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颜晓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发布时间:2020-03-03 15:31:16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颜晓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

导读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

各位网友大家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以下简称《读本(2016年版)》)已经公开出版发行。大家一定很关心,《读本(2016年版)》有哪些新内容?有哪些新特点?所以,利用这个机会,围绕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把自己的一些阅读感受和学习体会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读本(2016年版)》的新内容、新定位、新结构

2014年6月出版第一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到现在为止将近过去两年的时间了。这两年,党中央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新的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有了新内容、新定位以及新的结构框架。

1.新内容

《读本(2016年版)》反映了2014年6月到2016年4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的新内容、新进展,反映了我们党的理论研究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新把握、新领会。

由于这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涵盖的思想、理论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和丰富,相应的《读本(2016年版)》的内容也有所增加。《读本(2014年版)》的字数是111千字,《读本(2016年版)》的字数是170千字,篇幅增加了近二分之一,页码也从194页增加到303页。从篇幅的增加量就可以看出《读本(2016年版)》的内容新,包含着许多新的讲话精神,满足了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高校学生、广大群众的强烈学习愿望和需求。

2.新定位 《读本(2016年版)》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了一个新定位。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我们全党推进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怎么定位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呢?《读本(2014年版)》在绪论标题中用“新时期统一思想和推进工作的科学指南”来定位。《读本(2016年版)》的绪论标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可以看出,经过两年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对讲话精神的认识、理解有了一个新的高度,有了一个新的突破。从指导时间范围来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一个长时期的指导作用。作为定位来说,它是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从讲话精神的理论贡献定位来看,《读本(2016年版)》也有新定位。 第一个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读本(2014年版)》的定位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读本(2016年版)》明确表述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也就是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后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

第二个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民主革命时期开始,我们党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三个定位,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思想成果具有实践意义,同时理论本身又是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3.新结构

《读本(2016年版)》提供了讲话精神新的体系、结构、框架。《读本(2014年版)》的体系框架由绪论、结束语、12个专题构成。《读本(2016年版)》的体系结构是绪论、结束语和16个专题,从专题数量来看,增加了4个专题。专题下面有节,《读本(2014年版)》12个专题共56节,《读本(2016年版)》的节数有一个很大的增加,变成了97节,增加了41节。章节的设置也为我们理解把握讲话的科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新的框架结构。 根据什么来建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系?在《读本(2016版)》的绪论中是这样写道的:增补和丰富后的《读本》框架结构是基于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国理政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设计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首先,这个科学理论体系是围绕中国梦宏伟奋斗目标而展开的逻辑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所有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着实现这个崇高目标精进展开。十八大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提出了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十八大以来的这三年多,党的理论实践创造都是围绕着怎么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来展开的。

第二点是道路问题。我们依靠什么道路、走什么道路来实现民族复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点,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看这个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要有一个相应的总方略、总战略来推动。那么,这个总战略就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第四点,发展理念。实现民族复兴要靠中国发展。怎样发展?首先要确立发展理念。我们理解把握讲话的科学理论体系就是要理解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作用。在五大发展理念下引导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发展,要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统筹推进这五大领域发展。新发展理念和五位一体总布局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第五点,民族复兴要有相应的安全保证,有相应的环境支持。安全保证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国防安全,依靠国防和军队建设为民族复兴提供力量保证。要展开大国外交,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营造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来保证我们有条件实现民族复兴。所以,我们把握科学理论体系第五点就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治国理政、实现民族复兴要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要有相应的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来支持。所以,把握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第六点是学习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

按照刚才对科学理论体系的总体把握,我们展开来做个简要的梳理。其中涉及内容很多,我们只能是举例式地、选择式地把一些重点问题,特别是《读本(2016年版)》增补的丰富的内容强调一下,同时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居于引领地位的宏伟奋斗目标

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奋斗目标,这两个奋斗目标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起到了引领性、主导性的作用。

怎么理解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提出?

