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圆明园”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0-03-01 18:24:54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圆明园”观后感

【关键词】 圆明园

辉煌 沦陷 毁灭

【摘要】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圆明园,一座怀揣着无数奇迹与骄傲的皇家园林,一座铭刻着无数屈辱与愤怒的历史遗迹。历史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仿佛回到300多年前。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帝赐给四子胤禛的园林,“圆明”二字即取自其法号。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园林初成规模之后,康熙帝还亲自视察,园中出现了康雍乾三代人的大团圆场景。四周新花初绽,一家子其乐融融,真是这座伟大的园林给了他们做寻常人的机。雍正继位之后,对此园林充满了感激之情,于是其拓展原赐园,并将听政之处从故宫搬到了这里。究其原因,纵然有气候环境的因素与想要“避喧听政”的目的,但雍正对其的深情也不可忽视。雍正搬到这里,更加夜以继日的工作,似乎是把整个封建王朝都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他辛勤工作给后来者积累了一笔巨大的财富,顺理成章的,乾隆成了对圆明园改造最大的一任帝王。其在位期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在其之后的嘉庆、道光及咸丰也或多或少的对圆明园进行了一些改造和拓展。经过6任帝王、一个半世纪的建设,圆明园成了当时举世瞩目的“万园之园”。一代代能工巧匠,将帝王的一个个华丽的梦想变成现实,一座座殿宇亭阁,将古往今来的智慧结晶汇集在一起,这使其艺术成就与价值都达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即使把法国所有宫殿园林加在一起,也抵不上一个圆明园。”其中不仅有中国智慧,更融合了外国的样式,其中的大水法更是洋为中用的杰出体现。清朝的皇帝完成了王朝的梦想,不论是歌舞升平的开元盛世,还是开疆拓土的广遨元朝,都没有做成这件事。可以说,当时的圆明园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一个缩影,足以让世界所有国家都为我们这个唯一传承下来的文明古国而顶礼膜拜。但正是这种以对农业为基础的成果骄傲,使得中国在雍正后的几十年中固步自封,放弃了对科学的追求,甚至将科学研究视为玩物丧志,这也为后来的屈辱埋下了伏笔。

“夏宫是根据想象拓制出来的一个硕大的模型”,雨果给予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不仅仅是对中国古代文明与智慧的赞叹,更是对英法联军的罪行的控诉。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一步步逼近北京,中国的八旗兵虽然英勇无匹,无奈装备实在太落后。他们拿着长矛马刀,对抗着拥有长枪火炮的英法联军。他们的冲锋陷阵,前赴后继,换来的只是咸丰的多一点的享受的时间而已。那些血肉之躯吟唱的,是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的最后的挽歌。英法联军几乎是毫无损失的消灭了清军的四道防线,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与咸丰帝仓皇出逃至承德避暑山庄,只留下了一座只有老百姓的空城。10月6日,英法联军占据圆明园,其中只有20几个太监在抵抗。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圆明园最终沦陷于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当他们踏进这座名扬海外的园林时,那里极尽奢华的装饰,令人眼花缭乱的风景,以及无数价值连城的器物都使得这些欧洲的“文明人”内心一颤。皇帝的宝座用雕刻精美的木料制成,而其坐垫则是用黄金做成的龙来镶饰,这让所有的人都感到羡慕。皇家园林里面的每个房间和客厅都布置得非常漂亮,成卷的丝绸、锦缎和织纱都有极好的做工。贵妇用的装饰带和薄头巾现在穿戴在法国士兵的身上和头上,在这方面似乎沿用了爱尔兰人的风俗习惯。玉器和陶瓷都具有极高的价值,而许多陶瓷肯定会让世界上的古董爱好者们赏心悦目。

