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2月重点环节安全工作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3 18:33:5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安全工作措施

(一)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1、护士在进行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必须严格执行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让患者或其近亲家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进行双向查对。核对程序:询问患者或亲属→患者或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床号→查看床头卡或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2、查对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年龄、床号、出生年月、、病历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识别方法如下:

(1)对能有效沟通的患者:要求患者说出本人姓名、年龄或床号,医务人员反问患者的姓名、年龄或床号,同时査看床头卡或腕带。 (2)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等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年龄或床号,医务人员反问患者的姓名、年龄或床号,同时查看床头卡或腕带。 (3)对无陪同人员患者:查看床头卡和腕带。

(4)对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无名患者:姓名用无名氏表示,当同时有多名此类患者时,用无名氏

1、

2、3等序号表示,医务人员需同时使用性别、床号、腕带等确认患者身份。

(二)关键环节的患者身份识别:完善并落实护理各关健流程的患者身份识别措施,患者在转科交接时要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和交接流程,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交

1 接,并做好转交接记录。

(三)重点患者的身份识别: 对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淸、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等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交接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对佩戴了识别腕带者需查对腕带信息。

(四)对ICU、监护室、新生儿室、产科新生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和留观,以及意识不淸、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确认患者的身份。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项目包括:病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信息,患者使用腕带松紧适度,皮肤完整无破损。

(五)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六)、护理部定期对护理人员落实患者身份确认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有改进措施。

二 静脉输液安全工作措施

1、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

2、使用大输液时,要严格把好“四关”:搬液体进治疗室的检查

2 关、摆药前的检查关、配液体前的检查关、上挂输液架前的检查关,做“五查”:查瓶口有无松动,查标签是否清楚,查药液有无浑浊、变质、絮状物,查瓶子、软包装有无裂痕或漏液,查生产日期和有效期。执行静脉输注溶液的检查规范时应做到开袋(瓶)前进行检查、配药后再进行检查、输液或换补液前再进行检查。

3、静脉配药时应严格核对、仔细检查药名、剂量、浓度、有效期,加药后再与安瓿核对、签名方可用于患者。

4、更换液体时,应核对输液卡与加入药物是否相符,无误后签名,并核对床号、床头卡、呼唤患者的名字,得到准确应答后方可应用于患者,如遇昏迷患者,除以上查对外,应询问家属患者名字或核对患者标识腕带,准确无误后方可更换。避免一次同时更换两人或两人以上液体。

5、注射卡和静脉输液卡不得混放在一起。

6、集体输液时,应用治疗车,按床号顺序摆放排列,标签明显。

7、严禁在药液配制时因一副注射器反复多次使用,造成患者的药物过敏反应,配药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8、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情况控制输液滴速,特殊治疗及药物应遵医嘱随时调整滴速。

9、输液过程中,应按时巡视病房,患者主诉不适或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通知值班医生,配合医生对病情判断及处理,妥善保留相关实物,并记录在案。

10、静脉推注药物,应携带静脉推注单,静脉推注药物必须放置在治疗盘内。严格查对后,根据药物作用和性质,控制推注时间。

3

11、实习同学必须在带教老师的严格带教下工作,因带教不严而发生差错事故者,由带教老师负责任,因带教排班不明确而发生问题时,由护士长负责。

12、每名护士下班前,应按工作程序检查一遍自己的工作,防止疏忽遗漏。

三 服药安全工作措施

1、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内服药、外用药、注射药必须分类放置,分类标志明显。

3、护士在配药和发药时应精力高度集中,不可和别人说话或同时干其他事情。注意核对药名、剂量、剂型、时间、床号、姓名,遇有可疑处,要及时查清。

4、药物配备完毕后,根据服药卡由另一名护士核对一次。

5、给药前,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对有过敏史者,应严密观察。

6、发药时携带小药牌,核对床号、床头卡,并呼唤患者名字,得到准确应答后才发药,并看服到口。特殊药物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

7、每一患者的所有药物应一次取离药盘,以减少错漏。

8、发药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重新核查,如无错误应给予解释,患者满意后再给服下。如遇患者不在,应将药品带回保管,并做好交班,避免将药物放于床旁。

9、发药后,随时观察服药情况,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4

四 处理医嘱安全工作措施

1、主班护士必须提前15分钟与夜班护士查对夜间医嘱处理情况。

2、处理医嘱时,应集中精力,一个班次医嘱由一人负责到底,经两人核对并签名。

3、用药医嘱转抄后应标明具体执行时间。

4、转抄临时医嘱和长期医嘱应标示清楚,以示区分,临时医嘱执行后应及时在医嘱单上签名,主班护士应及时提醒,以防遗漏。

5、医嘱应做到每天查对两次,每周由护士长总查对一次。

五 输血、血标本采集安全工作措施

1、主班护士接到输血化验单,应核对采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并将联号标签贴于试管上,执行者查对后抽取血样,采血时应带申请单(化验单)和连同贴好该化验单号码的血标本试管,前往患者床边采血,除夜班急诊外,核对和抽血一般不得由执行者一人操作,禁止一次同时采集两个患者的血标本,以防错采患者。

2、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或肢体处抽取血标本,应在对侧肢体采取,以免影响检验效果。

