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儒家文化与中国梦

发布时间:2020-03-03 09:28:27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儒家文化与中国梦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首次提出“中国梦”。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民族辉煌历史的美好追忆,对近代中国遭受苦难经历的深刻反思,对民族全面复兴的殷切期盼。本文通过对“中国梦”内涵与传统儒家文化的渊源的探寻,以及同“美国梦”的比较,探索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关键词

中国梦 儒家文化 新时代

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用了讲话稿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讲了“中国梦”,其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从习总书记的表述看,“中国梦”有以下三个特征:

1、时代性——中国梦是所处伟大时代的梦想;

2、历史性——中国梦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想;

3、人民性——中国梦是凝练了全国各族人民最根本愿望的共同梦想。

一、“中国梦”的内涵

只有符合以上三个特征,即古今中国人共同的梦,才算真正的中国梦。在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提出两种社会理想,一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那是公天下,即大同理想;二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是家天下,即小康社会。这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而悠久的梦想。这才是古今中国人的梦、真正的中国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儒家的最高理想。而现实的社会,“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家天下。虽然是家天下,只要天下太平,没有战争与*,就算是好的,可以称之为“小康”。从夏商周三代到清朝,都是家天下。四千多年以来,没有大同社会。因此,“小康”就成为古今中国人追求的现实理想,即所谓中国梦。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方针,他认为培养、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有一定的“志”,再进行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技能教育。“志”就是理想,丰富的理想可以称之为梦想。太高的梦想虽对人鼓舞,但不能实现。切实的理想,又有具备达到这一理想的条件,有达到此理想的措施及为之奋斗的信心,这种理想就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梦”。

由此我们可以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的形上道体概括为“仁爱为本”。这正是“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根本所在。同时,我们可以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的形而下之器即制度之用概括为“法治为用”。综合而言,我们可以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仁爱为本,法治为用”,简称为“仁本法用”。“仁”是道、是体;“法”是器、是用。

二、“中国梦”与儒学文化的关系

近代以来,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前赴后继,不懈奋斗,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做出了巨大努力。辛亥革命的成功,五四运动的狂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百年中国梦的阶段性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取得了不同特质不同内容的成果,而其价值指向,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中国梦的阶段性实现。

回首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华儿女追寻中国梦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轨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其间,古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中国的优秀传

1 统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价值资源。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掘。建设文化强国,是在文化层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性开拓,是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的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儒家文化是中国精神的源泉。儒家思想一贯倡导的是“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强调的是以民族、社会、国家、集体的利益为重,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精神培育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形成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中国精神。

“中国梦”的思想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的记者见面会上已经提出,但由习近平同志加以明确化和系统化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观是从十八大报告中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炼出来的,这个24字核心价值体系,其中有16个字即“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来自于儒学为主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而贯穿这16字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以贯之’之道是儒学的‘仁爱’精神。而‘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与仁爱精神,正是习近平‘中国梦’论述的思想来源。

近代以来我们的文化传统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中西融合创新的新传统。中国梦是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既有超越性又有现实性,中国元素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基因。对中国模式进行哲学反思是实现中国梦的一种思想路径和精神动力。中国模式是一个由层次、要素、特点等组成的结构。它的表层是经济发展的奇迹,中间层是政治制度的内在优势,深层是中国文化的元素与中国精神。中国梦着重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从文化意义上看,儒家大同理想与中国梦之间具有内在的传承性。儒家大同理想是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中国梦是儒家大同理想在当代中国的最新话语表达。尽管儒家大同理想在历史上从未实现过,但它所倡导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思想主张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启迪和借鉴意义。中国梦与儒家大同理想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传承性。主要表现在:一是都强调“民本”思想。二是都倡导“为公”意识。三是都主张“诚信”理念。儒家历来重视诚信。孔子说“人无信不立”,信作为“仁”学的五端之一,是人安身立命之基。四是都追求“大同”目标。儒家大同理想中主张打破自然地理疆域的界限、实现世界大同的目标。正处于伟大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中国,我们在努力追求本国利益的同时也要兼顾到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因此,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现实梦想。中国梦的提出与实现,锻造了新的历史构架,继承和创新了中国精神,为中国人达成百年复兴夙愿提供了可能与保障。中国梦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乃圣贤之志民族之情;中国梦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大同’之梦一以贯之。当代中国梦恰是‘大同梦’的合乎时势的历史传承。

三、“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

中国梦和美国梦相通之处,在于以下三方面:其一,实现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之梦;其二,实现人际和谐的社会健康之梦;其三,实现身心和谐的内心和肉体健康之梦。中国梦和美国梦,均涉及到对待天地和人的关系,也涉及到对自己的关系,就是要善待天地、善待群体、善待自己。2013年 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结束后,会见记者时说道:“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但是,“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是必然的,这是由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因素决定的。一是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二是中国梦的目的是民族振兴,美国梦的目的是个人成功;三

2 是中国梦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实现,美国梦可以利用其他国家的人才资源达到;四是中国梦是群体的和谐幸福,美国梦是个人的自由和快乐;五是中国梦具有纵深的历史感,美国梦只有现实的体验;六是中国梦依赖群策群力,美国梦靠的是个性张扬;七是中国梦是为了民族光荣,美国梦是为了个人荣耀。尽管中国梦与美国梦的不同,但二者也是有联系的:美国梦经历变革,中国梦也是动态的,辛亥革命以来,百年历史镌刻着几代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求,但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主题。

四、如何实现“中国梦”

“道路自信”源于国情,“中国梦”依托实事求是,“中国梦”实现必须基于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根本,就是把握国情;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归根结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为了实现“中国梦”,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中国梦”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一个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将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就离实现“中国梦”越来越近了。

实现中国梦,需要五个坚持: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不断夯实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

五、结语

习近平主席此次提出的“中国梦”,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其渊源正是两千余年来人们对这个社会和国家的终极期待。这种期待,在两千年之前的儒家经典文献中就已经有所描述,并成为一代代志士仁人的奋斗目标和终极梦想。不同的是,我们的“中国梦”,是要把这延续了两千年的期待,变为现实。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更多依靠中国传统和中国智慧来解决中国问题。

儒家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儒家文化与时代精神

儒家文化与企业管理

儒家文化与企业文化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危害与影响

“中国梦”与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与文化现代化

儒家文化与中国梦
《儒家文化与中国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