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实事政治小论文

发布时间:2020-03-02 17:56:4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夺刀少年”事件

2014年5月31日下午,宜春三中高三学生柳艳兵、易政勇、谢宜军相约一起回家,他们在宜春贸易广场汽车站坐上了宜春至瑞金的班车。

时值午后,天热人乏,乘客们都比较困倦,车上没什么人说话,也没有发生任何摩擦、纠纷。突然,一名男子从倒数第二排的座位上站起来,挥舞菜刀见人就砍。

从车厢中部到歹徒在前门下车逃脱的过程中,柳艳兵一直死死地抓住歹徒握刀的手不放。最终,柳艳兵把歹徒的菜刀夺了下来,车中多人受伤,无人员死亡。

2014年6月2日下午,中巴车伤害案犯罪嫌疑人邱干华(男,26岁,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洪塘村人)被警方抓获。

2014年6月7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教育部已委托省教育厅派人前往看望慰问,对其行为表示高度赞赏,教育部门将为他们组织单独考试。2014年7月2日,柳艳兵、易政勇参加高考。随后,澳门大学已向见义勇为的江西“夺刀少年”柳艳兵及同学易政勇发出由校长签发的录取通知书,并为两人到澳门大学学习作出了适当安排。澳门大学表示,澳大将向柳艳兵、易政勇颁发助学经,当中包括学费、住宿式书院费用及每月3000澳门元生活津贴(每学年10个月计),并发放一次性书簿津贴3000澳门元。但,根据考生意愿,江西省高招委决定:综合考虑考生单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由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分别单独录取柳艳兵、易政勇。两校表示将给予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照顾措施。

柳艳兵夺刀救人的事迹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不少网友发帖对他大力点赞,还有素不相识市民自发来到医院看望。在当今社会,为人挺胸而出,舍己为人已成为口中的调侃词的时候,他们无疑是给了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以及耳光。他们是弘扬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是全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英勇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少年的时代精神。在和平年代,英雄是很匮乏打,所以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英雄行为都会极其高度的被关注,这也充分反应当代人们的精神空洞。大学是给时代注入新生,中坚力量的源地。因此,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宜春学院等等 甚至是清华大学,澳门大学都在努力的争取此股精神。

由于柳艳冰但是就是已经身中刀,但是歹徒继续举刀要伤及更多乘客时,柳艳兵不顾自身被砍剧痛,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刀,慌乱之中易政勇在解救乘客时再度被砍伤。两人因伤情严重,已经不得参加即将到来的高考,无奈要错过为之付出三年的高考。但国家还有许多的好心人士给于了许许多多的关怀,此等英雄缺考,天地必诛之。于是,2014年7月2日至3日,柳艳兵、易政勇在宜春三中参加了单独高考考试。7月4日,江西省教育院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评卷。2014年7月5日是江西高招集中录取的第一天,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委派普招处负责同志赴宜春市,连夜分别征询两位考生及家长对录取高校的意愿。经过与考生及家长的协商、沟通,两位考生及家长均表示选择江西省高校就读:柳艳兵选择南昌大学,易政勇选择江西财经大学。根据考生的意愿,江西省高招委在综合考虑考生单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下决定,由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分别单独录取柳艳兵、易政勇两位考生。同时,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表示将对柳艳兵、易政勇两位考生给予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照顾措施。

对于此二学生的保送问题社会有出现了好几种声音,有人觉得有失公平,有有人觉得这是正确的。我认为,当前社会正需要柳艳兵展现出来的正能量!对这样的学生破格录取就是正能量!就是弘扬核心价值观!长江日报评论里有一句话我双手赞成:人才的标准不是唯一的,这些年,社会各界不乏对“一考定终身”方式的反思,何不以此为契机,明确分数之外的,其他需要肯定的人才标准?在这个意义上,就算无条件保送他们,也不能说是损害公平的。事实上,目前已经有学校主动联系他们,愿意将其招入学校,作为学校对人才的自由认定、自主招生的一部分,相关教育部门要做的,实际只是结合学生意愿,配合招录工作的顺利进行。实事上,此二考生参加不参加高考,都已经给社会给自己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不过也有人觉得补考更公平公正。有人说,“如果柳艳兵因为空手夺刀可以保送,那么以后再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当事人也要求保送大学,我们该坚持怎样的标准,把握怎样的尺度?”“补考”能让柳艳兵进入大学的过程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见义勇为行为的肯定与激励,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东方早报也评论说,既然反对“道德加分”,为何赞成“夺刀保送”。说就在前几天,“道德加分”还遭到舆论反弹,这种矛盾怎么破?社会理应弘扬正气,但考试不应承担它所无力承担的社会功能。

