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德育课程一体化之德育课程研讨

发布时间:2020-03-02 23:36:0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关于《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

之德育课程的培训研讨

主讲:卜庆林

2016年9月30日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之“德育课程”研讨

两城中学

卜庆林

5月25日,教育部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同时介绍了全国各地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进展情况。

感言:这是一项中小学德育的创新性工程,标志着我省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拉开了序幕,“德育课程一体化”我们在行动,我们的行动必将书写山海天中小学德育的新篇章。

研讨内容简介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相关含义

二、为何要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

三、怎样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

四、“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评价考核

一、你知道“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相关含义吗? 1.什么是德育课程一体化?

“德育课程一体化”是指建立“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实施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学校所上的每一门课程、参加的所有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

2.什么是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

近代意义的德育课程设置应以1882年法国以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课程为起点。

世界范围内对道德教育课程的集中和广泛的探讨是在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形成一个空前活跃的阶段。

我所理解的德育课程

从广义上来说,德育课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了学校育人的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就是说让学生从进入校园,从对学校环境、管理、制度的感受,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参与各种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这里面有德育活动这样直接的教育形式,也有文化熏陶这样隐性的教育形式。 (处处有资源,事事皆德育)

从狭义上来说,我们本次研讨中作为“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纲要四大课程之一的“德育课程”是指思想品德课程。

二、为何要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2.解决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需要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德育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但是受到升学教育的影响,德育课程常常脱离学生实际,脱离了实际德育就脱离了根。 除此之外,只重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等德育学科的教育作用,淡化了其他学科的德育功能,重视德育理论与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也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省学生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中小学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有待进一步优化,德育方法和德育形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待增强,职责明确、渠道畅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格局有待进一步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德育保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师德和育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

山东省实验中学副校长钟红军说:“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为德育工作多是轰轰烈烈的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把德育创新变成活动创新。”

看看许多一线教师对学校德育的基本看法------ 德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德育是一项美丽的工作, 德育是心灵的对话,

但是,我国学校德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德育目标高大全、德育内容假大空、德育方法看管盯、德育途径家校,

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下图是《中小学生对德育途径的选择》调查表:

本次山东省发布的《指导纲要》就是针对当前学校德育落不到实处等问题,建立了“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课程”四位一体的中小学德育实施体系。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学校所上的每一门课程、参加的所有活动中都渗透着德育。

这是一项德育改革的新举措。旨在落实《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 ,解决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的德育问题。 3.充分发挥教师职责、使命的需要

今年教师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进行座谈交流时强调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

唐代杰出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习近平总书记说:教师职责第一位的就应该是“传道”。

《教师法》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法》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其中一款):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师职责:教师应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学生全面负责,对全体学生负责,爱生育人。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而且是青少年思想品格上的引路人。

本次山东省发布的《指导纲要》规定: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实行同步考核。

旨在改变在很多教师中存在的教书和育人脱节的问题。 4.回归、强化思品课德育功能的需要

思品课的德育功能是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

当前思品课影响德育功能发挥主要原因是由于中高考竞争压力的存在,社会舆论评价学校优劣和教师的工作实绩仍以“分数”和“升学率”为标准,加之其他复杂的因素,使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至今还无法挣脱应试教育锁链的束缚。

作为“德育课程一体化”中四大课程之首的德育课程应回归、强化其德育功能,探讨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的有效方式。

三、思品课怎样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 1.充分认识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是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有利于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丰富德育载体,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成效,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下,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品课位于四大课程之首,独立于学科德育课程之外,凸显其德育功能的重要性。(政治挂帅)

“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与教育现代化相适应、富有山东特色的德育工作机制,构建起大中小学各阶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教育横向融通的德育课程体系,有效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资源,同步推进中小学共青团、少先队工作,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

思品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中小学德育中的专业优势地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学习和创新,有效促进中小学德语课程一体化工作。

2.加大德育课程整合力度

在坚持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提高主题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比例,积极拓宽德育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课程实施效果。

德育一体化的优势就在于他的课程整合功能,能有效实施全员余人、全要素余人,做到事事育人,时时育人。

3.进一步理清思品课中三维目标的相互关系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单单有知识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独立存在的,只有与知识能力一体才有生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的基本目标,强调要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注重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我们说的德育。

