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建筑认识实习——建筑与水环境

发布时间:2020-03-03 03:09:2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建筑认识实习——建筑与水环境

1.泉城济南的水环境分析

1.1 济南老民居与泉水环境

1.1.1泉城概况

济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泉城”之称。众多甘冽清甜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成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更是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风光。

目前,古城区内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自然泉群以及由泉水汇集而成的大明湖与护城河。趵突泉泉群位于坤顺桥南侧,趵突泉南路西侧;黑虎泉位于古城东南角,南护城河东段,沿河两岸,东起解放阁,向西约700米;五龙潭泉群,位于泺源桥以北,护城河西侧;珍珠泉泉群位于古城中心的曲水亭街、芙蓉街、东更道街、院前街之间。其中,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及护城河环绕城厢;珍珠泉群居于城中;大明湖作为城中湖位于城市的背部,占据了古城近三分之一的面积,与护城河共同构成了城厢的外廓,并结合南郊山麓形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历史城市景观。

1.1.2 泉脉环境诱发的城市空间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等泉群作为整个城市的景观,泉水的喷涌特点各不相同,声形各异。位置上或独立,或联通,形成了点、线、面形态俱全的泉、泉池、河道、溪流、湖泊等水环境系统,并与院落、街巷等相结合,诱发了丰富多变的城市空间。

城市: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泉群和大明湖、护城河水系,因其属于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影响巨大。

泉群的空间分布,限定了城区的范围,城市扩展的规模和扩展的方向也受到了限制。城区西南边界是趵突泉洛水一线,北部有大明湖的限制,而南部受阻于群山,因而城区只能向东部扩展。

对于城市道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地形南高北低,多泉水,雨季多山水,为顺应地势,故而古城多南北向街道,东西向街道较短,而城内一般街巷结合泉水水系脉络,依照建筑和泉水的走势,灵活曲折,构成了较为自由的道路系统和变化丰富的城市空间。 由泉水而形成的水陆节点成为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与泉水水系结合,形成了水街并行的线形空间。许多大型建筑群也都傍水而建。

街巷:街道在古代城市中是承载公共活动内容的主要形式。济南古城内街道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区域内的众多泉水,使街道没有按照传统街道的格局呈棋盘状,而是根据泉水的位置与走势布局,故而也是蜿蜒曲折,丰富多变,而街巷中泉水节点的放大,也形成了社区活动的聚焦点。

曲水亭街:古城区内比较重要的街道,是贯通泉城路至大明湖的必经之路,相对空间比较开阔,线形空间与节点空间相结合。街道顺应喝道的方向,住宅位于两侧,建筑多为外向式布局,住户自家的户外空间与公共街道空间自然分割开来,街巷尺度宜人。

院落:珍珠泉所形成的泉群大部分分赛在周围的民居院落之内,这些泉水密切结合于市民家庭生活,但不是直接显露于城市公共空间之内、

芙蓉街:芙蓉街一带的建筑,多是百年左右的两侧门面店铺的老屋古宅。上层较低矮,住人或是存放物品,下层较高达宽敞,经商用。而泉水就夹杂在这些沿街古宅后面的院落中。

1.2 护城河沿岸、大明湖周圈建筑与环境

1.2.1 护城河沿岸建筑与环境

环绕济南的护城河是一条人工河,河宽10-30米。沿河一带景色秀丽,不仅本身含有黑虎泉群和五龙潭泉群的一部分,而且把大明湖、趵突泉、泉城广场连为一体。依势而建的清音阁、五莲轩、琵琶桥等仿古建筑姿态各异,与泉水山石、繁华绿树融为一体,令人流连忘返。

护城河沿岸建筑特点

亲水性:沿岸建筑多为低矮的景观性建筑,建筑与水的关系,通过各种手法使之更为亲近紧密。让建筑伸出去。把水引进来。

顺应地势地形:护城河沿岸的建筑顺应地形,与环境紧密结合。沿着护城河河堤的坡向,建筑的高低前后都有一个明确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整个护城河周边的环境就与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并相互形成一种非常完整的景观背景面。

