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核心素养

发布时间:2020-03-03 14:56:1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核心素养

王春阳、董迪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OECD的观点:“核心素养”其实是一个舶来品,代表性的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77年12月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即DeSeCo)”项目。OECD经过多年的讨论研究于2003年出版了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将有关学生能力素养的讨论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并构建了一个分别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和“人与社会”等三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具体包括“使用工具互动”、“在异质群体中工作”和“自主行动”共三类九种核心素养指标条目。

他们认为,核心素养具备如下特点:有助于社会和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出,有助于个体满足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他们指出,尽管这种需求导向的核心素养是个体适应社会所需要的,但并非全部,核心素养不只用来与社会打交道,还应该是个体改造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核心素养不仅由个体和社会的需求决定,还应由个体和社会的目标性质决定,而且还应包括创新、自主和自我激励。

欧盟的观点: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取代以传统的以“读、写、算”为核心的基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在这一建议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有学者认为,欧盟核心素养的核心理念是使全体欧盟公民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其突出特点在于统整了个人、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目标和追求。相比分科知识,欧盟的核心素养理念具有更强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学和科学等传统意义上的基本技能,这印证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能力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否定传统的基本技能,而是将其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

国内相关研究:他们认为,核心素养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以个体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就学科属性而言,核心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并不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从人的成长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的角度出发,跨学科跨情境地规定了对每一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围,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而更有助于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能够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另有一些比较具有现代性的论述,如,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又如,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的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和挑战,它是在个体与情境的有效互动中生成的,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感)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

总之,无论是OECD还是欧盟,都是在两个层面讨论核心素养:一是一般意义的层面;二是学科意义的层面。接下来的讨论,就先从学科核心素养谈起„„我们尝试这样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把学科素养分为三个部分:“双基层”、问题解决层和学科思维层。其中双基层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问题解决层是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学科思维层是指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学科特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层架构形成一个完整系统,三层有内在的密切联系。其中“双基”层最为基础,学科思维层最为高级,而问题解决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三个层面遵循“向下层层包含,向上逐层归因”的规则,相互依托,又相互归属。三层架构可解读为,问题解决以“双基”为基础,学科思维以“双基”和问题解决为基础;学科思维层是学科课程的灵魂,也是学科课程与“人的内在品质”相应的本质之所在,它作为人的内在品质的基本背景,唤醒并照耀着问题解决层和“双基”层,使之一并产生价值和意义,失去了学科思维层的唤醒和照耀,问题解决和“双基”便失去色彩,人便沦为工匠。 刘恩山认为,核心素养提出后,“目标更明确,因为这些要素提得更鲜明,它会把国家的教育方针突出表现在核心素养上,我们就可以在这个框架内更明确地定位学科教育。每个学科把这件事情做好,就可以更好发挥出学科课程的价值”。

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还要有一些辅助材料来支撑,彼此都撑起来后,就会变得更好。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是相辅相成的,核心素养的落实会强化学科素养,学科素养又为核心素养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刘恩山补充说。

二、新课改下的核心素养理念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各学段要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意见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具备一些适应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具备的重要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要加强个人修养和社会关系以及国家人文情怀,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发展、合作参与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最主要的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与人的发展,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发生和情绪变化,运用探究式学习,善于启发和引导,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自主体验、自主学习,师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实现教学过程在教与学的交互影响下进行,以产生教学共振,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在课程改革,我们提出课程目标是三个维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又提核心素养体系,它同这三个维度是怎样的关系?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张绪培回答:在三维目标基础上提出核心素养,这是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深化。核心素养更直指教育的真实目的,那就是育人。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回答: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的核心素养体系,就是希望在基础教育阶段把国家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系统地描述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毕业形象,为进一步的课程设计提供方向或路径。三维目标和核心素养是怎样的关系?简单地说,我们的传统是比较重视“双基”,后来觉得“双基”不完整,提出三维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用简单的比喻来说,落实“双基”是课程目标1.0版,三维目标是2.0版,核心素养就是3.0版。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校长、书记陈文强回答:素养是教化的结果,是自身努力、环境影响的结果,由训练和实践而习得的思想、品性、知识、技巧和能力。其中,尤其能促进人生命成长、人生发展,可提升、可进阶的就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主要有以下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我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少,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一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如何融合在课程建设和课程实施过程中,进而形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二是在落实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如何真正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为学生走向社会、面对未来培育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对于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来说,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的关系,具体而言,就是核心素养体系将会对课程、教学产生什么影响?

