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传承“大别山精神” 献身教书育人事业

发布时间:2020-03-03 18:25:49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传承“大别山精神” 献身教书育人事业

——湖北省教育界人士畅谈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事迹体会

汪金权一直以微笑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

与年轻教师们切磋

课堂上的汪老师永远那么认真

读书学习是汪金权生活的一部分

当之无愧的师德标兵 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周静

汪金权同志扎根山乡,23年倾心教育、淡薄名利、捐资助学、坚守清贫,展现了一位优秀的山乡教师形象。他是我们全省广大教师的优秀代表,是当之无愧的师德标兵。

汪金权同志具有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崇高精神,他献身事业,甘当人梯,在平凡中创造伟大;汪金权同志具有淡薄名利、甘于清贫的人生境界,他始终保持艰苦的作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汪金权同志具有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以自己的行动推动社会的建设;汪金权同志具有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他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立足本职。

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对学习、宣传好汪金权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学习好、宣传好汪金权同志的先进事迹。

汪老师先后获得了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师德标兵、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人民满意教师等荣誉称号。去年教师节,汪老师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为汪金权老师颁发了奖牌,汪老师还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汪老师以他大别山下23年的坚守,以其照亮他人的电线杆情怀,以其桥梁精神,为人师表,堪称师德典范。他始终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踏实教学,认真工作,不断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他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汪老师在教学中坚持“四不原则”,从培养人才入手,设置了课堂的“五会”目标,要求自己对每一届学生都有新的教案,同一篇课文每一届学生都要听到不同的内容。他给予升学有望的学生和那些不能够走进大学的学生是一样的爱,一样地让他们学有所成,每一个学生在汪老师的心中都会留下一份独有的地位。多年来,在汪老师的努力下,他带的学生语文成绩在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的。

在蕲春县,虽然四中的教学水平属于中等上下,但是这个学校的语文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汪老师教过的学生先后有1200多篇作文在报刊上发表,有多人参加全国全省的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有一大批学生能够写一手非常漂亮、规范的汉字。从1993年开始,汪金权老师就潜心研究主编和参与编写了6本教学辅导用书。这些都和汪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分不开。

- 3在汪老师心里,学生都是平等的,没有差生,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所以汪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极力帮助学生找到成才成人的方向;他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从学生的进步中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快乐。因此从汪老师的角度看,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多么苦,他是从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那种快乐、那种欣慰,就是睡觉他也能睡得很香。

汪老师在课堂上从不拖堂,从不布置作业,而是精心地设置课堂教学。他的“五会”——会讲话、会写字、会读书、会作文、会考试为目的的语文教学法,使得语文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他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拓展,效果得到了增强,内容得到了开发,所以他的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教学,而是成了一种成人成才教育;他从事的不光是语文教学,而是将之扩展到了一种育人的深层境界。

汪老师有克己助人、以身作则为行为规范的德育观。他的行为举止影响着周围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生如何为人处事;他不仅影响着跟着他的学生,同时也影响着本校的教师。而且从现在推而广之,更大范围地传播汪老师的事迹后,会进而影响全省乃至于全国的教师。这对于净化当前的社会风气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做一个有精神的教师

■ 湖北大学教授、教育学院院长靖国平

我和汪老师是校友,而且我们都来自大别山,所以感到非常亲切。我觉得短时间内很难对汪老师的教育思想做一个归纳和疏理,但可以用两句话来总结和描述:汪老师是中国乡村教育的守望者;一位大别山精神的标志性人物。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汪金权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我觉得汪老师身上有四种精神,这些精神跟他的思想和行为有直接的关系。

第一是主体精神,其实也是一种教育思想,我们叫做主体教育思想。汪老师自己也讲到了要培养有爱心、有尊严的学生。这种描述好像是不经意的,但我觉得他是发自内心的。静待花开,就是遵循儿童成长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让儿童在不同发展阶段唤醒生命之自觉,唤醒主体意识,唤醒他创造性的学习,这都是主体教育中很核心的内容。如果说从汪老师的语文教学来看,他秉持的就是一种基于学生成才和成人的大语文教育思想,这里面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课前五分钟是一种形式,但指向的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目标。他创造出的情景是教师跟学生、学生跟学生之间的充分教学互动。我很感动于汪老师在那样一个贫困的地方能够坚守这么长时间,用思想点亮思想,这些都反应在他的主体精神里。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崇高的,也是符合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精神。

