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奉化经验

发布时间:2020-03-03 05:17:35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奉化经验

之一:滕头村——发展绿色生态游建设和谐文明村

滕头村是浙东沿海的一个小村庄,区域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342户835人,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始终坚持以生态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从当初的“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的穷村,发展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获得70多项国家级荣誉的小康村,走出了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之路,实现了从“全球生态500佳”到“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再到世博会“全球唯一乡村案例”的跨越。2010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7.5亿元,人均纯收入2.8万元,接待游客153万人次,门票收入达3600万元,旅游经济综合收入1.6亿元。上海世博会上,滕头唱响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主题,被参观者冠以“城市化的现代乡村、梦想中的宜居家园”。

一、坚持生态立村,打下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保是滕头村不懈的追求,这也是滕头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基础。上世纪60年代,滕头人为了摆脱贫困拔穷根开始改土造田,化了长达15年的时间,把原先高低不平的丘岭挑成了整齐划一的成方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建设优美生态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村庄建设结合起来,改善人居环境。早在七十年代末,滕头人就启动了旧村改造、环境整治、新村建设的浩大工程,实现了“工业区、文教商业区和村民住宅区”的功能分隔。二十年前,又把环保写进村民公约,并成立了当时全国唯一的村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为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村里投入上亿元资金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拆除了农家柴灶统一改用液化气,实现了农居无烟村;遍植各类绿化树和草皮,饲养白鸽、野鸭等飞禽等。目前全村的绿化率达到67%,营造了“花香日丽四季春,碧水涟涟胜桃源”的江南田园美景。1993年,来自联合国的“全球生态500佳”唱响了滕头的生态美名,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考察学习。借助这一优势,滕头村于1998年开始搞起乡村旅游,成为全国最早开始卖门票的乡村之一。2001年,获得“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0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二、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发展精品高效农业

滕头村本身就是浙江省首批1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之一,也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总面积为3000亩。园区大部分为高效农业,如蔬瓜果种子种苗基地、植物组织培养中心、花卉苗木基地等,都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样版。科技、生态、效益——滕头农业始终走低碳之路,不断推广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产品基地、种子

种苗基地,农业技术日趋成熟,产品供不应求,得到了市场及外商的高度肯定,成为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和样板。生态温室以栽种珍奇植物品种和体现先进的种植方式为主题,拥有自动降温系统、自动遮阳系统、自动内遮荫、全自动灌溉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等十几项高科技功能,体现农业生产的智能科技化。同时,把高雅的园林艺术与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有机的融为一体。将军林,柑橘观赏林,婚育新风园、绿色长廊、乡村文化广场、盆景园等30多处景观,使诸多游客在观赏中领略到江南风韵的田园乐趣,感受到反朴归真、崇尚自然的生态特色。

三、与村庄建设相结合,建设美丽幸福乡村

近几年,在发展休闲农业的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景区和村庄融为一体。坚持农房改造景观化,对别墅区进行墙面改造,老住宅区增加马头墙,一幢幢赏心悦目的新潮别墅和古朴民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坚持基础设施标准化,把原有的水泥路改造成沥青路,污水处理实现雨污分流,电线地埋实现无杆化,拆除柴灶煤炉实现无烟村,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坚持配套设施现代化,在全村安装了全球通电子监控系统,村民家中全部安装有线电视终端,实现户户通光纤。始终坚持生态、环保、节能理念,新建了一个五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和两个三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均可实现循环用水。其中五星级生态旅游公厕年节水量达3500吨。应用了风光互补路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来发电,无论晴天阴天、还是台风灾害天气,一年四季,都能保证路灯供电。在建设过程中,按照集约建设用地的要求,通过拆旧建新、拆企入园等形式,用于旅游开发,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四、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提升发展水平

近年来,坚持整合各种资源,着力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以文化提升产业,把文化因子和产业因素注入乡村旅游中,紧紧围绕农俗文化做文章,在江南风情园陈列了脚踏、手拉、牛拉水车、吊桶等农家器具,展示江南的农耕文化;在石窗馆里,陈列着明清时期奉化一带石匠们雕刻的石窗,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婚育新风园里,一对对新人披红绸,坐花轿,抛绣球,生动地阐释了宁波十里红妆的特色婚俗。在百年老屋里,打年糕、拉姜糖、民间杂耍让游客了解了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在田园推出了农家乐、采摘游。滕头农产品主要有草莓、葡萄、黄花梨、小青瓜、水蜜桃、芋艿头等品种,通过农家乐旅游,这些农产品不仅销路不用愁,而且价格比市场上要高出许多,农户的收入大大增加。创办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开设“爱国主义、生态环保、军事国防、科学普及、劳动技能、拓展磨难”六项教育,已接待来自北京、上海、江西、杭州及香港、台湾等各地师生超

过200万人次,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村级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同时推出了新农村考察游,向来访嘉宾侧重介绍滕头村在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并请一些人士种树留念,年复一年,已经形成了“公仆林”、“将军林”、“院士林”、“民族林”、“巾帼林”等,成为滕头景区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五、加强管理营销,着力打响旅游品牌

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强化软件,加强管理和对外营销,打造滕头旅游的品牌。大力开展节庆游宣传,每年的春节、清明、“五•一”、“中秋”、“十•一”都是景区人气最旺的时候,策划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景区内涵,将这种氛围推到高潮。例如今年春节,就策划了“滕头乡村过大年,玉兔拜年乐翻天”主题活动,与广大游客欢度新春。开展特色游宣传,迎合游客心理,适时更新旅游项目,并推出美食节、动物节、嘉年华等特色旅游活动。特别是抓住了作为全球唯一入选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乡村机遇,做好了世博宣传文章。许多游客在参观滕头馆以后,特地来到滕头村实地看看。精选了100户农户用于世博接待,让游客亲身体验全球最美乡村的农家生活;开展众多世博相关活动,如学跳海宝舞、世博知识有奖问答、滕头海宝许愿游等等,让世博文化在滕头村发扬光大。同时,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开展员工上岗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实行月度考核,充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团队竞争力。景区还积极拓展旅游市场,着重开发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地区的旅游市场,2010年,直面签约旅行社615家,新增315家。

