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发布时间:2020-03-03 19:11:2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班级:109060401

学号:10908060107

姓名:郝敏

摘要:近年来, 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网络全球化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得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变得越来越突出, 并出现了高发的态势。如何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管理操作风险的经验,对加强和改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银行数据统一集中及规模的不断扩大, 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2004 年正式发布的《新资本协议》中把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内,对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来看,近几年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大案要案及重大违规事件频频发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既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界定

操作风险,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操作风险是仅将存在于商业银行“运营”部门的操作风险定义为操作风险,并将其界定为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致的潜在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商业银行可以控制的风险,但不包括外部事件,如监管者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广义的操作风险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之外的一切金融风险。这个内涵很广泛,它的优势在于涵盖了所有市场和信用风险以外的剩余风险,但该定义使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计量非常困难。银行业普遍认同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 失的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突出强调了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和业务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对风险进行量化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趋势,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均已开发出成熟的度量模型。与它们相比, 操作风险识别困难, 发生范围广泛, 损失资料难以收集, 损失程度难以确定, 因此, 在这一领域还远没有达成共识。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 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两年有急速上升的态势。从已披露的案件来看,触目惊心! 如2005 年发生的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10 亿元诈骗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6.45 亿元按揭贷款骗贷案;2006 年,深圳发展银行违法放贷总额15 亿元、中国银行广东分行开平支行前行长4.82 亿美元资金挪用案、2006 年交通银行沈阳分行2 亿元巨额客户资金诈骗案等。,2007 年中国银监会决定对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8 家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行政处罚,金融诈骗大案频频发生,可见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令人担忧。从国内的现状来看,造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内商业银行频繁发生大案要案, 表明其自身的免疫力还不高, 其内控制度仍存在严重缺陷。大多数银行的内控制度建设往往滞后于业务发展, 尤其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另外, 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 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 内控制度缺乏刚性。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 稽核审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大多数银行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在经营层面分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未设立专 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来统一谐调。对于对同一类型的操作风险,即使在同一银行的不同分行做法也各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和自发性。 2.内控机制执行力弱,操作风险管理未能实现全面覆盖

内控机制是对银行内部管理活动进行衡量和纠正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控制商业银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盗用公款等行为的发生,它属于操作风险管理最传统、最原始的手段。从我国银行业最近暴露出的操作风险的诸多案件看,规章制度不落实、执行不严格、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 设,消除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蚁穴”,已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任务。操作风险未能全面覆盖。其突出问题在于产品创新管理混乱, 缺乏面向市场的产品管理组织框架,“新产品开发-评估论证-申报审核-研究设计-完善内控-成熟移交-形成品牌”的创新流程尚未建立。

3.员工队伍管理建设不够, 岗位职能划分不明、责任不清

长期以来, 我国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个错误的理念, 即重视对基层操作人员的管理, 轻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 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这种管理理念对双方都不利。一方面, 对于基层操作人员而言, 过于严格的管理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松懈的管理往往会使高层管理者轻易丧失原则,从而导致金融腐败。其次,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人员的选拔任用上, 既没有对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工作当中又放松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得部分员工在思想方面自律性较差。另外, 部分商业银行的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和近亲属回避制度等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有的网点主要负责人或重要岗位人员在同一机构、同一岗位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有的甚至多名直系亲属在同一机构不同岗位担任要职。这必然会给一些价值观扭曲的人以可乘之机, 导致银行业的贪污、挪用、盗窃等现象不断出现, 资金流失严重。

三、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悠久,在管理方面有较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此列举几点来说明:

1、强烈的风险意识

西方发达银行普遍认为, 操作风险的控制并不是业务流程中可有可无的附属产品, 而是为实现经营目标所必须承担的, 因此自上而下树立强烈的风险控制意识非常关键。首先, 必须赋予操作风险控制以明确的价值取向。明确操作风险与银行成本、收益以及股东价值之间的关系, 使所有员工意识到, 其实施的风险控制行为, 能直接使他们自身受益。其次, 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高级管理层坚信, 操作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银行带来价值, 增进运行质量, 降低波动性。

2、细分的管理流程

西方发达银行清晰地认识到, 操作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操作环境中的有害识别与控制,为此, 它们往往会根据一个非常详尽细化的管理框架来设计管理流程, 其中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控制、监督和报告等环节。在每个环节, 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步骤, 以增强流程的可操作性。例如,关于风险监督, 它们会建立一套操作风险的监控程序, 尤其要为操作风险建立衡量标准或关键的风险指标, 以确保重大风险事件的相关信息被传递至适当的管理层。与此同时, 它们还会强调细分的管理流程是体现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上的一个动态持续的和协调的过程。

