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随礼”风该狠刹了

发布时间:2020-03-04 03:03:1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随礼”风该狠刹了

婚丧嫁娶办宴席,过去在农村是正常的人情往来,兼具一定的互助性质。但随着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人情消费有畸形化趋势:人情支出的名目越来越多,一来二去,就陷入恶性循环,成了大部分家庭新的经济压力。对一部分群体来说,甚至成了致贫因素。

为了“面子”,扯掉了里子,“人情债”何时休?

农民背不起“人情债”

“东家聘女,西家生娃,今天买楼,明天搬家;别问什么事,给信就得花,家底要随空,春播要抓瞎。”这则民谣透露出农民面对泛滥的人情消费的无奈。

据报道,一个村民小组60户,3月份有42户以各种名义置办了酒席,另18户正在筹备,这是辽宁省中部某县纪委调研发现的;一个山区农民家庭年收入仅2万元,2013年人情随礼9600元,这是记者采访遇到的。

人情是“情”不是债,当演变成人情债时,就少了人情味。记者在网上看到有网友这样抱怨:“礼钱猛如虎,兄弟不易啊,每年的收入一半出在礼上了,怎么办?”也有网友说:“腿长在自己身上,钱在自己口袋里,嘴贴在自己脸上,没人非得拽着你去。”还有网友希望政府能站出来说说话,刹一刹这种“歪风”。

亲朋好友结婚生子,同事、同学前去祝贺,送上薄礼,乃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本无可厚非。然而,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一些原本正常的社会交往也开始“变味”了。不仅祝贺的名目繁多,结婚、生子、升学、就业……都需要随份子,而且礼金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三五百、一两千元不等,甚至多达几万元,原本纯正的乡风民风开始变味。更可怕的是,少数党员干部对此缺乏应有的警惕,不仅欣然笑纳,而且自己主动大操大办儿女婚宴,借机敛财。

人情往来本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促进交流、加深社会凝聚力的手段。然而,这初衷本善的礼尚往来却日益畸化为庞大的“人情债”,人情支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负担。传统的“人情往来”,已经演化成压在大众头上的一座大山,成了被强制消费的“奢侈品”。农村社会作为乡土传统的载体,重视礼尚往来属情理之中,而且生活富裕了,人情交往随之增多也未尝不可。但交往归交往,钱财、礼物只是一个载体,不能替代情谊交往本身。参军、升学,搬家、开业,出院、病故……名目繁多的人情由头,远远超出农民的亲情交流和社会交往需要,由此衍生的经济负担和生存压力,无异于农民小康路上的拦路虎。

农村“人情债”为何成灾?

对中国穷困家庭而言,人情消费可以称得上是辛酸的“血泪债”了。根据CHFS的数据,收入水平处于最低25%的城市家庭人情支出占总收入的45.1%。那么,是什么驱使穷人们入不敷出也要去付“份子钱”,维系他们的社会关系呢?

答案很显然,人情债,还了,也许饿肚子;不还,下场更糟糕。

即便是目前可以做到“遗世而独立”,待到家中子女即将成家立业之时,也不得不重新进入社会关系网络。普林斯顿经济学家Deaton认为,婚姻市场的竞争在处于收入低的家庭之间尤其激烈。低收入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在婚姻市场上的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为了营造好的口碑,维护与邻里乡亲的关系,从而将来为子女谋求好的配偶,这部分家庭不得不咬紧牙关支付高额的人情费用。如果将处于最低25%的农村家庭按照是否有适龄未婚子女(16-28岁)进行分组,结果显示,家中有适龄未婚子女的农村家庭户均人情支出达3139元,超出无适龄未婚子女家庭35.8%。人情支出在收入中的比例也超出无适龄未婚子女家庭16.9个百分点。

所以,再穷也要咬咬牙出了该出的份子钱,不出的话,邻里取笑,乡亲指责;不出的话,儿子娶不上媳妇,女儿出不去闺阁。人情贵吗?再贵也要给,砸锅卖铁也要给。近年来见到一些报道,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民甚至卖牛卖地来支付“份子钱”,想必也是被人情“绑架”了。

对穷人而言,人情支出的逻辑背后隐藏着更为畸形的消费陋习。铺张的红白喜事推高了家庭的人情支出;因为怕收不回来,一些家庭便想尽办法以各种名义摆酒设宴,愈发铺张。人情消费和铺张之风水涨船高,带来的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这部分本可以用于生产的资源被用于扭曲的炫耀性消费,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另一方面,日益膨胀的人情消费和婚丧嫁娶规模使得低收入家庭苦不堪言。有些农民坦言,他们不得不去卖血,这样他们才能给儿子准备婚房,办婚礼或葬礼,以及付份子钱。

农村“人情债”缘何越来越沉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送礼名目繁多。在农村,人情礼可谓多如牛毛,亲朋婚嫁、老人寿辰、新居乔迁、生病住院……等等,总计不下十多种,都免不了要送上一份“人情”。据一位村邻告知,他仅2011年11月份就喝了五场“人情”酒,春节前还有七八场。

二是送礼由实物转向现金。十多年前,遇上亲朋小孩满月,买上半斤或一斤毛线、外加十多个鸡蛋即可。而如今谁还稀罕送毛线拿鸡蛋,干脆包个红包。

三是礼金数额逐年看涨。近几年,没有300、500元恐怕已拿不出手了。个别农民尽管自己度日艰难,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甚至借钱来还“人情债”。

