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中学语文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0-03-02 01:47:3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中学语文教学法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2、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各们公共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教学的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这种对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与学道德、学历史、学社会、学自然浑然结合在一起的。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废除科举,兴新学,陆续将各种书塾改为学堂,学习西方的课堂教学制度,语文(国文、国语)才单独设科,成为中小学的一门课程。

5、古代学者们也总结出许多大体符合那个时代要求,符合汉语文教学规律的经验,如集中识字,广泛阅读,多读多背,熟读深思,多做多改等等。

6、在高等师范教育中,各学科也相应开设该学科的教学法课。

7、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学好这门课,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

8、中学语文教学又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运用诸多学科的成果,来解决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推动中学语文教学的进步

9、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是其重要的理论基础

10、中学语文课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心智活动的过程,心理科学就必然是中学语文教学法的重要的基础理论。

11、语文专业的理论和知识,与中学语文教学法联系更为密切。

12、语文教学是社会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活动。母语的学习,始终是在社会应用之中进行的。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的语言环境。

13、建国前定名为“语文课”

14、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

15、“语文”实际上指的是汉语文。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语,它融汇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汉族和个少数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

16、“语文”作为一个学科名称,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正式确定使用的。

17、中国历史上的语文教育,是综合在以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的混合型的教育之中。

18、在新式学堂中,这个学科曾被称为“词章”、“中国文学”或“中国文字”

19、梁启超(蔡元培)1906年前后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 20、“五四”运动以后,中小学说国语(普通话),读白话文,写白话文。在小学、初中设“国语”课,小学专教白话文,初中兼教白话文与文言。高中仍沿用“国文”,教文言文。

21、1949年叶圣陶确定“语文”这个学科名称。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22、培养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基本目标。

23、语文教材是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最重要的材料。

1

24、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它是学科教学之“纲”。

25、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指导性文件。

26、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

2、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3、国情的特点

4、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

27、教学大纲的内容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大纲的这种稳定性也只能是相对的,它还必须要考虑时代的适应性。

28、19世纪末,兴办新式学堂。在1902年制定的《钦定中学堂章程》和1903年颁布的《钦定中学堂章程》中,(钦定“章程”定名为“词章”,奏定“章程”定名为“中国文学”)1923年6月将所拟订之《中小学各科课程纲要》刊物。

29、所谓“课程标准”,其完备的形式应该包括“为什么教”(宗旨或目的任务)、“教什么”(教学内容)、“怎样教”(教学原则和方法)、“最终达到怎样的程度”(标准)等四个方面。

30、1949年8月,叶圣陶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书编审委员会草拟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1955年以后,这种“空白”状态才告结束。

31、自新中国建立以后,“课程标准”和“课程纲要”等名称已停用,一律改称“教学大纲”;在50年代的后期,中学语文学科实行分科制,语文一科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科。

32、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

1、分体式框架

2、合体式框架

3、合体加附录式框架。

33、1986年4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颁布施行。

34、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组织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材料,它是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中介物,是对学生进行读、写、听、说全面训练的凭借物。

35、在30年代中期,开明书店出版了夏丐尊、叶圣陶编的《国文百八课》,一种综合组元法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国文百八课》中的108“课”,实际上就是108个单元。

36、教学原则是为了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根据教学规律确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法则。它反映一定前提下的客观教学规律,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准则。

37、17世纪时。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总结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优越性:有利于扩大教育对象,有利于加强教学的组织性,计划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的互相促进等等;局限性:主要是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扩展学习空间等。20世纪初,我国学校普遍推行了“班级授课制”。

38、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主要表现为“大语文教育”的“一体两翼”的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39、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

1、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

2、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

3、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

4、有较完善的非智力素质。

40、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的一种基本的学习活动,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智力技能。

2

41、对于中学生学习语文来说,其认识结构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思想、观点、方法-----这是影响阅读能力的根本性因素

2、知识、技能、习惯------这是影响阅读能力的基本因素

3、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这是影响阅读能力基本智力因素。

42、阅读教学的目的,简言之就是教学生学会阅读,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

43、阅读教学的一般目的:1丰富知识,提高认识,陶冶情操,造就品格。

2、发展智力,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44、阅读教学的过程,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对于教材(课文)的认读、理解的过程。

45、每一教学单元都是由四部分构成的,这四部分是:单元提示、课文若干篇(包括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作文训练、汉语基础知识和语文课相关的百科小知识。

