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宝应县政府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1 19:56:4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1年1月10日在宝应县 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代县长 王庭国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及“十一五”简要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大力弘扬新时期宝应精神,紧紧围绕“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工业化强县、城市化带动、产业化兴农、项目化推进”战略,抢抓机遇,提升标杆,拼搏奋进,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顺利实现了“四个明显”的奋斗目标,全面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4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30.6亿元,增长37.5%;一般预算收入15.68亿元,增长61%,在全省总量排名中前进5个位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00元,分别增长14.2%和12.1%。

一、经济发展取得新成绩

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各级财政支农及国资项目投入3.64亿元,再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高效有机农业加快发展,新、扩建高效农(渔)业园区137个,新增高效农(渔)业面积14.4万亩、有机食品基地2.7万亩、设施农业2.5万亩,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有机农业开发区获批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发展农民合作组织139个,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1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85.8%。引进滕头花木、山水食品等龙头公司,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30%,实施农业“三资”项目218个。推进植保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防控。新创农业“三品”品牌119个,其中有机食品品牌16个,新创省级名牌农产品1个。宝应湖大闸蟹蝉联“中国十大名蟹”。

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强化规划引导和运行监测,加大要素保障和服务力度,工业经济高开稳走、持续向好。实现开票销售284亿元,增长48.9%。“一主两特一新”产业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创成省输变电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和泵阀管件产业制造基地。工业企业“四个一”梯度培育工程有效实施,新增亿元企业20家、规模企业78家。宝胜集团再次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制造业500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续建、新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计划投资1亿美元的宝胜普睿司曼超高压电缆项目进展顺利,计划投资15亿元的康源纺织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的雨润食品加工项目成功签约。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6%。完成建筑业施工面积1950万平方米,实现施工产值170亿元,分别增长46%和25.3%。

服务业加快提升。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增长16%。各类市场成交额51.2亿元,增长8.6%。启动实施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服务业企业“双二十”工程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粮食物流、宝胜物流等项目功能不断完善。“一主两副”商贸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亚细亚商城与文峰大世界合作项目顺利推进,华美达五星级酒店开工建设。获批中国水鲜美食之乡。旅游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银政企合作成效明显,新增贷款增幅列全市第一。金融生态达标县通过省级验收。信息化应用不断拓展,保险、评估、仲裁等新兴服务业稳步发展。

二、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

创业创新不断拓展。全民创业有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新增私营企业1732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80亿元。科技创新与产业合作有效开展,新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58个,开发新产品230个,落实产学研合作项目40个。建成企业院士工作站1个,获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2项。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8名。申请专利1108件,其中发明专利108件。新创省名牌产品6个、市名牌产品15个,新认定省著名商标3个、市知名商标9个。森萨塔公司荣获省质量奖,启动县长质量奖评选。

开放开发不断加快。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内外招商推介,成功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3个,引资额94亿元。协议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44亿美元,增长20%。争取国资5.5亿元,净增1亿元。实现自营出口3亿美元,增长17.4%,荷藕产业被评为省优秀农副产品出口基地。对外劳务市场进一步规范,获批国家级外经经营权和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各1个。开发区获批省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园,基本完成北区4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建设。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区镇共建机制。突出以企兴园、以园兴业,规划建设森萨塔配套园、骏升科技园等6个专业园区。推动各镇工业集中区内涵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强化用地保障,完成土地供应3200亩,新征用地1960亩,落实“点供”项目1个。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提高农业保险标准,开展高效农业保险试点。企业重组积极推进,新组建生产性企业集团4家。完成建管局政企分开、天宇公司改革重组。工业企业非核心业务分离试点有序开展。金融体系不断健全,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公司1家,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融资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基本建成。县镇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启动实施,开展公推比选、竞选领导干部活动,机关事业单位招录雇员制、聘用制人员49名。

