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五下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04 05:33:5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毛遂自荐

据《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赵惠文王九年(290),秦国派兵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惠文王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毛遂主动请求跟随同行。平原君问:‚先生在我的门下几年了?‛毛遂答道:‚在您这里已经3年了。‛平原君说:‚我听说,贤者处世,就好像一把锥子放在布袋里,它的锋尖立即就会显露出来。先生在我门下已经3年了,可从来没听说过你的名字,这说明先生没有能力。既然先生没有能力,您还是留在赵国吧。‛毛遂说:‚我今天才请您把我放到布袋里。假如我早就在布袋里,恐怕早就脱颖而出,整个锥子都会露出来,而不仅仅是露出一点锥子尖了。‛平原君哈哈一笑,同意了毛遂的请求。到了楚国以后,平原君与楚王久议不决,从日出开始谈论,一直到日中还没有决定。这时,同去的人对毛遂说:‚先生该上场了。‛毛遂手按宝剑,踏着台阶一步步走上去,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两个字就解决了。为什么从日出一直到日午还没有决定呢?‛楚王问平原君:‚这个人是谁?‛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楚王呵斥道:‚赶快下殿!我与你的主人说话,你来干什么?‛毛遂按住宝剑向前一步说:‚大王敢呵斥我,不过是依仗楚国人多势众而已。现在我与您相距只有十步,大王依仗不了楚国的人多势众,您的性命却掌握在我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当着他的面你为什么呵斥我?并且我听说:商汤凭着方圆七十里的地方统治了整个天下,周文王凭着大小百里的土地使天下的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的士兵多吗?实在是因为他们能够根据当时的形势发挥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国领土纵横五千里,精兵强将上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资本。凭着楚国的强大,普天之下谁也不能阻挡。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只带着几万人的部队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使大王的先祖蒙受凌辱。这是楚国百世不解的怨仇,连赵王都感到羞耻,可大王却不知道忌讳。合纵是为了楚国,不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面前,你为什么这样呵叱我?‛听了毛遂这番话,楚王立即表示:‚好!好!确如先生所说。我一定尽全国的力量履行合纵的盟约。‛毛遂追问道:‚赵楚合纵的盟约算是确定了吗?‛楚王回答:‚确定了。‛平原君非常高兴,回国以后就把毛遂尊为上宾。后人便以‚毛遂自荐‚来指称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

呕心沥血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他自幼非常聪明,很有才华。据说,他七岁时就能写诗,人们都称赞他为神童。成年后,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虽然他二十六岁就去世了,但是他的文学成就却为后世所敬仰。

据说,李贺做诗,通常不是先立题目,而是注重观察生活,积累资料。他每天早上骑着一头小毛驴,背上书囊,带着一个书童,四处游览。遇到好的题材,就马上写成诗句,先放进书囊,回家以后,再整理成篇。李贺的身体一直都不好,他的母亲很心疼他,所以每天李贺回到家后,他母亲便让侍女查看他的书囊,如果发现里面写的诗句太多,就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想要把心呕出来才肯罢休啊!‛(原文是:‚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二百四十多首诗歌,这是他用毕生的心血凝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就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后来,人们把李母的‚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和韩愈的‚沥血以书辞‛这两句关于李贺的话加以合并和省略,概括出了‚呕心沥血‛这一成语,比喻用尽心思,多用来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多多用心。呕,吐;沥,一滴一滴。

州官放火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说到他这个忌讳,还真有些来历……

蒲田村,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方圆几千里,山、塘、田、地……树木茂盛,水清田肥。这些地方,大多都归村上的富翁“田百万”所有。这个老地主——田百万,虽家中良田万倾,但身边却无一子。于是,他到处花重金请风水,请高人卜卦。到了40岁时,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视他为掌上明珠。算命的说:“晚年得子,必定升官晋爵,金银财宝滚滚而来。”于是,他为儿子早日登科、做官,一步登天,就取名叫“田登”。

田登,出生的时候早产,大大的脑袋,两只极小极小的鼠眼,往上兑,眉不清,目不秀,身材矮胖。从小顽劣,又是出自富豪之家,便总是欺负

2 小朋友,而小朋友们也常常拿“凳子”取笑他。他受不了这个气,便向他爹田百万说:“他们都拿„凳子‟取笑我,我长大当官以后,一定要让所有人都不说这个字。”

田登当官后,命州内的百姓不许说与“登”同音的字,要用某字来代替——花园里的灯心草叫做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太守出门登车得说驾车,就连吹捧太守“登峰造极”也得说“爬峰造极”……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轻则挨板子,重则判刑。

