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清华学霸1

发布时间:2020-03-03 02:16:08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单科最低95“清华学霸”怎样炼成:控制自己

一张“最牛学习计划表”,让清华大学(招生办)的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红了。

在A4大小的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周一至周日各个时间段的学习生活安排:“复习大物”、“听CNN”、“完成作业”、“预习代数”等。被同学随手拍下并发布在人人网上后,几天的点击量和转发量过万。 有网友不禁发问:排得这么满,她们洗澡的时间在哪里?

一段在网络上疯传的姐妹俩申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的答辩视频,更使她们被封为“清华学霸”。在视频中,马冬晗的自我介绍让网友纷纷惊呼“太牛了”:三年学分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名,单科最低成绩95分,还成为精仪系历史上首任学生会女主席……

面对外界的议论,妹妹马冬昕说:“计划表只是工具而已,它能帮助我合理地安排时间,但并不是绝对有效。”姐姐马冬晗在一旁补充:“其实实施计划才是关键。要认真地学,带着兴趣学,才能享受学懂的........

过程。”

不上补习班的优秀学生

对于姐妹俩在大学里取得的成绩,马冬晗和马冬昕的父母表示并不诧异。“因为这两个孩子所具有的品格和毅力让她们有能力做到这些。”姐妹俩的母亲说,“她们从小就很有毅力,只要定下了目标,就会坚定不移地去努力。”

马冬晗和马冬昕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最开始只写简单的几句话,到初中时,每一篇日记都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就算春节时在前往奶奶家的火车上,也没有落下过。

初三的时候,两人还决定每天背一篇美文,这个习惯也一直坚持下来,即使是第二天要参加竞赛,头天晚上也仍然会背诵。

2011年清华百年校庆活动时,马冬晗给父母写了一封3页纸的信。在信里,她这样写道:“为什么我能在那么多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全国最好的学校?后来我总结了两个理由:一是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有坚韧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我想,这不是生来就有的,很多是靠着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人好奇,她们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

姐妹俩的父母曾经都是大学老师,后来一直在教育系统工作,对她们的教育也很有一套心得。在马冬昕的印象中,“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只让我们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就好,既不要求我们上补习班,也不会给我们施加学习上的压力。”

“补习班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只有踏踏实实地自己学,所有问题都自己解决,才能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母亲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除了学习习惯,父母也很重视孩子品德上的教育。“学习只是一种能力,优秀的品格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父母不支持她们上补习班,姐妹俩在上课时听得特别认真,不懂就问,生怕遗漏了知识点。久而久之,她们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一直都是班里的优秀学生。

因“迷茫”而制定计划表

“2008年,携手圆梦清华园。”这是刚进入高中时姐妹俩的约定,3年后,她们分别在物理竞赛和化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双双保送清华,姐姐马冬晗就读精仪系,妹妹马冬昕就读化学系。

作为清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对被保送入学的双胞胎姐妹,2011年年底,马冬晗、马冬昕分别以综合评分第1名和并列第2名的成绩获得清华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这是清华授予本科生的最高荣誉,每年只有5名本科生能够获此殊荣。

然而,马冬晗坦言,和大多数新生一样,刚进入大学的她也曾经历过学习上的迷茫期,她对自己的评价是“适应能力差”。

大一时的机械制图和微积分课程曾经困扰了她很久,“空间想象力很差,常常望着一黑板的板书不知所云。”马冬晗说:“那时就只好赶紧把笔记都一字不落地抄下来,即使上课听不懂也要紧跟着老师。” 大一上学期,马冬晗在全年级150人中考了第26名,一向“总是希望最好”的她受到了打击,为此感到压力很大,便不断探索好的学习方法。这时,妹妹马冬昕的学习法宝“周计划表”启发了她。

“周计划表”是马冬昕在《社会工作概论》课上学来的方法,老师建议大家通过计划表来平衡学习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一定要学会调整。”马冬昕说,她至今还记得老师上课时强调的话,“一方面不要被计划牵着鼻子走,另一方面不要让生活中的变化太多。”

有了计划表,姐妹俩把一周的时间合理分配下来,每天都要总结“计划完成情况”、“学习情况”、“社会工作”、“体育锻炼”、“生活状态”、“修养品行”等。表上还时常出现“高效、专注”、“积极、平和”、“多思、少言、必行”等自我激励的话语。