建筑高低有序:护城河周边建筑在横向上保持统一的轮廓线,并有高低层次关系。同一层次上的建筑高度基本统一,使得建筑与护城河线性特点得到了统一。

建筑风格统一:护城河周边建筑以传统风格的建筑为主,坡屋顶的方向顺应河堤坡度的走向。

1.2.3 大明湖周边建筑与环境

大明湖位于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大明湖碧波荡漾、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沿湖的亭台楼阁,水榭长廊参差有致,建筑风格古朴典雅。

超然楼:超然楼西为大明湖,东为小东湖,巍峨高耸,登临楼上可以居高临下,碧波荡眼的大明湖尽收眼底。超然楼既是观赏大明湖的观景佳地,又是装扮大明湖景区的人工景观,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明昌晨钟:该景点位于明湖路和县西巷的交叉路口,比邻济南新商业区——新坊巷和泉乐坊,交通便利,人流密集,地理位置极具商业开发价值。基于这样的周边环境,该景点注重开放性和商业气氛的营造。目前该景区广场发展成为健身广场,对市民开放。

该景区建筑均为“外古内今”式仿古建筑,既与北边大明湖风景区古朴典雅的风格相协调,又与南边新兴商业区的商业功能相一致,建筑集古典现在于一身,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良好融合。

大明湖与护城河的关系及需改进的现状

自1958年创建大明湖公园后,大明湖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城市公园。西岸的树林、北岸的地形、东岸和南岸的建筑把湖围在中间,没有建筑的地方由于公园经营的原因也筑起了高墙,割裂了大明湖与城市的视觉联系。但在前几年的大明湖改造中这一情况得到了改善,

但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

大明湖水体实际上包含大明湖和小东湖两个水面,但城市南北历山街和两侧的大片民居把大明湖和小东湖隔离开来,密集的城市建筑包围封闭了小东湖,以至于不少当地人都不知道大明湖东岸的城市建筑群之后还有湖面。

大明湖辽阔有余而缺乏层次,风景一览无余,较为单调。石砌的驳岸将湖水镶上一条硬边,缺少自然气息。历史上著名的“佛山倒影”景观也被不断涌现的城市高层建筑遮挡了。由大明湖北岸南望,济南的这一典型景观几乎不复存在。

作为紧密联系的城市水体的两个主体,大明湖与护城河水系缺乏景观上的联系。大明湖的湖水主要通过护城河流入,但两者仅通过不起眼的沟渠相连,小东湖更是通过暗沟与护城河相连。原来应当是城市景观走廊的水系被遮遮掩掩,弄得支离破碎。

此外,大明湖的湖水也受到了污染。湖东南岸有大量的民宅,一部分生活污水排入湖中。在丰水期因湖水循环较快,湖水的水质尚可,但在缺水季节,湖水流速缓慢,藻类的繁殖较快,使水体呈富营养化趋势。

1.1 水面积

一定量的水体是构成建筑水环境的前提。对于面状水体,水面积是水体的主要表象,是 建筑空间中应用最广泛的水体特性,具有联系、映衬、烘托等多种空间作用。

1.1.1 背景

大面积的面状水体往往具有背景的烘托作用。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有托浮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常常作为建筑形体的背景,烘托或宁静、或开阔、或肃穆的环境气氛。

当环境中的建筑倒影在水面上时,形成了一个“虚面”,在视觉上增加了一个层次,使建筑获得一种特殊的效果。

例如济南解放阁,它位于黑虎泉东侧,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解放阁为纪念1948年的济南战役而建,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充满了肃穆而庄严的气氛。而护城河则为它提供了一种舒缓的生活氛围——站在解放阁上凭栏眺望可以看见不远处在黑虎泉汲水的市民,这种温暖平和的生活场景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战士们所做贡献之巨大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换个视角,站在护城河边向解放阁望去,可以看到解放阁的倒影在清明透彻的的河水中摇曳,这水中的解放阁看起来亲切宜人,而不似真实的解放阁那般巍峨挺立、不可侵犯。这个虚影为建筑增加了另外另一种韵味。