46、单元教学的过程:

1、明确目标和教学计划2教读课

3、自读课,自读课是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为目的的课程,但也不排除教师的辅导。

4、总结和测试。

47、一篇课文的教学必须符合两个规律,一是“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的阅读规律,一是“预习-----听课------巩固、运用”的教学规律。

48、从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来说,都不能逾越以下五个环节:(1)认读(2)了解课文大意(3)对课文内容作种种划分,以达到深入理解(4)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和扩展(5)结合课文作练习、留作业。

49、中学阶段的阅读训练,主要是四种方式,即精读、略读、朗读和速读。其中精读是最基本的训练。

50、精读就是精细的读,反复读。精读就要认真地推敲词句,准确地理清文脉,抓住中心,领会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构思和主要表现方法。精读的目的在于把文章理解得精深、细致、达到“纤屑不遗”的程度。精读训练是其他几种阅读训练方式的基础。

51、精读训练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的词语、句段、篇章的能力,其基础、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积极而正确的理解能力。

52、略读就是对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

53、略读训练的要求,略读训练仍要以准确理解为前提,同时要求较多的阅读速度,这二者就构成了一定的阅读效率。

54、略读训练的内容

1、培养迅速捕捉关键词语的能力。

2、培养迅速抓住长句主干,理出复句层次的能力。

3、培养迅速摘抄出重点句、段的能力。

4、培养迅速而准确地概括的能力。概括全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中心思想,二是主要写作特点,三是对分散在全篇中相关内容作综合。

5、略读训练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

55、朗读在对书面语言达到一定的理解和感觉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并能表达得准确而连贯。

56、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首先,是培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其次,朗读对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也有重要作用。第三,学生通过认真的反复的朗读,就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思路、语言都化为自己。

57、培养朗读能力,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理解,二是表达技巧,二者之中,

3 理解又是关键。

58、朗读的表达技巧,主要是以下三种,

1、重音

2、停、连

3、语气

59、速读技能的训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变读书为看书,养成默读习惯。

2、努力扩大视觉广度。3努力减少回视。

4、培养变速阅读的习惯。读物不同,阅读目的不同,要求就不同。

60、记叙文的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理清记叙顺序

2、从分析材料入手,掌握中心思想

3、分析记叙文的结构

4、分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6

1、说明文教学: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性质和说明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说明顺序,理清文章脉络

3、分析说明的方法

4、分析说明文的表达方式 6

2、议论文教学:

1、根据文章题目或议论文结构的特点

2、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

3、分析论据

4、分析论证方法

5、分析议论文的表达方式。

63、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来完成。心智技能又分为一般和专门的。专门的心智技能是在某种专门的心智活动中形成起来和反映出来的。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技能就是一种专门的心智技能。

64、怎样才能尽快掌握教学技能呢?

1、学习关于阅读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

2、合理安排掌握技能的练习

3、注意及时反馈,以不断矫正和强化对某种教学技能的掌握。

65、什么是导入?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往往要从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出发,运用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并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内容上来。导入的运用是有其心理依据的。

66、导入的类型:

1、总结情况,检查预习

2、承上启下,建立联系

3、激疑设问,启发思考4渲染气氛,调动情感

5、变换刺激,引起兴趣 6

7、导入的结构:集中注意----引起动机-----建立联系

68、有哪些因素可以使学生的注意保持下去呢?(1)强度(2)变化(3)对比(4)重复(5)新奇

69、引起动机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1)鼓励(2)及时了解个人成绩(3)明确学习目标(4)获得成功的满足(5)共同讨论的影响(6)限时和竞争的影响

70、导入应注意的问题(1)导入的内容要精选(2)导入的语言要推敲(3)导入的时间要控制(导入所占时间要短,最多不能超过5分) 7

1、提问就是教师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的思考

72、教师运用语言的主要形式,就是提问。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就是提问的技能。提问是使学生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推动课堂教学前进的动力。 7

3、提问类型:

1、记忆型提问

2、了解型提问

3、理解型提问

4、运用型提问

5、评析型提问

74、提问结构: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三段:引入、介入和结束。

75、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呢?(1)提问的目的要明确,意图要清楚(2)提问要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紧扣文章思路(3)提问要有难有易,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解力(4)提问要注意问题排列的顺序(5)提问要斟酌语言