第二是人师精神,这就是育人为本的老师,或者是育人教书的老师。应该是育人在前,教书在后。育人是目标,教书只是一个手段。汪老师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心中有人、有学生、有不同的学生、有学生的需求。戏曲家常香玉认为戏比天大,袁隆平讲究的是地比天大,汪老师专注于学生的成长,应该是“人比天大”。我想,在贫困地区教书,汪老师心目中有学生,有学生生命的成长,有静待花开这种教育的自觉,这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的。我觉得教师的劳动是具有宗教般的价值,甚至整个教育工作都有全人类宗教的性质。我们在汪老师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这其实也是一种甘为人梯的精神。

第三是大爱精神。教育是爱的艺术,教育的爱不同于母亲对孩子的爱,而是一种基于规律的、反映特色的对学生发展的期待。汪老师当然是爱学生的,他的这种爱是一种引导性、鼓励性、矫正性的教育力量,而不是简单地为学生做一点好事;这种爱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强烈教育期待的情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通过这种爱,让学生获得了尊重、激励与爱的传递和交流,也获得了爱的分享。我们很多老师并不缺乏教育的情感,也不缺乏对学生的感情,但是真正要做到真诚、人道、善良、宽容、平等、执著的层面,是很难的事情。

第四是返璞精神。在如今人们都奔向都市生活的大潮里,汪老师的“反作用力”是微弱的、逆风前行的。这种力量看似不合时宜,而且是个体化的,但其社会意义在于他试图弥补和缝合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断裂。我们描述一种返璞精神是在一定意义上“洗净铅华返璞归真”的精神。汪金权要把大爱送给那些最需要爱的人,这种对于改变社会结构、改变社会现实的社会责任担当已经超出了教育学的价值。

他的教学风格像大山一样朴实

■ 湖北省教研室教研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秦训刚

我试着对汪金权的教学材料进行了解读。第一,他的语文课程观,可以从培养人的素质来诠释。育人是看不见的,汪老师从这个角度思考怎样把课程平台打造好。他自己功底深厚,思维独立,所以文本的课程经过他的解读、选择和处理,培养了一届届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朴实的价值观。他把写作变成孩子们成长的

- 78很难说你教得好。汪老师把会考试也当作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我觉得是符合实际的。现在很多老师教书单纯就是为了考试,而他强调的是学习了其他的内容反过来又利于考试。我觉得这是汪老师比别的老师高明的地方。

汪金权根据先进科学的理论探索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很多都是细节,但是一位教师把一个个细节做好了就成了大事,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比如说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他们是叫“说话”,而我们的教育整体还不够重视;他批改作文不过夜,这个在教育里就是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进一步提高起着很好的作用。很多细节他确实做得非常好。

如果扩大一点,我想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就是人本的教育思想,确实是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尊重、关心、爱护。而教育研究里强调得比较多的主体教育,又不光是以学生为本,更具体的是把学生真正当成一个学习的主体。像汪老师慢慢地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在方法层面将“主体”体现得非常一流。一方面是他自己在创造,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去创造。所以我觉得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当今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思想发展的精髓。

现在汪金权成了名人。他过去20多年的探索,取得和积累了很多成果,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我希望他现在再回过头来接触一些理论,再反思自己的实践,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通过教师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坤庆

汪老师的所作所为,其中包含了教师对自己职业境界的认同。这种境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功利的境界,就是你所培养的学生要学到有用的知识,要在考试中考出比较理想的成绩,

- 1011错”、“你说得有道理”、“很有想法”这样的话语。日常教学中,汪老师全面践行他的教学理念。课堂中的汪老师有分寸地把握和设计问题,让每一位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就是在考试中,汪老师也特别反对那种难为学生的考试,而是特别强调要让大部分学生从考试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进步的喜悦。同时,汪老师特别关注教学效益,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在知识上有所进步,更注重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樊世刚摄)

本文刊登于2011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4版

弘扬地税精神 献身地税事业

继承五四精神献身勘探事业[材料]

献身畜牧事业演讲稿

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农村医疗事业

献身国防事业志愿书

大别山精神得体会

学习大别山精神心得体会

《献身事业,燃烧青春》演讲稿

献身畜牧事业 我无怨无悔

传承“大别山精神” 献身教书育人事业
《传承“大别山精神” 献身教书育人事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