护城河沿岸有的是步行街道,有的则是建筑。从街道的一侧望向对岸,并不觉建筑突兀,这是因为有了护城河这个大背景的衬托,建筑的体量减小了许多。

同时,建筑在水中的倒影也增加了视觉的层次感,人的视觉画面并不单调,建筑因为水的存在而更好的融合进了环境中,使人没有了突兀单一生硬的心理感受

大明湖与护城河有着明显的不同。由于大明湖的水面较护城河宽阔的多,所以当大明湖作为建筑的背景时,更多的烘托出的不是亲切近人的氛围而是恢弘大度的气魄,

我校的映雪湖现对于整个校园也属于大尺度,水面开阔,一览无余。它仿佛一面镜子一般,把对岸的宿舍楼映入其中,美不胜收。

1.1.2 联系

当面状水体运用于众多建筑形体或者建筑物要素中时,能起到统一的联系作用,这一点在中国古典园林里运用可谓是淋漓尽致。水体在这里作为一种关联因素,能将散落的景点和建筑统一起来。此外,水体还具有将不同平面形状和大小的水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的能力。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的水体,当其经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容器时,由于它们都含有水这一共同的因素而产生了整体上的统一。

济南珍珠泉位于省人大内,珍珠泉区为一座清雅的庭园,泉池楼阁错落有致。

泉群上的亭、榭、桥等建筑物在结构上并无关联,彼此本为相互独立的个体,但因为在珍珠泉北边新建的一座人工湖以及附近散落的朱砂泉、亭泉等十一处泉水的彼此相连互通,故而这些亭榭楼台也产生了“软连接”,达到了整体上的统一。

泉水在桥下流过,使这座桥与其他的建筑物在无形之中产生了关联。

苏州拙政园可谓建筑与水结合的完美典范。

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

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

1.1.3 过渡

由于面具有空间延伸感,面状水体往往运用于建筑形体和形体之间、形体与构成要素之间、构成要素与构成要素之间,使建筑空间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过渡。

沿黑虎泉的步行街向上走,为一条繁华的主街,街上车水马龙,毗邻济南的商业中心。

黑虎泉的游船穿梭在护城河上,有游人在此游玩,还有居民在此打泉水。热闹的黑虎泉比北侧的马路少了几分喧嚣,多了一些人情味儿。

南岸则为一片住宅区,走进这片住宅区即可发现喧闹全无,取而代之的是生活区的安宁与纯净。黑虎泉条天然的净化带,过滤掉了外界的喧杂,使人们远离浮躁,从而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

动态水与建筑关系

水自古以来就是环境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也许是所有景观设计元素中最具吸引力的一个。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在视觉和环境美学上也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今建筑周围的水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水景设计是建筑设计的一大亮点,因水而产生的问题出现。在建筑周围建造大面积水景,却忽视了水景的节能和维护,导致水景建成后干涸停用,甚至成为蚊虫滋生的场所。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未形成水循环系统,水体缺乏动感。

1——动态水为建筑增加活力

为营造清澈见底的水景环境,配合铺设地砖的构图要求,采用混凝土、铺砖底质和驳岸,阻

断了水体的自然循环。很多人造景观用水体系常常独立于城市的天然水系, 主要依靠城市自来水供水,每年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利用后的水也多直接排于地下水道,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否则会造成建筑水景干枯。

水景设计要对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建筑周边水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天然的水系湖泊,进行造景,天然水系是流动的(如流水别墅);在缺水地区,水景应少而精,将整个小区的水利用及水处理系统当成一个整体,并将小区内的雨水通过收集处理应用到水景中,水能够循环利用。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同时辅助水泵和水处理设备, 采用循环供水的方法来造景(如中国香港银行大厦)。大厦盖在香港最繁华的中环一带的坡地上(可利用水位高差使水体流动),南北两侧是主要的入口,两入口的地面高度相差高于一层楼。依着地势,东西两侧各设计一个高低变化的庭园(水不与自然分离,形成系统),由花岗岩和奇石组成石阶,水由上方的水池(可有收集雨水作用,充分利用水资源)顺着坡度变化缓缓而下,流入平整如镜的水面。

