖是一针醒脑剂[J].人人健康, 2015(22).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谁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感想

屠呦呦诺贝尔奖演讲论文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词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中草药热

屠呦呦

屠呦呦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国际影响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国际影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