重新找到学习方法的马冬晗充满了斗志,“有压力就有动力,既然这学期做不好,那下学期一定要做好。”

每天早晨6点30分,姐妹俩就一起起床学习,晚上自习到10点30分教室关门,才收拾东西回宿舍休息。

这样一天天坚持下来,到了大二时,姐妹俩就完全跟上了老师的节奏,真正把进度把握在了自己手中,成绩跃居专业第一。

“大家都把„周计划表‟说得那么夸张,其实它对于我就像备忘录一样,只是工具而已。关键是一颗想要安排好时间的心。”对于马冬晗而言,计划表帮助自己提高了学习效率,才使得她适应了大学生活的节奏。

每当有学弟学妹请教关于制定计划表的方法时,马冬昕就会说:“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可行,每天完成一项就是对自己的鼓励,那种看上去就完成不了的计划只会造成打击。”

时至今日,姐妹俩一直保持着制作“周计划表”的习惯。

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顶着“学霸”的名头,马冬晗和马冬昕并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本科期间,她们俩都在班委会、学生会、团委等组织承担了一定的社会工作。姐姐马冬晗是精仪系学生会历史上第一位女主席,妹妹马冬昕还当选了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这些工作并没有影响她们的学习。马冬晗认为,学习不好会有很多种原因,但社会工作绝对不会成为理由。“当了学生会主席反而让我更有动力去学习,人在一定的压力下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正所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生活中不可能每天只处理一件事情,我们要学会均衡地分配时间。”

马冬昕也说:“好好学习的同时,也为集体出一份力,带领大家为一件事而共同努力,是个很快乐的过程。”

得益于合理的时间安排,姐妹俩还在课余加入了清华大学国旗仪仗队。每周一早上,她们都要5点30分起床,整理军容,准备出旗;每周日下午有3个小时的训练,最简单的军姿也要夹4张扑克牌保持身体笔直,正步踢腿一踢就是半个小时,每次训练完,“衬衣都能拧出水来”。

“辛苦但不痛苦”,姐妹俩很喜欢这个温暖有爱的集体:“我们来到这里不光是为了锻炼,更多的是为了奉献。我们心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升好旗!”

马冬晗和马冬昕一直把体育运动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学校和院系组织的中长跑、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等比赛中不乏她们的身影。

乒乓球算得上马冬晗和马冬昕的又一个“传说”。高中之前,她们俩从没摸过乒乓球,一次在电视上观看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就被乒乓球吸引住了,高中学习最繁忙的时间,她们却经常打乒乓球。上大学时,由于在各自的系队中都表现出色,2011年9月,姐妹俩入选了清华大学乒乓球队。然而,刚进校队时,她们也几乎场场被虐、满地捡球。“当时我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乒乓球!”对于她们而言,一旦下定决心,便会全力以赴。经过每周高强度的训练和课外的主动加练,如今她们的球技突飞猛进。

谈到如何平衡好学习和生活时,马冬晗说:“我不一定比别人聪明,但我比较会控制自己。人要培养意志力,学会管得住自己。正所谓„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个人鉴定:

我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现就读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8年,我因在第24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银牌,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精仪系。从进入清华园起,我的目标就是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做最优秀的自己,三年来,我不断努力,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全面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总结一下自己三年来的成长与收获。

(1)思想上积极进步,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校优秀共产党员

我是高中入党的,进入大学后,我思想要求进步,在各方面,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理论学习,在精仪系“党的理论知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积极参加支部建设,曾任党支部组织委员,支部被评为“清华大学先进党支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中表现出色,被评为优秀队员,并作为学生代表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三年共参加七次实践,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还加入了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无论学习和社工多么繁忙也坚持训练和出旗,和队友们一起圆满完成了多项国旗礼宾任务。

我还积极团结同学,处处起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同学,因此,在同学中有着很高的威信。我入选清华大学“饮水思源,服务社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八期,并在2009~2010学年度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清华大学本科生优秀共产党员。

(2)学习上勤奋刻苦,三年学分绩名列专业第一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在学习上,我给自己定下三个原则:

①计划做,则认真履行。每周我都会做详细的计划表,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认真履行,绝不拖沓,这直接保证了我的自习时间,为课程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②正在做,则聚精会神。因为高年级的社工和活动会占去较多的课余时间,我非常重视效率,三年来的每一节课都提前做好预习,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课间积极答疑。这个好习惯,让我在大三做系学生会主席的同时,也丝毫没有耽误学习。

③值得做,则全力以赴。我认为,学习上决不可有丝毫的敷衍,因此对待每一次作业、论文、课题研究,都以极端认真的态度去对待,长此以往对我的学术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坚持着这三个原则,我养成了勤奋严谨、踏实求学的作风,获得了三年学分绩专业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其中11门课程排名第1,2门课程获得满分,40%的课程分数在95分以上,60%的课程排名位列课程班级前10。在第六届清华大学新生机械创意大赛中,我们组设计的作品《智能书箱》获得一等奖。此外,我还获得第26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类A组)一等奖,校理论力学竞赛三等奖等。

(3)工作上倾情投入,曾任精仪系学生会主席,获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

服务同学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从大一开始,我就积极承担社会工作,如班委、实践支队长、系学生会组长、校学生会副部长等,以一颗热忱服务同学的心去倾情投入,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感、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我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同时,在2011年5月,我以近乎全票当选为精仪系第36届学生会主席,也是精仪系学生会历史上第一位女生主席。

在做学生会主席的一年里,我以“对外提升精仪系影响力,对内加强精仪人自豪感”为目标,成功地组织了学生节、马杯、一二九歌唱比赛等传统的文体活动,还根据同学们的实际需要,为新生发放免费系衫、设计出精仪吉祥物“手表娃娃”、制作《百年校庆行动指南》宣传册等等,真正做到了“来自同学,代表同学,服务同学”。

这学期,我又担任了精仪系团委副书记、一字班新生导引项目助理的工作,在新的岗位上继续为同学服务。

(4)文体活动积极参与,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我自幼爱好文学,高中期间就和双胞胎妹妹马冬昕一起出版了习作集《又是一年春风》。来到清华之后,在繁重的课程学习之余,我依然保持着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写作多篇诗歌发表在清华刊物上,在各种演讲比赛中获得佳绩,多次担任学生节晚会的主持人、表演诗朗诵,还参加拍摄清华学生原创电影《清青年华》等等。

响应清华“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锤炼心智。我参加过马杯多项体育比赛,还担任过女排、乒乓球两个系队的队长,认真带队训练,参加比赛。在2011年清华大学乒乓球单项赛中我获得女子单打并列第三名的好成绩,并入选校乒乓球队。

丰富的经历为大学生活增添几许优美与光亮,也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5)光学所推直博,科技报国梦想启航

在国庆60周年游行的时候,我和清华的同学们一起走在长安街上,高喊着:“科技发展,强我中华!”那时我就立下志愿,将来投身科研,用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

大四伊始,经过全面、冷静、客观的思考和分析,我选择了去精仪系光电工程研究所曾理江教授的实验室读直博。光学所严谨的学术态度、浓厚的科研氛围深深地吸引着我,在这里我找寻到了通往梦想的方向。虽然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跨专业需要补大量的课程,但是我心甘情愿,渴望通过努力,早一点接触工作环境,早一点进入科研状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

最后想说的是,我今天所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离不开我的班集体。我所在的精81班是一个温馨团结、积极进取的集体,曾获得2008~2009学年度、2009~2010学年度、2010~2011学年度校甲级团支部,2008~2009学年度、2009~2010学年度校优良学风班,2008~2009学年度校优秀党课小组,2009~2010学年度校先进党支部,2008~2009学年度校先进班集体等诸多荣誉。在集体中,同学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成长。精81永远是我最引以为傲的集体。

大学三年来,践行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追求着“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学校、院系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在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下,凭着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我在学习、社工、文体各个方面不断奋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成绩都已经过去了,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力争在新的环境中不断进步,迈上新的台阶。

清华学霸学习计划表

清华学霸[小编推荐]

清华学霸谈成功路

清华学霸给高中生的一封信

毕业季:清华学霸们的毕业感言

北大、清华学生学习方法精华,学霸炼成记!

学霸新闻稿

学霸总结

清华学霸超励志演讲:哪有天生学霸,一切都是厚积薄发

清华学霸双胞胎姐妹最牛的学习计划表

清华学霸1
《清华学霸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清华大学学霸 清华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