第一,奋斗目标的提出,准确把握了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我们的历史方位有哪些特点?我想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我们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有利阶段。170多年来民族复兴的历程,我们现在可以说最为接近这个目标,也是最有信心和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的。这是有利阶段。第二个特点,我们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什么关键阶段?由大向强的转折阶段,这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关键阶段。第三个特点,我们处于实现民族复兴的艰难阶段。形象地说,这个艰难阶段就是爬坡、过坎儿,我们要完成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完成体制机制的变革,要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破除各种各样的障碍,要整风肃纪、惩治腐败。

第二,奋斗目标的提出,明确了实现民族复兴近期、中期、长期的目标。首先,第一个“一百年”——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近期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我们紧接着又向第二个“一百年”——到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期目标。第二个“一百年”实现以后,我们还不能说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为富强、文明、民主、和谐。所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的长期奋斗目标。“两个一百年”和民族复兴中国梦构成了我国发展中的近期、中期、长期目标。理解和把握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要着重把握这两方面。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确定了,要在什么样的道路基础上实现民族复兴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十八大之后三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举措、扎实行动、有效进展。十八大以来,我党是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们可以从十八大,以及十八大以来召开的三次中央全会——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十八大明确提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和道路,这实际上就奠定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正确方向。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我们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更为巩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能力更为强大的重要举措。

2014年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要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可以看作是从法治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那么在“十三五”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我们国家的全面发展来支持,决胜全面小康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为全面雄厚的基础支持。全面建成小康是一个近在眼前的有力步骤,全面小康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得到了巩固,得到了发展。

四、形成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总方略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逐步提出和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将其提到治国理政总战略的高度。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提出如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可以看出,十八大以来的几次全会都是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召开的。那么,如何理解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治国理政的主要矛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不是简单的逻辑推演,而是为了解决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主要矛盾提出来的。总的来说,治国理政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与我们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各种障碍之间的矛盾。

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中心任务,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破解难题。因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就是说,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特别是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如一些固化的利益格局、利益关系以及深层次的矛盾,唯有改革可以破解。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破除前进道路上各种障碍的开路机、推进器,是解决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要奠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靠法治解决前进道路上的主要矛盾,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第四,全面从严治党。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自身建设状况直接决定着“两个一百年”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能不能实现。党的自身建设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包括腐败现象,问题不解决,我们很难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去实现民族复兴。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可以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打铁先要自身硬”。

(二)“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容、要求、标准作了具体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一,转方式,着力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一阶段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把速度降下来,保持7%左右的合理增长。通过发展速度的调整来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所以,推进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就是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补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短板的高低决定了木桶装水的多少。全面小康关键是“全面”,我们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全面小康,要求覆盖的领域要全面。“五位一体”全面进步,哪个领域都不能滞后。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要惠及全体人民,让13亿多中国人民都是全面小康的受惠者、获得者,在整体增长中个人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得到提高。特别是要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覆盖的区域要全面。城乡区域共同小康,要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第三,防止风险,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通向未来的道路有出现风险的可能。要实现美好的奋斗目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防控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能动的努力化解风险。实际上,很多纠纷、矛盾可以在升级之前就得到化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能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能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者系统性风险;不能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能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所以,如何防控风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把握的重要问题,要守住这个底线。

2.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全面的部署。近年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方案、部署不断出台,各个方面都启动了,包括深化国防军队改革,大家也都实际感受到了。

全面深化改革要争当促进派和实干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面前,每一个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有扮演什么角色、担当什么责任、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要按照习近平同志的要求,争当促进派和实干家。什么是促进派?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就是促进派;不能站在改革的对立面。什么是实干家?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就是实干家。既要支持推动改革,又要保证改革做出成效来,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对党员,特别是对干部的重要要求。

3.全面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作了详尽的规定。全面依法治国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和法的关系。首先,全面依法治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和推动的。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在法治的基础和轨道上推进的,是在宪法的指导下领导依法治国的。所以,“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问题:权大还是法大?我们确实存在滥用权力的问题,在这个情况下,“权大还是法大”就是一个真命题。各级掌握行政权、执法权、司法权的部门和人员都要牢固树立法治的信仰和权威。

