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时事

发布时间:2020-03-01 23:47:1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2010年4月

1.2010年4月18日,福建首次发现木活字印刷,而且有木活字30万枚,其中部分来自清朝,其他大部分属于上世纪80年代。

2.中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翔安海底隧道2010年4月26日上午建成通车。该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断面最大的海底隧道。

3.经过两年多的精心恢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二梅书屋.福建民俗博物馆2010年4月28日正式开关。

4.4月28日上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和执行死刑命令,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2010年3月23日发生在该市的郑民生杀害多名小学生一案,依法进行公开审判,随后对罪犯郑民生执行死刑。

2010年5月

1.2010年5月1日,世博会福建馆正式开馆,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的主题为“潮涌海西,魅力福建”。6月28日—7月2日是世博会“福建周”。

2.5月5日至10日,黄小晶省长率福建省经贸文化交流团赴台,首度了浊水溪。以“走亲访友做生意”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并宣布闽台合作十项先行先试措施。

3.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央层级文件首次明确使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法,预示着海西经济区整体规划正式启动。

4.第三届世界闽商大会2010年5月17日上午在福州开幕,以“弘扬闽商精神,加快海西建设”为主题,会上还举行了宣传闽商精神的《大爱闽商》主题宣讲。 2010年6月

1.第八届“6.18”“四个更加突出”,即更加突出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加突出推进闽台科技合作交流、更加突出创新“6·18”体制机制、更加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具有产业导向突出、技术创新性突出、海峡特色明显、国际化特色明显、金融服务突出等特点。首设低碳产业馆,展示福建省创新平台技术成果,同时展出世界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概况和平潭岛海水淡化项目。

2.第二届海峡论坛于2010年6月19日-25日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主题是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突出四个特点:一是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二是促进海西先行先试,三是文化交流,四是基层对接。

3.上海世博会福建展馆主题:潮涌海西,魅力福建,活动周6月28日到7月2日,外形如船,以“绿、蓝、白”为主色调,以“开放前沿”、“缘通两岸”与“和谐家园”三方面演绎主题。馆标:省树,展示内容 “绿色宜居城市”。亮点:最大的汉白玉妈祖雕像、最大的脱胎漆瓶。

2010年8月

1.8月1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已增加到40个。“中国丹霞”项目包括6个丹霞地貌风景区: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包括龟峰)、浙江江郎山、贵州赤水。丹霞地貌: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此外,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7月31日被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8月19日,第五届全国特奥会在福州隆重开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启智代表团,以及韩国、新加坡、美国特邀代表团等39个代表团1712名特奥运动员同场竞技。

3.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8月27日福州开幕,“合作.发展”为主题,大会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政府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简称“9—2”)共同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承办。回顾历届泛珠大会,首届广东可谓“举起一面旗”,第二届四川是将蜀道“开启一扇门”,第三届云南为泛珠与东盟合作“架起一座桥”,第四届湖南“更上一层楼”,第五届广西“扬起一面帆”,第六届福建将“共享一片海”。

2010年9月

1.联合国贸发会议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9月7日上午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以“投资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2.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9月8日厦门举行,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主题,以“突出全国性和国际性,突出投资洽谈和投资政策宣传,突出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突出对台经贸交流”为主要特色,是中国目前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也是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投资性展览会。

3.9月18日,第五届全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福建省体育中心开幕,9月23日晚首映我国特奥历史上第一部献礼影片《特别的爱》。本届全国特奥会主题口号为“共享阳光.你我同行”。会徽以福州市市花“茉莉花”与形象化的运动员为设计元素组合创意而成。吉祥物“福乐娃”以福州地区的传统名果“福橘”为原型。福州91年还举办过全国特奥会。

2010年11月

1.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由中国科协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11月1号到3号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题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年会主要活动按照“1+3+X”模式进行,其中,“1”指大会开幕式及大会特邀报告,“3”指专题论坛、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三项主要活动,“X”是指根据福建省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的其他相关活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制度始于1999年,本届年会学术交流活动设立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与产业发展、医疗健康与食品安全、区域经济与城乡发展、信息技术与科技传播五大板块,共31个分会场,其中国际分会场5个。突出五大特点:突出年度特征、海峡两岸特点、综合交叉、国际元素、年会实效。

2.11月23日,《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3.2010年11月30日,福建第一大岛跨海大桥:潭海峡大桥建成通车。起点于福清市瀚镇小山东,跨越海坛海峡, 经北青屿,终点至平潭娘宫,全线长4976米,其中桥梁长3510米。平潭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与台湾相距最近的县。

2010年12月

1.12月6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评选结果揭晓,我省有四镇七村入选.