76、教师在运用提问技能时,有几个问题应予以注意:(1)对提问,教师应有充分准备(2)提问应有周密的计划(3)提问,应当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

4 间(4)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细心、慎重。

77、什么是结束?在一节课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全体学生或对本节课的结构、内容要点作小结,或对课文的结构、中心、写作方法作小结;有时还要以此为基础作延伸,对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教育;同时,还要安排练习,布置作业。

78、结束的类型(1)以小结为主的结束,目的是整理归纳,强化记忆(2)以作品评价为主的结束,目的是进行思想观点、方法的教育(3)以练习为主的结束(包括作业指导),目的在进一步落实教学重点,培养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

79、结束的结构:课堂结束阶段,大体有一个基本稳定的结构,即归纳小结-----鉴赏评价------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80、结束应注意的问题(1)要重视对知识的整理归纳(2)要注意安排学生活动(3)要控制好结束的时间

81、中学作文教学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语文学科内部的意义(2)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意义(3)在社会实用方面的意义 8

2、作文教学的任务:

1、完成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任务,贯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教材中规定的教学要求。

2、研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3、发挥作文教学多种功能,提高作文教学的社会效益。

83、作文教学要求:1循序渐进,反复训练,螺旋式提高。

2、与听、说、读相结合

3、同生活密切结合

4、严格训练、注重实践。

84、作文训练的内容:

1、积累材料的训练

2、砥砺思想的训练

3、写作技法的训练

4、文体写作的训练

5、写作常规的训练

6、写作速度的训练

7、作文育人的训练

85、积累材料的训练主要包括:

1、定向性积累材料的训练

2、随机性积累材料的训练。

86、砥砺思想的训练指的是作文训练中的思维训练,包括分析、综合、联想、探索等等的训练。

87、文体是约定俗成的各类文章的表达体例、模式,写文章要有文体感。 8

8、记叙文体写作的关键(1)写清楚(2)写具体(3)写好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

89、说明文体的写作:(1)要抓住事物的特征(2)安排好说明的条理(3)表达得准确、科学

90、议论文体的写作(1)要指导学生学会立意(2)要指导学生学会阐述、证明自己的论点(3)要指导学生讲究些论证的艺术

91、作文教学中的常规训练,指的是指导学生进行立意审题、选材剪裁、构思谋篇、编写提纲、文面书写、标点运用、文章修改等方面的训练。

92、怎样训练学生写的快呢?首先,要指导学生练好写作的基本功。其次,要指导学生建立写作的材料仓库,丰富自己的知识。再次,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93、作文育人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1)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在作文训练中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高尚的审美情趣。(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感觉、知觉的敏锐准确,创造思维的新鲜活跃,情绪记忆的持久强烈,感

5 情积累的深厚丰富(3)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修养(4)培养学生优良文德文风(5)培养良好写作习惯

94、从运用语言表达的形式看,可以分为书面作文和口头作文;从命题的方式看,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95、口头作文是在一般说话训练的基础上锻炼学生构思成问的能力,它需要“成文”,需要“构思”,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书面作文互相促进。

96、训练口头作文的方式:(1)口述片断(2)扩展描述(3)讲述梗概(4)接续补充(5)口述全文

97、命题作文是由教师直接出示作文文题,规定题材体裁,规定思想内容和表象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命题作文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还是有一定的训练值的,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有助于落实教学大纲和教材提出的训练目标,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批改,有利于密切配合读文教学。

98、命题作文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命题要注意整体设计

2、命题要有实用价值

3、要写好命题作文的提示语

4、命题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

99、供材料作文是教师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材料,让学生按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有供文字材料作文和供图片材料作文。

100、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断训练,又称小作文。是指为培养写作的某一种能力而进行的一些局部的、片断的练习。

10

1、自由作文是指那些不由教师出题目、给材料、设需要而由学生自主进行的作文练习。

10

2、自由作文的主要形式:日记,随笔,手抄报,自由拟题作文。

10

3、情境作文训练,就是教师有意创设一个可看见的“景”或一种可感受的“情”,让学生身处其中,观察、思考、想象、议论、触景生情或据情拟景,然后写成作文的一种作文训练方式。

10

4、作文教学过程,包括作文教学计划的制订、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和作文课后的辅助活动等。