3、到血库取血时,和血库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申请单、科别、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号、献血者姓名及血型、血量、有效期及血液质量。

4、非医护人员不应取血。

5、采血后及拿血过程中,避免振荡,以防溶血。

6、大夜班护士应与白班护士认真交接班,交接血标本的数量以及收取情况,以防漏送、漏采血标本。

7、血液取出,在室温下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8、输血前必须经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在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9、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10、将输血针插入输血袋时应小心,以免用力过大或针头穿刺不准确而致穿破血袋损失血量。

11、输血开始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可按病情需要调节滴速,输液期间护士应严密观察,及时巡视病房,并严格交接班,注意速度,保持通畅,观察有无反应。

12、两次输血间隔,用生理盐水冲洗。

13、输血完毕后,血袋送回血库至少保存一天,观察患者输血后反应。

六 手术室安全工作措施

严格执行卫生部下发的《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布局合理,

6 分区明确,环境整洁、安静、安全。

1.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规章制度。

2.严格执行手术室技术操作规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有菌手术。

3.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帽、口罩。手术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不得穿着手术衣外出。

4.手术室应当根据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安排手术及工作人员,值班人员须坚守岗位,以便进行急诊手术及抢救工作。

5.择期手术通知单应于手术前一天上午10:30前,将手术通知单到手急诊手术通知单应尽快送手术室,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通知,以免延误手术。择期手术通知单需有病房主任签名,取消或变更手术安排应提前通知手术室。

6.手术室的药品、设备、器材管理要做到“四定”,定专人负责、定点放置、定期维护、定期检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以免延误手术。 7.麻醉药与剧毒药的管理、使用按相关规定执行。

8.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外借,如确需外借时,须经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并做好物品借还登记,当面点清,用后归还。

9.根据手术手清点记录要求,手术术前、中、后护士应详细清点相应的手术器械、敷料及缝针等物品的数目,并做好记录,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器械、敷料。

10.接手术患者时,要携带病历,检查腕带等患者身份识别标识,

7 核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和部位、术前用药。患者需穿干净病人服进入手术室。

11.参观或见习手术者必须预先办理手续,严格遵守参观规则。 12.手术中采集的组织标本,按规定进行固定、封盖,及时送检。

七 患者坠床与跌倒防范措施

1.根据患者特点,合理设置病区环境,室内物品摆放规范,常用物品置于患者易拿的地方。

2.保持病区地面干燥、清洁,有水渍要及时清除。

3.患者如有行动不便,尽量做到24小时有人陪伴,活动时要有人搀扶,并嘱患者无人陪伴时不要擅自活动。

4.患者休息时,将便器置于床旁,并加强巡视。

5.为患者提供大小合适的病号服和鞋,并嘱患者活动时尽量不要穿拖鞋。

6.危重患者严格床头交接班,严格执行等级护理制度,加强巡视。 7.患者服用易引起头晕、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药物之前要做好解释,服药后要注意观察,有头晕或眩晕症状发生时,嘱患者卧床休息。

8.责任护士做好防坠床与跌倒知识宣教。

八 压疮的防范措施

1、对新入院患者,护士要进行皮肤评估。

2、对住院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严密监控。

3、密切观察特级、一级护理患者及二级护理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患者的皮肤情况。

4、在观察过程中,对患者的皮肤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按危重患者压疮危险性评估),经过评估,属高危险患者须进行预报。

5、预报需经过护士长的确认,填写《压疮预报表》。

6、对预报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压疮预防措施。

7、压疮预防措施包括: (1)护士层面:

①保持患者衣裤及床单位的平整、清洁与干燥。 ②每天晨、晚间护理时对患者进行皮肤护理。 ③使用气垫床。

④建立翻身记录本(或卡)。

⑤每2小时翻身1次,并记录于翻身本(或卡)上。 ⑥班班交接。 (2)护士长层面:

①24小时内将《压疮预报表》交护理部。 ②记录于压疮登记本和护士长手册上。 ③每天查看预报患者的皮肤情况。

④检查护理人员的压疮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9 ⑤每周2次记录跟踪督导情况。 (3)护理部层面:

①护理部接到压疮预报表后应立即前往科室对患者压疮进行评估认定。

②经常深入该科室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 ③检查压疮预防措施落实情况。 ④每周记录跟踪情况一次。

九 预防感染安全工作措施

一、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 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 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 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 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 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

10 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外科口罩。

2、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目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或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性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诊疗、护理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或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脱下隔离衣后,将隔离衣污染面向里,衣领及衣边卷至中央,放入污衣袋封口,贴标识送清洗消毒后备用。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五)防水围裙的使用

1、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或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六)安全注射

1、使用过的针具和注射器应及时处理,不得重复使用。

2、锐器使用后放置于锐器盒中,在容器3/4满将其封口。

3、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避免手术中经手传播锐器。

(七)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应正确处理。物体表面、环境、衣物按规定进行消毒。

(八)医疗废物应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重点环节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监督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措施

安全工作措施

安全工作措施

安全工作措施

护理安全及重点环节管理制度

二年级阶段性重点工作措施

重点护理环节管理制度

四季度安全工作措施

学校安全工作措施

12月重点环节安全工作措施
《12月重点环节安全工作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