2011年1月

1. 2011年1月13日,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长黄小晶的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一、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2010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下,福建省各级政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按照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的部署,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3800亿元,增长13.8%;财政总收入2056亿元,增长21.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51亿元,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73亿元,增长30%;外贸进出口总额1088亿美元,增长36.6%,其中,出口715亿美元,增长34.1%;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3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1元,实际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7427元,实际增长7.5%;城镇登记失业率3.77%;人口自然增长率6.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1%、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0.2%的节能减排目标预计可以完成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乘势而上突破重点,“五大战役”成效明显

(二)巩固应对危机成果,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创新能力逐步增强。落实鼓励企业创新政策,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新增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4家。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加快建设,厦门、福州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新大陆物联网条码识别、瑞芯个人移动信息终端SOC、优讯光通讯用户端收发一体、联拓数字对讲机SOC基带等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成功研制并产业化,标志着福建省芯片设计研发能力进入国内先进行列。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戊肝疫苗、细菌农药等七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和技术发明奖,新增专利授权18063件。第八届“6.18”成功对接5358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农村信息化等“数字福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电子政务外网覆盖所有乡镇。第十二届中国科协会成功举办。出台人才引进培养政策,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三)加快平潭开放开发,闽台合作先行先试

(四)全力以赴抗灾救灾,恢复重建有力有效

去年福建省连续遭受特大冰雹、强降水灾害和五个强台风袭击。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前部署,周密组织,全面落实“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机制,全省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分离抗灾救灾,累计紧急转移群众222.6万人次,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对全球最强台风“鲇鱼”实现人员零伤亡。出台一系列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扶持政策,确定福州、厦门对口支援三明、南平,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重建户春节前可搬入新居。

(五)强化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社会事业加快进步。基本建成从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的助学体系,72个县市区实现“双高普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3.4%,实现每个设区市都有一所公办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连续9年居全国首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新增床位6700张,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建成50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十大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国人口普查顺利开展。泰宁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福州中国温泉之都申报成功。中国航海日、全国特奥会、省运会、省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成功举办,福建省运动员在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对口支援成效显著,援建彭州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新一轮援藏援疆工作扎实推进。人事、编制、民族、宗教、气象、防震、档案、地方志等工作继续加强。 六)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的部署,《规划(草案)》明确福建省“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国务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对台交流合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为提前三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规划(草案)》分18个章节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三)着力扩大内需,形成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协调拉动。

(四)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五)加快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探索“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两岸合作新模式,构建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

(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以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周年为契机,推进厦门经济特区综合配套改革,

(七)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

(八)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九)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三、开好局起好步,扎实做好2011年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促增长、调结构,统城乡、惠民生,深改革、大开放,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十二五”开局之年,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必须着重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

(二)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点和主要经济增长点。

(四)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投资有效增长

(五)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拓展闽台交流合作

(六)着力外经贸转型升级,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七)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八)加强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九)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内在动力

(十)坚持民主优先,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1月22日,第三届中国大法官论坛21日在福州举行。本次论坛以“审判权运行与行政法适用”为主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省高院院长马新岚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演讲。

3.2011年1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自给上杭县古田镇五龙村党支部回信,问候老区 2011年2月

1.2月18号,商务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名录;福建省的福州台江老天华乐器行(注册商标:老天华)、福州聚春园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商标:聚春园)、将乐县民间龙池古砚作坊(注册商标:龙池古砚)等24家企业(品牌)列为“中华老字号”。目前福建省共有34家“中华老字号”,其中,厦门12家。

2.2月12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邬贺铨院士主讲的“6.18”经济科学讲坛第一期在榕举行,首期“经科讲坛”主题为“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数字福建建设”,本着“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凝心聚力、锐意创新”的宗旨,以服务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为目的,力争成为经济科技信息汇集的重要载体,信息发布交流的高端平台。

3. 2月13日,福建省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仙游抽水蓄能电站正式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2011年3月

1.3月3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在北京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看望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

1、工具性与_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_三个维度设计。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9、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10、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_规范;端正;整洁。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基础。

3、《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和写字 ”、“ 阅读 ”、“ 写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 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5、新课程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

6、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生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7、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阅读)。

8、识字是(阅读)和 (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12、口语交际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 (选择好话题 )。话题要贴近(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 (经验世界) 和 ( 想象世界 ),使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3、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 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14、(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5、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16、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 原有的经验 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 建构 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 主体已有的经验 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7、《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2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 和交融式目标 。

25、“分解式目标”按照 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 。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2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 不会 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 二维 乃至 三维 的目标都 交融 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27、清晰明确 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工具性与_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_三个维度设计。

6、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7、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8、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9、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10、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11、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2、第一学段: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_规范;端正;整洁

13、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4、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5、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_______,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1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

17、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组织者和引导者。

18、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19、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中进行。 20、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选择题

1、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中,到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其中会写2500 个左右。

