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现状问题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3-02 19:24: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调研报告

日期:2005-07-30来源:中国义务教育科研网点击: 1593次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刘理 涂艳国

编者按:由于自然、历史、社会及经济等多方面原因,近年来我国地区间教育发展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突出表现为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中西部教育的发展已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期特开设“走进中西部”栏目,集中篇幅报道中西部教育发展状况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为中西部教育的发展出谋划策,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本期在来稿中选取三篇文章,与您一同分享。

2004年5-6月,我们就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问题对湖南省平江县、汨罗市,湖北省监利县、宜城市作了调研。平江位于湖南东北部,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国家级贫困山区县,人口110万;汨罗交通方便,是全国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人口64万;监利被誉为全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小岗村”,是位于湖北南部的农业大县,是拥有150万人口的一个贫困县;宜城是湖北省推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试点市,也是全国的典型,位于湖北西北部,人口53万,经济条件比较好。平江和监利是推行税费改革的贫困县,汨罗和宜城是教育基础和经济条件在中部地区相对较好的县级市。这四个县(市)的自然环境、经济水平、教育状况在我国中部地区颇有代表性。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协作下,我们深入各地乡(镇),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并就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近百位教育管理干部、乡镇干部、教师代表进行了二十场次较深入的访谈。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近几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成绩显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教师工资待遇正在不断改善之中,教师社会地位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些局部问题甚至还比较严重。本报告主要把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提出来并进行一些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数量仍存在缺口

1.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依然缺编。从四县(市)的情况来看,贫困地区依然存在教师数量缺编问题。具体而言,监利和平江整体缺编,汨罗和宜城虽整体超编,但又存在局部缺编现象。

监利全县现有高中生23760人、初中生70397人、小学生140297人(其中村小88985人)。按省定标准,应该配备教师12407人,而目前实际上岗教职工8155人(另外有离退休1572人,未聘落聘1050人),实际缺编4252人,缺编率达34.3%。即使按县定编制标准(在省标基础上缩减10%),仍缺编3012人,其中高中缺131人、初中缺162人、小学缺2719人(其中村小缺2085人)。平江全县8789名公办教师,按省定标准缺编近2000人。为解决教师短缺问题,两地只得聘请代课教师,其中监利2000名,平江近900名。

经济条件和教育基础较好的汨罗市和宜城市,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虽然超编(其中宜城市超编900人、汨罗市超编130人),但超编情况大都存在于城关、城郊以及经济情况较好的乡(镇),贫困乡(镇)依然缺编。

2.部分科目教师缺编现象严重。从四县(市)情况来看,音乐、美术、体育、英语、化学等科目教师缺编严重。以情况还相对比较好的宜城市为例,除了高中和城区学校外,全市乡村中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这三科基本没有科班出身的教师。该市小河镇四所初中、十七所小学,有640名教师,虽然教师总体数量超编,但却没有一位专职的音乐、美术、体育、化学教师,四所初中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只有4人。而平江县虹桥镇270名中小学教师,有中师及以上学历的只有3人,教师基本谈不上专职,更谈不上专业,只是维持教学基本运转而已。

3.高中教师普遍缺编。由于近几年来高中规模持续扩张,而高中教师的补充渠道不畅,初中教师中相对优秀的基本被选拔尽了,受编制和其它条件制约,引进高师毕业生有困难,四县(市)高中教师普遍缺编。缺编情况分别是:汨罗市缺140人、宜城市缺103人、监利县缺144人、平江县缺187人。这还只是按目前的高中在校学生人数计算的结果。如果考虑今后几年随着高中不断扩招,高中教师缺额将更大。以汨罗市为例,该市到2008年进入高中普及阶段,高中教师若以目前为基础计算,缺额近300人。

(二)教师质量问题依然突出

1.贫困地区小学代课教师比率较高。由于财政困难,为减少人头费开支,贫困地区往往采取低薪聘请代课教师方法来维持教学基本运转。监利全县村小有2000名代课教师,人员工资由县里统筹,每人每月300元,人员聘请由各学校自行负责,代课教师占小学教师总数的55.2%,大部分乡村小学基本靠代课教师维持。平江县的近900名代课教师大都分布在相对贫困的乡村小学,代课教师占乡村小学教师总数的30%。分布在乡村小学的这些代课教师,大都只有初中学历,只有一小部分有高中学历。这些代课教师缺少必要的专业训练,加上待遇低,工作属于临时性质,所以个人缺乏必要的中长远规划,大部分代课教师不备课、不批改作业,更谈不上个别辅导,教学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监利县毛市镇群利小学有3个教学班48名学生,全靠两名只有初中毕业程度的代课教师维持,当地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2.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不高。从四县(市)的情况来看,除了小学教师学历合格情况较好外,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不高,特别是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以实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宜城市为例,目前全市中学教师学历合格状况是:初中86%、高中55%。其中初中教师中的73%是二次学历,四所高中700名在职教师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不足150人。而平江县中学教师学历合格情况是:初中82%、高中50%,但这是面上的平均数,部分乡(镇)及学校学历合格率很低,该县虹桥镇三所初中的128名教师中,有专科学历的只有1人;普通高中县七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44%,113名教师中,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只有3人。监利县朱河高中(县二中)183名在岗教师,只有25人第一学历是本科及以上。