三、城乡建设取得新突破

城乡规划继续完善。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高起点编制生态新城规划,新城建设指挥部挂牌运行。协调推进运河森林风光带和全县产业布局等专项规划编制。3个镇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新一轮村庄布点规划和城乡农民集中安置点布局规划。进一步突出规划引领,扩大公众参与,提升规划层次,规划管理与约束不断强化。

城乡建设积极推进。精心组织实施宝应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县门第一路”形象明显改观。启动邗沟路改造、北河路建设等城市道路工程。优化拆迁安置方式,有序推进棚户区及旧城改造。经营城市成效显著,城市品位不断提升,房地产开发面积130万平方米,销售85万平方米。县自来水厂二期工程启动实施,新增3个镇实现区域供水。“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村庄整治深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1850户,新增土地挂钩指标2000亩。新创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个、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个、小康达标村40个。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08个。完成第三轮农村扶贫脱贫攻坚任务。继续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等国家级项目,宝射河治理工程开工建设。332省道宝应段、安大公路盐金线以南段建成通车,237省道临城段二期工程、安大公路盐金线以北段路基完工。新客运中心投入使用。县乡公路、通村公路建设继续推进。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县验收。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健全城管体制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施“两路六园”等绿化升级改造,新增城市绿化55.6万平方米。叶挺路、苏中路沿街立面改造5.6公里。突出秩序管理,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收效明显。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不断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市级“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达标镇(区)6个,完成河道整治335条,改厕1.8万座。新创国家级生态镇5个。建成运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运东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目标。

四、和谐构建取得新成效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造校舍3.7万平方米,开发区国际学校开工建设,建成县青少年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装备达省二类标准,新增省四星级高中1家、省优质幼儿园2所。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新创市卫生镇1个、省卫生村7个、市卫生村1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完成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公共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县文化馆改造。成功举办县十二届运动会,宝应籍运动员在亚残会、省运会等省级以上运动会荣获多枚奖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建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验收。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入户登记。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强化税源培育,推进综合治税,优化支出结构,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统筹推进城乡就业,采集就业岗位3.2万个,介绍就业61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新增转移1万人,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社会养老保险净增参保9000人,征缴基金2.72亿元,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农保参保30.5万人,13.3万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领取基础养老金。开展困难群体帮扶,强化低保动态管理、扩面提标,城乡1.79万名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县老年公寓一期工程主体封顶。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渠道不断拓宽,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住房公积金当年归集1.6亿元,发放公积金贷款1.7亿元。建成廉租房80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0套。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深入开展严打整治,严格重点场所监管,创新虚拟社会管理,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组织世博、亚运和校园安保,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进技防城市工程,再次通过省平安县考核。安全生产“三项行动”、“三项建设”深入开展,各类事故进一步压降。开展初信初访化解年活动,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成大调解信息管理平台,一批信访积案和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五五”普法通过省验收。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深入开展。落实稳定物价监管措施,价费环境不断优化。创成省级放心消费城市。重视宗教活动场所建设,民族工作成效明显。与此同时,人武、人防、外事侨务、防震减灾、对口支援、台务、科普、档案、审计、烟草、盐务、气象、双拥等事业都取得新的进步。

