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色足迹

发布时间:2020-03-03 14:16: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石家庄学院马列教学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历史的记忆 永恒的精神 ——寻访红色足迹

社会实践报告

数学与信息科学系

专业 班级

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学号、姓名 20100501042 谭庆云 实践教学方式(集中或分散)分散 指导教师 巩志娟

2012年01月01日

历史的记忆 永恒的精神

——寻访红色足迹

摘要: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瞬之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0年的风风雨雨。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这90年来,我们的党走过的是一条艰苦奋斗的道路。1921年7月,在国家危难之际诞生的中国共产党注定了她的不平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我们一路探访,一路追寻,一路沉思。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探访 追寻 沉思

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探访了许多历史圣地,探访中我们对老一辈人有怀念,有崇敬,更多的是被他们伟大的精神所感动。

一、井冈山: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宁冈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兰花坪。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此鲜为人知的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荣史册,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井冈山的斗争,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为止,共计两年零四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尤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但作为社会的新一代接班人,我们应怎样去学习井冈山精神呢?

(一)要从了解历史背景入手。毛泽东同志很早以前就讲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而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同样的道理,对于井冈山精神而言,也存在一个“从哪里来”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从我们党领导的井冈山斗争中来。换言之,井冈山精神就是在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井冈山斗争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所以,学习井冈山精神,首先就要了解井冈山斗争史这样一个背景。在时间和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能够亲自到井冈山实地学习考察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也是很有意义的。通过学习井冈山斗争这一段历史,搞清楚毛泽东为什么要引兵井冈、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等基本问题。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把握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因为井冈山精神的孕育和提出,正是源于对这些问题的科学分析和有效解决。

(二)要在掌握内涵上下功夫。“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包含了三层基本含义:“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况下和井冈山地区那样一种艰苦的环境中,对于我们党和广大红军指战员而言,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理想信念不坚定,不愿意艰苦奋斗,人心就会浮动,队伍就会散乱,不要说是与强敌战斗,就是生存下来都很困难。所以,我们党从那时起就非常注重党的思想建设和对党员干部、红军指战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强大思想武器,但不能搞“本本主义”。2

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出“山沟沟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希望,引向光明。“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是井冈山精神的根本。中国革命的动力是什么,依靠的对象是谁?毛泽东强调,“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坚信“兵民乃胜利之本”。我们党在实践中总结出群众路线的根本方法,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三)要在学以致用上求突破。把学习井冈山精神引向深入有两个重要问题:其一,要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实践中,内化为我们的精神。这是一个对井冈山精神消化、吸收的过程,即将井冈山精神本地化的过程,以此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人文精神,转化成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二,要把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以便于更好地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和为人民服务。具体来说,就是要善于比较,对照检查,看到人家的长处,审视自身的不足,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就是要善于总结,尤其是从实践的经验教训中用心把握规律,在继承中发展,在总结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为科学发展、跨越赶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二、延安:

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党在延安的十三年,是我党和革命辉煌发展的时期,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效卓著的时期,这一时期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延安精神的指引下,中国革命一步步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一批批热血青年、仁人志士投奔革命,在延安精神的激励下,共产党人创建了新中国,延安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今天,当我们重温中国共产党人誓词的那一刻,举起的右拳似乎也沉重了许多,心中涌现出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坚定,似乎对延安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的感受,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延安精神传承给我们更深的思考,延安精神教会我们什么?

(一)、更加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小康的社会目标。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一辈革命先贤们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更加坚定了共产党人的誓言。

(三)、更加坚定地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锤炼自己的作风。

(四)、更加坚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目标。

(五)、更加勇于承担起肩上的责任。

三、西柏坡:

1948年党中央、毛主席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 周恩来总理评语道“西柏坡是党中央毛主席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

3

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经过紧张的筹备,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当然,为了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中央工委当时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胡校长(胡服,刘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6.2万余人。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与杨得志、罗瑞卿、杨成武等共同拟定了攻打石家庄的战略部署。11月1日,又致电聂荣臻、萧克,要求晋察冀军区必须充分准备好人员的补充。8月6日至12日,在朱德总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晋察冀野战军歼敌2.4万余人,胜利解放了石家庄。

同样,从西柏坡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主要的就是它的精神,它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为内在动力。目标明确,表现坚定、持久。但是它的精神是什么呢?

(一)、精髓是实事求是

(二)、本质特征是两个“敢于”、两个“务必” (三)、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 (四)、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五)、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

4

红色足迹

红色的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寻访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追寻红色足迹

红色足迹
《红色足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寻找红色足迹 足迹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