4.全面从严治党

十八大以来,党在领导治国理政方面把治党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性问题提出来了。也就是说,治国必先治党,只有治好党才能治好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把自身的战斗力、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好了,才有资格和能力治国理政。

全面从严治党要注重用铁的纪律来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纪律能不能严起来。为什么用“铁”来形容纪律?因为铁的纪律能起到刚性约束的作用;如果纪律像橡皮泥、海绵,谁碰都没关系,谁碰也无关紧要,那纪律就起不到约束作用,从严治党也落不到实处。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首先强调要遵守党章,党章是总规矩;其次是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再次是法律,作为中国共产党员,无论职务高低、资历长短,必须要遵守国家法律,要在遵法守法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最后是自觉遵循中国共产党的规矩。

所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际上就是要强化党的纪律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激励作用。

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主线、核心、灵魂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我们把它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发展的主攻方向、发展的重点和发展的引导。那么,在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解和把握上,先要解决我们的发展是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问题。因此,我们党在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时候,首先强调的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这一发展思想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五大发展理念就是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过去,我们主要依靠规模数量型资源要素的累加来推动发展,而现在,这种粗放式、低效益、高成本的发展方式难以再维系下去了,怎么办?因此,我们要实现发展动力的转换,依靠创新驱动特别是科技创新来提高发展效率,减少发展代价。

第二,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区域、领域、人群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依靠协调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三,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生态环境对于人的生存至关重要,被污染的空气、水,沙漠化的土壤、植被,对人的健康和生活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那么,怎么办?从可持续发展以及宜居生活、食品安全的角度考虑,都是要解决绿色发展的问题。所以,绿色发展是当代的一个重要发展理念。

第四,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如何联动起来,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如何实现更通畅地双向流通,国内市场规则和国际市场规则如何更好地匹配,这都是开放发展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13亿多中国人中的每个人都有权利来享受发展的成果。他们不仅是改革发展的贡献者、推动者,也是改革发展成果的享受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六、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一)经济建设 当前来看,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点是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这种新常态将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而如何适应它、把握它、引领它就成为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大逻辑,而经济发展新常态就是这种大逻辑的一种具体体现。因此,在这种新常态下,就需要因势利导地推动我国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政治建设

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我们强调的是,政治建设要注重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我国国体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政治建设就是在实际生活中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要通过多种形式、途径使人民当家作主得到更重要、更多,以及更深的体现和实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中涉及民主形式问题,就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民主形式来体现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来看,可以说有两种民主形式。一种是选举民主,即通过投票选举来行使人民主权;还有一种是协商民主,也就是大家有事好商量,不同群体、不同成员、不同阶层通过协商来解决公共事务及一些利益矛盾和纠纷,而人民当家作主则是将这两种民主形式相互补充。

(三)文化建设

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话语权。同时,我还想强调一点内容,就是如何在文化工作,特别是文艺工作中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中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包括文化工作,要将信仰的美彰显出来,要将崇高的美彰显出来,要使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体现出来,并成为社会中主导的价值观念。

前一段时间,阎肃同志去世了。阎肃同志是党和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几十年来,他的文艺作品都在讴歌我们的民族、社会和先进人物,彰显其中的信仰美、崇高美和价值美。而阎肃同志80多年的人生历程,本身就是信仰美、崇高美、向上和向善价值观的活的化身。

(四)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注重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在社会建设中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后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专门强调的一点内容就是,如何在“十三五”期间把7000万农村人口的脱贫问题当作一场攻坚战来进行。贫困问题解决了,我们的社会建设、民生建设就有了一个很大的进展和提升,也会使我国的脱贫工作在世界上获得广泛的认可。

(五)生态文明建设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中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详尽的部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怎么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怎么样看待生态环境等。所以,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由此可以看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我们要有一种新的生态观。生态是人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不可损坏的一部分。生态如果衰败或者死亡,那么人也就很难在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中生存下来。可以说,我们的生态文明观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新的高度。

