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职业高中语文兴趣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20-03-02 07:46: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职业高中语文兴趣教学初探

读《对中职教育教学“十二字法”及“十个关系”的探析有感》 近日,读我校王校长的《对中职教育教学“十二字法”及“十个关系”的探析有感》的文章,颇有些感悟,特别是其中关于如何教学的问题,想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感想如下:

语文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作为初中、普高的语文教育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应试,可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语文的运用能力,即说话、写作、观察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培养这些能力呢?而对于职业高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状况可以说是非常不理想的,多数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比较吃力,这就更让我们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的运用能力?

在4年多的语文教学中我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总结出了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方法——让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活动化。 

一、语文教学活动化的认识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但我们所说的活动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活动化吸纳“活动课程”理论中的精华,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上,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思路,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切切实实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学生是确实的“学”“做”而非单纯的“受教”;在活动内容上,应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学生的听说读写看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以组织、指导、调控学生活动为主;在活动方式上,要根据目标力求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在活动范围上,要以全体学生的活动取代一问一答或少数尖子生的活动;在教学效果上,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要注重学生是否主动、积极而有兴趣的参与及活动的量的高低。在我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了钱梦龙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地把握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以学生自学活动为主的思想,他“用动机去推动学生的活动,用需要去激励学生的活动”,而“自学”“自测”“自结”都以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为主,教师仅对学生经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解答;特级教师宁鸿彬也认为教学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是语文素质教育推行的途径,因而在原则上与素质教育是相统一的,特别是职业高中的的语文教学,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素质为语文教学的宗旨。



二、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化的运用原则 

1、目的性与丰富性相结合,体现实用性原则

课堂活动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通过活动,须让学生有所得,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调节课堂气氛而活动。在设计职高第三册一单元的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诗歌单元的教学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对诗歌的理解和自己的朗读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比较好的掌握了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节奏及感情等。在具体的语文教育活动中要注意语文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对于职业高中的学生来讲这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面临就是进入社会,就是对语文知识的运用。



2、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体现实践性的原则 在活动中先强调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合作,“如果他不能筹划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因此,教师要改变观念,大胆放手,尽量让学生组织活动。例如:在本单元诗歌教完之后我在班上组织了一场诗歌朗诵会,我只给学生提出了要求,让学生自己组织开展,包括评委等。别看一群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他们还组织得非常成功。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锻炼。主持、评委、选手等都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当然,课堂教学活动化并不否认教师的作用,而是将教师放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也即合作性不仅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师生之间的合作。 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与合作均要体现只践性原则,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他的语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黑板上种田”。



3、全员性与全员发展性相结合,体现主体性原则

过去课堂活动是少数人的活动,尤其是有限的几个尖子生的活动的现象。教师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尽管提出很多问题,但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无法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一些同学只能成为看客。在职业高中这样的现象尤其突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非常大(这是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化一方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为目标;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这一点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着太多失败的学生。在课堂活动化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共同活动,互帮互学,那些即使暂时不能独立走的学生,可以由其它成员扶着走。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全员发展性则要求课堂活动化须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但要通过活动掌握知识,训练能力,而且要发展思维、培养情感、学会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及积累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经验。 

三、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的举例 

1、应用文教学中的活动化教学。

应用文写作教学方式基本可概括为以下模式:“定义+作用+分类+格式+要求+举例”。这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接受,但如果每个教学内容千篇1律采取这同一方式教学,学生难免乏味。所以,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形式。我主要尝试了以下一些形式:

①游戏。如“条据”教学,课堂上,我安排学生彼此间通过互相借、还物品并写借条、收条,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借条、收条等条据在写作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

 ②竞赛。如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团委开展的广播稿征稿比赛、读书演讲比赛,课堂教学中还经常印发一些应用文改错练习开展纠错比赛等。  ③编创。组织学生编创班刊、班报、墙报。

 ④社会实践。例如“公文”教学中,我首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档案,然后按照档案管理有关办法,组织学生对档案进行整理、分类、立卷、归档。又如安排学生深入敬老院等地开展采访,了解老人生活状况及需求,为学校开展的敬老活动提供活动内容参考。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 ⑤读写。组织学生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影、书籍,布置写作文评、影评。