3.教师流失严重,骨干力量不稳定。由于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多年来一直存在“骨干名师向东南飞,乡村教师往城镇挤”的现象,教师队伍中主干力量不稳定,教学骨干连年大量流失,中部农村中小学成为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城市输送优质师资的基地。据监利县教育局提供的数据,该县自2000年至2003年,优秀教师外流124人,这些外流教师大都有本科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其中特级教师有9人。2003年一年便外流55人。该县朱河高中2000年至今,每年平均流失骨干教师15名。而在宜城市,教师外流现象更突出,2000年至今,全市外流骨干教师近300人,流失率为5.4%。外流的主

要原因是待遇不高和个人缺乏成就感。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引进教师又十分困难,造成教师队伍近年来一直处于失血状态。

4.新生力量缺乏,队伍年龄老化。由于编制紧张,各地近年来基本停止引进小学、初中教师。宜城市自1997年始,便没有补充过乡村中小学教师,1998年开始,市区中小学(高中外)也没有引进过大中专毕业生。自2000年开始,汨罗市、监利县便没有引进过中小学(高中外)教师。

同时, 由于县(市)范围内相对好点的中小学教师都想办法往城区和高中挤,小学、初中教师只出不进,缺乏必要的新生力量,中青年骨干又在不断流失,导致乡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越来越大,除局部稍好一点外,大部分地方中小学教师队伍都存在比较突出的老龄化问题。以平江县为例,该县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上的占70%。城关镇510名中小学教师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只有95人,在45岁以上的有183人,平均年龄43岁;而童市镇完全小学14名教师中,30岁以下的无一人,平均年龄48.5岁。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教学负担重,这些老龄教师大都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往往不济,并且缺少进修提高的机会,加上资料欠缺、信息不灵,其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素质长期得不到提升,很难适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改的要求。

5.教师队伍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教师队伍成分已变得十分复杂。现有的这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除了代课教师外,还包括不少民师转编人员、招工照顾人员、层层拔高使用人员,以及非全日制学历和非师范院校毕业者。在宜城市各方面条件比较好的小河镇,527名中小学教师中,由民师转编的有148人。监利县近年来连续大批办理“民转公”,仅去年一年就有163名民师转编,同时还照顾性安排106人进入教师队伍。而平江县童市镇完全小学14名教师中,13人是“民转公”人员。

汨罗市教育局分管人事的刘局长坦言,该市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前几年进了一批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200多人,实践证明这批人教书育人的素质有很难弥补的缺陷;二是前几年教育系统内部家属、子女有一部分进入了教师队伍,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当教师先天不足;三是受编制的限制,不能大胆引进优秀师范毕业生,只好层层拔高使用,如全市今年需要补充85名高中教师,由于市里只给了20个编制,就只能引进20名师范大学生,还有65人只好从初中教师中拔高使用,这样做的结果是初中、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都变差了。

另外,教师整体教学胜任力不强。由于以上各方面原因,加上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提高机会少,大部分教师是凭借个人的直观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老化、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不少人甚至连教学常规都难以掌握,教学胜任力低。近两年,平江教育局曾多次对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根据一份县教育局内部调查报告所反映的情况,全县至少有一千名以上的教师是不能胜任教学的,教师中能完全达到常规教学要求的不到总数的30%。

(三)教师面对多重困难

1.工资待遇不高影响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据我们对四县(市)六个乡镇中小学1948名教师的调查,这些教师的月平均工资705元,其中平江有两所学校教师月平均工资在600元以下。平江县童市镇中小学联校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青年教师的生存状况比较差。该镇30所中小学,3500名学生,180名教师,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并有合格学历的有59人,占1/3。这支青年教师队伍是全镇教师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状况却不好,他们月平均收入在600元左右,有存款的只有14人,欠债的则有26人。而现在面向青年教师的各种没有

实效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办得又多,收费又高。举个例子,去年刚参加工作的小张在不到两个月的暑期中参加了包括转正定级培训在内的3种培训共37天,花费了近2000元,单位只报了600元。全镇青年教师中,无力还欠债、无钱吃伙食、无钱治疾病的占青年教师总数的42%。

