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思修实践报告及调查问卷

发布时间:2020-03-02 16:22:2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常红社区“啃老族”状况调查与研究

一、引言:

1、“啃老族”的基本内容

在中国,“啃老族”也分为3等。1等能正常劳动有收入,并且能按时交纳生活费,但是要依靠父母出钱供其买房买车或者其他奢侈品的。2等能正常劳动有收入,不交给父母生活费,甚至连其妻儿也跟着吃喝父母的。3等无工资劳动没收入,一切生活开销都由父母供给的。靠父母投资经商却一无所成者同样也是啃老族,但是啃老族比起败家子来说还是要优秀许多的。

“啃老族”年龄都在23-30岁之间,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在城市里,年轻人靠“啃老”过活,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的现象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多,经济水平高速发展,物价的升高,将会愈加普遍。

2、实践目的

为了解社区内啃老族现象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分析啃老族现象形成的具体原因,所以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便以“常红社区“啃老族”状况调查与研究”为题,展开了调查与研究。通过这次的调查,自己能够很好的认清“啃老族”现象存在的危险性,从我做起,杜绝啃老族。

二、实践过程:

(一)分析“啃老”原因(23号——26号)

1、个体社会化的失误

子女在家庭中往往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缺乏独立意识,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也缺乏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在个体社会化的阶段,他们在精神上始终没有“断奶”,没有完成社会化中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形成过程。这与个体接受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等主体有关。

2、家庭社会化的偏差

中国父母在观念上有一个误区,认为自己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孩子的幸福。而且,大多数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养身”往往胜过“养心”。许多父母本身便没有让子女“精神成人”的意识,而孩子则从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认真读书只为了满足家人的期待,拥有高学历却不懂自己未来打算,遂成米虫的心态。

3、城市“啃老族”的消费行为与社会心理之间的关系 随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有所提升。人们的物质欲望获得强烈刺激,消费水平提升的速度远远超过其收入,诸如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炫耀消费等成为青年一代中常见的现象。

面子观的另一个产物就是炫耀性消费。消费能力低下的品牌追求者盲目而不切实际的消费,导致经济生活拮据,转而寻求父母的援助,成为“啃老族”成员。

4、中国文化传统的特殊影响是中国“啃老族”形成的重要原因

2 中国向来具有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西方的家庭观,这种家庭观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家庭的强关系。无论个人怎样发展,家庭永远同他站在一个立场上,家庭永远是他的港湾。“靠父母”是件天经地义的事,伸手向父母要钱要物、取父母之所有、尽父母之所能,心安理得、理直气壮。也许正是出于这种传统。子女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父母。父母此时更是欣然接受,因为不管在外面怎么样,父母家的大门永远为子女敞开。即使是那些生活条件不错的子女,父母通常也愿意让他们常回家看看。这就是家庭强关系引发的“啃老”现象。

(二)进行问卷调查(27号——5号) 1.您的年龄:

A.20以下 B.20—29 C.30—39 D.40以上 2.受教育水平:

A.小学 B.中学 C.高中 D.大学或大专 E.硕士以上 3.您目前的就业状况是

A.失业中 B.就业中 C.继续升学中 D.其他 4.你是“月光族”吗? A.是 B.不是 C.偶尔会是 5.你的周围有“啃老族”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6.你认为“啃老族”男女比例哪个多? A.男 B.女 C.差不多

3 7.大学毕业后,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你会怎么样? A.从基层开始,哪怕是清洁工 B.继续奔波寻找合意的工作 C.呆在家中“啃老”,走一步算一步 D.继续求学

8.在买房时你认同以下哪个观点? A.靠自己赚钱买房,决不依靠父母

B.目前积蓄不足,暂时用父母的积蓄,将来偿还 C.用父母的钱总比借其他人的钱好,借钱太难 D.子女用父母的钱买房天经地义 9.如果你家有位“啃老族”,你会怎样? A.没办法,等他年龄再大点可能会醒悟过来 B.不把钱给他,让他自己到社会上去闯荡下 C.离他远点 D.其他