一天,太守田登正在堂中坐着,一个仆人被衙役带上公堂。仆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求侥:“冤枉呀!太守大人,今天我也没干什么呀!只是天刚亮,我就去厅前闭灯,不知犯了什么罪,被衙役蹬了一脚,差点被蹬下凳子。”太守田登一听,大怒,命人把仆人捆了个五花大绑,吼道:“大胆刁民,竟敢犯了我的忌讳还不知罪,拉下去,赏五十大板!”从此以后,太守府中上下,人人都不敢直呼他的“名讳”了。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马上要到来了,按照以前的习惯,州里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的衙役贴出告示,让百姓按时来观灯。这次可让出告示的小官感到为难,用“灯”字要触犯太守的忌讳,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灵机一动,把“灯”字改成了“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告示贴出后,百姓们看了都很惊慌,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大火呢!都纷纷收拾行李,争着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百姓,平时就对田登的蛮横无理已经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的告示,更是气愤万分。于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典故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指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后喻在上者可为非作歹,在下者却处处受限。

胸有成竹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或是天晴天阴,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日头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子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

3 底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是他连用手抹也没抹一下,就跟没事儿似的。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文同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同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由于文同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胸有成竹”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有成熟的思考和完整的计划。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著名将领叫李广 ,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 张弓 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 扬雄 。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

4 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金石为开‛指金属和石头都会被打开。常与‚精诚所至‛连用。比喻真诚能产生巨大的感动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困难。

游刃有余

从前,梁惠王有一个厨师,他的名字叫庖丁,以宰牛的技术很高明而闻名。有一天,梁惠王去看他解牛,技术十分娴熟,进刀之迅速,出刀之利落,都让梁惠王看了以后极为赞叹。梁惠王问他为何如此神奇,他说:“我的技术高超,不只是因为熟练,而是由于掌握了其中的规律,摸清了牛的骨骼结构,所以,我这把刀虽然用了十九年,解剖的牛已有几千头,可是刀口还是像新磨过的一样锋利。因为牛的骨节之间是有间隙的,而刀刃是磨得很薄的,用很薄的刀刃来分解有间隙的骨节,当然是宽绰而有余地的了。”

刃:刀口;刀锋;游刃:运转刀刃;余:余地。游刃有余比喻经验丰富,做事熟练,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黄粱一梦

唐玄宗开元七年,有个名叫吕翁的道士,因事到邯郸去。这位道士可不简单,他长年修道,已经掌握了各种神仙幻变的法术。一个书生姓卢,字萃之,别人称之为卢生。这一年,他上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旅馆里投宿,遇到了吕翁。二人攀谈起来,谈话中,那位姓卢的书生,流露出渴望荣华富贵,厌倦贫困生活的想法,吕翁虽劝解了一番,但卢生感慨不已,难以释怀。于是,吕翁便拿出一个枕头来递给卢生,说:“你枕着我这个枕头睡,它可以使你荣华富贵,适意愉快,就像你想要的那样。”卢生过枕头,发现这是一个青色瓷枕。枕头两端,各有一孔。便将头枕在上面,睡了起来。

刚刚睡下,就朦朦胧胧地发现枕头上的洞孔慢慢地大了起来,里面也逐渐明朗起来,卢生于是把整个身子都钻了进去,这一下子,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过了几个月,他娶了一个老婆,姑娘家里很有钱,陪嫁的物品非常丰厚,卢生高兴极了,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变得富足起来。第二年,他参加进士考试,一举得中,担任专管代皇帝撰拟制诏诰令的知制语。过了三年,他出任同州知州,又改任陕州知州。卢生的本性喜欢作治理水土的工程,任知陕州时集合民众开凿河道80里,使阻塞的河流畅

5 通,当地百姓都赞美他的功德。于是,没过多长时间,他被朝廷征召入京,任京兆尹,也就是管理京城的地方行政官。不久,爆发了边境战争,皇帝便派卢生去镇守边防。卢生到任后,放军,开拓疆土九百里,又迁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功大位高,满朝文武官员深为折服。卢生的功成名就,招致了官僚们的妒忌。于是,各种各样的谣言都向他飞来,指责他沽名钓誉,结党营私,交结边将,图谋不轨。很快,皇帝下诏将他逮捕入狱。与他一同实被诬的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因为有皇帝宠幸的太监作保,才被减免死罪,流放到偏远蛮荒的地方。

