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发布时间:2020-03-02 11:47: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风俗习惯的影响。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4.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以及富有特色的高原文化,并学会描述其主要文化特点。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并了解其成因,认识到“黄土”对该区域造成的一系列影响。

3.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讨论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认识一个区域的环境问题,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和经验,学会根据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5.通过认识黄土高原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正确的人地协调理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四、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模拟电视综艺节目《天天向上》录制这一情境主线的创设和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受综艺节目《天天向上》有关地理方面题材的系列节目启发,以此为情景主线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文资料。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引】

同学们喜欢看《天天向上》这个综艺电视节目吗?主持人“天天兄弟”和嘉宾带领我们一起见识过“世界真奇妙”“南非之旅”和“欧美之旅”;欣赏过“皮影戏”“面人郎”和“中国美女地理”系列;领略过“南北包子大PK”“南北火锅庆团圆”和“南粉北面大集结”,都是我们喜闻乐见,而且能够增长我们见识的内容。近期《天天向上》摄制组计划走进黄土高原这片热土,我们一起来出谋划策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策划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综合探究启迪思维】

《天天向上》之黄土高原游学记 节目清单

同学们都希望第一时间拿到节目单吧?请每组派1人负责播放课件,1人作记录,其余同学模拟天天兄弟5个主持人和嘉宾一起互动。

交流的主题是 “锁定外景地”“文明摇篮”和“风成假说”等几部分。注意交流过程中不要拘谨,要像平时说话一样,把你的理解和感受表述出来,同时注意互相倾听,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设计意图】交代学习内容和目标,从整体上把握本次模拟活动的脉络,为迎接挑战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锁定外景地

依次呈现中国地图和黄土高原地区图,阅读地图后,明确拍摄黄土高原外景的地点和范围。根据情境主线设置以下问题。

1.黄土高原在我国的____地区。

2.黄土高原东起_____山,西至_____岭;北以____为界连接内蒙古高原,南抵____岭。 3.剧组联系接待事宜,要与_____、_____等省区的人员沟通。 4.本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阶梯上,海拔在1到2千米之间。 5.在本区拍摄黄河的外景,只能选择___游和___游河段。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在图上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所跨省区,复习地势状况和本区黄河所处的河段,培养读图能力,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预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一、文明摇篮

主持人:这里被母亲河──黄河环抱,这里孕育了古老的文明古国,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多彩的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昭示着本期节目的精彩!在“文明摇篮”一集中,会邀请哪些嘉宾呢?

推荐嘉宾:

连战:台湾国民党主席,开启了两岸三通的“破冰之旅”,2014年的“习连会”; 华瑾梅:作家,作品有《站在黄土高原的顶峰上》; 王二妮:来自黄土高原的歌手。

1.古代文明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着灿烂的文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后代,请嘉宾简述《社稷坛》和《黄帝陵》这两幅照片的涵义。

总结过渡:先辈们依赖黄土高原,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曾经的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等古代文明都起源于这里。黄河流经本区,黄土疏松肥沃,我们的先民创造出了原始农耕文明和华夏文明,为古老而崭新的“中国”涂上了神秘色彩。

革命战争时期,红色政权在这里发展壮大,延安精神就像火种一样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 2.革命圣地

出示延安的图片,猜猜是什么山?什么水?(回答宝塔山和延河水。)

你知道本区还有哪些革命圣地吗?(红色政权的纪念地,如杨家岭、南泥湾、瓦窑堡、洛川会议旧址等等。)

3.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安塞腰鼓、皮影戏、剪纸以及面食 嘉宾华瑾梅诵读作品《站在黄土高原的顶峰上》节选。

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艺术以及民俗文化交错着浓烈的黄土地风味,到处流动着大秧歌的潮水,翻滚着安塞腰鼓的黄尘,夸耀着陕北剪纸的美艳,镌刻着农夫画的图案,飘扬着信天游的呐喊,汇聚成一幅多彩的艺术画卷!

推荐课后阅读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从文学作品中读懂黄土高原平凡人的不平凡事。

请嘉宾王二妮为大家唱信天游,主持人探讨黄土文化,分析讨论黄土高原上人们的风俗习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相关资料

窑洞分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山窑应用较多。下沉式窑洞是就地挖坑,形成一个地下四合院。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居民的传统居住形式。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住着舒适,还节能。

为了避免强光刺眼,多数会在窑洞窗户上面贴窗花,剪纸艺术得到发展。

安塞腰鼓:安塞腰鼓以其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的独特风格而闻名天下,它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充分表现了黄土地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朗乐观的性格。

【设计意图】通过古代文化、革命圣地、黄土风情三个方面认识黄土高原厚重的文化积淀,黄河和黄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以学生喜欢的脱口秀形式呈现和内化,让课堂变成学生思维发展的摇篮。

过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对整个世界地质界而言充满着神奇的吸引力,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风吹来的黄土 模拟采访

嘉宾:刘东生(院士,研究黄土的专家,获国际“泰勒环境成就奖”) 主持人:您好,刘院士,听说有人给您起外号叫“刘黄土”? 刘:我研究黄土60年了,黄土是我的命!

主持人:在七八十岁高龄的时候您去过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有人称您为“超级老头”。 刘:哈哈,野外考察锻炼得身体很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平均海拔有1~2千米高,沟沟坡坡太多,我很少坐车,走路爬坡年轻人都比不过我。

主持人:您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怎么来的呢?

刘:关于黄土的来源有几种说法,比如印度板块说、风成说和洪水说等。我支持风成说,西北风把中亚、蒙古等地的风化石颗粒吹到这里,受秦岭、太行山脉阻挡停留下来,几百万年的累积,形成了这个“大土堆”。

主持人:听说您搜集整理了很多风成说的证据?