10

5、作文指导是指教师依照作文教学的计划,出示作文题后,对学生进行审题、立意、取材、构思、修改方面的指导。 10

6、作文批改可遵循下列几个原则:(1)内容兼顾形式(2)多就少改(3)多改少批(4)多表扬少批评(5)因材施教

10

7、批的方式,有眉批和总批两种。眉批指写在作文旁端的批语。眉批的内容多属局部性的问题。总批指针对全作文的优缺点做总的评价和指出努力的方向,多属整体性的。

10

8、批语要事求是,要恰如其分,切忌褒贬失度,言过其实。批语要突出重点,要抓住学生习作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倾向。

10

9、作文评讲是继作文命题、作文评改后,针对全体学生作文的主要优点缺点,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而向全班进行总结性的评论讲述。

110、作文评讲可以采用的方式: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

1

11、听说读写的意义和作用: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说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有益于发展他们的智力,听说训练会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6 1

12、听话训练内容举要:

1、听话的态度(耐心、专注)

2、听话的能力(语音辨析的能力、听话的记忆能力、听话的理解能力、听话中的语感)

1

13、说话训练内容举要:

1、说话的态度(诚实、礼貌、积极性、主动性、自信心)说话的能力(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语音控制能力)

1

14、听说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1、朗读训练----听说训练的基础

2、语文课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课文复述,课堂谈话、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

3、课内听说训练与课外活动中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听说训练相联系

4、教师的示范和指导

5、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重视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

1

15、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汉语知识、文学知识、文体知识和读写听说知识。 1

16、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

1、增强语文知识教学的针对性,贯彻“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

2、紧密结合课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灵活运用语文基础知识

3、练习读写听说的实际,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1

17、“精要”就是教学要抓住重点,把各项知识中最关紧要的、切合实用的部分就是教给学生,力求做到精选内容,要言不烦。“好懂”就是要深入浅出讲授得法,是学生容易领会,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有用”是指知识教学切合初中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实际,训练内容有效地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要做到“精要、好懂、有用”,关键在于处理好知识的系统和教学的针对性二者之间的矛盾。

1

18、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语文课外活动从语文的学习规律、教学规律看,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必要的继续与补充,扩展与延伸,它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深化知识与提高能力。

2、语文课外活动从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个人才能专长的发展,以及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要看,它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

19、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

1、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特点

2、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互相配合的特点

3、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少受时间、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的特点。

120、中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

1、以指导阅读为主的课外活动

2、以指导写作为主的课外活动

3、以指导听说为主的课外活动

4、其他方面语文课外活动。 1

21、语文课外活动管理工作:

1、制订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2、培养骨干,健全组织。

1

22、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1内容健康丰富与形式生动活泼相结合的原则

2、寓教于乐,尊重自愿与积极指导、热情扶持相结合的原则

3、发现人才、发挥特长,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4、立足课内,利用课外,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1

23、考试的功能:

1、促进学习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是一种能够引起行为反映的刺激,适当的刺激,保持适当的心理压力包括竞争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如果刺激过大,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引起负面效应,使学生望而却步,产生厌倦情绪)

2、选择的功能(社会影响很大的选拔考试势必对教学起着“导向”作用)

3、反馈功能(考试的结果可以提供各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试题、试卷自身的评价)

1

24、考试的分类:1学业考试、水平考试、学能考试、诊断考试

2、标准参照考试和常模参照考试

3、难度考试和速度考试

4、个别考试、小规模考试和大

7 规模考试

1

25、学业考试又称成绩考试,属于昨天,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学年考试、会考都属于这一类。

1

26、水平考试又称选拔考试,属于今天,如:高考。

1

27、学能考试又称潜能考试,属于明天,如:语言的学能考试。

1

28、诊断性考试用以了解考生是否使用某种知识或者是否具有某种技能。 1

29、考试质量指标:

1、有效性,有效性在教育测量中称为“效度”,指考试是否真正能够测出要测量的内容,以及有效地程度。

2、可靠性,可靠性在教育测量学中称为“信度”。

3、鉴别力(区分度),鉴别力在教育测量学中称为“区分度”。

130、中学各文化学科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1、反映型(这类学科的对象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事物,并且把这类事物直接划分,组成学科系统)

2、抽象型学科(这类学科将客观世界的某一个方面抽象出来作为自己的对象)

