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

发布时间:2020-03-02 11:23:23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题、题材范围主要是“祖国”、“献身”、“奋斗”等方面,6个单元分别是:千古涛声、斑斓春色、慷慨正气、伟岸人格、逆流勇进、心志坚毅。继续着重培养精读能力,进一步学习“比较”阅读法,学习“探究性”阅读,开展略读实践。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6个单元为:心灵的欢歌、独特的自我、动人的事、寻常的人、抒发真情、感悟生活,涉及写的基本观念问题和克服说的心理障碍。

“语文趣谈”6个单元的题目是:看得见也听得见的字、“春”字变形记、日+月+草=?、“活”与“死”的妙用、语义联想和文学欣赏、语言“仪仗队”。

第一单元:千古涛声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2篇主读课文,郭风的《长江》,抒发着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深情,而袁鹰的《筏子》,则描写人与自然的搏斗。原来,同样的对象,是可以用不同的笔调抒发很不相同的情感的。

由此拓展,“比较•探究”中的课文,余光中的《当我死时》、光未然的《黄河颂》、胡宏伟的《长江之歌》、刘元举的《一条大河》、陈衡哲的《运河与扬子江》、毛姆的《江之歌》和叶其扬的《壶口与龙门》等等,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同样赞美黄河长江,或一往情深,或慷慨激昂;同样是江涛河浪,或抒发战斗的豪情,或倾诉人生的苦难„„而且,同样写黄河长江,还有各种不同的体裁:诗歌、歌词、抒情散文、叙事散文等。对这些各种各样的不同,加以发现、分析、领悟、体会,慢慢地使自己的心灵宝藏丰富起来。然后,试着从家乡的小山、门前的小溪、学校的操场、老屋的天井中,寻觅那些曾经有过的感动,再选择一种合适的文体,把这份完全属于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看看是不是与别人“不一样”。先从当众口述开始,是说得“一样”有人听还是说得“不一样”有人听?

第二单元:斑斓春色

在千古涛声的回响中,“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的课程进入了春的主题。本单元的主读课文,第一篇是朱自清的《春》。这一篇和上一册第一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一向是初中教材的“保留篇目”。毕竟是经典,在作者笔下,春天不但可见可闻,而且可嗅、可味、可触,春风、春雨、春草、春花,还有春天的人,丰富的手法,绚烂的色彩,让人直感到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而另一篇林斤澜的《春风》,却只写风,北国的春风,能给人什么感觉呢?不妨比较一下各自的妙处。

春也是古人的最爱,“比较•探究”中,精选了几篇古代诗词,如杜牧《江南春绝句》、叶绍翁《游园不值》、宋祁《玉楼春》、辛弃疾《鹧鸪天》、杜甫《春夜喜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等,这些都是古诗中歌咏春天的名作。其中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在溪头荠菜花”、“天街小雨润如酥”、“乱花渐欲迷人眼”等名句,为什么千古传诵?有些字词为什么堪称“诗眼”?此外还有两首新诗,艾青的《春》,为什么偏说春天是“来自郊外的墓窟”?王宜振的《初春》,又是怎么用叶笛“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细细品味,从中可以领略诗歌语言的特殊魅力。“比较•探究”中还有两篇科普作品:竺可桢的《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和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则把我们从诗歌艺术的境界带入科学理性的王国中。

不一样的春天,原是来自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试讨论讨论,能不能写春天的“不好”?试动笔,写写自己眼中、心里独特的春天。

第三单元:慷慨正气

本单元这个主题下,大致有两个话题,一是在民族危亡时的爱国情感问题,一是面临死

亡时坚守气节、坚持信仰的问题。两篇主读课文,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分别代表了这两个话题。

“比较•探究”中,老舍的《第一堂课》与都德的《最后一课》,从内容到写法,似乎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甚至相反之处,请仔细比较体会,认真想想:不写出哈墨尔先生和祁瑞宣老师各自的异常表现,能不能那么好地展现他们动人的爱国情感?与《过零丁洋》一样面对死亡,以诗歌抒发爱国豪情的,还有陈毅的《梅岭三章》和陆游的《示儿》,这些诗歌有哪些独具丰彩的名句?这个话题下还有两篇“比较•探究”文:梁启超的《谭嗣同之死》和狄斯妮的《勇气》,前者的主人公是铁骨铮铮的革命家,后者的主人公是普普通通法国农妇,一个“我自横刀向天笑”,从容就义,一个牺牲了丈夫,却是个“幸福的女人”。对他们的事迹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并进一步想像他们当时的精神状态,将对“幸福”、“勇气”等有更深入的理解。