五、自身建设取得新进展

工作机制逐步完善。细化落实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组建重点工作推进指挥部,推动工作重点重抓、重点突破。加强流程管理,严格督查通报,保证工作的计划性、快节奏和到位率。强化分类指导,完善考核机制,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泛组织乡情联络,最大限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优化审批服务,完善重大项目“审办、会办、帮办、督办”机制,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日益健全。政务中心奠基开工。挂钩服务规模企业、集中联合年检等活动有效开展,优待证制度进一步完善。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政府公开电话、行风政风热线等公众诉求渠道畅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严管干部、厉行节约“双十”规定。开展专项治理,深化制度建设,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自觉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汇报、通报政务工作,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37件、政协委员提案166件,办复率均为100%。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实施制度建设、法律素质和法治惠民三大工程,政务公开继续强化,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面完成,再次被评为全省村民自治模范县。支持法院、检察院公正司法,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县“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突破。“十一五”是宝应综合实力大提升的五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期末总量分别是“十五”期末的2.4倍、3.6倍、4.6倍和3.5倍。“十一五”是宝应发展活力大增强的五年。全县上下不断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载体建设成效明显,创新创业持续活跃,期末民资注册、实际利用外资、出口总额分别是“十五”期末的4.2倍、1.8倍和3.3倍。“十一五”是宝应城乡面貌大改观的五年。城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规划建设水平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大交通战略积极实施,城市化水平由“十五”期末的36.9%提高到44.5%,创成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江苏省文明城市。“十一五”是宝应人民生活大改善的五年。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2%和11.9%。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平安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各位代表,“十一五”期间特别是去年以来宝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中共宝应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在历届政府工作基础上,各级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奋发进取的结果,凝聚着广大创业者、劳动者、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展示了宝应人民开明开放、担当实干、创新突破、争先进位的时代风采。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我县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向热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发展成绩、增强必胜信心的同时,对于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我们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经济总量不大,重大项目不多,发展后劲有待增强;要素瓶颈制约仍然存在,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体制机制创新有待突破;县镇财力不丰,镇村债务化解压力较大,保障民生、维护稳定有待加强;机关服务和效能尚存薄弱环节,能力作风建设有待提升,等等。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及2011年目标任务 展望“十二五”,宝应正迎来建设全面小康的决胜期、提升县域实力的赶超期、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谋划好今后五年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县政府组织专门力量编制了《宝应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一并审议。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提出的建设“三个扬州”要求,围绕“两年翻番、三年跨越、五年变样”的目标,牢牢把握“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统筹城乡、富民强县”主题,始终突出重大项目主攻点,坚持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两手抓”,大力实施“工业化强县、城市化带动、产业化兴农、项目化推进”战略,努力把宝应建设成为经济转型加速、创新创业活跃、宜居生态文明、城乡统筹和谐的“开放宝应、创新宝应、生态宝应、幸福宝应”。

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四个新”目标:(1)富民强县达到新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提高到2.5万元、1.5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2%以上;(2)转型发展取得新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55%以上,二三产业比重提高到92%,经济外向度50%以上;(3)城乡建设展现新面貌。城市化率53%以上,生态新城全面拉开框架,5平方公里核心区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4)生态文明凸显新气象。全面建成生态县,着力把宝应建设成为“长三角”的有机农业园、生态观光园、都市后花园。

2011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按照县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总体部署,进一步弘扬新时期宝应精神,深入实施“四化”战略,主攻投入快增长,转型升级强素质,统筹发展促协同,强化服务惠民生,奋力实现重大项目、税源经济、新城建设、小康创建“四个突破”,努力在新起点上谱写“赶超发展、争先进位”新篇章。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3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5%以上。协议利用外资、实际到帐外资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破重大项目,积蓄发展后劲

强化招商主攻大项目。牢固树立项目立县、重大项目为王的理念,以“重大项目突破年”为主线,积极有效开展招商引资,年内引进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坚持领导带头招引重大项目,试行招商引资保证金制度,建立重大项目“一票否决”制度。各镇和县有关部门成立精干招商工作组,主要负责人不间断外出招商。发挥开发区、安宜镇、宝胜集团等重点板块作用,全力突破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创新路径,拓展渠道。健全招商引资奖励制度,激励全县上下投身招商、服务招商。强化产业招商,围绕“一主两特一新”产业,设立重大项目招商策划中心,紧盯国内外产业巨头、行业龙头,引进一批重大节点项目。强化企业招商,聘请一批规模企业负责人围绕上下游供应商、配套商等合作伙伴,开展招商引资,寻求合资合作。强化委托招商,面向驻华机构新聘一批招商顾问,不断拓展重大项目信息源,提高项目信息层次。进一步加强网络招商、合作办园招商。整合资源,健全机制。调整驻点招商策略和重点,充实专业招商队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招商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乡情联络,加大重点区域统筹和督导力度,最大限度集聚各类资源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办好荷藕节等重点招商活动,有针对性开展专题性招商推介,切实提高招商实效。

