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3 21:10: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增强语文综合素质,并进而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

(二)实践目标:

加深对于历史与现实,社会和人生等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良好品质;培养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探究学习的成果。

(三)情感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了解文化的历史脉络,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形态;在阅读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逐渐培植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搭建学生整体的精神构架,培养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积极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兴趣和探索。

四、课时计划:集零为整,把课程标准建议的每周三课时集中到一个时段进行;化整为零,把每个主题单元,每个研究或者探讨专题分散渗透到具体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同时可以在假期以及周末适当延展。

五、教学形式:授课之前向学生广泛收集问题,综合学生的兴趣所在,最终确定每次开课讲授的选题。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设置自由开放的课堂。由本年级的语文组数位老师担任主讲,同时开设讲座,由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专题。

六、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分工合作。主要集中在文学与书法,现代经典散文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写作与阅读等几个专题。

七、组织形式与实施过程:在班内以开展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选出组长并合理分工,同时聘请校内文学修养较高的教师,以及部分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家长做指导教师。学生们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查阅有关资料,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的目标、研究的方法、活动的进程以及如何搜集资料等,以更有利于活动取得实效。

步骤分为“趣味引入——片断欣赏——角色再现——故事浏览——创作听评——作品推荐”等几个环节。

八、教法与学法:

1.学会在阅读文本的字里行间作批注,养成在阅读过程中动手、动脑同时进行的好习惯。主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这部作品(或这个人物、这段故事)使我想到了什么?2其实,他们本来应该这样做...,理由是...3这个部分让我感到迷惑不解,因为...4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因为...5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阅读后要思考的问题:1我喜欢作品(或者选文)的那些部分,为什么?2这样的阅读,什么时候、怎么样使我自己发生了变化?3怎么样表达自己对已经读过的作品的理解?4故事表达的道德情感是什么?5最喜欢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2.用对联的形式,展示对古典名著中重要人物的认识。同时,也把自己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展露出来。

比如有位女同学同学评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她是这样写的:大雾横江,请看军师神机妙算巧借箭;纷纭乱世,试问丞相鞠躬尽瘁为哪般?

还有一位很有创见的同学,他是这样来认识曹操这个人物的:世人皆曰汝乃乱世奸雄;知音独道君亦治世能臣。

有个语文基础不错的同学,看了好几遍《三国》,对古典文学常识掌握也比一般同学要丰富些。他在评价刘备时,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刘皇叔本非书生,句句仁义,许下多少荣华富贵,原来一派胡言;大耳儿实是奸徒,种种做作,装出无数虚情假意,只为收买人心。”这幅对联从平仄关系上来看,并不算很工整,但是能大体做到意义相对,上下相黏,同时还能很好地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来认识刘备这个差不多已经被定性为“好人”的人物,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同学还跟我本人开了个小玩笑,他在上联把我的名字“刘书荣”拆分开来镶嵌进句子里去,使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有个喜欢看武侠小说的同学在看完《水浒传》后,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山东及时雨救济三山五岳英雄;梁山呼保义领袖四面八方好汉。但在我问及对“宋江”这个人物的看法时,

这个小同学又坦率地告诉我,对这个人物的某些方面感到很钦佩,但自己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人物。他甚至还说,“宋江”这个人物既不是正面人物,也不称不上是“反面人物”。但再往下问他,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不过,这种独立思考、不盲从他人的精神,我还是在课堂上好好地宣传了一下。

在《西游记》人物的评说中,孙悟空的形象是最受欢迎的。有一组的同学联合起来,写了一副这样的对联:一根铁棒,扫除多少妖魔鬼怪;两只火眼,看透几许悲欢离合。而在另一种选择阅读《红楼梦》的同学,则拿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一块顽石变作通灵美玉;十分富贵恍如过眼烟云。

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总认为十三四岁的孩子还很幼稚,对人生的看法也很肤浅。通过这样一副简短的对联,很好地把孩子们对人生的看法展露了出来。这种多少带点成人“深沉”心境的对联,要是不跟孩子们近距离接触,是无法了解的。

通过这种形式,很多原本语文成绩较好,阅读经验较丰富的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古典名著阅读的理解,也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内在精神。

3.阅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阅读作品,搜集、整理资料,积累语文知识,撰写学术小论文。