本单元的故事都很动人,主人公遭遇的都是重大事件。寻常小事也能动人,关键是抓住特点,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动手写一写。

第四单元:伟岸人格

诚如臧克家《有的人》诗中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本单元主题“伟岸人格”,就是指这种虽死犹存的人。主读课文之一,是杨振宁的《邓稼先》,记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感人事迹。“比较•探究”的两篇为《居里夫人和一克镭》和《爱因斯坦与原子弹》。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事业和人格,都和威力极大的武器原子弹紧密相关。他们都各有高尚的行为,感人的言语,独特的个性,辉煌的成就。精读课文,比较分析,品味那些感人之处、点睛之笔,是本单元的重要任务。

主读课文之二,是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叙述的是鲁迅的生活琐事。“比较•探究”中,邓林的《父亲的退休生活》写的也是伟人的生活琐事。伟人的生活琐事是不是和凡人一样?写这些有助于体现他们的伟大吗?这也是挺有意思的问题。与这些伟人有关的,是三首诗歌:鲁迅的《自嘲》、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和惠特曼为林肯总统遇难而写的《啊,船长,我的船长》。阅读理解这些诗歌,并与相应的散文比较,从中体验抒情诗与记叙散文各自的感人动人之处。

当然了,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怎么写人。但毕竟我们很少有机会熟悉名人,那就写写寻常的人。只要挖掘出趣味和意思,优点、缺点都可以写。

第五单元:逆流勇进

每个人都可能身临困境逆境,如何面对它、摆脱它,需要勇气和毅力,需要胆略和智慧。本单元的课文,就是围绕这个主题。主读课文2篇,都是关于伟人毛泽东的。权延赤的《黄河化险》是一篇长文,请同学们阅读、思考:在事关个人生死、革命成败的危急关头,毛泽东凭借什么化险为夷?作品怎样通过具体可感的描写,表现毛泽东那历史性的伟大思考?伟人之间也免不了脸红脖子粗。看看毛泽东为何发脾气骂人,如何“辩”赢了任弼时,任弼时又如何说服了毛泽东?

另一主读课文,是《毛泽东词两首》(《卜算子•咏梅》和《沁园春•雪》),冰雪严寒中抒发的壮志豪情与《黄河化险》相互映衬,朗读品味,更可领略伟人的精神境界。“比较•探究”中,有叶兆言的《闲话章太炎》、培根的《论逆境》、高尔基的《海燕》和蔡其矫的《波浪》,这些作品,彼此之间、与主读课文之间,都有许多外在、内在的联系,可以互相参照、引发联想,进一步深化对“逆流勇进”的领悟,感受各种表达手段的奥秘。而其中名士的个性、哲人的格言和诗人的意象,又是令人品味不尽。

在此基础上,通过写读书笔记、讨论发言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精神境界、人生志向的真实感触,并从课文中学会以某种事物为象征,写一篇抒情性的文章,抒发自己心中的“最向往”。

第六单元:心志坚毅

都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勇敢坚强、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本单元就以此为主题,以古文为主要选文。主读课文2篇,是选自《列子》的《愚公移山》和选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愚公精神,向来为人们所称颂。他为什么要移山?他这样做明智吗?他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些都需要在阅读中分析、领会。孟子的文章,那“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之语的精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论的深刻,文章推理过程的层次性,都很值得我们潜心体会。

“比较•探究”中,选自《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和《夸父追日》,体现了与愚公相同的民族精神;纪晓岚的《老翁捕虎》和雷因的《只有五条横街口的距离》,都揭示了有关“成功”的道理,这个道理和愚公移山是否有相通之处?

以上的联系和区别,通过阅读分析、质疑,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的能力。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也因此要求学学说理,写一篇说理文章,最好从自己生活经历和经验中,从某一件具体的事情中讲述一个道理。

教学总体设想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第

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 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班健康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及单元分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

背景分析与总体设想

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材分析

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下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
《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及教学总体设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