打造平台承载大项目。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县城经济圈各园区,实施开发区北区二期工程,推进安宜工业园东扩北延,加快建设城南信息软件产业园,继续推进森萨塔配套园、骏升科技园等专业园区规划建设。坚持错位发展,完善功能配套,进一步加快各镇工业集中区升级步伐。明晰产业定位,引导同行企业、同类项目、相关要素向特色园区集中,努力实现集约建设、集聚发展,不断放大园区特色和优势。创新协调服务机制,推进区镇、镇镇共建,坚持利益共享,落实“飞地”项目。严格准入门槛,实施扎口管理,提高项目投入规模、投资强度和产出回报。各类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5亿元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 破解瓶颈推进大项目。加大土地复垦整理力度,积极争取挂钩用地指标和“点供”指标,严格依法、节约、集约用地,争取落实“点供”项目2个以上,盘活存量土地1000亩,新增挂钩指标1500亩以上,力保重大项目用地。优化金融生态,深化银政企合作,推进本土金融组织建设,引进域外金融机构落户我县。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加快振宜公司实体化运作,提高城建、交通、开发区等融资平台运作能力,新增融资规模10亿元以上。加大上争力度,争取政策性资金6.5亿元以上。搞好校企对接,强化技能培训,加大县外劳务引进力度,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保障各类企业用工需求。加快220千伏黄塍变、110千伏白田变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布局。成立重大项目投资服务中心,设立重大项目引导资金,强化政策扶持,狠抓督查推进,提高重大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和投产率。

二、提升产业层次,加速经济转型

坚持量质并举,强势推进工业经济。突出培育优势产业,强化规模培植,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全年工业开票销售增长35%以上,规模工业实现产销利税均增长35%以上。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对“一主两特一新”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扶持推进,加快打造千亿级输变电产业和百亿级特色、新兴产业。输变电装备(智能电网)产业以宝胜集团为主力军,以开发区为主战场,加快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提升,从零部件和器材制造向系统装备制造挺进,努力建设输变电装备产业科技城。泵阀管件和压力容器产业重点围绕“高压、特种、配套”发展方向,健全产业共性平台,全力突破扩链补链产品,进一步打响省泵阀管件产业制造基地品牌。有机食品制造产业依托资源优势,突出深度加工,强化品牌建设,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玻璃水晶、文体教玩具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业内涵。积极实施一批重点带动项目,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以及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大力推动规模扩张。坚持因企制宜,强化分类指导,继续实施梯度培育工程,促进龙头企业率先领跑,重点企业持续壮大,中小企业加速成长。抓住增发融资机遇,推动宝胜集团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引导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战略重组、合资合作,实现发展“撑杆跳”。对销售过5000万、2000万元的企业,实行结对挂钩帮扶,加强要素调度,强化协调服务,促使尽快跨入亿元和5000万元规模行列。新增亿元企业20家以上、5000万元企业30家以上。确立税源经济工作导向,突出抓好税源经济“亿千百”工程,切实提高重点企业对地方税收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激发创业热情,拓展创业平台,优化创业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新增私营企业1800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100亿元。大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实现上市1家,启动上市程序1家,完成增发1家。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奖励工程,进一步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新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5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销增长35%以上。申请专利1200件,其中发明专利120件。新获批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利用高新技术、先进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者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0名以上、专业技术人才100名以上、储备性人才1800名以上。坚持质量兴企、品牌强企,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20个、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新创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个。加强产业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外贸出口新增长点,自营出口3.6亿美元,增长20%。强化市场开拓,提升资质水平,深化改革改制,切实增强建筑业核心竞争力,完成施工面积2400万平方米,实现施工产值220亿元。

