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高考冲刺研讨会发言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3 23:58:0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一. 对教材的备考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学科的考查更关注考生的能力,特别是史学能力的运用。我们常说,出题的人离教材越来越远,这是在命题形式上和表述内容上,但不脱离教材的地方在于依然以教材的史实为背景,为依托。因此考前的20天左右,我们要从题海中跳出,留出更多的时间回归教材。

1.考生在复习教材时要注意“抓大放小”。千万不要象复习旧版本教材那样把所有知识点死记硬背,现在的高考有适当的主干知识做基础就可以了。考生做到“大事清楚,小事理解”就足够应对考试了。

2.教材是按文明史的专题史编写的,包括政治专题、经济专题和文化专题三部分,并不象通史那样按时间顺序安排的,很多考生会出现时空混乱的情况,而考试大纲是按通史的时间顺序重新整合的,因此建议学生按照考试大纲来复习。从考试大纲来看,除去科技与生活文化部分,大约可以划分为18个小专题,把这18个小专题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知识线索,这样一方面可以突出主干知识点,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对史实的横向纵向联系。这样学生在考前18天每天处理一个专题,起码可以帮助考生明确教材的主干知识点。

3.要加强对考试说明所要求的每一个历史概念的解读及掌握。那么怎样才能解读和掌握历史概念呢?一定要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不能一味地死记硬背,如果是单纯的死记硬背,最终只能牵强附会,似懂非懂。

4.立足与高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理论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并会运用。

二.对选择题的备考

1.概况:现在文综历史出现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这种出题形式给学生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是指在题干或选项中引用材料,创设情境,材料围绕命题立意展开,设问与材料紧密结合,情景、知识、设问三位一体。重在考查学生阅读、提取、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了新课标实施以后,“一标多本”的中学教学实际,近年来深受命题专家青睐。

2.解题技巧:

首先,审清题干三要素:时间(跨度)、空间(范围)、领域(内容方向),这犹如在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中,通过“长”(时间)、“宽”(空间)、“高”(领域)三维,可以界定其中的任何一点。在历史的知识海洋里,我们通过这三个要素,可以界定任何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其次,判断四个选项,除了要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外,还要特别看其表达程度是否适当,把握好“度”(恰当)。

简而言之,选择题的正确选项,必然完全同时符合四个要素的要求:题干的时、空、域,以及选项的适度。错其一,此题满盘皆输,全其四,此题满分到手。特别注意:虽然选择题难度不小,但同学们必须知道真正难得题目就2个左右,大部分的题目,我们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一定要有这个信心。

3.选择题分类指导。

图表类,它的考察重点是通过漫画、图片、表格、曲线图的形式来考察学生识读图标、认知历史、再现历史的能力。这种题型高考中是常考的题型。

a漫画,历史漫画往往凸出重大历史事件中各方力量之间关系的焦点冲突。

注意:充分挖掘所有信息,以利于更准确表达,从而形成全局认识。要避免只见局部不看全局的错误。

b图片(地图),图片(地图)是考试常用材料,用以考察对历史特征的判断。

注意:①通过上面的文字信息判断相关的历史事件;②通过图形风格推敲历史时间;③通过其中人物事物判断历史归属;④通过画面场景理解相关历史;等等。

c表格,常用于数据比较,通过数字分析看历史的发展和变化:①如果是单一的一组数据,则看发展;②如果是几组数据,则要横看 + 纵看 + 比较看,既看发展,又要看变化。其中数据表格标题要注意。

d曲线图,曲线图反映的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变化:①坐标横轴线表达时间;②坐标纵轴线表达发展水平;③曲线中的转折点与重大事件密切,通过对应坐标时间判定;④曲线中的趋势段表达一个历史阶段;⑤如果有多个曲线形成交叉点,则这个交叉点是变化的临界点关键处。此类试题常借助坐标时间进行分析。

观点信息类,这类题在试卷中是比较多的,它主要是从材料中归纳提炼观点信息,通常有这些表述“反映什么,表现有,体现在,说明什么,可得知”等。这类题的难易程度不一,但有时干扰比较大。解题的方法有,首先确定好三要素,时、空、范,然后确定主体,看看材料强调什么,运用已学知识排除2个选项,再回到材料认真比较,选出正确

概念类,这类题主要考察材料中的某一句话或一个词的特定含义。这要学生把句或词放到材料中反复理解,对应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原因影响类,这种题主要是考察事件或制度出现的原因和影响。通常有这些表述“背景、目的、原因、影响是什么”等。这类题考查的是对历史主干知识的理解,难度一般偏易

否定逆向类,这种题的设问是否定的,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本身题目还是不难,但很多学生因为看错题,误为准确,所以做错。这要求我们学生审题要仔细。

史学理论类,这种题现在还不太稳定,前年有考,去年没考,但是即使出现,也比较简单,主要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它主要考察学生运用除唯物史观之外的其他史观对历史问题或事件进行重新解读。如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等。

还有几种方法:

选项中两个答案相似,说明这两个选项都不是正确的。

选择中有两个相互对立的,一般而言,会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选项中的某个词与材料中相似或相同,往往可以佐证正确答案。

选项中表述太过绝对的观点一般不是正确答案。

切忌不要先入为主,要以材料为解题的准绳。

三. 对材料题的备考

1.文字型:文言文、现代文、外文翻译

结合设问理解材料

分析层次寻找信息

联系书本判断分析

提炼观点转换词语

材料为主结合书本

2.图片型:文物图、漫画、地图

读图判定文物的类别和名称

挖掘隐含信息(隐性知识)

联系课文内容作答(状况及原因)

地图类方法(分布特点及原因)

漫画类方法(现象及其本质分析原因)

3.数据型:数字表格、饼状图、曲线图、柱状图

看题头、表格、小注(时间、地点、国家或者是行业)

横纵比较表格找出数据变化的趋势(增长、上升;减少、下降)

联系课文知识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变化看数字、原因看时间、内容看事件

4.组织答案六个注意

1.注意分值(组织答案)

2.注意审题(问什么答什么)

3.注意简洁(序号化)

4.注意全面(不准照抄原文)

5.注意用语(学科术语或书面语)

6.注意书写(字迹工整)

四.几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科技政策

转型时期的文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五.2012年高考历史周年性大事

必修一: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同年《南京条约》签订(170周年)

2.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

3.1932年,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80周年)

4.1972年,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访华(40周年)

5.1992年,九二共识(20周年)

6.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140周年)

必修二:

1.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520周年)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490周年)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周年)

3.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20周年)

必修三:

1.1842年,魏源编纂《海国图志》(170周年)

2.2002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0周年)

高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高考冲刺学生代表发言

高考冲刺家长代表发言

高考冲刺学生代表发言

昭通一中高考研讨会发言材料

高考研讨会校长表态发言 2

高考百日冲刺教师发言材料

高考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家长发言

高考百日冲刺教师表态发言

高考研讨会

高考冲刺研讨会发言材料
《高考冲刺研讨会发言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