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我与河南农大

发布时间:2020-03-03 13:46:2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我 与 河 南 农 大

—百年积淀,百年传承;自强不息、求实创新,厚生丰民

一个世纪前,在茫茫中原沃野、在滔滔黄河岸边,她诞生了。那时她的幼名叫“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彼时中州闭塞,民生凋敝,为改善农林、丰民富国,她应时而生。从此她开始不断成长、变化、发展。先后经历了“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农科”、“省立中山大学农科”、“省立河南大学农学院”、“国立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农学院”等阶段,1957年,她从开封来到郑州。1984年,她开始改名为“河南农业大学”直到今天,多么亲切、美丽的名字啊。

忆往昔峥嵘岁月、悠久历史,农大人谨记“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校训,遵照“厚生丰民”的办学理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刻苦学习农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不断实践,并不断帮助和指导农民朋友。学术科研上勇于专研、求实创新,为国家和农业不断带来新技术和成果,推动了农林业大力发展。这些无不奠定了百年农大发展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今天的农大才会有如此骄人的科研成果、强大的实力。一次次科研攻关、学术探究,曾经在小麦和玉米等作物上解决了七八十年代河南省乃至全国人的温饱问题 。不仅如此,她还自觉承担服务“三农“的神圣使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为河南粮食总产量连续突破800亿斤、900亿斤、1000亿斤做出了巨大贡献,造福了农民、国家。

正如校歌中所唱,农大学子团结勤奋、勇攀高峰,严谨求实、谱写新篇,农大人“甘愿为农业奉献,立志为农业攻关”。先进的技术、无涯的学术、广博的农业知识、无尽的研究领域引一批又一批农大人竞折腰。从而涌现出像“中国杂交玉米之父”吴绍骙,“河南蔬菜之父”张绍文,泡桐专家蒋建平,烟草专家韩锦峰,我国杂交小麦探究开拓者范濂,黄晴宜、秦英林、郑先福等优秀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领导干部,他们是农大人的榜样和骄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身为农大人,身在这充满自由学术、浓厚学风、厚重文化的桃李芬芳、绿意盎然的校园,我们当奋发向上、志存高远、勤学创新。在科教兴国的大旗下,在中原经济区崛起的大势中,在把河南农大努力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下,我们更应当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专业兴趣,成为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能扎实、高素质、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国家在发展,中原经济区在发展,农大亦在发展,已投入教学的美丽宽广的郑东新校区,正在建设中的许昌校区,我们坚信农大的明天会更美好!农大人当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振兴中华担在身,在实现自我理想抱负的同时,为农大的发展做贡献,不忘农大的培育滋养,尽己所能为“三农”服务,为中原之发展崛起而奉献!

自我总结河南农大

河南农大100年校庆征文

河南农大生物技术专业自我鉴定(版)

农大

我眼中的川农大

河南农大举行 “世纪香”奖学金发放仪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河南农大百年校庆

河南农大农研会工地慰问演出通讯

我爱农大朗诵大赛策划

农大新闻

我与河南农大
《我与河南农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河南农大 农大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