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12年全民健身工程交流材料

发布时间:2020-03-02 00:18:1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抓机遇 强基础 全民健身惠全民

2010-2011年通海县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情况汇报

2010-2011年,通海县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体育局及上级体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抓住省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的机遇,积极争取市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市落实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会议在我县召开的促进作用,利用县级体彩公益金,调动全县城乡各级投工、投劳、投资建设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大力建设全民健身工程。两年间,我县共完成“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项目7个,新增篮球场3块,健身路径6条。完成“云南省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项目9个,新建文化体育活动广场9个,面积13000㎡。完成玉溪市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项目20个,援建20个单位篮球架10副、健身路径3套及7万元的体育健身器材。完成玉溪市配套省“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个,新增健身点4个。利用县级体彩公益金38.5万元,采购篮球架30副、乒乓球桌27付、村级健身路径6条,在全县40个社区、村、组实施通海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些工作的落实,大大加快了全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了农村体育设施的状况,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多次受到了上级体育部门的表彰:县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0年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被省体育局评为“2006-2009年云南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县总工会被评为“2010 1 年云南省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秀山镇六一村、河西镇寸村、九龙街道大河嘴村被评为“玉溪市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单位”。

一、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县委、政府及全县各级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开展“四群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加以落实。在省体育局制定下发《“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市体育局制定下发《玉溪市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办法》后,及时制定下发了《通海县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工程实施办法》,并结合《通海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办法》的具体要求,对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每年在全县范围内扶持一批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按标准建好一块标准篮球场和简易健身设施,配备体育健身指导员,起到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县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构建面向全县人民群众的体育服务体系,引导广大群众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县委、政府还把体育工作以及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项目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县财政预算,把体育经费投入、场地设施建设、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对全县各单位、乡镇(街道)工作目标综合考核的量化指标,纳入考核内容,有力地推进了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

(二)科学谋划,重点实施

县体育局在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时,注重深入社区、农村,调查

2 研究,了解全县体育设施现状,制定工作思路和方法: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紧紧抓住省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和市实施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的机遇,紧扣《通海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求,结合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实施工程项目,逐步向坝区扩展,向山区延伸,努力实现覆盖全县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的目标。二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在项目实施中,本着“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原则,根据各乡镇、村委会(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选择村情好,班子团结,群众积极性高,具备一定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的村和社区进行先期建设,注重宣传,以点带面,推动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三是设立站点,健全网络。在各乡镇(街道)“体育工作站”的带动下,各村委会、社区相继设立了活动站点,逐步健全农村体育活动阵地和服务网络。四是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新成立武术、钓鱼和羽毛球三个协会,全县单项协会及社团组织达到 13个,分支组织遍及各乡镇(街道)。五是培养人才,打牢基础。2011年培训、审批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人,组织开展全民健身志愿者活动,进行武术、健身操等技术辅导300多人次。

(三)搭建平台,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改善了人民群众的人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城乡群众开展体育健身活动搭建了平台,全县城乡发展体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一是着力打造“体育三下乡”活动品牌,通过邀请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参与,作动员讲话,利用体育器材捐赠仪式、认真组织宣传、普及和推广适合城乡特点、群众喜闻乐见,科学文明、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和

3 体育科普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促进城乡交流。二是坚持举办县级制度性体育竞赛活动,带动全县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县体育局与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密切协作,每年在“元旦”、“春节”、“五一”、“五四”、“全民健身日”等节庆日举办县级体育竞赛活动十多项次,参加人数达10000多人次。三是各单项体育组织以体育健身工程为阵地,组织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全县已经建立单项体育组织13个,分支组织遍及城乡,带动了全县健身操、舞、拳、剑、球类、棋类等活动的开展。2011年,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24次,3000多人次参加。四是乡镇(街道)、村(社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在县级竞赛活动的带动下,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不但积极组团(队)参加县级竞赛活动,同时还利用节假日、农闲季节,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具有地方特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兴蒙乡的“那达慕”体育竞赛活动、纳古镇的“凝集杯”篮球比赛、杨广镇的“狮山杯”篮球比赛及高大乡、里山乡的运动会已经形成传统。此外,六一社区、七街社区、海东村每年举办春节农民运动会,促进了各项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开展,更加激发了各村委会(社区)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的愿望和热情。

(四)注重宣传,扩大工程建设项目

体育局与宣传、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结合地方特点,加大全民健身工程的宣传力度,推广和普及健身项目,积极引导全县群众开展科学、健康、文明的体育

4 健身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体育意识。利用举办“体育三下乡”活动,进行体育器材捐赠仪式的时机,邀请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分管领导、组织受捐赠的村委会(社区)负责人参加,广泛宣传全民健身工程的意义和作用,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体育健身工程,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各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也积极行动起来,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投工、投劳、投资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县共拉动建设资金300多万元。

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城乡体育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的意识明显增强,“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已经成为各族群众的共同心声。工程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广大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了正气,繁荣和发展了城乡文体活动。对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塑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文明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凡是全民健身活动活跃的地方,封建迷信、打架斗殴和赌博等陋习就大大减少。而且培养了城乡群众参与竞争、顽强拼搏的意识和团结向上、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了城乡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增加了体育文化消费,拉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全民健身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投资少、见效快,群众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对于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提升城乡群众的文明程度,促进群众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宣传,提高各级领导对体育工作在建设社会主义

5 新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力争把体育工作真正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新格局。

(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加强全县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点在农村,发展体育人口的重点在农村,实现体育场地人均面积1.6平方米目标任务的难点和突破点也在农村。因此,完善和推进农村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对实现我县体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将以农村为重点,大力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抓典型,以点带面,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民体育协会和单项体育协会,建立健全城乡体育服务网络,促进城乡体育活动的开展。

(三)抓住机遇,积极动员,加快工程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力争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县级财政投资计划,开启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新局面;二是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加强农村体育发展的时机,积极争取更多“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及国家、省、市各项体育健身工程项目;三是使用县级体彩公益金,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四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调动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的积极性,投资投劳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加快全县体育设施建设步伐。

(四)加强宣传,打造精品,促进全县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乡镇(街道)体育工作站(点),加强对群众的体育宣传,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健身观,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二是坚持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传授体育技能,促进城乡交流,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

6 推进城乡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三是调动各乡镇、村、社区的积极性,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把体育活动与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适合农村特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竞赛和展演活动,增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的吸引力。四是加强对民族民间体育的挖掘、整理和推广,促进民族民间体育的发展。加强“一村一品”的特色体育项目的扶持,打造具有通海特色的全民健身精品项目。

(五)立足实际,着眼将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继续分期分批举办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骨干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技能传授能力,使他们成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骨干力量,科学健身的辅导员和推广健身项目的生力军。

(六)积极探索,逐步规范,建立健全场地设施管理长效机制。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成以后,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属地管理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使用、维护办法,把管理责任落实到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海县体育局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

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

安徽省全民健身工程管理办法

全民健身

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实施办法

镇全民健身工程现状报告

695全民健身明星工程名单.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

全民健身工作总结

全民健身倡议书

12年全民健身工程交流材料
《12年全民健身工程交流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