有时可以用枯山水的形式代替。枯山水中的“水”通常由砂石表现,用沙子的表面画上纹路来表现水的流动,而“山”通常用石块表现。枯山水以静物显示出动态美。

2——动态水为城市增添动力

济南原是城、河、湖、泉相容的城市中心结构。但作为联系城市水体的主体,大明湖与护城河水系缺乏景观上的联系,两者仅通过不起眼的沟渠相连,小东湖更是通过暗沟与护城河相连,百花洲甚者成为一潭死水,致使城市水体流动性较差。护城河含有黑虎泉和五龙泉的一部分,把大明湖、趵突泉、泉城广场连为一体。为加强城市水体的整体联系及流动,应调整护城河水位高度保证护城河可以全线通航,打通护城河与大明湖的水路联系,将城市、护城河、大明湖和众多全群紧密联系起来。将水系与城市融合,彻底改善城市的景观体系。将来人们可以在护城河中乘船游览,行船至水穷处是豁然开朗的大明湖。

3——动态水建筑可能为将来建筑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建筑界的一个梦想便是设计出可变形、交互式、动态的建筑。如果利用砖等传统材料实现这一梦想,难度一定很大。所以以后的建筑可能不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完全是由水做成。水建筑全部采用循环水,从而提供一种蒸发冷却的效果,不需要空调来降温。墙面由喷涌而出的水流组成,而内部结构与正常建筑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咖啡厅、展览空间,顶部照明设备等同样存在于水建筑中。“水墙”还是一个巨大的“显示器”,其水流来自于数千个小喷头,喷头通过由电脑控制的传感器进行开关和速射,图像和文字在水墙上清晰可见。传感器还可以感应到某个不断靠近的物体,并自动拉开水幕以便让其通过。当观众从外面靠近水建筑的时候,电脑传感器会自动改变水流形状,水墙忽然出现一道门,观众穿门而入之后,传感器则会将“水门”关上。而且建筑可以在顷刻间消失不见,它的屋顶可以从16英尺的高处迅速降至地面,从而完成神奇的变身。其中的奥秘是大楼的顶部有一个薄薄的水层,这个水层在巨型活塞的推动下可以上下浮沉。

结语

水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并与建筑密不可分,不管是传统形式水景在建筑中的运用,还是现今被赋予了新功能的水景,这一灵性的物质总给我们以惊喜。水亦动亦静,但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要实现水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前提是让能够流动循环。在高科技的帮助下,水的流动特性被更进一步地发挥,并建筑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临水性与亲水性

临水性是指水与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主要依据人的视觉而形成。在这个概念中,要将人的视角和建筑物的高度以及人与建筑物的距离等综合起来考虑。 建筑的亲水性是现代人生理和心理生活的要求,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物质的,水是生命之源,建筑的亲水性源于人对水的依赖性。另一层是精神的,人类把水看作至善至美的事物,通过参与来表达人们对水的感情如嬉水、涉足水中尽情玩乐,用身体感受水的亲切,水的气味、水雾、潮湿、水温都能让人感到兴奋。临水性有客观存在性,多数临水条件是由于人对于水的依赖性导致建筑必须具有临水性,比如说旧时的江南水乡或者渔村。当然近现代建筑的临水性则多为人为创造,比如莱特的流水别墅等,也包括一些天然河湖的滨水建筑。而亲水性则大多为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取决于人们接近水与水互动的程度。亲水性与临水性是分不开的,亲水性决定了建筑设计中临水性的设计。

建筑认识实习

建筑认识实习指导书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施工认识实习

建筑施工认识实习

建筑认识实习心得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建筑与水环境
《建筑认识实习——建筑与水环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