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巴基斯坦纺织业现状及振兴政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02 23:19: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巴基斯坦纺织业现状及振兴政策分析

作者:驻巴基斯坦使馆经商处黄名海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巴基斯坦纺织业持续快速增长了较长时间,使其成为世界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之一。但近年来受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发展举步维艰,在国际竞争中渐处下风。为重振纺织业,扭转出口不断下滑的局面,巴政府2009年8月出台了首个“五年纺织业政策(2009-14年)”,确立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和目标,并制定了相应政策和措施。

一、巴纺织业发展现状

纺织业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最大的出口行业,从业人数(约1900万)占制造业就业人数的38%,产值占制造业产值的46%,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达8.5%。巴是世界第12大和亚洲第8大纺织品出口国,其纺织品出口额约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2.4%,占巴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最高时曾达到67%(2003-04财年),其中棉纱和棉布的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一)产业结构和产能

巴纺织业以棉纺为主,棉纺产值占纺织业总产值的75%以上。目前从事轧棉、纺纱、织布、加工和后处理、服装(针织和成衣)、化纤等不同类型的企业共约3万家,但绝大多数为小型或作坊式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且工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仅占10%左右。其中6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产棉大省-旁遮普省,30%分布在信德省,其余各省和地区仅占10%左右。

巴是世界第四大产棉国和第三大棉花消费国。2007-08财年,本国产棉193万吨,实际消耗264万吨,缺口达71万吨。巴是世界第二大布匹生产国和第三大棉纱生产国,年产量为86.2亿平方米和233万吨左右,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2.7%和9.2%。巴还是毛巾和服装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年产量分别达20.3万吨和20.7亿件(包括成衣6.7亿件,针织服装14亿件)。但巴人造纤维供不应求,年产量约70万吨,存在13万吨左右的缺口。

2007年以来,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巴大量纺织企业停产和倒闭,运营企业的产量也仅为设计产能的70%左右。

(二)对外贸易情况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影响,外部需求萎缩,2008-09财年,巴纺织品出口连续第二年下滑,降至95.6亿美元,降幅为9.4%,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缩至53.8%。同期进口也大幅下滑29%,减至16.6亿美元。

由于巴官方公布的2008-09财年的贸易数据尚不全面,下面利用2007-08财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1、出口。巴纺织品出口以棉纱、布匹等初级产品和毛巾等低附加值制成品为主。巴是世界第二大棉纱和毛巾出口国、第三大布匹出口国,出口分别占全球同类产品贸易总额的25%、8%和10%左右。

2007-08财年,巴纺织品出口105.6亿美元,比上一财年下降2.1%,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4.9%,较上一财年降低了9个百分点,但仍为第一大出口商品。其中出口最大的六类产品依次为:棉布出口20.4亿平方米,金额20.11亿美元,占巴纺织品出口总额的19.04%;床上用品33.3万吨、19亿美元,占18.03%;针织服装10.3亿件、18.72亿美元,占17.73%;机织服装(成衣)4.2亿件、15.92亿美元,占15.08%;棉纱55.5万吨、13亿美元,占12.32%;毛巾15.2万吨、6.13亿美元,占5.81%。上述六类产品占巴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将近九成,其余产品主要包括:除毛巾和床上用品外的制成品(5.37亿美元)、化纤纺织品(4.1亿美元)、帆布帐篷(7100万美元)、棉花(7000万美元)等。

巴纺织品60%以上出口到欧盟和美国,市场较为集中,尤其是服装(成衣和针织品),超过90%出口到欧美。而棉纱、棉布等初级产品则主要出口到中国、印度、孟加拉、韩国、日本等竞争对手,经这些国家深加工后再出口到欧美。2007-08财年,巴对欧盟(英、德、意等国为主)的出口为36.6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4.6%;对美国出口33.5亿美元,占31.7%。巴纺织品占欧美市场份额均为3.3%左右,分别居第九位和第七位。其他主要出口市场包括:香港(4亿美元)、中国(3.7亿美元)、土耳其(3.3亿美元)、阿联酋(3.0亿美元)、孟加拉(2.6亿美元)、加拿大(1.5亿美元)、南非(1.5亿美元)、斯里兰卡(1.3亿美元)等,对这些国家(地区)和欧美的出口额共占巴纺织品出口额的86%。

2、进口。巴每年也进口一些纺织品,以原棉、化纤、黄麻等原材料为主。巴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成为棉花净进口国,过去5年年均进口约15亿美元。受棉花减产等因素的影响,2007-08财年,巴纺织品进口额高达23.7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5.9%,同比增长47.2%。其中进口原棉89万吨,价值13.3亿美元,占56.1%;进口化纤材料13.6万吨,6.5亿美元,占27.5%。其他主要进口纺织品包括:旧衣物(6797万美元)、服装(5386万美元)、黄麻等植物纤维(5360万美元)、蚕丝和羊毛(4719万美元)。

