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发布时间:2020-03-02 08:04:41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列车北上路线是由南部铁路线至青龙桥站,然后列车倒开由青龙桥站入隧道)。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

A.沿等高线 B.沿山脊线 C.沿山谷线 D.连接聚落 2.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3.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B.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C.别出心裁,吸引旅游客源 D.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内甲、乙两监测点地温包络线分布图(地温包络线由各深度的最冷月平均温度线与最热月平均温度线组成,形状犹如向上的“喇叭”),地温季节变化波动为零的深度被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记作ZA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形区可能为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青藏高原 D.四川盆地 5.推测乙监测点地表景观最有可能为 A.沼泽草甸 B.森林 C.草原 D.沙漠

6.研究表明ZAA(地温年变化深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影响因素中最弱的是 A.岩石岩性 B.地下水状况 C.人类活动 D.地表下垫面状况

下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8.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光照

9.10.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积温的年际波动 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 D.市场需求的变化

11.12.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棉花价格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D.土壤盐碱化加剧

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3.有关该地区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快 B.③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 C.④时当地人口数量达最小值 D.⑤时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大 14.④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变化 B.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迁入量减小 C.经济落后,大量人才外流 D.留守儿童问题使父母返乡务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塞内加尔地处非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7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为主;渔业是塞内加尔主要创汇产业之一。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巴克尔以下的河谷地带是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也是主要的种植业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水系示意图。

(1)概括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说明塞内加尔河巴克尔以下河段径流量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塞内加尔西北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无花果在我国为小众水果,以塔里木盆地西缘阿图什地区品质最优。无花果为灌木,高3-10米,形态优雅。植株喜暖湿、喜光、不耐寒、较耐干旱,鲜果保鲜期极短。四川盆地中部威远县无花果种植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以个体经营为主,产业发展缓慢。2012年开始,该县推行农业“BOT”模式,即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统一经营,实现“生产一销售”一体化,租期满后再将土地和农作物移交给农户,采用该模式后威远无花果产业增长迅速,已成为该县特色产业。下图为威远区域图。

(1)和阿图什相比,说明威远种植无花果有利气候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 (2)分析农业“BOT”模式对加快威远无花果产业发展的作用。 (3)威远在长期发展无花果产业过程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措施:在坡地上种植无花果套种特色林下速生经济作物(高低搭配);种植无花果的同时进行生猪饲养(农牧结合)。说出这些农业措施的主要效益。 17.17.【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2017年8月8日我国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所在的九寨沟是我国知名的AAAAA级旅游景区,而这时正值旅游高峰,对九寨沟乃至阿坝的旅游产业带来了影响。

简述地震对当地旅游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18.18.【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水源补给地,祁连山近年来由于开矿,过度开发水资源等掠夺性开发,使得祁连山难以负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采矿区修建的道路,建在高山陡坡上,没有严格按照生态脆弱区的道路工程修建,并未尽可能减少毁坏原生植被,也未采用修复原生土层和植被措施。虽然该区域内矿点目前处于停止开采状态,但是过去的探矿、采矿、运输、抛废等过程,已引起植被剥离及采矿废石堆放。 简述祁连山采矿业对河西走廊水资源造成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D 【来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解析】

1.本题考查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获取信心的能力。等高线向低处凸出部位为山脊线,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部位为山谷。读图可知,长城走向大致沿着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的部位,为山脊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2.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可视问题。读图可知,丙地较四周地区海拔高,视线开阔,且距离“八达岭关城”较近,眺望“八达岭关城”时不受其他障碍物阻挡,能够眺望到。甲与“八达岭关城”之间有山峰阻挡,乙海拔较低,并且和“八达岭关城”之间有山脊阻挡,丁与“八达岭关城”海拔相当,但是中间也有山脊阻挡,因此眺望不到“八达岭关城”。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本题考查交通布局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由图示可知,“人”字铁路沿着山谷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虽然距离增加了但是降低了坡度,因此A、B错误;修建“人”字型铁路线目的让机车或列车能以较短的铁路距离和时间在变换轨道后反向前行。解决了火车掉头难的问题,便于停靠车站,是针对特殊地形特点设计的线路方案,并不是为了吸引客源,C错误。本题中“人”字铁路要连接的两点是“人”字的撇捺的两个点,可以不穿凿山洞,绕过山岭,节省成本,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

等高线地形图通视问题:比较准确的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更为直观。但是对于选择题来说,画出两点之间的剖面线,通过分析等高线地形图,观察若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在地形剖面线的立体解读中,应该注意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便于快速准确的解决问题。 4.C 5.A 6.C 【来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解析】

4.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因此地温影响气温。读甲、乙两监测点地温包络线分布图可知,该地整体地温较低,可以反映出当地的近地面气温情况。地温包络线右侧为夏季地温线,0℃以下的底层应该是永久冻土层,深度大约两米,埋藏较浅,应该位于寒带或高海拔地区。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东北平原位于中温带,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因此正确答案是C。

5.根据乙监测点的地温包络线可知该地的地温全年低于0℃,年较差较小,最有可能发育的地表景观是沼泽草甸。正确答案是A。

6.地表增温的热源是太阳辐射,地表增温后,可以向下传递热量。地温季节变化波动为零的深度被称为地温年变化深度(记作ZAA),地温季节变化越小ZAA深度就越小。 岩石岩性和地下水状况影响热传导,地表下垫面状况影响接受太阳辐射的情况。对ZAA影响较弱的是人类活动。正确答案是C。 【点睛】