突出龙头带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做大产业板块。以蔬菜、水产、粮食三大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有机农业开发区、粮食产业园区等规模板块,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行园区化、板块化推进,新增百亩以上农业园区面积6万亩,高效有机农业占比40%以上。大力实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着力做强龙头公司。强化农业招商,锁定大型农业龙头公司,实行定点公关、重点突破,力争引进大型龙头公司1家,农业利用“三资”15亿元。强化为企服务,加快雨润食品工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梯度培育,鼓励引导现有农业企业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合作等形式,开展强强联合,培植10亿元企业1家、5亿元企业2家、1亿元企业3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5%以上。着力做活市场营销。积极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带动农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和市场拓展。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强化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健全“绿色通道”制度,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市场与产地对接、批发与配送对接等现代营销模式,在大中城市开设农产品专卖店10家以上。着力做响产业品牌。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加快国家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县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力度,着力打造“宝应湖”区域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

围绕扩容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呼应产业联动发展要求,以“双二十”重点服务业企业培育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增强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主动对接扬州市现代物流业三年振兴行动计划,以建设物流集聚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粮食物流、宝胜物流建设,规划建设大型专业市场和区域性农副产品集散中心,着力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物流集散区,创建服务业品牌和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发展商贸服务业。围绕服务业街区化、片区化,合理调整城乡商贸布局,完善提升城区“一主两副”商贸集聚区,加快推动白田路两大商业综合体等重点服务业项目,推进特色街区和农村、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现代商业体系。鼓励和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走战略合作、连锁经营、品牌扩张、信息化管理之路,加快改造转型。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改造提升现有景点和接待场所,科学开发宝应湖生态以及东荡地热资源。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互融共进

构建大城建格局。启动建设新城。以生态新城建设为龙头,全面拉开新一轮城市建设大会战的序幕。按照“头年全面启动、三年打好基础、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的要求,今年先行启动2平方公里先导区建设。重点加快安置小区建设,做好农户拆迁和企业搬迁工作,实施宝射路、莲花路等道路及桥梁建设,同步完善相关管网设施,积极运筹功能性项目配建,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完善新城建设指挥部运行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强化招商推介,推动资源要素向新城集中。研究制订激励政策,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向新城集聚。改造提升主城。继续实施邗沟路、北河路改造建设,整治背街小巷及城区河道,实施旱厕改造,更新环卫、亮化等设施,完善相关路段绿化、亮化,粉刷出新沿街立面。完善政策,加大投入,逐步实施古街古巷古建筑修复工程。推进重点街道、节点街景和棚户区改造,提升旧城建设品位。实施宝射河城区段改造,启动运河风光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开发层次,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精心规划管城。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严格规划编制、审批程序,注重吸收专家建议和市民意见,完善规划比选和公示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共建机制和长效机制,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重点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经营、违法建设等专项治理,创建优秀管理城市。强化人防、供电、供水、供气、公交等公用事业的建设与管理,提高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城带镇,加强农村集镇建设与管理,修编集镇规划,分步推进“十个一”工程,着力改善镇容镇貌,提升集镇形象。 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健全土地流转平台,继续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程。突出新农村能力建设,新创小康达标村30个,启动新一轮农村扶贫脱贫工程。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创成市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四位一体”长效管护达标镇7个。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宝射河以南片水源调整、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等项目。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继续推进安大线高标准农田建设。稻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6%,水稻机插秧面积50万亩。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新发展农民合作组织100个,创建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市级“五好”示范社50个。继续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着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拓展集体增收渠道,切实控减镇村债务。

深化生态县创建。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建成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运东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完善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范水、望直港、曹甸、黄塍等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正常运营。把好项目环保审批关,严控污染物新增量,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农村沼气新能源建设,统筹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新增林地3万亩以上。加强运西湿地生态保护,推进东荡湿地生态修复。

四、强化公共服务,改善保障民生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确保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检。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扬州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成开发区国际学校,规划建设新城中学。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组织文体活动,开展全民健身,鼓励文艺创作,保护文化遗产,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成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落实计生惠民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专项整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改革试点。积极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