巴原棉进口主要来自印度(5.5亿美元)、美国(2.9亿美元)和巴西(1.4亿美元),三国占比近八成。化纤材料主要来自中国(2.8亿美元,占比近50%)和泰国、印尼、韩国、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进口额分别在4000万美元左右不等);服装主要来自中国,金额为3836万美元,占71.2%;旧衣物则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黄麻等植物纤维主要来自孟加拉,金额为5107万美元,占95.3%;蚕丝和羊毛主要来自中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

二、巴纺织业面临的困难

近几年,巴纺织业界投入约50亿美元用于更新设备和扩大产能,政府也对纺织品出口给予不同形式的补贴和便利。但受下列因素影响,加之欧美主要市场因经济衰退而需求锐减,巴纺织业发展仍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大量企业倒闭,出口增长乏力。

(一)企业负担过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巴纺织企业近年负担逐年加重,生产成本大幅攀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减弱。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1)电力成本:巴电力供应紧张,拉闸限电频繁,为保证生产,许多企业被迫自备发电机。(2)融资成本: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政府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基准利率一度高达15%,近期虽下调至13%,但仍远远高于五年前7.5%的水平,企业借贷成本太高。(3)原材料成本:巴本国棉花产量不足,化纤和黄麻等原材料也要依靠进口弥补,受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冲击较大。(4)其他成本:税率提高、工资上涨、物流费用增加。

(二)投资规模有限,技术和装备更新落后

由于投资环境欠佳,近年来巴纺织业吸收的外国投资不断下滑,年均仅5000万美元,2007-08财年更跌至3010万美元,不到巴吸引外资总额的1%。此外,由于融资较难且成本偏高,当地企业的投资也受到制约,纺织机械进口逐年萎缩,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明显落后。2007-08财年,巴纺织机械进口额仅为4.4亿美元,低于2006-07财年的5.0亿美元和2005-06财年的8.2亿美元。目前,除纺纱、织布的设备和工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化纤、服装、染整等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产品附加值偏低,新产品开发不足

巴纺织业整体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偏小,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棉纱、棉布、毛巾、床上用品、针织服装等低附加值产品占纺织品出口的将近八成。过去几年巴对纺织业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纺纱和织布环节,没有及时转向高附加值产品,逐渐落后于世界纺织品贸易的发展主流。此外,巴是伊斯兰国家,囿于宗教信仰,跟随时尚不够,导致设计和研发相对滞后。

(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国内市场开发不够

长期以来,欧美一直是巴纺织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所占比例保持在60%以上,2007-08财年达到66.3%。这种高度集中使巴过于依赖欧美市场,也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与此同时,巴企业对1.7亿人口的国内市场重视不够,开发不足,内销仅占其产量的20%,给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纺织企业留下巨大的空间。

(五)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贸易壁垒增多

近年巴纺织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日趋严峻,纺织品出口大国凭借规模优势,不断挤压巴市场空间,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小国利用最不发达国家的身份,获得市场准入便利和优惠关税待遇,并籍此蚕食巴在欧美市场的出口份额。同时,由于巴国内经济形势和国家财政状况欠佳,巴政府无法实施同竞争对手一样的鼓励和

促进措施。此外,欧美发达国家在劳工权益、环保、技术标准等方面提出的诸多苛刻要求及采取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也对巴纺织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

(六)政治安全形势动荡,国外客户信心受挫

巴政局持续动荡、安全形势不断恶化,国际形象严重受损。不但国内企业正常生产受到冲击,国际商业往来也明显减少,外国采购商因担心巴企业不能如期稳定供货,纷纷将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以规避风险。

三、巴纺织业新政策

2009年8月,巴基斯坦纺织工业部首次出台了“五年纺织业政策(2009-14)”,旨在关注和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重振纺织产业。巴政府决定在未来五年内向纺织业拨款400亿卢比(约合5亿美元),力争在2014年实现纺织品出口250亿美元的目标。政策的主要内容如下:

● 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积极培育新兴行业。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对纺织业及纺织机械、染料、化纤等配套行业的投资,以降低对上述产品进口的依赖;支持无纺布和技术纺织品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政府扩大对纺织业出口融资的贷款贴息,利率优惠最高可达5%;将长期贷款纳入优惠贷款范围,还款期可延长一年。

● 鼓励技术和设备更新,加快产业升级。政府设立纺织业投资支持基金,为企业更新设备提供融资便利,或提供一定额度的投资补贴;设立技术改造基金(TUF),启动全面培训计划,五年内培训50万名技术工人;重视时尚、设计和品牌,加大对实验室、产品开发中心和研究中心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引进外国技术人员和专家(免征个人所得税);继续支持手工纺织企业的发展,鼓励将现代元素和潮流与传统手工艺结合;加快引进转基因棉和抗虫棉,扩大棉花种植和产量;积极开发和利用其他植物纤维和人造纤维。

● 改善行业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加快解决电力供应紧张问题,不将纺织企业纳入拉闸限电和天然气限供的范围,鼓励企业自主解决电力供应;除在卡拉奇建纺织城外,在更多城市建设纺织城和服装城;完善仓储和船运等相关配套服务和设施,提供及时高效的物流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应用信息通讯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平台,提高营销效率。