3、协作的内部关系

操作风险的管理散布于各业务岗位, 这种分散性特点决定了具体业务部门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必须承担第一位的责任。西方发达银行为了有效地管理操作风险, 加强了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有三个含义: 一是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要从运营环境中提取必要的风险信息及时提交风险报告, 制定控制政策; 二是银行各个业务部门各司其职, 负责执行政策, 管理风险;三是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审核, 以建立有效的横向制约机制, 确保操作风险、管理过程的统一性, 并且确保按照适当的控制程序加以进行。

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的具体措施

1、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

建立集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为一体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揽银行风险控制,形成以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横向拓展到各相关业务部门,纵向延伸到基层营业机构的操作风险全面管理体系。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加强上下联动,协调部门沟通,定期召开操作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分析内外部操作风险形势,评估风险暴露程度,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加大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力度

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尽量避免操作风险的发生。一是营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氛围。注重全体员工树立操作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有利于控制操作风险的正向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增强防范操作风险的责任和意识。二是确立符合银行整体发展战略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体系。将操作风险统一纳入全行的资本和风险管理体系, 使操作风险管理覆盖全行所有的运营层面和业务领域。明确董事会、高管层、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操作风险职责, 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 加快机构扁平化改革和整合步伐, 逐步撤销低效网点, 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运用组织控制和考核轮换的方法, 明确各岗位或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划分, 严密分级授权。形成银行内部审计、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纪检、监察等互为补充的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披露作用, 与外部审计、银行监管一起, 形成对操作风险外部监管的有效补充。三是提高内部审计等检查监督水平。学习国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 普及审计创新意识, 提高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适应性。通过各类稽核、检查,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四是注重内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 给予内部控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决策支持。

3、借助科技手段, 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内控信息反馈机制 商业银行应按照《协议》框架要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从操作风险分类定义、组织流程、操作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控制和评估、操作风险数据库、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 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法, 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的操作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 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同时, 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 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加工、反馈系统和完整的信息交流渠道, 使各项决策和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及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 加强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及时协调解决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消除信息传导失真, 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

4、提高银行员工的素质水平,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现阶段,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最大的两个潜在风险操作失误和欺诈都与人有关,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商业银行应以人为本,全面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也是操作风险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 提高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正确理解操作风险的涵义,自觉规范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并杜绝各种欺诈行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文化是无形的约束, 确立风险防范理念, 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广大员工日常的工作态度, 并形成习惯, 久而久之凝聚为风险控制文化。文化一旦形成, 就变成一种力量, 直接指导、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因此, 只有风险控制文化以高标准的理念和思维要求各级管理者时, 操作风险的管理才会积极主动。

(2) 针对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操作风险,要加强对业务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降低操作失误出现的频率;加强对业务人员业务规章、流程的教育,确保业务操作符合各项规章和流程的要求,做到有章可循。

(3) 加强员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在内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建设企业文化、开展警示教育,警钟长鸣,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防腐抗变的能力、构筑坚实的道德防线上狠下功夫;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学规学法,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遵章守法;要警钟长鸣,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员工的转化教育,严防道德风险。 (4) 建立公正、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商业银行可以一方面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突出内控管理职责的考评;另一方面加大对执行不到位人员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率。同时,推行职位分析、设计方法,对所有岗位实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岗位的基本岗位要求及人力资源配置要求,要根据每位员工的品德和业务能力,结合不同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分配适合的岗位。

5、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文化建设中,打造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尤其对于新入行员工,要在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 就将内控文化理念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中, 为操作风险的防范做好最基本的准备。其次,加强内控安全意识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内控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认真解析一些典型案例, 强化柜员自觉规范操作的意识。最后,强化内控优先的意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的关系,将内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克服制度阻碍业务发展的偏见, 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尹培军,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财经界,2009.7,144-145

2、毛悦宁,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与化解,金融发展研究,75-76

3、胡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10,30-32

4、纪乃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经济问题,2005.10,69-70

5、任辉,关于我国银行业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研究,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10,38-41

6、余琼花,对防范和控制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思考,科技信息,401-403

7、关景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河北金融,2009.10,33-36

8、朱彦青,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初探,金融经济,137-138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与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思考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