熟悉中国的热量带分布。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其中分为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中温带(东北,内蒙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滇的南部,雷州半岛,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气候。可以结合中国地图得到某一区域所属的热量带,帮助解决相应问题。

7.8.B 9.10.D 11.12.C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棉花对热量条件要求高,新疆南部是暖温带,热量充足。北部是中温带,热量条件较差。北部的地形在西侧有缺口,水源条件优于南部。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区域内农业类型,主要是灌溉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会导致耗水结构变化。 7.8.棉花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新疆北部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B错。棉花是耐作物,地形、水源、光照不是主要限制因素,A、C、D错。

9.10.决定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主导因素是市场,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D对。积温的年际波动变化不大,A错。生态退耕的需要、灌溉技术的改良不影响播种面积比例,B、C错。

11.12.新疆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是引水灌溉。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农业耗水结构改变,C对。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总产量可能上升,A错。棉花价格受市场需求影响,不一定下降,B错。合理用水,不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D错。

13.B 14.A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淮南第一中学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13.读图分析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主要看斜率。②时的斜率大于①位置,①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速度比②时慢。A错误;③时人口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正确;④时期人口迁移率大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说明该地人口数量为增加的状况,人口数量不是最小值,C错误;⑤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0,说明人口出生率较低,青少年人口比例较小,D错误。故答案选B项。 14.读图分析可知,④时期人口出生率为负值,说明该地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进而说明,该地经济发达,劳动力短缺,需要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因此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外迁,导致该地就业机会减少,人口迁入减少,故答案选A项。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15.(l)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 形成原因:图示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从南到北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变短,受东北信风带控制时间变长,降水量减少。 (2)变化特点: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原因:降水量减少,河水补给少;无支流汇入;气温高,河水蒸发旺盛;流经沙漠地区,河水下渗量大;河谷地带人口稠密且是主要的种植业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沿岸有上升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塞内加尔河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饵料。 【来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从大气环流分析。该区域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形成原因:图示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从南到北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变短,受东北信风带控制时间变长,降水量减少。

(2)塞内加尔河流经巴克尔后径流量的变化特点: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原因:降水量减少,支流汇入少,河水补给少;气温高,河水蒸发旺盛;流经草原(沙漠)地区,河水下渗量大;河谷地带人口稠密且是主要的种植业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3)塞内加尔西北部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从形成鱼类丰富的饵料方面去分析。该区域沿海吹离岸风,沿岸有上升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塞内加尔河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饵料。

16.(l)和阿图什相比,威远降水丰富,气候湿润;纬度较低,冬季气温高;位于盆地内部,受冷空气影响小,低温冻害少;劳动力丰富;靠近市场.(2)集中种植,利于规模化生产,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保证产品质量;生产-销售一体化便于建立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3)多种经营,经济效益突出;高低搭配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化肥施用,降低成本;减少土壤污染。 【来源】【全国百强校】重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农业生产的相关内容。重点考查的能力为材料分析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l)阿图什地处我国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威远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沛,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北侧山地阻挡冬季风南下受寒潮影响小。通过无花果的生长习性,灌木,植株喜暖湿、喜光、不耐寒、较耐干旱,鲜果保鲜期极短。结合阿图什和威远的气候可以分析出威远的有利气候优势。威远位于四川,阿图什位于新疆,对比省区特点可以分析威远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由题意可知,无花果为小众水果,市场需求量小,鲜果保鲜期极短不便于保存和运输,威远县无花果虽然种植历史悠久,但一直以来以个体经营为主,技术落后市场规模小,产业发展缓慢。“BOT”模式即农户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统一经营,实现“生产一销售”一体化,租期满后再将土地和农作物移交给农户。因此可以由企业集中土地种植无花果,实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有利于公司统一推广新技术和新品种,保证无花果品质。从无花果的生产管理、再到市场推广、销售、运输等都可以统一品牌运营,大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可以从农产品品质、农产品的深加工、品牌推广、储存和运输销售等方面考虑。如无花果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大广告宣传,打造知名品牌;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提高无花果品质;加大资金技术投入,提高无花果的保鲜期,防止运输损伤等措施。 【点睛】

本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农业生产的相关内容,要掌握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17.地震造成部分基础设施损坏;部分文物古迹及旅游资源损坏;灾后修复及重建会消耗大量资金;地震及其引起的次生灾害威胁游客的人身安全,造成游客的心理创伤;地震导致游客数量大减,使当地旅游收入减少;地震使旅游活动停止,造成大量旅游从业人员一定时期内失业,生活困难等。 【来源】【全国省级联考word】2018届高考全国名校高考模拟信息卷

(一)文综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地震是危害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对当地的旅游业对造成的巨大的冲击。可以从地震对旅游者、旅游设施、旅游资源、旅游从业人员、旅游经济以及灾害重建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来分析。

18.影响:河西走廊地区水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原因: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破坏冻土层,加快冰川融化;破土采矿,地表疏松,加快地表水渗透;采矿废石、废土、废渣等堆放,污染水质。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6-2017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地理试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采矿业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从对水量和水质的影响来分析。祁连山在采矿业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由于工程的实施,山体上的冻土层会受到破坏,从而加快冰川融化,淡水资源减少;同时由于破土采矿,从而导致地表疏松,加快地表水渗透,水资源流失加快;采矿过程中的废石、废土、废渣等堆放,会污染水质,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高阳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总结

届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届高三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安徽省池州市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届高三第十二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第八中学届高三后期适应性检测(二)文科综合

湖北省荆州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

山西祁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届10月月考地理试题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