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说课稿

发布时间:2020-03-01 19:44:1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5、《北大荒的秋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北大荒的秋天》。(板书) 首先说教材

这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也是整册教材的第5课,这是中年段的起始期,要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逐步实现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

本课这是一篇清新明丽、意境优美的文章,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文章共有六小节。先写了秋天来了,再从天空、小河、原野三方面写出北大荒秋天的景色美丽,第五节写了北大荒的物产丰富,最后作者包含深情地总结点题——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这篇课文和后面出现的《西湖》《拉萨的天空》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表现祖国不同地域优美风光的专题。旨在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此外,这篇课文与前面刚刚学过的《山行》《枫桥夜泊》两首古诗在题材上是相近的,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象的,给人以前后呼应的感觉。

二、说学情

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学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受到心智水平的制约,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从文本表面滑过去。特别是对于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还缺乏深刻细致的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秋季开学以后,正是秋意渐浓的时节,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此外,学生在二年级学过描写秋天的课文《秋游》,在前面刚学了两首以秋天为主题的古诗,有这方面的认知积累。北大荒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不少孩子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对这一地域的景观和风情普遍比较陌生。换个

角度考虑,小学生好奇心强,越是陌生的事物,学生探究的兴趣越浓。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识字学词。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银灰、抖动、波纹”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大荒景美、物丰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是: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难点是:理解课文中的中心句以及生动细腻的比喻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

我认为,教法和学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要以学法为中心,教法要服务于学法。

本课教学,按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以感悟为主旨”的设计理念,主要采取情境教学、读中感悟、自主合作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设计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学生,是学生的心智水平,落脚点还是学生,是学生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的过程中,逐步习得和掌握这些方法。

六、说教学准备和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按照四步法预习课文。一读(读课文,读字词)二查(查资料、查字典)三思(初步感知文本)四问(提出有不懂的问题),为学习新知做准备。重点是熟读课文,查找北大荒的资料。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熟读文本,吃透教材。于永正老师说,在挖掘教材上,下多大气力,都不足为过。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其次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这里要说的是第一课时。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情趣导入,扣题质疑——二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是突出重点、精读感悟——四是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第一步,情趣导入,扣题质疑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富有情趣的导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岁月流转,季节交替,不知不觉,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秋天的课文,板书课文。荒是本课要学习的生字,上中下结构,草字头的横要写的长,中间的亡要写得紧凑,下面的撇和竖弯钩要舒展。在课本上,把这个字认真描红一遍。(苏教版教材很重视写字教学,每课生字都安排了描红,我们要用好这个资源。)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问:北大荒在哪里?北大荒的秋天是怎样的?北大荒的秋天有什么特点?对于这些问题我会区别对待。北大荒在哪里,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其它的问题将在读中理解。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作为读者,拿到一篇文章,总有先睹为快的心理。特别是在扣题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因此,要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读文本,整体感知。)读书之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整体感知以后,进行学情反馈。

首先出示本课生词,采取指名读、领读、齐读等方式,检查指导。重点指导

“血红、转眼间、草甸子、沉甸甸”等多音字组成的词语。

然后交流读书的收获: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引导学生充分发言,在交流中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课文从景美、物丰两个方面描写北大荒的特点,其中,景美写得最详细,分别从天空、小河、原野三个方面具体描写。(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列标题把握内容的方法。)

第三步 突出重点、精读感悟

有的学者曾用“模模糊糊一大片,简简单单一条线”来形容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的差别。这话很是让我们感到汗颜和尴尬。的确,语文既要考虑字词句段篇,又要兼顾听说读写练。但是,一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文本和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教学的着力点。通过扎实细致的教学,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目的。具体到这一环节,要抓住课文中表情达意的优美语句,引导学生披文入境,以境促读,以读传情。充分感受北大荒的特点。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北大荒秋天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点明主旨的中心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让我们再次走近北大荒,一起来发现美,感受美吧!自读2-5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看看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读完以后,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探究之后,进行班级汇报。这一环节的教学具有很大的生成性,我会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相机指导。 预设一:比较对照,感受流云之美。

学生可能会找到描写流云的语句——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了一道银灰„„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说,我感受到流云的很美丽,并且根据银灰、橘黄、血红、绛紫等词语读懂了五彩斑斓。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五彩斑斓的景象。(孔雀开屏,花团锦簇)(联系语境、生活经验是理解内容的好办法。)学生还可

能会补充,我知道这些流云瞬息万变,为什么?(这里有个表示变化极快的词语,转眼间。)抓住关键词对于理解文本很有帮助。在此基础上,我会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受。把银灰、橘黄、血红、绛紫换成灰、黄、红、紫行不行?为什么?感受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很形象,仿佛看到了具体的事物。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火红、金黄、天蓝„„)(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培养语感。课标指出,理解关键词句及其表情达意的作用,这里通过比较对照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生动细腻的含义以及表现流云特点的作用。)最后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出示流云五彩斑斓的图片,指导朗读,与文本产生共鸣。(王崧舟老师说,只有当文本语言还原成生动的画面,才能在充满画面感的语境中入境悟情。这里采用的就是举象造境,以境促读的办法。) 看到这样的景象,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预设二:动静对比,感受小河之美。

学生可能找到描写小河的语句。从中感受到清澈、平静等特点。我会进一步指导学生从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角度,进一步加深感受。(小河清澈见底„„静静地躺在„„,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漾起一道道波纹)在通过师生接读,加深感悟。

静中有动,多么美好的意境呀!怪不得,作者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预设三:抓住中心句,感受原野之美。

学生可能会找到描写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的语句,我会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语句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引导学生了解先总后分的构段方法。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引导学生感受拟人化的写法。然后出示大豆、高粱、榛树的图片,通过图文对照的方式进一步加深体验。最后在读中抒发情感。 面对此情此境,谁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每读完一段,我都会结合所学内容,创设朗读语境,引导学生先后三次复沓朗读中心句。使学生在充满情境的氛围中加深对中心句的理解。)

第四步 总结积累、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词语,比如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色彩斑斓等。(突出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

2、推荐阅读《可爱的草堂》。(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无非是个窗口。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实现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目的。)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粗浅设想。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板书:

天空,一碧如洗,五彩斑斓 景美 小河,平静清澈

原野,热闹非凡

物丰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5、《北大荒的秋天》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