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20:53:5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英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它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我们几代中国人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顽强拼搏报我中华。还记得毛泽东写的那首气势磅礴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25000里大半个地球的路程。面对高山邻秃、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把生死置之度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粮食短缺,他们以树皮、草根、野菜充饥,维持生命,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不惧风雪风餐露宿,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然而这样的场景,我们今天只能从书中、电视、电影上才能看到的而它成为一个历史。

在一九三五年的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有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来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地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草根、野菜时发现河里有鱼,于是他急忙从针线包里找出一根缝衣针,弯了个钩。钓到了鱼,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可在吃鱼的时候,有一个小同志发现班长从来不与他们一起吃东西。后来他们才发现那个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当时他们眼泪就禁不住流了出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可是班长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红军部队在严重缺粮的时候,我们的战士靠树根、草根、野菜和烘烤干了从牲口的粪便中挑出来未消化的玉米粒来充饥。由于严重营养不足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昏倒在地,这是彭德怀不惜杀了一直陪伴着他的大黑骡子来为战士充饥,伤员们也恢复了精神,可彭德怀一口也吃不下,因为他与大黑骡子结下很深的感情。

《丰碑》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为了让一位战士温暖些、不冻着,军需处长竟把自己身上的厚棉衣让给了那位战士,结果自己冻死在寒冷的雪山上。难道这位军需处长没有权利穿那件棉衣吗。但他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让战士们苦,这是红军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称颂„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四渡赤水、飞渡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身陷沼泽地„翻越了二十座山岭,渡过了三十多个河流。他们历尽千辛万苦,靠着无比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他们表现出的勇气、智慧、友谊、团结、顽强„这些精神时刻激励着我们。作为一名党员,一个气象工作者。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今天幸福生活,更应该倍加努力地干好本职工作。

读了这本书,我深受感动。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工作环境优越了,生活在太平盛世之中。我们更应珍惜。红军战士和先烈们鲜血和汗水换来的美好生活,我们要时刻牢记这种精神,牢记红军长征战士们谱写出的一个个动人故事。

如果要问我,读完红军长征故事的感悟是什么?那就是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先烈们,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我们当代中华民族的骄傲。

红军长征故事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读后感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演讲稿)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1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1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
《红军长征的故事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