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读书方法集锦

发布时间:2020-03-02 10:25: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马克思的读书方法 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马克思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 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在他写字台上,不仅堆着高高一摞书 籍,还摆着厚厚一叠笔记本。为写作《资本论》 ,马克思研究了 1500 多种书籍, 光笔记就写了一百多本。笔记写明时间和地点,编上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 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间或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线、虚线, “×” “、“+”等各种记号。有的地方还重重地划上三道粗线,为了查阅方便,马克 ” 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 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 需要时不用翻找, 随时就能抽出来。同时,马克思还在书本上直接作笔记,如划线作记号、写眉批 等等。 作笔记有四条好处:

一、帮助思考,用笔记整理出书籍的要点和线索后,作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方 便了。

二、是加强记忆。

三、是能够积累资料。

四、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 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十分重视作读书笔记,把它视为读书学习不要缺少的步 骤。 朱熹“二十四字诀”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 朱熹,字无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源人。他是南宋时的大理学家,是我 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 和博学的学者之一。朱熹十八岁即中进士,但一生为官不过十四年,大部分时间 都用来读书讲学。他在江西庐山创立的“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最早的哲学研究 院之一,培养了大批学者。朱熹幼年时很聪明,五岁即读《孝经》 。他一生读的 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丰富的实践使他总结出读书方法“二十四字诀” ,共 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他的读书经验。

一、循序渐进 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 他说: “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渐进。

二、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 ,一是“读” ,二是“思” ,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 “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 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 朱熹说: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 。 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 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 ”由此可见, “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 , 口” , “精思”

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 , 出于吾之心” 。

三、虚心涵泳 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 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 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 总之, 这种读书法要求不预先立说, 不自满自足, 不穿凿附会, 不粗心性急。

四、切已体察 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即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 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 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复就自家身上推究。自家见未 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又说:“读书须 要切已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 总之,这样读书法要求自身视察,自求自得,自信不疑。否则,人云亦云是 不会有见地的。

五、著紧用力 指读书要抖擞精神,化大力气,下苦功夫。读书既不同游戏,更不是请客吃 饭。读书要“群疑并兴,寝食俱废”,“只要将勤苦捱将去,不解不得休”。读 书如行上水船一样,倘不奋力,就可能前功尽弃。朱熹认为读书是一件费心费力 的苦差事,只有勤苦认真,才能有所获。

六、须教有疑 指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 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还说: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 却要无疑。 到这里主是长进。 ” 由此可见,学习是“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所以,只有善于提出 问题, 才能完成由 “无疑——有疑” 的过程; 只有善于解决问题, 才能完成由 “有 疑——无疑”的过程。 毛泽东同志利用图书馆及其读书方法 长沙城里有个定王台,并不很高,站在台上也望不了多远,但有座楼,当时 的湖南省立图书馆就座落在这里。图书馆楼上有各种中外书籍,楼下大厅是阅览 室。这个图书馆刚开办不久,每天去看书的人也不多。但每天一开门,就有一个 穿着朴素、高高个子的年轻人,不急不缓地走进馆里来。他借到了书,就伏在阅 览室的桌前,用心地看,一直要到闭馆的时候才出去。这个年轻人,天天如此, 风雨不误,他就是毛泽东。他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只在中午的时候,才 出去买几个包子或烧饼,用来充饥。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他“一 到了图书馆,就象牛进了菜园,拚命地吃! ”毛泽东什

什么书都找来读,有关中国 的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都读。在这期间,他读了亚当·期密 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原始论》、赫哲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斯 宾塞尔的《群学肄业》、孟德斯鸠的《法意》和卢梭的《民约论》《社会通诠》、等, 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总之, 凡是当时从外文译成中文的名著, 他差不多都读遍了。在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很大的《世界坤舆大地图》 。 毛泽东同志每当经过这里时,总要站立许久仔细地看一看。他觉得天下真大,他 的眼界也开阔了。 在第一师范读书时, 毛泽东刻苦钻研, 虚心求教。 他常说: 读书的方法要 “四 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这“四多”方法的实践者, 所谓“多读”就是不但要博览群书,而且对重要的书或文章要多读几遍,达 到精、熟的地步。少年时,他读过韩愈的古文和唐宋诗词,无不读到能背诵出来 的程度。他爱读诗,能背诵四百多首古诗…… 所谓“多写” ,就是课堂上写听讲笔记,课后自学时写读书笔记。读书文章 就要摘录其中好的句子或段落。经过多年积累,毛泽东的读书笔记,就有好几大 网蓝。 “多写” 的又一项内容, 是他在看书时坚持写眉批, 例如一本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 ,全书不过十来万字,毛泽东在书的眉头上,却写了 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全书逐字逐句都用墨笔加上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批语中,有简单地表示赞同、反对、怀疑的话;有很多地方,则是根 据前人的学说,加以综合、概括、比较、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眉批的墨迹也有 两种到三种, 有些是对前面的批语, 又加以批判和补充。 由此可见, 毛泽东读书, 是多么勤思苦想、严肃认真。 所谓“多问” ,就是他除在本校学习外,还经常走出动到社会学习。那时, 经常有些外省的名流学者到长沙讲学。 毛泽东常常去拜访他们, 虚心向他们请教, 总想多得到一些新知识。长沙有人组织“船山学社” ,每星期日举行讲座,讲王 船山的学说,毛泽东也常去听讲。他常对人说:学问就是讲的又“学”又“问” , 二字连起来成为一个名词,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好问。 杨振宁谈学习方法 1933 年,我小学毕业,进了北平崇德中学。当时,有一件事情对我是很重 要的。我父亲是教数学的,他发现我在数学方面有一些天才。1934 年夏天,父 亲决定请一个人来给我补习,但他不是来补习我的数学,而是给讲习《孟子》 。 第二年,又念了半个夏天,我可以