每当一个小专题讲完后,我都会叫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咨询等方式搜集跟所讲作品有关的资料。然后将资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研究,提出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意见。此外,我还叫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角色,自行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跳舞,有的学生进行配乐,有的学生进行小品表演……在创作听评过程中,学生更加活跃,争着向大家朗读自己的读书笔记,读书小论文。自开展活动以来,学生不仅阅读了大量的经典作品,而且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进一步,我叫他们设想故事情节的另外一种演绎方式。在阅读《三国》、《史记》等作品时,甚至可以设想,假如历史重演会怎么样?又比如,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换了,又会出现怎样的后果?这种设想,很好地整合了历史、政治、地理乃至美术、音乐等其他学科知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坚持日常练笔,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这就要彻底解放学生,把他们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读书,读那些经典的名篇名著,进而丰富他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

《新课标》明确提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阅读与作文不能彼此孤立地进行,而必须伴随着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体化来完成,即贯穿于语文教学全过程,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并且,这也不是一周两节作文课上所能完成的。因此,在讲完《三国演义》中张飞这个人物后,我让学生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特点去写的方法,在课后仿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外貌片段,并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价写的像不像,从中学会写法。

在此之前,我给学生提供了一首关于张飞的诗歌《猛将》:豹头环眼急性人,虎须钢髯黑煞神。 赤胆忠心真猛士,丈八蛇矛摄人魂 。庶几早取董贼首,温侯也需惧三分 。云长常赞翼德勇,阿瞒袖中留墨痕 。当阳桥头人独立,百万到此亦逡巡 。一声断喝良将死,丢盔弃甲不成军 。义释严颜人称颂,酣斗马超日西沉 。大战张颌天地暗,智取瓦口能用文 。荆州噩耗催血泪,白甲未备已消魂 。先帝亲征雪弟恨,烈火熊熊人未还 。桃园义结金兰日,生死与共誓成真 。名震天下五虎将,有口皆碑三将军。

这首诗把张飞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生平事迹等等都很好地概括出来了。这首诗歌中包含了很多《三国》当中的经典情节,不了解原著是很难弄懂的。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5.写读后感或交流读书体会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点主要是在课后进行,通常是跟第3、第4两项结合起来进行。比如有个同学写了一篇名为《我眼中的诸葛亮》的读书笔记,里面就有这样的一些内容:“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他还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他在文后写道:“我要向诸葛亮学习,学习他的那种远大志向,学习他的那种淡泊情怀。”他本人也从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熏陶和升华。

6.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活动,培养口语表达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成功地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培养与人交往的信心与技巧,我在讲完一部作品,或者分析完一个人物后,会组织学生。围绕跟作品相关的论题,组成正方和反方进行一次辩论。常常在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各显身手,争得面红耳赤而又不失理由充分。在演讲与辩论活动中,既培养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一次极好教育。

活动前,我先给学生一个辩论的问题(如: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让学生准备好辩论的论据,然后将学生根据意愿分成两组,一场激烈的辩论会就这样展开了。激动的时候他

们几乎会跑到对方的阵地中去。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发现在以后的课堂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更加有理有据了,而且更加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7.与课堂教学接轨,将知识考察要点渗透进去。

想要得知教学的得失成败,做题目不失为很好的一种检阅办法。比如,在讲解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后,可以结合中考题目,跟课堂教学(传统的日常教学)进行接轨。举例如下:

(1)、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 (2003年哈尔滨市中考试题)a、三顾茅庐b、三气周瑜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2)、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____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____大闹天宫

c、诸葛亮____三顾茅庐 d、刘姥姥____进大观园 (2002年哈尔滨中考试题)

(3)“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___________(2002年黑龙江中考试题)

(4)“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_____。(2003年福州市中考试题)

九、评价与成果展示

在实施综合活动课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大多数八年级的学生缺乏恒心和耐心,尽管他们对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兴趣,但离开老师的督促,还是会偷懒拖沓,更别说是阅读相对难懂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加上课业相对较重,自发的阅读兴趣自然不会很高。

要想使课外阅读持久有效,评价的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的做法是这样:一是每两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期末综合历次检查的情况记入学生学期总成绩(占语文成绩的十分之一);二是每个学期组织两次读书报告会,现场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并当场公布结果,予以奖励。读书报告按小组、班级、年级的顺序层次筛选,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报告采取自述和答辩的形式进行。(比如:“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首诗:„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这首诗揭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你说你读过《红楼梦》,请问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__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_____。”)

21世纪的中小学生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他们早已不再喜欢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匠式的教师。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

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和辩论、写读后感或交流读书体会等活动),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技能等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给了孩子自主空间,也给了教师一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拓宽思路,转变观念,以求得真正的解放和发展。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百科

中国古典文学

读中国古典文学有感之女子

七年级名著《西游记》推荐与赏读

中国古典文学之最

人物形象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欣赏结课作业

高中必读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欣赏边塞诗

《论语》赏读

《诗经》赏读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读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