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20-03-03 06:07:4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

通渭县陇山乡苟家川学校 吕继宏 743318 [摘要] :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现代信息技术将不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培养 网络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德育就个人方面考虑,是一个人是否能为社会作贡献,对社会影响多大,对他能在这个世界有何作为的关键。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的必要条件就是良好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有着更大的主导作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作为一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始终奉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要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道德、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立志成才。下面谈一谈在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

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①填好上机登记册;②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个文件夹中;③不能随便删除他人文件;④下课时正确关机并且摆好键盘和凳子,直到显示器黑屏了才可以离开。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做好了却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我的学生不会乱坐位置,并会把自己的东西自觉地放到以自己年级自己班级自己名字为名的文件夹中,这样既保持了前后节课的连贯性,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文件,也防止了误删他人文件;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习惯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自觉的正确的关机习惯,在下系统时出现死机,或干脆不关机就扬长而去,那么可想而知,教师就要多化十几分钟处理后事了。所以从一开始我就严格要求,人人必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认真严格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挖掘信息技术中的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媒体信息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会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教师进行筛选和过滤。筛选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备好课,精心组织和准备好教学内容,从大量的信息中选取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让学生体验,从而进行灵上的净化与熏陶。过滤是指将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对学生心灵产生诱惑与毒害的信息过滤掉,以避免学生受到伤害。过滤需要在网关防火墙和学生的客户端安装过滤软件,进行技术屏蔽。

三、在信息课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缺乏与同伴相处的本领,到了上学的年龄,仍然缺少与同学、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据报道,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伴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注重交往与协作精神的培养,他们长大成为独立的社会人时,会因为缺乏协作精神而难与他人一起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应注重采用以小组为单位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随时探讨学习上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他们认同团体合作的优势,而且这样还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小组合作能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消减个别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让他们一起克服困难有利于在群体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教师可采用限制他们求助次数的策略。即要求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如复习时,若没有深入思考问题,没有尝试操作,就不得请求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样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就会明显提高。上机操作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耐心,缺乏坚持性的学生容易在出现错误时放弃努力,以至无法完成操作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证明继续努力的意义,使学生明白其实他们已经离成功不远;也可以发挥榜样作用,让取得成功的学生示范操作、交流心得体会,感染身边的同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言语暗示训练,让学生学会在打算放弃尝试时暗示自己继续努力,直到顺利完成操作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又一重要途径。然而,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并不能仅靠教材或机房管理规则,也不能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通过多途径、多主体、多层面的信息伦理教育方能实现。教师必须认清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把握德育渗透的隐含性,注重德育渗透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进行德育渗透,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目的。

浅谈信息技术课的德育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做法

信息技术课听后感

信息技术课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课论文

信息技术课总结

信息技术课讲稿

信息技术课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评语

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分层教学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