2、在1—2年级学段中,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有节奏整体认识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带。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语文课标要求。1—2年级学生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语文课标要求,3—4年级的阅读、能在理解语句过程中,能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5、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1—2年级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

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6、课标对口语交际的要求,5—6年级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重点,并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7、语文课标中,综合性学习要求;1—2年级要达到: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 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8、课标要求。3—4年级的识字与写字过程中,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

9、课标要求3—4年级课内习作每年常见应用文次左右,

10、课标要求,到了5—6年级要提高习作的能力,要学写读书笔记,40分钟能完成400字的习作《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2、“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 的实践性特点;

3、“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 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4、语文教育特别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和有独创性的理解。

5、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6、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是音形义综合体。

7、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 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 的表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知识性 学习过程)

8、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9、“大纲”提出“要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10、课堂教学的三个要素是学生 教师 文本)

二、选择题

1、“语文”是指( 口头和书面的语言 )。

2、语文学习重在(④感性把握

3、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 ③音节 ),它是形音义的综合体。

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语文实践 )。

5、阅读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应放在:坚持(自主性 )阅读,鼓励(探究性 )阅读,推进(批判性 )阅读。

6、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 )之间对话的过程。

7、(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8、考虑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在识字与写字中,强调( )。 ①多识字和多写字 ②多识字少写字 ③少识字多写字 ④少识字多写字

9、对低年级的阅读,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篇。 ①50篇 ②60篇 ③80篇 ④100篇

10、在习作过程方法方面,一是重视( ),二是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学与用相结合。 ①写的练习②情感态度 ③读写结合 ④修改

一、填空题。(10分)

1、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4、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5、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20分)

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是:( C ) A、工具性 B、人文性

C、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D、工具性、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C )A、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3、新课标学段阅读目标要求中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哪个学段提出的:( B ) A、第一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三学段

D、第四学段

4、阅读教学过程是:(D

A、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B、学生与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C、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D、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5、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 A )

A、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 B、在口语交际课中 C、在家庭生活中 D、在与社会人群*交往中

6、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正确恰当的表述是:( D )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④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②③

7、关于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新课标提出:( A )

①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②1~2年级要多认少写。 ③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 ④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①朗读 ②分角色读)

9、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 C ) ①合作精神 ②创新意识 ③参与程度 ④探究精神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0、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D )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 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 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四、简答题(40分)

(一)《语文课程标准》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什么是语文素养?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二)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答: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三)在教学中如何落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基本理念?

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和“课外阅读总量”在各学段的要求分别是多少? 答:第一学段: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B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A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B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五:案例分析:(30分)

1、时下,在一些课堂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作为教师你对这一教学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答:这种现象确实非常的普遍。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部分老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新课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上面的案例,忽视了老师引导的功能。学生作为学习者,他们的认知要在老师的牵引下思路逐渐清晰,而上面的案例中的学习会处于一种杂乱,无效的状态。

引导学生的读,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方法,三才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之前,交给学生问题,要读出什么,读懂什么,还要明确地说明怎样读懂,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对于课堂上的换座位朗读,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课堂教学要注意课堂秩序,如果以牺牲课堂效率为代价,那是得不偿失。

2、一位老师在批改学生的造句时,发现如下句子。 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 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

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 丢——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爬——牵牛花像个小弟弟,爬在树上。

老师不假思索就把这些句子打“×”,理由是句式不符合人的语言表达习惯。 你怎样看待这位老师的教学行为,如果是你该处理?

答:我不禁要为这位学生叫屈。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非常富有童真,句子充满了童趣。小学低段的教学要注意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乐于表达的习惯。特别是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应该得到保护,案例中的老师的做法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想,我会给这个孩子一个优,并且在班级上给予表扬,表扬他造句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

3、一位教师执教《狼和小羊》一课时,当指导学生朗读到“说着,狼就向小羊扑去”时。一生(举手发言)说:“老师,这句话中的句号该用省略号。”教师不置可否地说:“哦?”学生继续说:“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羊的命运!”教师鼓励地说:“你的发现真有道理!”学生们纷纷举手,又一生说:“对,可以给我们回想的余地。”“对,这个故事还没完”,教师满脸疑问地问:“真的该用省略号吗?”这时,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冷静理智地说:“不对,必须用句号!因为这样善良软弱的小羊的命运是只能被狼吃掉,不可能会有其他结果。” 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我们的学生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生命体。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呵护、鼓励、赞誉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这是不容质疑的。上例中,我们不得不叹服教师高超、娴熟的点拨调控能力。仅仅是不置可否地“哦?”和反诘地“真的该用省略号吗?”这两个短语就把学生的解读有共性引向个性;由误区引向坦途。确实,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曾无数次让学生为小羊找“出路”,试着挽救小羊。细细思考那是和文本内涵想背离的。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
《时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时事资源 时事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