刘:科学研究是要用证据说话的,研究黄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接力,我跑好了我这一棒,希望你们以后能接好这个棒。我给大家提个问题,有哪些证据能说明黄土是风吹来的呢?

证据一:黄土就像冬季地面上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证据二: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证据三: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却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相同。

请根据风成说解释以上现象。

证据一说明黄土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是风吹来的(如沙尘暴,高处低处都有一层尘土)。 证据二说明风吹的方向是从西北到东南,因此在风的吹送下,越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细。 证据三说明了黄土不是当地基岩风化形成的。

【设计意图】模拟采访是最能锻炼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学生把学习内容有机地内化才能输出(表达)出来,活学活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西北有黄土文化,东北有黑土文化,云南一带有红土文化,内蒙有草原文化,西藏有高原文化,这些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说说我们家乡的文化特色吧。

【设计意图】联系家乡的文化特色,认识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的联系。 【总结回顾承上启下】

感谢嘉宾和主持人的积极参与,请小组记录员把活动纪录展示给大家。选择最优秀的作为教师的板书。(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惊喜。)

请大家回家收看中央十台“探索发现”纪录片《黄土大塬》,下节课为大家讲述你的收获。

第二课时

同学们用3分钟时间讲述观看纪录片《黄土大塬》的收获。 【创设情境激趣导引】

《白羊肚手巾三道道蓝》这首歌曲中唱到:“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哎呀招一招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尴尬呢?这就需要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谈起。

1.聚焦地名

请同学们观察下面几组地名: 1.董志塬、洛川塬、神禾塬; 2.打扮梁、温家梁、老虎梁; 3.黑梁沟、马蹄沟、清水沟;

4.老山峁、薛家峁、拓家峁; 5.库利川、仕望川、渭牙川。

这些地名有什么特点呢?对,有塬、梁、峁、川几个字,这正是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黄土高原上典型的地貌名称。

2.黄土地貌

观察塬、梁、峁、川的图片,说出这几种地貌的特点和关系。

塬、梁、峁三者之间的关系,用黄色橡皮泥做成模型就能理解:整个大橡皮泥团拍成饼状,周边弄些沟,可以看成“塬”;把大橡皮泥团切成几个长条,周围切成沟,相当于“梁”;把长条橡皮泥分成小剂子,做成馒头形,就是“峁”。

3.解释现象

现在你能解释《白羊肚手巾三道道蓝》歌曲中,哥哥妹妹互相能看见,但是不能牵手说话的原因吗?因为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里,如果走过去就可能需要2个多小时。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歌词、研究地名、制作橡皮泥模型等学生易于感知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几种典型地貌的发育变化情况,用日常生活中橡皮泥团类比三种地貌的关系,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特点的理解,顺利突破难点。

过渡: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貌造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因此,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三、水土流失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探究原因

想一想:下雨的时候,我们分别在土路、柏油路、草地上走,哪一种情况脚上粘的泥水少一些呢?很显然,在土路上面走粘的泥多,在柏油路和草地上走粘的泥巴少。

影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黄土高原因为黄土疏松、坡度陡、植被不良、夏季多暴雨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开矿等人为因素,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探究实验:做上图实验,探究植被覆盖率高低、坡度陡缓、黏土和沙土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得出结论。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我们要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探寻。这就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在分析区域环境问题时,要从多方面来思考,这样才能全面地看问题。

【设计意图】从雨天走路常识入手,借助生活中的地理来学习,借助对照试验说明道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思考、探究,在交流探索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造成危害

探究思考:水土流失带走的是土壤的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营养物质更多?对农业生产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黄土高原上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如果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黄河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将带来什么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的是表层土,表层土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使土壤肥力下降,粮食减产。农田和村庄有可能会消失。泥沙进入下游沉积,形成“地上河”,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总结: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过渡:水土流失如此严重,设法保持水土“治病”最关键,看看有何良方?

四、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的水土确实很难保持,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摸索出了许多成功经验。

沟谷和坡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教材30页活动1)引导学生读图“打坝淤地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及意义”。在线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观看打坝淤地的介绍,增加感性认识。

承转过渡:通过上述措施,既控制了人口数量,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从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教材31页活动2)讨论:黄土高原要保持水土,必须退耕还林还草,那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还林还草呢?

核心观点阐述:

在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要掌握好“度”,不搞一刀切。因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黄土高原来说,既不能过分强调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求水土保持,要二者兼顾,协调发展。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材内容处理起来有难度,教材的活动设计得很贴切,没有必要另外设计活动增加学生负担。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高见邦雄──在黄土高原植树十四载的日本人。他说:“环境不分国界,中国的环境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你如何理解“环境不分国界”这个观点?

2.与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相类似,在吉林省西部草原,治理不毛的盐碱地取得了成效,“碱巴拉”飘出稻花香,请谈谈你的感悟。

【总结回顾承上启下】 师生共同总结收获,整理记录。

【板书】学生课堂记录生成板书。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功夫都在平时的积累和锻炼。学生尝试以“脱口秀”的形式进行认知、学习,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课堂以《天天向上》综艺娱乐节目形式为载体,是新的尝试,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启迪,把娱乐节目和课堂教学嫁接生成快乐课堂,真的很享受这个过程。由于黄土高原这节课内容理性强,学生容易有畏难情绪,把感性的文化地理内容融入其中,使课堂鲜活且充满生活气息,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教案

八年级地理下册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阳县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__黄土高原导学案1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__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_教学设计_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导学案2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