不断健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升社保待遇水平,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强社会救助,发展慈善事业,落实优待抚恤政策,重视困难群体帮扶。加大企业住房公积金归集力度,有序发放公积金贷款。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注重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社会治安防控,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进技防城市建设。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打击各类严重犯罪。调优配强基层政法综治队伍,实施村居治安志愿者义务防范工程,进一步夯实综治创建基础。健全社区自我服务体系,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强法治宝应建设,全面启动“六五”普法。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政府监管监察,注重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安全投入和基础建设,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逐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活动。完善价格监测预警,落实物价调控措施,保证市场价格总体稳定。

经过广泛征集、调研论证,并多方征求意见,县政府确定年内实施十项实事工程:(1)就业推进工程。强化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功能,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介绍就业60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2)住房保障工程。新建廉租房40套、经济适用住房100套、公共租赁房150套(间),规划建设人才公寓。(3)农民集中居住工程。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6个,面积60万平方米。(4)交通建设工程。继续推进237省道和安大公路宝应段建设,启动改造三横河公路,规划建设范水运河大桥,改造农村危桥80座,同时抓好通村公路建设。(5)区域供水及饮水安全工程。铺设供水干线管网92公里,新增受益人口17.3万人;建成潼河夏集水厂。(6)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改厕1.5万座,疏浚清理河道64条,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转运体系和“四位一体”长效管护镇区全覆盖。(7)校园安全工程。新建、改造校舍3.8万平方米,加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落实校园安保措施。(8)卫生保障工程。完成4个镇卫生院以及县精神病防治院、县人医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达250元,提高补偿比例。(9)社会救助工程。实施城乡低保扩面提标,资助低保户参合参保,以县统筹五保供养经费。(10)社会福利工程。完善农村敬老院附属设施,建成县老年公寓、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按政策发放尊老金。

各位代表,建设实实在在、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是全县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标志。我们将对照全面小康创建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按照“优势指标抓提升、波动指标抓巩固、薄弱指标抓突破”的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认真推进落实,力争全面达标。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适应形势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改进作风,提高效能,着力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创新突破,奋力争先进位。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坚持想大事、干大事、成大事,做到形势再紧,赶超发展的信念不动摇;困难再多,加快发展的决心不减弱;压力再大,跨越发展的意志不衰退,形成目标同向、上下同心、干群同力的良好局面。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力推进工作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理性的思维,科学谋划项目推进、平台打造、产业提升、民生事业和瓶颈化解等重点工作,切实提高把握发展规律、驾驭发展全局的能力,提高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提高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以创新突破的勇气、昂扬向上的斗志、苦干实干的作风,在重大项目、税源经济、新城建设、小康创建“四个突破”上奋力作为,以各行各业的勇创一流,推动宝应争先进位,赶超跨越。

坚持高效服务,狠抓执行落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三集中、三到位”,加快政务中心建设,完善便民利企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目标和过程管理,对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与分工,明示流程与时限,明晰责任与奖惩,做到逐条逐项抓落实。倡导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研究决定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坚持一抓到底,以高效率赢得高速度,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体系,加大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考核力度,以效能化的导向和专业化的运作,推动各项决策的高效落实。

坚持依法行政,保持清正廉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自觉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主动接受其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好政府公开电话和行风政风热线。注重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健全专家咨询、公示听证、合法审查、集体讨论等制度。做好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效能监察与审计,规范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把有限的财力更多地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深化节约型机关建设,艰苦奋斗、勤俭办事,以勤勉务实、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展示于民、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谋求新发展,是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是新机遇下的历史使命。让我们在中共宝应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全面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夺取宝应“赶超发展、争先进位”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西吉县政府报告

微山县政府报告

香河县政府报告

鄄城县政府报告

新和县政府报告

宝应特色教育

县政府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县政府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县政府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县政府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宝应县政府报告
《宝应县政府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