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杆杆酒

发布时间:2020-03-02 06:13:3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杆杆酒

“杆杆酒”采用玉米、高粱和荞子酿制,制作方法是将原料粗磨之后,加水蒸熟,然后倒出,凉于簸箕内,待温度适当后抖以荞壳,并加酒曲搅拌,在簸箕内封闭发酵。经过30几个小时后就可放入木桶或坛子之内,并用泥土将桶口封死放置起来,泡水酒就会逐渐酿成。半个月时间即可开封启用,放上两三个月后启用酒味更佳。

饮用方法

开用时,加足冷开水,再放上一两个小时就可饮用。饮用时需插若干麻管或竹管,直接用嘴吸插管来饮酒。据说这种酒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口感纯厚。

饮用习俗

“火木哪觉依,尼木吱基依”, 是彝族一句谚语 ,译成汉语便是“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

彝族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饮酒时不分场合地点,也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所以也称作“转转酒”。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 ”

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的阿妹子会捧出一坛自家酿的美酒放在门前,插上几枝锦竹杆或麦杆,凡从门口路过的人,都会被热情相邀,用杆杆咂吸几口。

彝族认为“无酒不成席”。远方的贵客来了,主人会用杀牛、宰羊、宰猪等不同档次招待,但无论招待任何客人,酒是必不可少之物,否则一切招待都会不尽人意。其实酒已经渗透到凉山彝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年过节要饮酒,如果没有喝酒就等于没有过年;亲朋聚会要饮酒,没有酒似乎难以凝集大家的情感,婚嫁要喝喜酒,丧事要喝丧酒,庆祝丰收、调解纠纷都要喝酒。

酒是凉山彝族人心目中最贵重的礼物,走亲访友以酒为馈赠之礼,特别是晚辈到长辈家,不带上酒就是不懂规矩,参加婚礼送酒表示祝贺,参加丧礼送酒表示悼念,祭祀祖先用酒表示尊敬,祈求护佑。彝族的饮酒习俗还体现出该民族的伦理道德。招待客人时,主人家的长者拿出酒坛,让年轻的男子双手端着酒碗,从客人的长老开始,论资排辈,依次敬酒。如果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只要有一方买酒表示歉意,或者中间人买酒相约调解,便会“化干戈为玉帛”,一切不快或误解都会烟消云散。缔结盟约、订立婚姻等只要喝了酒就不能反悔。彝族人相处相待的礼仪、尊***俗和重守信约的品德全体现在酒文化中。

彝人的酒,最有特色最有品牌的要数杆杆酒。杆杆酒又称泡水酒,是彝人逢年过节用的敬奉祖灵或婚嫁喜庆招待宾客的佳品。这种酒主要用玉米、高粱、荞子酿制而成。独特的酿制方法造就了其特有的味道。杆杆酒的饮法则更是一道风景线,饮前在坛中插入一根或几根弓形的竹管,人们就可以直接通过管子啜饮,一个接一个,一轮又一轮。

总之,纵观凉山彝族饮食的历史文化,几千年沿袭下来而经久不衰的饮食礼仪,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饱含彝族人民对饮食文化的发明和创造。凉山彝族的饮食民俗,是凉山彝族人民劳动的结晶,是凉山彝族历史和文化的体现,是凉山彝族智慧的闪光。 还有两个

四川彝族苦荞酒:彝族在解放前没有专门的酿酒作坊,民间广大奴隶群众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可用来酿酒,能够酿酒的是奴隶主或较富裕的“劳动者”(阶级成分)家庭。酿酒原料主要是苦荞(一种有清苦昧的荞麦)、玉米或土豆。先将酿酒用具全部洗净,不能有一点油星,再把苦荞以木甑蒸至半熟,晾温拌酒曲,装进发酵桶里。冬天为保持室温,需不断生火,促其发酵,待酒香四溢时,插管于发酵桶底的孔中,引流出酒液,第一杯敬神灵,第二杯献长者,尔后其他人方可饮用。因以苦荞为原料酿制而得名。苦荞是凉山半高寒山区的特产。彝族把用玉米、高梁和少量苦荞作原料酿制的酒叫泡水酒。现在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民间多饮外来的白酒和啤酒。