又过了好几年,皇帝知道他是被人诬陷的,所以,又重新起用他为中书令,封为燕国公,加赐予他的恩典格外降重。他一共生了五个儿子,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卢家成为当时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此时的卢生地位崇高,声势盛大显赫,一时无双。后来他年龄逐渐衰老,屡次上疏请求辞职,皇上不予批准。将要死的时候,他挣扎着病体,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并对皇帝的恩宠表示感激。奏疏递上去不久卢生就死了。就在这时,睡在旅店里的卢生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醒了。他揉揉眼睛,摇晃几下头,发现自己的身子正仰卧在旅店的塌上,吕翁坐在他的身旁,店主人蒸的黄梁米饭还没有熟。触目所见,都和睡前一模一样。他一下子坐了起来,诧异地说:“我难道是在做梦吗?”吕翁在一旁,对卢生不动声色地说:“人生的适意愉快,也不过这样罢了。”卢生怅然失意了好一会儿,才对吕翁谢道:“我现在对荣导的由来,穷达的运数,得和失的道理,生和死的情形,都彻底领悟了。这个梦,就是先生用来遏制我的私心欲念的啊!”谢谢先生的点拔。

黄粱一梦,黄粱指小米,黄粱一梦即指梦醒来的时候小米还没有煮熟。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

梁上君子

东汉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寔(音:实)。每次别人遇到什么纷争的时候,都会请陈寔出来主持公道,因为大家都知道陈寔是一个忠厚诚恳的大好人,每个人都很喜欢他、听他的话!有一年陈寔的家乡闹饥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别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为没有工作可以做,变成了小偷,专门去偷别人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进陈寔的家,准备等陈寔睡觉以后偷东西,这个小偷不知道陈寔发现他躲在屋梁上面,不过陈寔却假装没看到,安静地坐在客厅里喝茶。过了一会儿,陈寔把全家人都叫到客厅,对着大家说:「你们知道,人活在世界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时间去努力,等我们老了以后再努力就来不及了。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养成努力向上的好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对社会、家庭,还有自己有好的贡献!当然也有一些不努力的人,只喜欢享受,这些人的本性并不坏,只是他们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才会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坏事情,你们现在把头往上看,在我们屋梁上的这位先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小偷一听,吓得赶快从屋梁上爬下来,跪在陈寔的前面:「陈老爷,对不起!我知道我错了,请您原谅我!」陈寔不但没有责骂小偷,还非常慈祥地对小偷说:「我看你不像是一个坏人,可能是因为生活困苦所逼,我现在给你一些钱,你不要再去偷东西了,好好努力,做错事情只要能改过,你还是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的!」小偷感动的哭着对陈寔说:「谢谢陈老爷!我一定会好好努力的!」后来,这个小偷果然把自己的坏习惯改掉,努力做事,成为一个大家都称赞的好青年! 后来,大家就把陈寔说的话变成“梁上君子”这句成语,用来称呼偷拿别人东西的小偷!

郑人买履

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但集市已经关门。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什么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7 履:鞋。形容有的人脱离实际,只按教条办事。

感恩图报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想到好办法,到了第四天早上,有个年轻的打渔郎跑来找郑定公说:‚我有办法让伍子胥不来攻打郑国。‛郑定公一听,马上问打渔郎:‚你需要多少士兵和车子?‛

打渔郎摇摇头说:‚我不用士兵和车子,也不用带食物,我只要用我这根划船的桨,就可以叫好几万的吴国士兵回去吴国。‛是什么样的船桨那么厉害呀?打渔郎把船桨夹在胳肢窝下面,跑去吴国的兵营找伍子胥。

他一边唱着歌,一边敲打著船桨:‚芦中人,芦中人;渡过江,谁的恩?宝剑上,七星文;还给你,带在身。你今天,得意了,可记得,渔丈人?‛伍子胥看到打渔郎手上的船桨,马上问他:‚年轻人,你是谁呀?‛打渔郎回答说:‚你没看到我手里拿的船桨吗?我爸爸就是靠这根船桨过日子,他还用这根船桨救了你呀。‛伍子胥一听:‚我想起来了!以前我逃难的时候,有一个打渔的先生救过我,我一直想报答他呢!原来你是他的儿子,你怎么会来这里呢?‛

打渔郎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吴国要来攻打我们郑国,我们这些打渔的人通通被叫来这里。我们的国君郑定公说:‘只要谁能够请伍将军退兵,不来攻打郑国,我就重赏谁!’希望伍将军看在我死去的爸爸曾经救过您,不要来攻打郑国,也让我回去能得到一些奖赏。‛伍子胥带着感激的语气说:‚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才能够活着当上大将军。我怎么会忘记他的恩惠呢?我一定会帮你这个忙的!‛伍子胥一说完,马上把吴国的士兵通通带回去。打渔郎高兴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郑定公。一下子,全郑国的人都把打渔郎当成了大救星,叫他‚打渔的大夫‛,郑定公还送给他一百里的土地呢!

伍子胥为了报答打渔郎的爸爸帮助过他,他不但不攻打郑国还让打渔郎得到奖赏,这就叫做‚感恩图报‛。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别人给自己施与恩惠表示感激,并想办法报答。

五下第一单元课外成语故事扩展

五下美术12.寓言成语故事多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五下成语故事
《五下成语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