四是攀比、盲从心理盛行。不少农民认为,“家里有事,来的人越多说明人缘越好,场面办得越大说明势力越大”,把相互往来的频繁程度以及礼金赠送的多少,当作是衡量人情厚薄的重要尺度。这种心理,像催化剂一样加速了人情支出的增长。

五是把人情礼当成生财之道,陷入恶性循环的僵局。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存在这样的思想:去别人家赶礼的时候,看到别人收了不少钱,现在轮到自己有事,也必须借机捞上一笔。这样的想法促使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找理由请客,连孩子过生日都成为请客的理由。结果人情交往变成了金钱交易,人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党员干部要带头“减礼”

鉴于“随礼”风气在许多农村愈演愈烈,专家建议各级政府官员应该带头倡导不“随礼”新风。

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多了,奢侈浪费之风大大收敛,社会风气为之一振。相比而言,农村社会风气的扭转则有点滞后,移风易俗任务仍很艰巨。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当率先垂范,树立勤俭办事的文明新风,带动民风净化。同时,也要发挥好村规民约监督小组、红白事宜理事会等农民自发组织的效能,让农民自我管理,让人情消费回到正常、轻松的轨道。

从干部角度来说,一方面要求基层干部首先抵制人情风,规定乡村干部和党员只有婚丧事可操办,但要限于亲友,止于四邻,置席不得超过限定桌数,且要事先向纪检部门报告。同时制定了对违反规定干部和党员的处罚办法。为加强监督,当地纪委应当设立群众举报电话。

从普通农民角度看,可以张贴标语、入户和村屯广播每日定时宣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抵制人情风,倡导新乡风”,另一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此外,可以在各村都成立红白理事会,普通农户婚丧嫁娶要向理事会报告,按理事会准许的规格简办。

喜帖成了“红色罚单”,随礼的“份子钱”水涨船高,在“讨债、还债、负债”中打转转的人情,让很多人眉头紧锁。种种“人情债”中,有一种尤为触目。日前,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参加领导家婚宴送出的“份子钱”,高于一般同事,有的高出10倍甚至更多。

“份子钱”也分三六九等,给领导的红包格外丰厚,这种现象值得深思。有人说,同样的数额,表达了不同的“意思”。给领导的大红包,折射出复杂的送礼心态:有的陷入“别人都加码,我也不能少”的攀比,有的拨着“联络感情好办事”的算盘,有的怀着“送多了不见得好,送少了肯定不好”的顾虑……

人情之所以异化为“债”,就在于“情”字退场、“利”字当头。当“钱多感情深”取代了“礼轻情谊重”,红包也就变了味。而流向领导干部的厚礼重金,还绕不开一个“权”字。于送礼者,不乏媚权、畏权、求权之心;于收礼者,则有用权寻租、以权谋私之弊。

据媒体曝光,去年国庆假期中,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规避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将婚礼宴席转为“地下”。内蒙古一个局级干部办婚宴,因有规定宴席不能超过20桌,于是在当地的烤鸭店、香辣鱼店等3个饭店各摆了8桌。如此挖空心思,群众已经一语道破:不就是为了多收红包吗?

类似这种“红包腐败”已成顽疾。一直以来,一些人打着人情礼仪的幌子,把婚丧嫁娶、添丁增岁当成了受贿敛财的良机,客不厌其多,礼不怕其重,款不愁其巨,把正常的人际交往,搅成了一幕幕权钱交易、私相授受的丑剧。一位贪官就交代,他受贿的途径是“六大日子”,即母亲去世、手术住院、三个子女结婚,再加上逢年过节。一些领导干部大摆流水席、大收“份子钱”,既给自己的人生埋下了贪污腐化的伏笔,也将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之风向社会传染,为“人情债”推波助澜,使“送礼风”愈演愈烈,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

在西柏坡,面对当年我们党“进京赶考”时的“六条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强调,通过反“四风”解决“送礼问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俗话说,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曾几何时,公款吃喝送礼之风甚嚣尘上,许多人叹为无解。但近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平时敲打到节庆治理,都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自上而下改进,不正之风得到有力遏制。可见,领导带头,是作风建设的要害所在。

破解“人情债”,也需先向领导干部求解,先让领导干部“抡斧”,对“红包腐败”宣战。抡起理念信念之斧,斫去私心杂念;抡起制度限权之斧,切断利益渠道;抡起内外监督之斧,让一切送钱收钱的花样难以遁形。只有真正管住权力,让其依法依规而行,大力扫除吃拿卡要、求人办事、长官意志等不良现象,才能摁住伸向红包的手,向社会传递简单做人、简朴做事的正能量。

不少人感叹,还不完的人情,赶不完的饭局。平心而论,人情的困扰,谁没有经历过?人情的负累,谁没有承受过?好风气就像好空气,清除“人情债”、“红包腐败”等社会生活中的雾霾,需要凝聚每一个人的力量。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更好的均衡,人与人交往并不需要金钱开道。只要人人都行动起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水滴石穿的韧劲、移风易俗的智慧,让崇清尚俭的政风民风相互激荡,坚冰终会慢慢消融,硬骨头总能一点点啃下,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就会和我们渐行渐近。

“随礼”风该狠刹了

随礼

关于专项整治随礼风方案

狠刹奢靡风,廉洁发展

“月饼禁令”狠刹“四风”

狠刹“四风”,严惩腐败

狠刹人情风的规定

关于狠刹四风的自查报告

久久为功狠刹“四风”

我们,该长大了!

“随礼”风该狠刹了
《“随礼”风该狠刹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