3、技能型学科(这类学科着眼于操作能力的培养。

1

31、阅读测试的能力指标:

1、阅读的能力因素(1)感知(2)筛选(3)解释(4)综合、归纳(5)推导、联想

2、阅读能力的指标(1)复述性理解(2)解释性理解(3)评价性理解(4)创造性理解

1

32、作文考试的最大矛盾:

1、作文的平分误差

2、作文误差的原因分析(1)学生方面的原因(2)教师方面A思维定势B风格偏爱C第一印象D位置效应E光环效应F趋中倾向

1

33、作文评分量表的编制:

1、评分标准量表

2、评分参照量表

1

34、语文学科考试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1、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

2、处理好覆盖面和突出重点的关系

3、掌握好难度和区分度

1

35、教师向学生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以及学生向教师借以反馈的载体,统称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主要是指教师发出教学信息的载体)

1

36、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教科书、粉笔、黑板、挂图、标本、仪器等,我们称之为传统教学媒体。

1

37、依据现代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合理利用传统教学媒体,同时应积极引进现代教学媒体,使二者恰当结合,相辅相成,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反馈调节,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这就是多媒体教学。

1

38、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所谓整体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在相同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得好一些,多一些,快一些。换言之,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争取最好的效果。这就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端正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的问题。其次是调整教学内容的问题。第三要注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步改革。第四要注意检测方法的改革(无色反应卡)。

1

39、多媒体教学的理论依据:

1、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1)做的实验(2)观察的经验(3)抽象的经验

2、思维科学的理论

3、传播学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

140、无色反应卡是学生手中的一种表达工具,用以表达自己对答案的选择、判断、质疑等。

1

41、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2、各种媒体综合运用,有机结合

3、及时反馈、调控(1)教师要从各种渠道来收集学生的反馈

8 信息(2)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

4、师生积极参与活动(1)教师方面A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B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准备好软件C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做出正确判断,迅速采取调整措施。(2)学生方面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1

42、德、才、识、能,构成中学语文教师修养的基本内容。德指思想品德;才指语文专业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识,指教学见识,能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又创见;能,指教学能力与研究教学能力。

1

43、政治思想修养: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整个素质结构中的统帅。(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

1

44、道德情操修养:教师高尚的道德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起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1)热爱学生,献身语文教育(2)遵纪守法,情操高尚(3)团结协作,互相尊重

1

45、语文教师学业修养应包括三个方面,即:语文专业修养,教育专业修养和文化科学修养。

1

46、语文能力修养

1、语文教学能力(1)制订语文教学计划能力(2)钻研教材的能力(3)设计教学的能力(4)驾驭课堂的能力(5)处理作业的能力(6)组织语文课外活动的能力

2、语文教研能力(1)选题的能力(2)收集资料的能力(3)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能力

1

47、教学法的“法”有两层含义。一为方法论的含义,即我们对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第二层含义,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的方法、方式、技能与技巧。

1

48、怎样学好中学语文教学法?首先,应当运用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理论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其次,中学语文教学法课中所学的原理和方法,应当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应用。学习本课联系实际的第三重要途径是多多了解和研究自己的学生。

1

49、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语文是文化载体,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无微不至地表现人类文化成果,而且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 150、语文学科的特点:(1)语文学科的技能性和实践性。(2)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A从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的关系看:语言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它表达的内容---思想。B从语文课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内涵来看:语文饱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人文内容。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性,指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课的思想性溶在一起。(3)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A从学科外部关系看,每个学科都是用语文表达的。B从学科内部关系看,语文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综合的,核心是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个核心,德育、智育、美育的目标交织综合,互相促进,紧密联系。

1

51、语文学科的社会性与综合性,为语文教学提供了雄厚的基础,也提出了一系列课题。其一,我们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语文习得的基础。其二,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带来了丰富与灵活,但与教学目的要求明确集中构成矛盾。其三,要搞好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语文的联系与配合。

1

52、确定学科教学目的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的教育法规

2、学科的内容和特点

3、社会需要

4、学生的年龄特征

9 1

53、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包括:

1、语文学科的任务及其重要性,语文学科以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形成必要的语文能力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2、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是依据学科教学的总任务来确定的,确定的方向主要有三:一是知识积累,二是能力形成,三是思想培养。

3、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规定教学内容,应是教学大纲的主体部分。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分课内和课外两个施教空间。在课内,主要教学内容是课文讲读、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三个方面;在课外,则是各种语文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4、语文学科的教学法提示 。 1