2.工作负担重限制了教师能力的发挥。由于编制紧张,中小学校只能加大班额。以监利为例,目前全县初中班额平均77人,十五所学校达100人以上,最大的达130人。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维持状态。该县赤卫中学有2258名学生,25个教学班,只有90名教师,生师比为25.1∶1,大大高于新编制标准(16.8∶1)。为维持教学运转,只有向教师加压,并加大班额,学校最大班额134人,平均班额90.3人,一般都是两张桌子安排三个学生。教师人均周教学时数19课时。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分管教学的任副校长告诉我们,税费改革后,办学经费变得十分紧张,学校于是尽一切可能降低教育成本,用最少的教师,最少的资源,教最多的学生。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教师只能是疲于应付,创造性教学积极性难以调动,搞教学改革的热情不高。

3.提高机会少制约了教师的水平提升。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各地用于教师培训提高方面的钱就更少了,大部分地方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费用基本要靠教师个人承担。以2003年实行税费改革的平江县为例,在税费改革以前,全县每年还安排90万元的教师培训费,而2004年的培训费只有30万,除了支持重点骨干教师的培训外,县里根本无力顾及教师的一般提高培训。乡镇和学校更是很少安排师训费用。由于工资待遇本来就比较低,靠教师个人承担培训费用困难大。因此除了不得已参加的学历培训外,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有培训提高机会。以该县长田中学为例,学校现有46名公办教师,近四年来,没有一人到高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专业培训,全校教师中仅有11人次参加有组织地到外校听课。

4.职称评定困难限制了教师工作热情的迸发。职称评定对中小学教师而言是其个人发展的头等大事。而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困难,从而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湖南为例,现在只有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仍受严格的指标限制。因为教师队伍的工资要由财政负担,而其它行业增加工资则可自行解决,所以政府就严格控制教师职评指标。平江县十一中教师代表说,“农村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太困难。由于受指标在的控制,老老实实教书的人晋级很难,这使教师没有奔头。要真正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必须让他觉得当教师有发展前途”。

二、问题的主要成因

(一)工作环境清苦,基本条件不好

中部农村地区经济目前还处于相对落后状态,支撑农村教育的各种基础条件还很不理想,艰苦清贫长期困扰着农村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据我们了解,四县(市)乡村学校普遍负债,其中监利县汴河镇目前还有教育债务341万,全镇260名公办教师,人均负债1.31万。该镇赤卫中学负债100万,教学正常运转很难维持,学校负责人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债务上。实行税费改革的平江县,去年上级转移支付经费只兑现了62%,为了节省经费,该县每年开中小学校长会议都严格限制在两次以内。

由于办学经费短缺,教学基本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教师基本上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应付教学,因而劳动强度大,教学效果大受影响,个人成就感缺乏。另外,加上农村教师福利待遇差,医疗、养老等缺乏基本保障,各方面原因综合发生作用,教师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

(二)遗留问题较多,准入门槛不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国家在2000年以前一次性解决民办教师的政策,大批民办教师免试转正。民办教师大量转正,带来了两方面问题:一是这些教师大都年龄偏大、第一学历偏低,发展潜力有限,部分转正教师觉得已经“船到码头人上岸”,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淡薄;二是占用了宝贵的编制指标,致使中小学教师数量猛增,不少地方出现超编。

同时,各地近年来在补充新教师问题上,优先考虑的往往不是教育事业的长远需要,而是社会的近期需要。在这种前提下,新进教师的门槛把关不严。平江县去年补充新教师240名,其中有23名复员军人,35人由县编委签字直接进入,65名是非师范毕业的。教育局的有关负责同志讲,补充进的240人,真正配当教师的人不到半数。平江县十一中陈校长说起新进教师的问题显得很激动:十一中是一所在全县条件不差的乡镇中学,近年来每年要进好几个人,但没有看到一个正规全日制高师毕业生,大都是“五大生”。有的人在社会上混了几年,花钱搞一个“五大生”的文凭,也能当上教师。而这些人一旦进来了,学校拿他们是没有办法的。

而在监利县,一方面因编制紧张无法引进师范毕业生,另一方面新进教师的门槛低、成分复杂。去年全县补充了274名教职人员,其中“民转公”163人,与县政府签定了协议的原县师范捐资生(每人4万元)106人,另外充实干部5人。