七、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

十八大以后的这三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在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和成就。因此,对习近平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我们也要有一定的理解、概括和把握。

第一,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国家的发展以“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引领,那么,军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对于军队来说,中国梦就是强军梦。强军梦表述为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样一个强军目标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的根本目标引领。

第二,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么建设军队,首先就要解决和回答的是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在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发生了变化,也就是信息化战争。同时,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国家安全的形势来看,发生大规模的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我们面临的主要战争可能是局部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因此,我们的军事战略方针也要围绕着这样的战争形态做出转变和调整。也就是说,我们要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为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基本依据。同时,从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来看,海上的军事斗争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军事斗争的领域。所以,我们要使我们的作战空间、作战方向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变化。

第三,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可以说就是在强军目标的引领下,在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的统揽下,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这三大方略。

政治建军是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证党在军队的各个方面的指挥权、控制权和领导权。同时,大力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转变作风。改革强军是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家也看到了,军队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并循序地向纵深发展。现在,军委由四总部变为十五个职能部门,七大军区调整为五大战区,并且新组建和成立了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依法治军是强调军队建设要在依法治军的轨道上来推进。

第四,加强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我们要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按照习近平主席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全面地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同时,积极有效地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保证我们的军队能够做到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指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八、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和平发展环境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除了要有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力量保障以外,还要有好的国际环境提供和平发展的保障。

十八大以来,一方面,我们在推进大国治理上成效显著,另一方面,也积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使我国的国际关系、国家地位和形象,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话语权,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和增强。

在大国外交维护和平发展环境上,我要强调三点。 第一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习总书记国际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应该怎样看待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共同事务?这里所强调的就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思想和理念。

第二点,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呈扇形展开,这样就使我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使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使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和广度越来越大。可以说,“一带一路”建设不但使相关的国家和地区人民受益,并且中国也是很大的受益者。

第三点,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由于国际社会越来越紧密的交往和联系,因此也就产生了对全球治理的要求。在全球治理体系中,要改变过去某个大国主导国际事务、全球治理的格局,增强中国在国际制度性问题、国际重大事物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也就是说,通过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我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中心。

九、提高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

在新形势下,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有多个方面,我们要学习好、应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包括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搞好调查研究,发扬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下面,我想突出强调一下战略定力问题。关于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重要的是看我们党的战略定力。人要有定力,人有了定力就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共产党也要有战略定力,有了战略定力才能使我们在驾驶中国这艘巨轮中、在破浪前行中,掌好舵、把好方向,不被风浪所颠覆,顺利地达到成功的彼岸。因此,在战略定力问题上,第一点就是强调战略定力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

第二点要强调的是战略定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大国治理要强调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切不可朝令夕改。这也是很重要的。习近平常引用一句话,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煎鱼不能翻来翻去,不停地翻、不停地搅拌,那样鱼就会被搅烂。治理大国也如烹小鲜,不能够朝令夕改,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把已经形成的政策突然中断,这就影响了稳定,也表现出了战略定力不够。

第三点,强调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外界有干扰和种种舆论来混淆视听,有种种压力来迫使我们就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被国际风云变幻所动摇、所困惑,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也就是按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既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干下去,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这样我们才能够驾驶“中国号”这艘巨轮到达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十、坚持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

坚持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也是《读本》(2016年版)结束语所强调的。这是我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的目的。在此,我想强调三点内容。

第一,要充分认识讲话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因为只有对讲话的意义有充分地认识,才能够自觉学习,才能够真学真信。

第二,要深刻领会讲话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和思想风范。渗透讲话全部内容之中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风范和人格魅力。

第三,要通过深入学习,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我们现在强调增强四种意识。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对增强四种意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和强化作用。通过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怎么样才算是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看齐。通过学习,把四种意识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当前所进行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体现到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中,使改革发展各项建设、各项工作在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下继续发展、前进和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14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16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10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心得

颜晓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颜晓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