要积极探索并实施真正能把三维目标统一在一起的新型思品课堂教学。 4.立足预期表现,强化德育功能。

《指导纲要》中思品(7-9年级)内容主要包括:1.道德规范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 3.法治观念教育 4.国家意识教育 5政治认同教育 6.经济追求教育 7.文化自信教育 8.社会和谐教育 9.人生价值教育 《新课标》内容包括:

一、成长中的我

1.认识自我 2.自尊自强3.学法用法

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1.交往与沟通2.交往的品德3.权利与义务

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1.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2.承担社会责任法律与社会秩序3.认识国情4.爱我中华

德育课程《指导纲要》与思品《新课程标准》相比在内容编排和目标确定上都有很大改变。在目标确定上新增并突出了“预期表现”这一目标,活动建议更加充实、具体,可操作性更强了。

德育课程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要立足“预期表现”这一目标,利用课内外活动载体的作用,更好的内化为学生的德育追求。 5.创新学生德育评价方式。

学校德育评价存在的问题 :1.德育评价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2.评价的主体单一,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3.忽视对德育过程的评价,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4.评价的方法单一,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5.评价的指标体系缺乏科学性,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 6.评价的目标过高、过于抽象。

评价很多时候是为迎检而实施,评价流于形式,缺少实效性和联动性。班主任承担了过多过重的评价责任,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言堂,孤军奋战。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树立先进的德育评价理念,确立科学的德育评价目标;与时俱进,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指标体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估方法多样化;坚持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德育过程的评价。

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建立以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并重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最终使全体教师做到共同教育我们共同的学生。人人都是班主任,事事都有人关心。使学生的成长时时有人关注,刻刻有人导行。

6.积极研讨,注重积累和反思。

学习、交流、研讨和反思是实现个人德育能力提升的捷径。“德育一体化”是德育的新探索,鲜有成功案例可供参考,因此更需积极研讨和反思。

学生德育成果的积累要有可持续性和直观性和趣味性。如建立学生素质成长档案等持续跟踪学生的成长,可以像翻相册欣赏自己的容颜一样关注自己的道德成长。

教师可以积累自己优秀的德育案例、德育精品课程或德育心得体会。

四、“德育课程一体化”如何实施评价考核? 中国青年报报道(2016年05月27日03版)

为了保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山东省在全省推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个老师负责10个左右的孩子,担任他们的成长导师。另外,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把德育工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 “所有老师年底考核都要有两条线:教书和育人。加大了德育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和地位。”

报道透露出了部分实施“德育课程一体化”相关评价考核信息。 “德育课程一体化” 评价考核可分为(个人认为) •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

•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建立以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并重的学生品德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改变知识与道德评价的不平衡现象,落实德育为首的教育目标。

德育课程评价变无型为有型,创设思品课德育评价的有效载体,让德育评价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体验到德育成长的快乐。

丰富评价主体,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统一。

初中德育课倡导开卷考试,增强是非观、价值观的考察考核,重点考察学生案例分析和道德判断能力。

------《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综合改革行动计划(2015-2020年)》

2.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

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 “所有老师年底考核都要有两条线:教书和育人”。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

山东省在全省推行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个老师负责10个左右的孩子,担任他们的成长导师。另外,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把德育工作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媒体报道)

学校可以将“共同教育、人人育人” 制度纳入到教师的年终考评,争取使学生的成长时时有人关注,刻刻有人导行。(个别学校做法)

3.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价

建立对地方和学校德育工作第三方评价机制,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地方和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

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评价。如制定检查“德育一体化” 工作的评价标准,通过现场查看、课堂听课、查阅材料、问卷调查等方式考核评价。

开展德育成果评比活动。如优秀德育案例、德育课程或其他德育科研创新成果评比活动,学生素质成长档案展示评比活动等。

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存在的疑问

• 《指导纲要》的实施对今后中考的影响 •

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课堂内外关系的处理 •

德育课程中德育活动或案例的有效实施 • 《指导纲要》和《新课标》的关系处理

共勉语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谢谢各位!再见!

2016年9月30日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践研究方案

英语德育课程一体化学习心得

中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进展总结

德育课程

德育课程

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体育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

德育课程一体化之德育课程研讨
《德育课程一体化之德育课程研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