10.在你看来,当今社会产生“啃老族”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父母的“护犊”情结 B.子女的依赖意识 C.社会环境的推动

(三)统计分析、总结(6号——10号)

1、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总计100份。其中44%受访者的年龄在20-29岁之间。20岁以下15人占总人数19%;30-39岁及40

4 岁以上者分别占22%和15%。

2、六成以上的受访者的受教育水平为大学或大专,另有37人为高中;3人为硕士以上。

3、53%的受访者目前处于就业状态;23%继续升学。受访者中无人失业。

4、1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是“月光族”;46%认为不是;还有35%认为自己偶尔是。

5、超过半数受访者身边存在“啃老”现象;另有29%表示不清楚。

综上,“啃老”在社会中已是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各方的努力。其中,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父母与子女意识的转变。

三、实践总结:

越来越多的新兴词汇出现在我们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无疑“啃老族”也“光荣”地榜上有名。

在很多发达国家一样也存在“啃老族”。对于“啃老族”的定义各个国家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范畴。啃老族,又称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湾的译音,NEET的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或参加就业辅导,终日无所事事的族群。在英国,尼特族指的是16~34岁年轻族群;在日本,则指的是15~34岁年轻族群。

今天我们在中国所说的“啃老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把

5 范围更加得扩大化了。他们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的机会,赋闲在家,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他们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得靠父母供养的人。又或者他们已经工作,只是他们的收入没有办法支撑他们的生活,在“买房”,“买车”的问题上,年轻人没有足够的积蓄去支撑他们想要的生活。

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带来了许多其他的问题,有很多“啃老族”是患有“社会退缩”的心理疾病患者。这种类型的人从小受到父母家人的宠爱和过度保护,社会适应能力较差,抗挫折能力低下。但是在社会上不遇到挫折是不可能的,而他们一遇到挫折就退缩到家人保护的羽翼之下,放弃了去克服挫折。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啃老族”反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因为自己持有高学历的心态,使他们不愿意从事薪资较低的工作,感觉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青年吃不了苦,不愿去从事太辛劳的工作,要求工作轻松钱又多,就呈现空等状态,没工作也没读书。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啃老族”很可能成为影响未来家庭生活的“第一杀手”。

作为90后的我们,每当涉及到“啃老族”这个词,我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回顾我们所做的事情呢?调查表明,住在上海的除学生以外的未婚者中,85%的人生活的一部分或全部靠父母,这个比率之高令人吃惊。但是更令人可悲的是这一群体大多并未以此为耻反而视之为理所当然。

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我们的确有时无法承担,但是当我

6 们没有地方去释放的时候,是否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将矛头指向我们父母,成为他们的负担?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作为一个有着正常行为能力的社会人,我们不仅应该对自己有个交代,更重要的应该对父母尽一份责任。父母在过去的成长岁月中,已经为我们倾尽所有,难道现在还要因为我们自己无法负担房贷或是最基本的生活费用,而让他们再去拖着年迈的身体赚血汗钱。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庭负有责任,这无可逃避,父母必须照顾未成年的子女,而子女对父母也存在着赡养的责任。但是如今,我们无法要求子女如何尽孝,相反只要你不“啃老”,似乎便是对父母的报答,何其可笑。

做完这个调查,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明白“啃老”的坏处和不良影响。但是更多的是明明知道却不去改变。一味去责怪社会,而不是从自己本身去寻找解决的办法。甚至于有些父母并不觉得这存在问题。当一件有着不良影响的现象已经变成了司空见惯,那么社会便是在倒退。认清“啃老”的危害,从我做起,向身边的人慢慢去渗透这样的一个观念,依靠自己,充满热情,努力拼搏,减轻父母的负担。

思修调查问卷

思修调查问卷

思修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思修实践报告

思修实践报告

思修实践报告

思修实践报告

思修实践报告

思修实践报告

思修实践报告

思修实践报告及调查问卷
《思修实践报告及调查问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