(三)人事制度障碍,队伍循环不畅

在教师人事管理上,目前各地实行的是身份管理方式,教师一旦入职,意味着获得了一份虽收入不高但保险系数高的工作,教师惟一的出口是退休。随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生效,小学、初中学生逐渐减少,小学、初中教师将出现过剩,于是不少地方纷纷将教师“入口”堵紧。以汨罗市为例,由于学生人数将逐渐减少,按生师比严格计算,到2009年,按新的编制标准,全市教师总数在目前的基础上要减去2500人,而今后5年里,全市教师每年自然减员不过100人,也就是说,即使连续5年不补充一名教师,到2009年全市至少还多出2000名教师。所以,近几年来各地在补充小学、初中教师问题上很谨慎。考虑到编制问题,各地所需初中教师一般都是从小学拔高使用,所需高中教师也大都是从初中拔高使用。仍以汨罗为例,按该市2008年进入普及高中教育的规划,未来四年里全市需要补充约300名高中教师,但市里计划只会拿出15%左右的编制引进师范毕业生,另外的85%则会从本市初中教师中选拔。因而,由于人事体制的障碍,各县(市)教师队伍基本上是在内部循环,缺少必要的新鲜血液。

(四)培养体制不顺,职前职后脱节

建国以来,我国采用了独立设置师范院校定向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制度。这种定向型教师培养体制,为短期内解决特定历史时期的教师数量短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完全独立的定向型教师培养体制,在为中小学输送了大批合格师资、支撑了基础教育大厦的同时,也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几方面的问题。其中,最大的弊端是将职前培养和职后提高完全分割开,具有干部学校性质的师范院校只负责教师的职前培养,向中小学输送师资;中小学则习惯于使用已经培养好了的教师,将教师的培养责任完全归到职前;而教师个人则习惯于职前一次教育定终身,将专业发展提高的职责推给政府与社会。这种职前职后脱节的教师培养体制,导致了教师个人、中小学校、师范院校三者对教师专业成长发展都不愿承担义务,除了不得已而参加的学历补偿教育外,教师个人很少有专业提高培训机会。而提高机会的缺乏,使得不少教师面对新课改的新要求,更加显得力不从心,并造成其成就感的缺失。

三、几点建议

(一)确保教师基本待遇

1.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保障机制。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严重,这是许多师范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各县财政统一发放,集中建立银行账户,通过各专业银行或信用社发放,确保工资足额、及时到位。

2.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险制度由各县(市)统一实施。各地依实际情况确定各项保险总额,一般在教师本人基本工资的20%左右,其中教师个人缴纳7%左右,剩余部分为县(市)财政兜底。教职工无论是否在岗,都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险待遇。

(二)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

1.教师入口把关要更加从严。由于教师队伍整体超编,应该十分珍惜难得的进人机会,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来,以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化。进人不能以牺牲教育内部效率为代价,不能一味去讨好社会。为此,建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可加大垂直管理力度,将教师人事权适当上收,并加强对下级教育人事的指导、控制,特别是教师资格证制度的实施。

2.教师出口要更加顺畅。教师队伍内部应建立淘汰制,推行聘任制,打破大锅饭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教师队伍中好的要留得住,差的要得出。同时,建议国家采取提前退休和买断工龄等方式,将部分老龄教师和学历不合格教师所占的岗位腾出来,以引进高校毕业生。

3.优化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由于多方面的客观原因,乡村优秀教师都往城镇学校挤,县(市)域范围内城乡之间教师资源差异越来越大,城镇学校即使严重超编,宁愿安排部分教师搞点行管、干点杂事,也下不到乡村学校去。建议国家建立城乡中小学教师轮换交流制度,变教师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教师学校所有为行业所有。要建立县(市)域范围内的中小学校教师对口交流关系,根据需要双方每年互换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对方任教,时限为1~2年,人事档案关系不动。

(三)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1.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基础教育的“以县为主”政策的落实,有赖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力的政策保障。如果国家不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不从大环境上为农村教育造就一支优质师资,不鼓励优秀师范毕业生投身农村教育,而听任地方的短期行为,不出几年,农村教师队伍将出现断层的危险。因此,国家和政府要强化激励机制,采取一定的优惠政策,提高到农村中小学工作的师范毕业生的待遇,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以增加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2.给各地中小学引进教师提供政策依据。各地普遍反映,优秀毕业生大都会提出除了标准工资外的待遇和优惠政策问题,而学校本身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学校有钱,由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相关的政策,找不到政策依据,也不敢答应他们的条件,因为产生攀比。为此,建议国家制定出一系列关于引进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指导性政策,以为各地提供参考。

3.进一步关心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吸引优秀青年投身农村基础教育,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除了要保证教师必要的物质待遇外,各级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营造出以教师为本的良好氛围,从而使中小学教师岗

位不仅仅是有志青年施展才智的事业平台,而且是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家园,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问题研究

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现状调研报告(精)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的调研报告(精)

中小学德育现状调研报告

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现状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现状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