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浅析古代祭文写作

发布时间:2020-03-03 07:43: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浅析古代祭文写作

内容摘要:祭文,人们用在祭奠或者祭祀的时候。古代的祭文种类是的多种多样的,用途也是非常的广泛。有韵文和散文两种题材。古代祭文,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题材,本文试图对祭文的定义做一个界定,并论述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同时,简要的概括其写作特色和价值。

英文摘要:Funeral orations, sacrifice or written out when the honour of reading the article.Funeral orations in ancient species diverse, very wide application.Both in verse and prose stories.Ancient funeral oration, described by ancient scholars a literary them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elegiac definition of a defined, and focuses on the categories and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funeral oration at the same time, a brief summary of its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关键词: 祭文 写作特征 特色和价值

Abstract:Funeral oration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Features and value

目录

一、祭文的界说„„„„„„„„„„„„„„„„„„„„„ 第3页

二、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 第4页

三、古代祭文的写作特色和价值„„„„„„„„„„„„ 第6页

四、余论„„„„„„„„„„„„„„„„„„„„„ 第7页 参考文献„„„„„„„„„„„„„„„„„„„„„„„„„„„第8页

一、祭文的界说

祭文,即人们在祭奠或者祭祀的时候,用来朗诵的文章。有韵文和散文两种体裁。它的内容主要是哀悼、祷祝、追念死去的人生前的大概经历,歌颂他的优良品德和主要事迹,寄托思念之情,以此来激励生者。而且,祭文也可以作为悼念的文章,是古人为了祭祀死者而写作出来的。它是从古代的祝文演进变化而来的文辞,包括了韵语和俪语还有散文。而在韵语里面,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种类。

在这些话中。有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信息。第一,祭文,既是哀悼逝去的亲人和友人的,也是祭奠山川、大地的。所以,祭文的写作对象是很广泛的。第二,祭文在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之前和之后的发展状况是不同的,他们四人的文章代表了古代祭文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第三,祭文在写作方面一定要是真切的情感,绝对不能花言巧语,虚假造作。

二、古代祭文的类别和总体特征

古代祭文的种类多种多样,用途也甚是广泛,祭文、祭地、祭山、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有。祭文的用途有四种:

所以,古代祭文从文章内容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祈求降福,驱赶邪魔,祈祷降福,悼念逝者。神灵是前面三种类型诉诸的对象,归于祷告一类,没有哀悼的意思,第四种祭祀亡灵,仿佛是生者和逝者之间的谈话,生者以此抒发自己对逝者的悼念、评价、歌颂、祝福等各种各样的意愿和情感。

新时代的社会,应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所以我们要批判地学习祭文,但是用于哀悼逝者的文章还是可以的。正式因为祭文是悼念死去的人的文章,所以就跟需要用最真切的感情和最纯朴的风格来写作才好。祭文是用来念给其他人听的,特别是给死去的人听,抒发的内容大多以表彰逝者的业绩方面为主,要简易通俗。

祭奠文的种类繁多,祭文是其中的一种,它与诔文和吊等不同。刘勰说:

祭文的写在作中,最重要的是抒发对逝去的人的追思。一篇优秀的祭文,就是要抒发对死者真诚的悼念和无尽的追思。

唐朝之前,祭文的写作在形式上,通常是字句工整有序的。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他们四人的祭文却一改前人的风格,尤其是《祭十二郎文》,被世人誉为:“祭文中的千年古调”。沈德潜说:

所以,《祭十二郎文》在祭文的写作的发展中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的。

古代祭文的内容相当于今天的悼词,但是古代祭文的格式和结构的布置和语言的表达和今日的悼词又有很大的不同。古代祭文的主要内容有:什么时间,谁在祭祀,祭的是谁;歌颂被祭的人生前的品德和业绩;最后是祭祀语。

古代祭文的写作格式,其实人们写祭文大多以“维”字开头。“维”是一个助词,没有其他意思。祭文以“维”字开头,接下来即说明悼祭文的时间以及被祭者是谁,由谁来祭。主题在文章的开头就要点明。

祭文的内容要做到简短,语言需要精炼,必须用简练扼要的词语抒发悲伤哀痛的感情。一般字数控制在二三百字是最佳的,不能啰嗦拖拉。古代的祭文,在语言表达上,都是押韵的。有的是一韵到底,也有的是变韵或者就是押两个之上的韵。在文章的最后,祭文一般用“尚飨”这个词来作为文章的结束。尚:含有崇尚、希望、或许的意思。飨:祭祀或请人享用酒食的意思。尚飨亦作“ 尚享 ”。

三、古代祭文的写作特色和价值

祭文,从它的实际用途来讲,应该属于应用类的文体。然后,由于它是关乎生死的文章,所以它又散发着自身独特的价值。

所有的生命必然要经历又生到死的过程,这是自然界的法则,无论什么形式的生命都不能避免。对于普通形式的生命,讨论生和死的问题是几乎没有意义的。然而,人作为高等动物,由于拥有自我意识,人能够将生命作为意识的对象来看待——能够将“我本身”作为思维的客体来认识,也就是说,无论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过程、生命的延续都成了自我意识的对象物。由此,怎样看待死亡,也就成为了历代人们关注讨论的问题之一。人对死亡的恐惧,大多是与生俱来的,而死亡就像人的影子,必将伴随短暂人生的全过程。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大多数的古人必须残酷的直面人生的短暂,必须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一步步走向坟墓。古时候的人们喜欢讨论生的话题,避讳涉及死亡的问题。孔子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从中国的儒家文化,以及庄子对死的解脱和道教对长生不死和佛教解脱生命的法术“空无”来看,古人对死亡的感受不外乎以下几种境界。第

