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挑粮小道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4:0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挑粮小道: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一根扁担两头弯,毛委员用它把米担;

来回走了百多里,从宁冈挑上井冈山。”

80多年前,这首歌谣在井冈山间久久回荡„„

挑粮小道一头连着闻名遐迩的黄洋界,一头连着宁冈小村。蜿蜒盘旋的羊肠小道穿梭于崇山密林之间。

披荆斩棘,当年朱毛红军行经这条小道挑粮上山,被传为佳话,小道也于是被镌刻上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时至今日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后人洗涤心灵、重温革命精神的圣地。

古道弯弯,翠竹万顷。这古老的小道,由石块铺成,岁月留痕,剥蚀风化,小道很多地方已经脱坡,石块也已破损斑驳。然而,小道如同血管,在百多年前公路不通的情况下,它是向井冈山腹地输入盐巴布匹的主要通道。而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创立之后,小道更成为打破敌人封锁,巩固红色根据地的生命线。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带领湘南起义的队伍,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带领的工农革命军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湘赣两省的交界,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而由于敌军的严密封锁,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盖身上,暖暖和和入梦乡。”红军战士乐呵呵地唱着,革命乐观精神的背后是物资缺乏的无奈与辛酸。

为了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吃饭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了下山挑粮运动。当时,已年过四十的朱德也常跟随队伍去挑粮,一天往返50公里。战士们从心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于是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朱德没了扁担,心里很着急,他让警卫员到老乡那儿买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动手,连夜又做起了扁担。为防止战士们再藏他的扁担,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记”3个大字。就这样,朱德坚持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用双脚在荆棘茂林中开辟出了一条“挑粮小道”。

挑粮小道上,有一颗枝繁叶茂,20多米高的大荷树。革命岁月里,这颗大荷树每天早上目送红军下山,中午过后又撑开浓荫大伞,等着挑粮将士归来。有一次,毛泽东随部队挑粮在树下歇脚,战士们围坐在毛委员的身边,听他讲故事、谈革命。毛委员问身边的战士:“站在荷树下能看多远?”有战士抢着回答:“可以看到江西!”,也有人说:

“还可看到湖南!”。毛泽东爽朗地笑了,他说:

“对,我们革命者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站在井冈山,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在如此革命豪情的激励下,朱毛亲自带领下的红军凭借着肩挑背驮把30余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粉碎了敌人“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 的疯狂围剿。

行走在今天的挑粮小道上,脚下仿佛依旧可以感受到先烈脚板的余温,这条小道虽然狭窄、弯曲,但却昭示了一种精神,永恒的凝固于郁郁葱葱之中„„

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有感

重走红军挑粮小道有感

重走红军挑粮小道的感悟

井岗山的记忆——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

“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有感

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观后感

小平小道观后感

挑粮小道
《挑粮小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重走挑粮小道 小道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