● 加快产业重组,提高竞争力和规模经济。支持纺企并购,鼓励和推动经营困难企业进行资产、债务重组;对短期陷入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在贷款申请、利率及税收等方面给予过渡性优惠支持。

● 合理调整税收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免征纺织机械进口关税,鼓励投资和设备更新;加大出口退税和财政补贴力度,加快研发补贴的受理和发放进程,启动高附加值产品退税计划;未来2年内,按布料出口额(离岸价)1%、家纺品2%、服装3%给予退税,如纺织品出口额较上年增长15%,企业可额外获得1%的退税;关税委员会将合理利用反倾销等措施加大对本国产业的保护。

● 加快制度化建设,消除发展瓶颈。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废除阻碍纺织业发展的繁杂手续和不合理税费;尽快制订和完善促进行业发展的法律框架,明确规定纺织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等,以符合和满足进口国的有关要求。

● 努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努力争取美国和欧盟提供更多优惠待遇和便利措施,巩固和深入开拓这两大传统出口市场;充分利用已实施自贸协定带来的便利,加快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商签各类优惠贸易协定;扶持大型出口企业的发展,为其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活动提供必要支持;尽快研究制定并启动出口保险计划,保护出口商权益;强化驻外经商机构协助企业开拓所在国市场方面的职能。

● 改善用工环境,保障劳工权益。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高工人福利水平;打击使用童工的非法行为,提高妇女和残疾人在行业内的就业率等,避免国际社会和进口国以违反劳工标准等为由抵制进口。

四、巴纺织业发展前景

与其他产业相比,纺织业在巴经济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情况也比较复杂。尽管巴政府已出台了五年纺织业政策,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状况下,其扶持政策的落实程度将会大打折扣,且纺织业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和挑战,短期内难有根本好转,巴纺织业前景不容乐观。

出口难以快速增长。巴政府在新政策中确定了五年内年出口额达到250亿美元的目标,这意味着从2009-10财年起,年均增幅需达到21%。从目前形势看,全球经济或已开始走出衰退,但复苏过程将是缓慢的且可能发生反复,巴业界普遍认为,即使能有效巩固和扩大欧美市场,并在开发新市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未来两三年内的出口也不可能如此快速增长,因此上述出口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内销比例提升艰难。巴虽有1.7亿人口,但中产阶层比例较小,占大多数的贫穷人口消费能力很低,倾向于购买廉价商品。由于巴企业对国内市场重视不够,来自中国、东盟国家的廉价纺织品和欧美国家的二手服装的市场份额正不断扩大。新出台的纺织产业政策对内需只字未提,只一味强调扩大出口。如果巴政府和业界仍不转变观念,短期内很难大幅提高内销比例。

不过,巴纺织业前景虽难说乐观,但毕竟有着较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低廉劳动力,且长期以来已在欧美市场占有比较稳定的份额,在巴政府有关政策的促进和推动下,随着国内政局和安全形势的逐步好转及国际市场需求的恢复和增加,其发展将逐步走出困境,重现生机与活力。

五、中巴纺织业合作情况与有关建议

(一)中巴纺织业投资与贸易情况

中巴两国在纺织领域的接触比较广泛,但投资合作较少,现阶段仍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中巴两国都是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相互之间注定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但两国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也为彼此合作带来很多机会。

投资方面。我政府一直鼓励和推动纺织企业向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投资,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巴进展不大,且结果并不理想。1994年,中国纺织机械技术进出口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在巴合资建立了飞马纺器厂,生产纺纱用的纱管,效益较好,但因与合作伙伴发生矛盾和纠纷,2006年被迫退出。1998年,中国经纬纺织机械公司在巴设立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环锭纺纱机,因市场反应平平而最终停产。

贸易方面。我是巴第四大纺织品出口市场和第三大纺织品进口来源国。2007-08财年,巴向我出口纺织品3.7亿美元,占其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5%,产品主要为棉纱和棉布,两者合计约占95%。其中棉纱3.1亿美元,占纺织品对我出口总额的82.5%,棉布4560万美元,占12.3%。巴自我进口纺织品4.3亿美元,占其纺织品进口总额的18.3%。如不计棉花、蚕丝等初级原材料,巴自我进口3.9亿美元,占巴同类产品进口的比重高达49.9%。此外,巴还是我纺织机械出口的重要市场。2007-08财年,我对巴纺织机械出口额为9164万美元,较上一财年增长6.9%,占巴纺织机械进口总额的20.9%,超过日本、德国成为其纺织机械的最大进口来源国。

(二)有关建议

(略)

(注:文中数据来自巴联邦统计局、全巴纺织企业协会和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

巴基斯坦铁路运营现状及改革方案

纺织业风险分析

印度经济现状及对外贸易政策分析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中国纺织业新行业标准政策一览

国家乡村振兴政策

纺织业出口的竞争力分析

案例巴基斯坦的BOT电力项目政策

关于当代中国外交现状及政策的分析

巴基斯坦邀请函

巴基斯坦纺织业现状及振兴政策分析
《巴基斯坦纺织业现状及振兴政策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