一、好死不如赖活。不要管死的事,只要顾好自己的生存。因为

儒家对死亡这种“死生有命”的顺自然的态度,被庄子发展到了极端,“死生,命也。”甚至,“死就是生,生就是死”。第二,在死的问题上随顺天命,并不是让人们在生上也无所作为。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管老的事情,只管执著于现实的生。趁生时,发愤以追求快乐。第三,古人并不是对死亡毫无感觉,只是感叹没好好享受生命,死神却已来了。

于是,人们便有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无常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种人生无常感在中国历来的文学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述。自然,这种思想是受了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正由于反复无常的人生,因此我们更需要及时的享受现有的快乐。

人面对死亡的态度,由其中一种角度来看,也就是对人生的态度。由害怕死亡,到承认死亡,再到坦然地直视死亡,这正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对待生命的思想逐渐的成熟起来。一个人,如果他能坦然的直视生死,那么他也必然会坦然的直视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坎坷和灾难。古代祭文,正是文人们,面对死亡,思考人生的文章,在祭文中表达着对人生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的想法,反映出了无比强烈的生命意识,散发着思考人生意义的价值。这是古代祭文的特色之一。

人们常认为,只有哲学家才需要讨论死亡这个问题,但是,其实它对于每一个生命特别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这个题目的不一样的思考体现为有所差异的人生观,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答案有无数个,似乎也没有一个特定的判断的标准。让我们在古人和死亡、古人对死亡的对话中感悟人生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并培养出自己正确的价值观。

祭文大概分为应酬类的和抒情类两类。前者通常是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的,后者则具有深厚的感情,极其有感染力。有一些优秀的祭文,历代相传,是宝贵的财产,它们是中国古代纷繁多姿的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抒发着浓厚的哀思是古代抒情类祭文的相通点。然而因为文人们不一样的写作目的,和逝者的不一样的关系,和文人不一样的观念、价值观和风格,所以显露出了不一样的抒情特色。

有的是为相识的朋友写的祭奠文章,大多在情感趋向平静的时候写成。文人往往凭借阐明一个观点以此来称赞、评论或是宽慰逝者。用讲明道理的方式来服务于抒情。而且这种方式有别于一般说理的严肃的气氛,是具有丰富的情感的,有的是敬仰,有的是哀伤,有的是思念,这写情感的抒发又都是内敛含蓄的。如宋《祭欧阳文忠公文》。也有一类的祭文情感的表达同样也很强烈,但作者和逝者却不是熟识的身份关系产生强烈的情感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生平和际遇和逝者有很多相同之处而相互同情,由怜惜逝者到赶上自身,从而有景生情,在悼念他人的同时也以此来感叹自己的人生。例如汉贾谊的《吊屈原赋》。还有一类祭文的写作对象是自己的至亲,原本就有很坚固的感情基础,再加上文人是在自己最动感情的时刻写作的,这种祭文的特点主要是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情感极其强烈,如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四、余论

人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构成了一个博大的社会。而根据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又多多少少在不同程度和范围上对所在的社会产生了影响,体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外界世人对他们进行评论的根据。如果丧失了一个个独具个性的自我,那么也就不存在现在的社会了。然而所有的个体都无法摆脱社会单独的生存。鲁宾逊漂流记的神话,只存在想象的天堂。古代祭文,不仅可以让人认识到怎样体现自我的社会价值,而且也可以使得生者在对逝者的人生的追溯和评价中,不断的学习和发扬前人的优良品质,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中生存,就是一个个自我。当他呱呱坠地之后,尚缺乏对自我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具备独立思维之后,开始审慎自我。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认识阶段。父母所赋予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必须要自珍。珍爱自我也要珍爱他人,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起点。

当然,也有一些祭文,全篇都是假大空,让人体会不到真切的感情,也感受不到充实的内容,有的甚至虚构编造。对于这样的祭文,是既没意义也没价值的。因此,祭文的写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讲究实事求是并且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两点才是写作祭文的关键所在。

如今,祭文仍然是一种用的着的文体,他既有文学性又有实用性,在日常的生活里突显了较强的应用性。而对于古代的祭文来说,同样值得我们去学习它,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优秀事迹,学习它并发扬它,同时,体会文章中那真切的情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并且有责任感的人。

参考文献

[1]王人恩: 古代祭文精华[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3 [2]刘勰: 文心雕龙 [M]//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 ,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 [3]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M],太平书局,1965 [4] 张梦新,《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5]曾枣庄:《从文章辨体看古典散文的研究范围》,《文化遗产》,1988年第四期 [6]赵逵夫:《祭文的源流与抒情特征》,《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期

[7] 丁恩全:《晚唐古文家孙樵对文体的创新》,《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年4期

[8] 张海鸥等:《悼祭文的文体源流和文体形态》,《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2期 [9] 张敏波:《从《荀岳墓志》探析西晋君臣之间丧葬礼俗》,《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年3期 [10] 兰家勇等:《经典祭文阅读札记》,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5年 [11] 栾荣生等:《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独特的死亡观》,《中国医学伦理学》1993年6期 [12] 李松荣:《“逍遥”与“成仙”——《庄子》、《抱朴子内篇》生死观比较》,《安徽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4期 [13] 王长顺:《“古典散文学”体系的建立及其意义》,《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4期

[14] : 何锡蓉:《修养:中国哲学的道路》,《社会科学》2008年1期

古代的哀祭文

古代的哀祭文

古代祭文格式[材料]

祭文写作基本要求

古代公文写作故事

祭文

祭文

祭文

祭文

祭文

浅析古代祭文写作
《浅析古代祭文写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