把《孟子》从头到尾地背诵出来了。现在想起, 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个非常重要事情。 一个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才能 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孩子朝这个方面推。但当时我的父亲没有这样 做。他却要我补《孟子》 ,使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这对 我有很大意义。 崇德中学对我比较有影响的,是图书馆里的书籍,譬如,当时有一本杂志, 叫《中学生》 ,每个月厚厚一本,我每期都看。从文学、历史、社会到自然科学, 都有些好文章。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一篇文章,讲排列与组合。我第一次接 触到排列与组合这个概念, 就是在这本杂志上。 另外, 那时是 30 年代, 1925~1927 年,是 20 世纪物理学发生革命性变革时期,产生了量子力学,这是人类历史上 最高的智慧革命之一。 今天我们看到的半导体、计算机、激光, 如没有量子力学, 就不可能产生。当时,有一些物理学家写了一些科普书,国内有人翻译成中文, 我从图书馆里借来,这些书给了我很丰富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我不能完全理 解,但对我很有帮助。我对其中所描述的科学上新的发现、许多奇妙的几乎不可 置信的知识,产生了向往的感觉,这对于我以后学物理,不是没有帮助的。 抗战爆发后,我们全家到了昆明,我考入了西南联大。我在那里 6 年,是我 一生做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的年代。那时,学习空气非常浓厚,物理系举办了一系 列讲座, 其中有一个关于麦克斯韦方程的讲义。 麦克斯韦写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式, 这是 19 世纪物理学的最高峰。这个方程式,到了 20 世纪,大家大大地了解了。 今天的无线电、电话……凡与电、磁有关的,都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式。当时我才 大学一年级,还不可能完全了解这个重要性,但听了这些演讲,吸收到当时的那 种空气,还是很有好处的。另一个讲座,对我更有直接影响的,是王竹溪教授讲 的“相变” 。50 年代我做博士后时,因为当时听过“相变”的演讲,一直有兴趣, 就围绕着“相变” ,做了一些自己的工作,成绩还是相当好的。我讲这一些的意 思,是要大家知道:做学问,许多事情要慢慢地来。你当时对有些事情听了没有 完全懂,不要紧。慢慢的,它对你的整个价值观念会发生影响。 我接触过许多学生,他们都很聪明,但后来的兴趣、发展方向、成就,很不 一样,这里很重要的是价值观。 中国现在的教学方法,同我在西南联大时仍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样样学,而 且教得很多、很细,是一种“填鸭式”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到 美国去,考试时一比较,马

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但是,这种教学方法 的最大弊病在于,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的状态,老师要他怎么学,他就 怎么学,他不能对整个物理学,有更高超的看法。我到北大、清华去,他们告诉 我,学生喘不过气来。一个喘不过气的学生,今后不可能做得很好。他必须是一 个活生生的学生,将来才行。 整个东亚教育的哲学, 太使一个人受拘束。 要使每一个人学得有想法。 那么, 怎么弥补呢?譬如物理学,美国有一本杂志,头五页是报道各方面的最新动态, 我就建议留学生每期都去看看。即使不懂,也要看看。这种学习方法,我叫它为 “渗透法” 。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透彻法” 。懂得透彻很重要,但若对不 能透彻了解的东西,就抗拒,这不好。 “渗透法”学习的好处,一是可以吸收更 多的知识;二是对整个的动态,有所掌握。不是在小缝里,一点一点地学习。一 个做学问的人,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有“taste“,这个词不太好翻译,有的翻 译成品味、喜爱。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就,就要有相当清楚的 taste。就像做学问一 样,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各个科学家,也有自己的风格。我在西南联大 几年,对我一生最重要的影响,是我对整个物理学的判断,已有我的“taste” 。 后来到美国,我在芝加哥们大学当研究生,那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物理系。我 在中国学习的研究方法,是“演绎法” ,从牛顿三大定律,热力学第

一、第二定 律出发,然后推演出一些结果。我发现,这完全不是费米、泰勒等的研究方法, 他们是从实际试验的结果中,归纳的原理,是“归纳法” 。我很幸运,这两种研 究方法的好处,都吸收了。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影响。 爱因斯坦的读书方法 爱因斯坦,世界上伟大的物理学家,著名的相对论学说的提出者,德国人。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他的读书方法也很独特,他提出 了读要点的读书方法。 读要点是阅读参考书和普通读物的一个重要方法。爱因斯坦曾这样说: “在 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这就 是抛掉使大脑负担过重和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的读要点读书法可分为“总、分、合”三个步骤:

一、总 所谓总,就是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读一 读目录,以概括了解本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形成对全书的总 体印象,做到提纲挈领,心中有数。

二、分 所谓分, 就是在读书籍目录的基础上, 逐页但不是逐字地掠读正文。 掠读时, 除进

儿童教育方法集锦

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读书演讲稿集锦

读书倡议书集锦

愚人节整人方法集锦

创新设计方法集锦

作文开头方法集锦

读书方法集锦
《读书方法集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