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0-03-02 10:55: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三年级( )班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 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诵读内容:《古今贤文》 十篇 及20首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千字文》,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价

1、每周评价:评价的时间是星期一早上。老师只要用一分钟,亲自考一个学生,会背了即算通过,即给他一颗星。该生即指定为一周的诵读班长。每天由值周班长领诵。让他利用下课时间去检测组长,组长再去检测组内同学。不能通过检测的人,记下名字,让他利用下课时间,拿着书,补念约二十或三十遍即可,补念二三十遍后,不管是否会背,也给他一颗星。

2、每学期评价:采用专项考核的方法给学生定级。考核内容为诵读优秀诗文(随机抽取两首)或片段。

3、弹性评价:根据学生需要、结合学校活动开展适时适度评价。

六、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诵读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3、多媒体网络学习法。利用多媒体声、光等刺激,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

4、活动学习法。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如集体演唱《笠翁对韵》,配乐背诵,边诵经边跳皮筋等。

教学观念是:只须多念熟背,不须着意讲解。期待儿童多读即自会多解,或十年二十年之后再了解不迟(苏东坡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经的孩子绝不会变坏;最好的语文教育——读经;读经后的学生语文能力大增,阅读课文速度加快,课文理解力增强。

七、教学进度:

每周学习一首诗或五则《千字文》,大部分学生达到初步理解、会背诵的目的。三年级课外阅读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爱丽丝漫游奇境》

4、《稻草人》 叶圣陶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9年版

5、《宝葫芦的秘密》 张天翼 农村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二、选读书目。(根据各自爱好有选择性的阅读。)

1、《陈伯吹童话》

2、杨红樱系列

4、《周恩来》

5、《汤姆?索亚历险记》(美 马克?吐温)

6、《名侦探柯南》

7、《雷锋的故事》

8、《神秘岛》

9、《快乐王子》(爱尔兰?王尔德童话全集)

10、《岳飞传》

11、《小学生十万个问不倒》

13、《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

14、《神秘花园》(美 弗朗西斯?霍奇)

15、《中国节日故事》

16、《中华美德故事》

17、《一千零一夜》(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

八、教学准备:《中华颂 国学经典诵读》人手一本

教学重点: 背诵每周所学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教学内容府民歌)》

第一周

教学过程:

1、师范读。

2、出示《江南(汉乐府民歌)》指名读。

3、学生齐读诗文。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江南(汉乐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二周

教学内容 :《采莲曲》

教学过程:

1、师范读。

2、出示《采莲曲》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三周

教学内容 《采莲词》

教学过程:

1、师范读。

2、出示《采莲词》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6、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四周

教学内容 :《千字文》1--5则

教学过程:

1 、师范读。

2、出示《千字文》1--5则 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五周

教学内容 《栾家獭》

教学过程:

1、师范读。

2、出示 《栾家獭》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六周

教学内容 《桃花溪》

教学过程:

1、师范读。

2、出示《桃花溪》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七周

教学内容 《兰溪棹歌》

教学过程:

7、师范读。

2、出示《兰溪棹歌》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10、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八周

教学内容 《千字文》6--10则

教学过程:

1、师范读。

2、出示《千字文》6--10则 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九周

教学内容 《江上渔者》

教学过程:

1、师范读。

2、出示《江上渔者》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第十周

教学内容 《陶者》

教学过程:

1、师范读。

2、出示《陶者》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第十一周

教学内容:《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

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认“促、深、忆、萧、梧”五个生字,会写“促、深、忆”三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文,体会诗中的感情,背诵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让我们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重难点: 1.体会诗文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感情。

2.朗读诗文做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具准备: 课文挂图。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

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近而解题。

2.齐读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老师正音、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5.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6.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从整体入手,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文章内容,边读边想,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三、精读诗文,感悟诗意

1.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划线,说说感受。

2.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什么呢?(板书“动客情”。

3.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写景部分。(读中感悟,读中悟情,以读促思,尊重学生个性化朗读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图文结合,自由读文,联系上下文讨论“知”的意思。(品“挑”)(品词析句,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性。)

5、在图中标出从诗文中摘到的词,给图画配上“注释”。(看图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鲜明的图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图文结合是第二学段阅读的重要途径。)

6、作者看到孩子们玩得那么投入,就会想到什么?(家乡、童年。)是的,这就是“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也就是—诗人思念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7、“动客情”就是全诗的中心句,文字中融进了诗人思乡之情,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想家”、“乡愁”的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你觉得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这种感觉? (抓住文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分析想像,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内涵,也学会了阅读。)

四、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指名读诗,师生评价,评出“朗读之星”。(多元化的评价、激励方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及热情,避免出现“朗读疲劳”。)

2.齐背诗文。(注重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与人共处,同时进一步升华了诗歌的情感。)

3.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想对诗人说些什么?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与文中人物对话,学生在情境中将自己融入其中,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

4.回忆一下关于思乡的诗,如《静夜思》。(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回应本课情感体验。)

五、小小诗人,再现诗韵 把这篇古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现代诗。 (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树立了“生活中学语文,生活中用语文”的大语文教学观,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给学生留下自主空间,可做课堂小练笔,也可课下写成,下节交流。)

板书: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学期诵读内容

三年级上学期诵读内容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

三年级上学期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书法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英语教学计划

上学期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音乐上学期教学计划

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