据《意见》介绍,核心素养体系将成为课标修订的依据。 当代教师面对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承载着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培养贤才的重任,需要全面履新核心素养,并将其转化为外在的教育教学技能,实现教学质量朝着正确的方向提升,培养现代的优质人才。

二(1)、人的核心素养与教师的核心素养

人的核心素养重点是个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素养。经合组织归纳出“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和“能自律自主地行动”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可以形象的认为,这是“人与工具”“人与社会”和“人与自己”三个维度。人与工具”主要指人们利用语言、数学、审美、技术和学习等工具,进行社会生活和创造性工作的素养.“人与社会”主要是指人在社会中具有爱心、关怀、理解、包容和化解冲突等涉及团队合作的素养.\"人与自己”主要是指人具有了解自己、规划自己的发展、自主自律的行动,以及具有独立思考、深入探究、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师,除了自身具有“人的核心素养”和“学科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能力和学习诊断指导能力。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得如何、怎样进一步提升”三个问题。

“培养什么样的人”就是要澄清正确的教育思想,其根本问题是要理解未来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科教师要从“学科人”变成“学科教育人”,培养的目标要从“培养学科专家”变成“利用学科内容作载体培养人的核心素养”。

怎样培养人”就是教师要熟练的应用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协助学生发展。一是利用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二是根据学科特点形成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理解,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和策略,实施教学设计和教学,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培养得如何、怎样进一步提升”就是教师要熟练应用教育教学评价规律和方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缺陷进行诊断,设计和实施学生群体和个体的矫正方案.。

二(2)、教师的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技能

教师除具备优良的“人的核心素养”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优秀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智慧的教育教学群体(个体)问题诊断和解决能力。下面就以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工作两个角度来分析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技能。

班主任工作技能:班主任的教育技能主要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导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坚持学生发展为本原则,坚持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目标。其主要教育技能可分为:班集体形成技能、主题班会技能、班级活动组织技能、沟通技能、个体诊断和矫正技能。

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指教师运用教学理论和原理,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教学行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教学技能主要可分为:课程理解和规划、教学分析和设计、教学技术和应用、课堂组织和教学、课堂组织和教学、作业布置和辅导、试题命制和评价、课堂观察和反思、教学研究和创新、学科专项教学技能。

三、如何确定我国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 1.根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定核心素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也应该作为开发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标准。

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必须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核心素养框架的确定应该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突出“关键少数”素养

之所以称为“核心素养”,就在于这些素养不是一般性的,而是“核心的素养”。就我国而言,有两个核心素养必须被大力强调。一是创新能力。这是我国教育的最大短板。二是民主素养。中国社会走向全面进步要求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而要求培养学生的民主素养。这个框架指标不应该“大而全”,应该“少而精”,抓住关键和要害。

3.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为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四、核心素养的习得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自发学习、想要学习、学会学习并坚持学习,养成主体能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教给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进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写、做,互相解答疑难问题,开放思想,自主总结,实现完全自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想象空间。新课改下的教师只是学生的探路者、领路人和组织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独立学习机会,等待学生思考结束,再采用小组教学模式,展开充分的交流和合作。之后,全班开展互动交流,达成共识,最终确定正确认识。最后,回归课堂,将最终形成的意见反馈给教师,教师和学生开展终极讨论互动,完成教学过程,体验教学中积极思考的愉悦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小组互助合作进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通过小组轮流发言,与其他小组交换意见,实现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人到学生的交流行列当中,并对学生小组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关注学生的交流进展程度。小组讨论期间,教师要充当好学生小组的引导者,促进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及时给予积极反馈,提高小组讨论的兴趣和课堂学习效率。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并开展竞争,进行有效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避免缺乏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不是有效的学习与交流,会使学生逐渐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能够提出疑问,展开调查,开展交流互动,进行实际操作,掌握学习方法,体验有效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学习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充分融人其中,无论学生还是小组之间的合作探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都应重视个体的探索与发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不仅是为了响应新课改下的研究性课堂教学需要,最主要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目标。自主探究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强调让学生进人完完整整的知识学习与发现过程当中,让学生在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做到利用已有知识发现新知识,并能对新知识进行扩展,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如何得来的。

五、小结

第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并不是今天开始的,进入信息化以后这种要求越来越重要,每一次教育改革都在探索怎么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什么是核心素养?其实,不必执著于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明确标准的答案,对核心素养理解是一个不断加深认识的过程。事实上,现在教育课程标准中做了大量的努力,新的课程标准一定会得到新发展。

第二,核心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教学的变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能够把知识加以综合化、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化能力的关系上,实现从把知识作为手段到把知识作为一种工具转变。

第三,教育工作是一个不断收缩拓展、收缩拓展的过程,从广义社会,教学到学校教育,现在又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着力点在“育人”。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中国核心素养 素养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