河南杞县等地替考舞弊案

河南杞县等地替考舞弊案让号称“史上最严”的高考漏洞百出165人违规违纪,其中127人替考;监考监管一路“绿灯”,助成替考“流水线”„„。

高考本应是最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考试,然而畸形需求催生的替考利益链,却屡屡将高考拖离公平的轨道。监管人员为何成为“内鬼”,替考“枪手”为何不乏高学历人才,买考家长望子成龙却为何弄巧成拙?

严规之下,替考为何仍屡禁不绝?

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上好学校,从部分舞弊案件来看,一些基层官员因为孩子或亲戚朋友的孩子要考大学,从而利用手中特权铤而走险,甚至不惜触碰法律。都认为大学是改变人生的唯一路径,这是不对的,甚至是一种极其扭曲的想法。也正是这种扭曲的想法才催生了高考舞弊的种种血案,才有了本该清净的考场不得安宁,才使得权钱交易居然跑上了课桌,以此种种不得不让人心痛啊!

高考舞弊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试卷、技术和人,然而试卷和技术问题都容易解决,最难控制的就是人,系统内部的问题往往难以解决,可以认为人的因素是一个难以甚至是解决不了的问题。统计发现,近年来破获的高考舞弊案件大都源于一些“内鬼”的监守自盗。2007年河南郸城替考案中,县教体局局长、招生办主任均牵涉其中;2007年安徽砀山高考舞弊案,当地教育局招办主任、副主任都被卷入;2008年甘肃天水替考案案发后,甘肃、山东两地公安、教育等系统近50人被依法逮捕或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根源在于当今社会对个人成功的评价扭曲,认为考上好大学才是成才的最重要标准。”贵州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郑强说,“异化的成功标准让人费尽心机,为取得好成绩不惜以身试法。”一面是望子成龙之心,一面是漠视法律法规之行,家长们饱含期望的良苦用心演变为舞弊行为,让考生们不仅输了学习成绩,在道德品质上也一败涂地。有了家长作靠山,学生们就可能对这种行为‘熟视无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买考家长,学校和地方政府也在舞弊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少地方,高考升学率被政府和学校作为考核“指挥棒”,导致这些地方对作弊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充当起“保护伞”“助推器”。替考案件多发于较为偏远的县市,这些地方法律意识和监督力量都相对薄弱,加之小地方各部门官员接触密切,容易组织起对替考舞弊的保护网。

近期发生的河南高考替考案中,层层把关、无线电屏蔽、指纹验证等一系列举措不可谓不严,但相关公职人员被买通、监考老师对报警视若无睹,这类“内部人员”的不作为和渎职才是替考成功的关键。 处罚较轻也是这些“内鬼”知法犯法、有恃无恐的原因之一,多数涉案官员只是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违法成本低使得部分官员敢于‘监守自盗’。还有就是,高考由单一的行政单位负责,很难形成有效的相互监督。对高考过程引入更多监督力量,才能避免漏洞被利用。 从安徽砀山、甘肃天水到河南杞县,梳理近年来的高考替考案不难发现,高考舞弊已经从早期的单打独斗转变为集团作战;从买卖答案、作弊工具、高考移民等钻空子行为,发展到冒名替考等内部运作,俨然形成一条以社会中介为纽带,以相关部门为主攻对象,连接考生、家长和“枪手”的黑色利益链。与此同时,畸形的高考市场需求正推动替考演变成“奇观”--替考者数量屡创新高,替考者来源更加广泛,替考利益链更加隐蔽而复杂。

实事政治

实事政治

实事政治

实事政治

实事政治1

实事政治(材料)

实事政治092

实事政治012

中考实事政治

第二天实事政治

实事政治小论文
《实事政治小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