圆明园中可抢的物品实在太多,让人们几乎不知道到底该把哪些东西带走。丝绸的数量可以通过下面人们想到的装运方法略见一斑,那就是,皇家使用过的银钵、瓷瓶、罐壶等都使用最昂贵的绸缎来包裹。“面对那奇特的景象,我真是大开眼界,忘都忘不了。人头攒动,肤色不一,类型各异;那是世界人种的大杂烩,他们一窝蜂地向大堆大堆的金银财宝扑去;他们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喊叫着。”亲历者法国人埃里松描写那些士兵,“一些人埋头在皇后那一个个上了红漆的首饰匣里翻找;另一些人几乎淹没在丝绸和锦缎堆里;有些人胸前挂满大珍珠串,把些红宝石、蓝宝石、珍珠、水晶石往衣袋、内衣、军帽里满揣满掖。还有些人抱着座钟、挂钟往外走;工程兵带着斧头,他们为了把镶嵌在家具上的宝石取出来,就挥斧把家具劈开。还有那么一个人,看见一个漂亮的路易十五时代的座钟,因为表盘上的时间数字是水晶石的,他以为那是钻石,就把那表盘取了下来拿走。时不时有人呼叫:‘救火!’人们慌忙赶过去,东西掉得满地都是,火舌舔噬着宫殿的豪华内壁,大家用丝绸、绸缎床垫和皮货压息火焰,简直是梦魇的一夜„„”。而搬不走的东西就统统砸碎。一群法国人拿着棍子到各房间去搜寻了一遍,打碎了剩下的每样东西——镜子、屏风、面板等等。据说,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给他们的同胞——也就是被释放的战俘报仇,因为这些战俘受到了对方残暴的对待。联军的宪兵队守卫着一座装有巨量金块和银锭的宝库,这些财宝将由英国人和法国人瓜分。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劫整整持续了3天。

“收藏在这个东方博物馆里的不仅有杰出的艺术品,而且还保存有琳琅满目的金银制品。这真是一桩了不起的汗马功劳和一笔十分得意的外快!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的口袋都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的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口箱子。之后,他们才双双手拉着手荣归欧洲。”雨果用如此诙谐的口吻向人们传达了他对英法联军罪行的不齿。显然,英法联军的军官与士兵也有这样的考虑,而他们的方法就是,火烧圆明园,不留下一点证据。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惊”,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战俘,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园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象征着不祥的黑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犯下了滔天罪行的英法联军,为了掩人耳目,贴出了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诈和暴行以后,都不能逃脱责任和惩罚;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只有清帝国政府应该对此负责,与暴行无关的百姓不必担心受到伤害。”而当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就食言了。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导致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他们的哭喊声被圆明园中的噼噼啪啪的焚烧声所掩盖,足见当时的场景之惨烈。 圆明园陷入一片火海的时候,额尔金得意忘行地宣称:“此举将使中国与欧洲惕然震惊,其效远非万里之外之人所能想象者”。在这种毫无人性的摧残之下,圆明园苟延残喘了3天,最后其绝大部分化为尘土。一座闻名天下的园林,一座无数艺术珍宝的宝库,一座极富价值的博物馆,在大火后,只剩下残垣断壁在进行无声的控诉。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布立赛曾说过:圆明园劫难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对于历史上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在这之后,圆明园又经历了八国联军的抢劫,军阀混战的炮火,日伪占领时的烧杀抢掠,能残留至今的只是其全盛时期的千万分之一了。面对着这深沉的废墟,余秋雨先生写道:走进一个著名的废墟,才一抬头,已是满目眼泪。这眼泪的成分非常复杂。是憎恨,是失落,又不完全是。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是啊,清廷一个半世纪的努力经营,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的灿烂文化,无数艺术与历史的珍宝,放到现在也会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美妙风景。圆明园,如今剩下的,只有这残垣断壁了。圆明园记录着民族的屈辱,无数中国甚至是外国的人民都对这种强盗行径表示唾弃,但同时,圆明园也给了沉睡的自我膨胀的中华民族以当头棒喝,人们醒悟过来了,封建的帝制已不足以跟上历史的发展趋势,中国人民必须要捍卫自己的尊严,要反抗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帝制。为了这个目标,一代代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圆明园,以及和圆明园遭遇类似的中国人民,无数的有识之士站了出来,奏响了民主共和的新篇章。

如今的圆明园,在废墟上开辟了一个遗址纪念公园,在断壁中行走,眼前浮现的依然是那个火光冲天的夜晚,但是心情也渐渐平静了。圆明园以他的毁灭,换来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如果帝国主义的铁蹄来的再晚一些,他们的科技在发展一些,说不定那时候不仅是圆明园,就连整个中华民族都不复存在了。直到现在,这座废墟仍警示人们勿忘国耻,要时刻保持着一种民族危机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圆明园曾经是皇家的财富彰显及权力象征,而现在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寄托。中华民族不会忘记历史,历史的屈辱痕迹不会使我们消沉,它将作为一种鞭策和激励,时刻提醒我们不可松懈,努力进取。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