54、新编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

1、终端性鲜明,新编的大纲试用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体现这种“终端性”,一是在“教学目的”的表述方面,二是在“教学要求”的表述方面。

2、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任何学科的教学大纲都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新编大纲试用本,在向“素质教育”转轨方面倾注了必要的心力。一是把“思想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列入“教学要求”,二是把“能力训练”列入“教学内容”,三是对汉语基础知识作了某些调整,四是把“课外活动”列入“教学内容”。

3、注意导向性和灵活性的结合,新编大纲试用本力图在以下一些主要方面体现出它的导向作用:(1)强调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2)强调在语文能力训练中要重视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3)强调思路的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

4、除了导向性外,还应当注意灵活性,即注意给教材的编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以必要的、灵活处理的余地。

1

55、“语文教材”这个概念,考察其内涵,实际上有泛指、特指、专指之分。所谓“泛指”的语文教材外延就十分广泛。“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上师生使用的教材;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等,以及供教学用的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必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或审查。“专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在上述的语文教材系列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的语文教科书。

1

56、语文教材的功能特点:

1、智德启迪

2、语文历练

3、语言积累

4、知识扩展

1

57、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构成要素:

1、范文系统,范文是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主体部分。(1)示例作用(2)凭借作用

2、知识系统,“知识”主要指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听说方法的知识、语言知识(及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逻辑知识(即形式逻辑、辩证逻辑等思维科学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五个主要领域。

3、作业系统,作用:从消极方面说,是有助于教室检测教学效果和学生自测学习效果;从积极方面说,是有利于学生消化、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并通过实践形成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4、助读系统,助读材料就是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所做的简要提示。助读系统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文字,二是图表。

1

58、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结构类型:

1、分编型(1)两分法,即把教学内容分别编织成两套教科书,如:文言和白话分编,文学和汉语分编,阅读和写作分编(2)多分法;分编型的优点主要是眉目较清楚,序列较分明,系统性也较强;其局限性在于:一个教师使用多套教科书,想求得教学上的综合效应

10 和整体效应,比较困难。

2、合编型,所谓合编型,顾名思义,就是把语文教学的多方面的内容合编在一套教科书内。合编型教科书则往往统称为《语文》;合编型教科书的优点主要是一个教师使用一本教科书容易从整体上处理教学内容,取得较好的综合效应;其局限性往往在于系统性不容易体现,编得不好会显得眉目不清、头绪芜杂。

1

59、合编型教科书也有多种类型:

1、范文选编法,以精选的范文为主体

2、主次配合法,有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的,有以培养写作能力为主的

3、综合组元法。

160、用好教科书,教师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真本领,二是要有责任心, 16

1、用好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1、审慎选择,把握特点;(1)根据主观意趣来选择。首先是“意”,即教师自己对于语文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是“趣”,即教师个人在业务上的专长、兴趣爱好。(2)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客观条件主要是:社会条件和学生条件和学生条件,其中主要是学生条件。

2、总揽全局,点面统筹,教师在是用教科书的时候,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点和面的关系,使每一课教学内容、每一个教学步骤,都紧紧扣住教科书的编辑意图,做到与教科书编者的心灵相通。

3、依纲守本,用活教材。 16

2、把握教科书的特点,主要是指:

1、把握教科书总体结构的特点,

2、把握教科书的体例特点

3、把握教育教学任务在教科书中是如何体现、如何落实的。

16

3、怎样灵活使用教科书:

1、灵活处理教学程序,

2、对教学内容作必要补充、删减和修正。

16

4、中学语文教学原则是指导中学语文教学的原理、法则。包括: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

16

5、确定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的依据:这项原则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

1、语文思想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规律。

2、语文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统一的规律。

3、读、写、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

4、语文教学中德育、美育的渗透性。

16

6、如何贯彻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原则:

1、在语文教学中,自觉把德育、智育、美育联系在一起。

2、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循文求意,因意悟文。读解课文应抓住三个主要环节:感知性认读,理解性阅读和鉴赏性评析。

16

7、确定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的依据:智力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辨识、判断、想象、推理等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其核心是人的思维能力。

1、语言和思维密切联系,互相依存。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它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的发展促进思维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