2、诗歌类文章的教学 诗歌类文章的教学,我常常把诗歌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诗歌的朗诵上,教给学生朗诵的技巧,让学生在对诗歌的朗诵中去体会其中的技巧。在学生自己训练后,我都会开设一场每个同学都会参加诗歌朗诵会。在朗诵活动中既让学生掌握了诗歌,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诵的能力,这更为学生口语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当然诗歌类文章的教学还可以这样教; 利用学生熟悉的流行歌曲来学习《关雎》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 „„

师:《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表现上,往往兼用赋、比、兴等手法。赋指铺陈直叙;比指打比方;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所以,兴常常用在一首诗的开头。这些表现手法,在现代诗歌,甚至在歌曲里边经常用到。如《小芳》一歌里就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师唱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这几句歌词详细地描绘了小芳是如何的好看,这就是陈述铺叙,其实也就是用到了“赋”的表现手法。“你是风啊,我是沙。”(《还珠格格》主题曲)把一对情侣比作形影相随的风沙,这是用到了“比”的手法。“风往何处从不说,留下空白线索。看尽繁华的迷惑,只有我的身影最寂寞。”(《聪明心糊涂心》)整首歌是抒发了都市女性孤独寂寞之情,但开头去从风说起,这是用到了“兴”的表现手法。同学们平时都很喜欢唱歌,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会唱的哪些歌曲里边用到了赋或比或兴的方法? 生1: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其余学生一边笑一边说:比。

生2:当我回头不小心看见了你,远处的角落,向我微笑,像一颗植物看见了太阳。

其余学生小声说:还是比。

渐渐地,学生们开始安静下来,在认真回忆。 „„

师:那么,《关雎》这首诗中有没有用到赋、比、兴的手法呢? 生1:有。我觉得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男的在追求一位淑女。所以开头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为了引出这个故事,用到了“兴”的手法。

生2:书上注释说“雎鸠是一种雌雄经常相守不离的鸟。”所以,我觉得作者写一对关雎实际上也是为了表现那对男女。这是不是也用到了“比”的手法? 生3:“窈窕淑女,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这几句描绘了君子对淑女的思恋,这是赋吧。 „„

《诗经》中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对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枯燥的、遥远的、也不感兴趣的,但生活中的流行歌曲对爱追求时尚的职高生来说却是熟悉的、生动的、就在身边的、也是感兴趣的。我利用学生对流行歌曲的亲和力,让他们边唱边学,以唱助学来加深他们对赋比兴的理解,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充满兴趣的气氛中积极参与。所以,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触类旁通、化难为易,较快地顺应、同化新知识,构建起新的经验。 

3、在教学名著类文章时,我常常为他们开展读书活动。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很多是经典名著,或者是名著的节选。我就让学生通过课余去读名著,然后针对名著发表自己的看法,开读书经验交流会。把自己在名著中读到最让自己感兴趣的和自己最难忘的东西说出来,并讲明理由。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增强了对文章本身的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大大的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

4、在教学戏剧类文章时,我常常让学生看戏剧录像,甚至演戏剧。 在职业高中教材中有专门的戏剧单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戏剧的各种知识和表现手法。我都会开展观摩戏剧录像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增强了学生对我国这种古老艺术的理解。在学生观摩了戏剧后,然后让学生演比较简单的话剧,通过学生的课堂片观演出,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跳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活动之外,我还让学生完成文章的续写、开辩论会等。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在灌输这样的理念,要把我的语文课堂变成活动,把我的课堂变成学生快乐的海洋。在这样的信念支持下,学生不光特别喜欢我的语文课还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水平,为职业高中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运用语文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职业高中语文

职业兴趣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创新心得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创新心得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创新心得

高中语文兴趣导入课

职业兴趣理论

职业兴趣测试

职业兴趣测试题

职业兴趣理论

职业高中语文兴趣教学初探
《职业高中语文兴趣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