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下复习提纲[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17:34:3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1课

1、1949.9.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标志新中国成立。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际意义)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对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2课

1、抗美援朝(1950.10-1953.7)司令:彭德怀,

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体现的精神:发扬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慷慨奉献。 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意义:破除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2、文件: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作用(意义):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变成了现实,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恢复国民经:

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稳定物价,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等措施 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三反”运动, 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五反”运动。

第3课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

2、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人民体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正式确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性质)

4、三大改造(1953-1956底)

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的形式,采取和平的赎买方式 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深刻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第4课

1、1958年,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起来。 危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和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

2.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发动原因:毛泽东对国际政治形势和国内阶级斗争形势分析错误

最大的冤案:刘少奇案

2、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危害:文化大革命造成全国性的内乱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十年文化大革命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我国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第5课 60年代初的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平凡而伟大的战士――雷锋,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6课

一、背景

1、1977年7月,邓小平的再次复出,是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的中国人民具有历史意义的抉择。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开始)(1978年12月,北京)

1、主要内容: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全会强调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D.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事件”的错误文件纠正对彭德怀等的错误结论。

2、意义: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②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③实现了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④使我国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三、1979年3月,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第7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全国农村率先搞“包干到户”的典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 四川:包产到组

2、到1984年全国已基本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把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和经营上的“大锅饭”,极大的调动了八亿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村改革的深化: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国家还积极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国家积极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城市流动.6.特区的建立

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办特区。

1980年8月:深圳、珠海、汕头(广东省);厦门(福建) 1988年:海南岛(最大的经济特区)

特点: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意义: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大潮。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深圳特区:特区建设者发扬敢为天下先的开荒牛精神,使深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先行试验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的奇迹。深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勋章

8课

1.城市改革: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央文件规定。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是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改革是城市经济改革的重点,也是一场攻坚战。

2.国有企业改革措施:①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②国家还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及利改税等政策,③实行多种经营方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政策。

3.城市改革成果:经营管理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领先的优势企业在改革中崛起,成为国有经济的中流砥柱,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经济大厦。

4对外开放的扩大:

① 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

② 20世纪90年代, A.1992年设置了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B.1992年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开放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③ 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5.对外开放扩大的意义: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还给我国带来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动了一批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的技术改造,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⑴1992年初, 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提出判断经济体制的是非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⑵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市场经济体制的。

9课

1.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一位,经济总量居第二。

2.从1999年开始,国家先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3.宏伟的工程:青藏铁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

第10课

1.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经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增加“一国两制”内容,强调国家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1982中共确立了与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国家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我国已形成了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1年9月4日,通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原则: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11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了生显著的变化。生存性的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2.当代的焦裕禄——孔繁森,活雷锋——徐虎,抗洪勇士——李向群;抗震---蒋敏;道德—郭明义

1、1982年9,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

2、1987年10,中共十三大,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3、1992年1-2月,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南方谈话,。

内容:①、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的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4、1992年10,中共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

5、1997.2.19,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逝世。

4、1997年9,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5、2002年11,中共十六大,奋斗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6、2003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7、2007年10月十七大,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目标做了部署。

8、2012年11月中共第十八大,胡锦涛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 将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 的指导思想。十八届一中全会,习近平当选总书记。

9、2017.10.18中共第十九大,大会认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第13课

1.我国56个民族,汉族为主。

2.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彻底的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

3.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到2015年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激发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促进了56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4、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作用: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

⑵ 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⑶ 国家还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因地制宜、搞活经济的方针,采取增加财政补贴、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重点工程以及内地省市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 区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5、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把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同自身的努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沿海或沿边的特点, 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少数民族地 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当地人民特别是牧农民的生活有了大的改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

第14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p91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行政长官—董建华。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行政长官——何厚铧。

回归的意义: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洗雪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还使香港、澳门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时代,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年长达30多年的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005.4.29胡锦涛和连战的会见和会谈,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主要领导人的历史性会晤。双方就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达成共识。2009年1月8日开始,两岸同胞苦盼了30年的两岸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通商终于全面实现。

第15课

1949.4建立华东军区海军,海军诞生。 1949.11空军司令部成立。 1966,第二炮兵在北京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科技强军战略,坚持走精兵之路和科技强军之路。 进入21世纪后,人民解放军把军事斗争准备的立足点放在打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第16课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在中印、中缅政府分别发表的>中,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意义: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

2、(原因)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联合国内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意义: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美建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意义:从而结束了中美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 化。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4、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我国同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泰国、利比里亚、巴西等40多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我国全方位和各平外交政策:独立的、不结盟的、全方位的和平外交。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6、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与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和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战略倡议,开辟了21世纪国际合作的新 途径,展现了我国勇担国际责任的大国风范。

一带一路\" 的倡议得到沿线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和支持。到 2016年10月,亚投行的成员已增至80个国家。(意义)外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同17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济文化交流。与400 多个各种类型的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友好往来。

第17课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国家。

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我国第一颗要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圆满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2007.10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又一个里程碑。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从中草药中发现了青蒿素这一治疗疟疾的新药,2015.10屠呦呦因这一重大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第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第18课后

1983年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教育指明了方向。

1986年审议通过了> ,2000实现了“两基”目标,这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的标志性成就。2011全国义务教育人口普及率达100%,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空前壮举和重要里程碑。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1959第二十五届世锦赛。 2008.8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行。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复习提纲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文字)

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版八下历史(部编版)复习提纲(二)

中华书局版八下复习提纲

—学年新川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川教版历史教学设计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下复习提纲[材料]
《最新川教版历史八下复习提纲[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