2、语文训练和智力训练同步进行。从信息论角度看,语文的读、写、听、说训练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转换过程。

16

8、如何贯彻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1、丰富语言,促进智力发展。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积累更多的词汇、语汇,以形成更多的概念、判断。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结合课文教学,组织必要的专门的智力训练。

4、发展智力的各个组成因素。

5、培养非智力因素

11 16

9、确定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的依据:

1、读、听和写、说之间的关系。读、听为写、说能力的发展提高提供前提条件。写、说促进读、听的发展提高。2读、写与听、说之间的关系

3、社会的发展与听、说的作用

4、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与读、写的地位,语文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先听、说后读、写。

170、如何贯彻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

1、读、写、听、说合理安排,全面训练

2、把课文作为读、写、听、说训练的主要凭证

3、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4、寻找结合点,进行多项训练。

17

1、确定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的依据:

1、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2、语文的基础性和实践性的具体体现

17

2、如何贯彻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互相配合的原则:

1、语文课堂指导语文课外活动。

2、语文课外活动拓展语文课堂教学。

3、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

17

3、确定语文教学方法多样配合原则的依据:

1、教学方法的两重性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教学方法的受制约性。

17

4、如何贯彻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配合原则:

1、明确教学目标,任务

2、提出教学总体设想

3、划分教学过程、阶段

4、选择和配合教学方法

17

5、讲述法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传递大量信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不利于说和读训练。问答法容易引起注意,活跃思维,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有利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调整教学;不利于传授系统知识,不利于解决难度大的问题,不利于培养读、写能力。讨论法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风气,有利于培养听、说能力和思考能力,但教师不容易控制讨论的内容、速度和难易程度,不利于语文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时间较多。练习法有利于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但不利于传授新知识。

17

6、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与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1、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培养

2、语文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改革至为重要的课题

3、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4、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培养,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17

7、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的思想方法)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一般方法

3、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

4、在语文课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预习、听课、复习巩固、练习应用)

5、指导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

17

8、从三方面介绍阅读的方法:

1、从文章的构成要素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这是阅读的最基本的途径,最根本的方法,是一切阅读法的基础。

2、从读物的种类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成书的读物一般先要看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再看内容介绍、序、前言、跋、出版说明等。3从学习需要或阅读时的思维特点入手进行阅读的方法(1)浏览法,是一种大略地看,泛泛地读书方法(2)精读法(3)扩展阅读法是指围绕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某方面去“读更多的书”,以巩固和加深原有知识,取得新知识的一种读书方法(4)比较阅读法(5)出入阅读法是指先深入理解读物、领会主旨、产生共鸣,再回到阅读者立场上,对读物进行客观评价。(6)厚薄阅读法指阅读过程中,先用已有知识不断丰富读物内容,以求的全面深入理解,再抓住读物

12 内容的本质进行消化,以便系统掌握的阅读方法。(7)发现阅读法指的是在正确理解读物愿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读物中特定情境中所产生的新意义的一种读书方法。(8)查读法指的是运用工具解决疑难问题的一种助读方法。(9)速读法(10)猜读法指的是在阅读过程中用文中的和自己脑里的已知知识去推测文中的未知部分,从而理解文意的一种阅读方法。 17

9、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文教师本人要坚定地树立教是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并把它贯彻到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去

2、帮助学生树立重视掌握语文学法的观念和重视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观念

3、调动一切教学手段,在一切教学环节中指导学生如何学

4、指导学生总结自己的自学体会,交流学法学习的经验

5、教师本人要加强对方法学、学习法、语文学习法方面的学习

180、阅读活动本质:第一,阅读是吸收,是从书面言语中提取信息。第二,阅读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这种心智活动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活跃的、充满创造的。第三,阅读是一种智力技能。 18

1、阅读能力结构:阅读能力是综合性很强的能力。

1、认读能力,学生阅读,首先要通过对文字符号的认读,来了解它所包含的表面的直接的意义。认读是阅读的第一步。

2、理解能力,真正的阅读是从理解开始的,理解文章的词、句、段、篇。理解是阅读的核心。

3、鉴赏能力,鉴赏是阅读主体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审美感受

4、评价能力,评价能力是指文章的内容与形式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评价的基础是理解、鉴赏,因此评价能力离不开理解过程、鉴赏过程的一切心理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参考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法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法要点

中学语文教学法填空题

读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
《中学语文教学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