凉山魂”产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驿站海棠古镇, 由于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水质,以优质“黑苦荞”为原料生产出的黑苦荞白酒具有清香爽口、回味悠长的特点,饮用过后不上头。

黑苦荞麦属蓼科双子叶植物,俗称黑苦荞,学名鞑靼荞麦().黑苦荞麦喜凉爽,耐瘠薄,多生长在海拔1700米以上高寒山区,无化肥、农药及工业“三废”污染,籽粒供食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我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黑苦荞麦的主要产区和起源地之一。主居大山的彝族同胞长期以黑苦荞麦为主食。身体健壮,肌肤红润,视力好,抵抗力强。中国>记载:黑苦荞麦性味苦、平、寒、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降气宽肠健胃。

甘洛凉山魂酒业有限公司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秉承传统工艺,运用现代科技,集多年酿酒之经验,博采众长,经过广大技术人员精心研制,潜心攻关,终于勾兑调制出具有民族特色,在酒类行业一枝独秀的“凉山魂”黑苦荞白酒。该酒口味醇和调谐、绵甜净爽、回味悠长,饮用后不上头。一经上市,便赢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和厚爱。凡品尝过“凉山魂”黑苦荞白酒的各界人士无不众口称誉。

公司在选料、加工酿造和调制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认真对待,精益求精。 原酒一经出产,立即装坛储藏一年以上,再进行化验、检测及精心勾兑调制灌装。在灌装过程中,层层把关,一丝不苟。经过一道道严格细致的检测后,方允许走出车间,成为人们宴请宾客,馈赠亲友的佳品。

凉山苦荞麦种植者绝大多数是高二半山区的广大贫困彝族群众,苦荞不但是他们不可替代的粮食作物和牲畜饲料,而且是经济收入的基本来源和重要支柱,所以,发展苦荞产业对带动和促进凉山高二半山区彝族农民脱贫致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苦荞产量低,但苦荞麦稍加投入和技术改进,产量就可增长50%以上,翻一番也是完全可能的,增长潜力十分巨大,这是目前其它任何一种农作物无法企及的。

凉山苦荞麦也是该州粮食作物中近年来价格增长最快的品种,不到10年时间,苦荞麦价格每公斤从0.6元增长到现在的近4元,增长了5-6倍多,这也是同期任何一种粮食作物无法达到的,而且随着加工扩大、企业发展和市场拓展,其价格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另外,苦荞麦省工省时,成本低廉,耐瘠耐寒,这也同样是任何一种粮食和经济作物无法相比的。

“如果我们加大投入、加强指导、加深开发、加快发展,使苦荞麦平均亩产达到200多公斤,价格增加到6-8元,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都是高二半山区农业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

王正介绍说,目前凉山最大的农业产业是烤烟和经济作物,总产值分别在20亿元左右,而苦荞麦产业总产值完全可能力争在5年内达到40-50亿元,成为凉山农业产业化中名副其实、无可争议的“龙头”,而且是全世界的“龙头”。 从发展前景上看,苦荞麦也是目前凉山农业中加工企业最多、加工规模最大、开发程度最高、系列产品最全、产业链条最长、市场开发最深、销售范围最广、竞争能力最强、市场前景最好的产业。

目前凉山苦荞加工企业已发展到近40家,已有条件确立世界苦荞行业的领军和主导地位。

现在,环太公司、正中公司已经成为全国苦荞业界居于第一和第二位置的加工企业,也理所当然地是世界第一和第二苦荞加工企业。

因此,苦荞麦是凉山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最有特色、最有优势、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市场竞争能力、最有发展空间的世界级领先优势产业,真正能够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的突出特点和明显优势。 王正认为,作为全国和世界最有优势的苦荞麦主产区,凉山人有必要、有条件、有能力、有责任把凉山发展成为世界级的苦荞麦种植中心、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加工中心和市场中心,成为 “世界苦荞之都”。 四位一体显威力

苦荞产品年销售额超5亿元

大凉山苦荞产业链条完整,集种植、科技、品牌、加工“四位一体”。 【种植】

大凉山苦荞产业在作物布局中主要有2大区域:

高山苦荞麦生产区:以盐源、昭觉、布拖、美姑、金阳、喜德等县海拔2000米以上山区为主,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50公斤左右,实行绿肥—苦荞—绿肥—马铃薯(玉米)轮作制度,一般春荞于4月上旬至5月上旬,夏荞在6月中下旬播种,8至9月收获。

二半山以下秋荞生产区:在无霜期较长、人均土地较少而耕作较为精细的农业区,苦荞作为填闲复播作物,在豆类、烤烟、马铃薯、早玉米收获后填闲种植。一般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播种,11月中下旬早霜来临前收获。常年种植面积50万亩,平均亩产100公斤左右。 【科技】

近年来,凉山大力实施“荞麦优质增效工程”等科技项目,为苦荞麦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项目支撑,取得了明显效果。

加强品种培育。由西昌农科所和西昌学院先后选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川荞系列”和“西荞系列”品种,并提出了与之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制定地方标准。2003年制定颁布了《无公害荞麦生产技术规程》DB5134/T13-2003;2006年首次制定发布彝文版《优质苦荞麦生产技术规程》和《苦荞麦》两项农业地方标准;2008年制定颁布了《苦荞麦生产技术规程》DB51/T812-2008。

开展高产创建。2008年以来按“100亩核心攻关、1000亩展示示范、10000亩高产创建”的模式,集中创建万亩示范区,荞麦平均亩产春荞达到200公斤以上,秋荞达到150公斤以上。

另外,编制了《凉山州优质荞麦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凉山州特色荞麦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以绿色农产品生产为目标,推广省工节本降耗增效技术。 【加工】

1987年,四川省科协在北京组织召开成果鉴定会正式确认苦荞麦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于一体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r /> 随后,这个从1984年开始的研究成果在凉山促成了2个苦荞麦加工厂,分别是建于西昌的凉山州苦荞粉厂和建于凉山州昭觉县的格萝蒙荞粉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有苦荞麦营养粉、疗效粉。 从1985年至1995年的10年间,市场上销售的苦荞麦产品只有苦荞麦的初加工产品——苦荞麦粉。

从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是凉山苦荞麦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苦荞麦产品受到市场青睐的重要时期。

现在,在凉山境内从事苦荞麦产品开发生产的企业已有近40家,涌现出了“环太”、“西部村寨”、“惠乔”、“航飞”、“安喜”、“三匠”、“彝家山寨”、“邛都”、“山瑞”、“阳光尚品”、“红荞地”、“邛池”等著名商标和品牌。

这些企业生产的苦荞麦产品有苦荞茶、苦荞粉、苦荞方便食品、芦丁香菜、苦荞生粉、苦荞麦日用品等6大系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凉山苦荞麦产业。

如今,苦荞麦产业已经成为凉山加工企业最多、加工规模最大、开发程度最高、系列产品最全、产业链条最长、市场开发最深的农产品加工行业。 【品牌】

积极实施优质品牌战略。近年来,凉山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打造品牌,切实做好品牌推介宣传工作,积极组团参加农博会、农交会、西博会、展销周等各种推介会、洽谈会和展销会,通过搭建平台、提供窗口,提高凉山苦荞的品牌效应和知名度。

积极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申报认证。目前,凉山的昭觉县、美姑县、越西县、布拖县、普格县已获得“四川省无公害荞麦生产基地证书”,环太公司、正中公司已经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转换认证。

积极申报凉山苦荞麦地理标志保护。凉山苦荞麦于2010年10月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甘洛县取得“中国黑苦荞之乡”地理标志。环太公司、彝家山寨公司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正中公司、三匠公司获得“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市场】

近年来,全国苦荞市场发展迅猛,对苦荞产品的需求量每年成倍增长,供不应求。 欧美、日韩等地区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荞麦,特别是日本每年销售量11万吨以上,而国内自产荞麦仅2万吨左右,中国荞麦在日本市场占有绝对的优势。在日本荞麦食品被视为高级食品,一袋400克荞麦粉售价合人民币50多元。但中国出口的多为荞麦原料,只有少量初级加工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不高。

凉山的苦荞产品行销全国内地和港澳市场,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及欧盟,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

锚杆

铜线杆

锚杆

锚杆

水泥杆

双立杆

灯杆造型

倒杆程序

锚杆合同

电信杆标

杆杆酒
《杆杆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