今后,滕头将围绕“打造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第一村”这一目标,继续挖掘滕头生态旅游品牌内涵,塑造鲜明特色,着力打造极品、特品和精品旅游项目,进一步把休闲农业推向深入发展。到2015年,把滕头打造成为宁波市民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华东生态旅游第一村,努力把滕头建设成为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第一村、世界生态公园和国际农村旅游的知名胜地。

之二:黄贤:小村就是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就是小村

黄贤森林公园位于奉化市东南沿海,距奉化市区35公里、宁波市区40公里、溪口风景区45公里,规划中的象山港大桥和沿海中线位于黄贤村前,交通条件良好。公园面积10000余亩,是一座开放式的公园,小村就是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就是小村。

黄贤森林公园自2005年启动景点建设,至今已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开发景点,分为黄贤湖、新农村和向阳海岸三大景区28个景点,包含山、水、海、田等齐全的自然风景资源,还有上林书院、商山桥、黄公坟等人文古迹,是一个集山川美景、滨海风情和人文古

迹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在这里,可以在森林中“深呼吸”,在大海里捕鱼捉虾,享受上洋海鲜的美味,在商山桥、黄公墓前怀念先贤。“游森林公园,看文明村落,住天然氧吧,品上洋海鲜”构成了景区旅游的主要内容。

在景点建设的同时,各类旅游相关设施不断跟进,在通往黄贤村的各交通道口安装了旅游指示牌,完善了景区内部的旅游标识牌。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黄贤森林公园不断推进软件建设工作,注册了旅游开发公司,聘请了2名旅游专业人才,招聘了40多名旅游从业人员,邀请专业部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和涉游人员。随着景区建设向纵深推进,黄贤森林公园不断自我加压,各类品牌创建同步进行,2009年,获得了省三星级旅游乡村等省级品牌两个,去年又成功创建浙江省旅游特色村。

为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黄贤森林公园不断推出各种营销策划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5月成功举办了森林公园开放仪式,吸引了2000多名游客。2009年7月举行了日全食观测活动,6000多名游客前来观测旅游。邀请艺术家走进黄贤采风创作,美国科罗拉多洲10名艺术家、宁波书画家、奉化作家等纷纷前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以宁波为主的自驾游客、旅行社团体游客纷至沓来,杭州等省内游客也开始进入。旅游综合辐射效应不断得以体现,带动了黄贤村相关产业的发展。黄贤村出现了快活林酒店、贤忠私家菜馆、商山餐厅等特色明显的农家饭店,黄贤宾馆、林家铺子、全位旅社等一批农家宾馆生意火爆。据统计,黄贤村共有旅游从业人员200多名,自2008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万多名,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以上。

之三:奉化水蜜桃:卖的不仅仅是桃子,还有桃花美景

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林家村村主任林茂华高兴地说,2010年前期水蜜桃产量减产,后期高温干旱,提高了水蜜桃的品质,味道特别甜,水蜜桃还卖上了好价钱,实现了减产反而增收。去年全村水蜜桃总收入突破600万元,比上年增收180万元。

位于剡江之滨的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林家村,是水蜜桃专业村,全村262户人家,有95%以上的农户种植桃子,总面积达2100多亩,桃子的收入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0%。

早在20年之前,林家村的桃子小、硬、酸,二两六钱重的桃子就可列入甲级桃。从1986年起,该村注重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为示范,积极应用和推广高品质栽培技术,做大做好科技兴桃文章,不断提升水蜜桃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他们从江苏、无锡引种新品种,让老品种更新换代。迄今,林家村的桃子品种有四十多种,以“湖景玉露”和“奉化玉露”为主。同时,大搞规模经营,采取集中统一规划,统一桃种,农民连片开发,在王家山形成千亩基地。最近几年,又投资400多万元,把王家山建设成为高产水蜜桃示范基地,并与市水蜜桃

研究所合作,引进无菌桃袋和反光膜等高新科技,进一步优化早、中、晚熟品种,已成为全市水蜜桃外型、品质最佳基地之一。桃农林海波依靠科技创新,创造了桃园亩产收入超万元的佳绩,已成为桃农中奉化惟一的省科技示范户。

林家村还尝试开发“桃花经济”。堪称为“天下第一桃园”的王家山桃花游,推出了人面桃花相映红服饰秀表演、桃花源里翰墨香耕人书法擂台赛、宁波市“春满桃园”摄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使赏花游客纷至沓来,今年共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有对来自加拿大的夫妇感慨地说:“我们赏过许多国家的桃花,这么壮观的场面,还是第一次看到。”同时,将“桃花经济”延伸,在水蜜桃上市季节,又推出了“滕头观光,林家摘桃”一日游。

富有特色的赏花经济和采摘游方式,给奉化1.3万户桃农带来“精品”生活。奉化桃农如今卖桃再不用出村叫卖,自有经销商、客户、游客上门购买。据估算,奉化5万亩水蜜桃,2010年尽管减产近一成,但是总产值增10%。半斤以上的水蜜桃每个卖到10元,四两至半斤的每个卖5元,成为有史以来最高卖价。

之四:尚田草莓:为农民铺出致富路

昨天上午,在尚田镇孙家前门畈的草莓大棚里,从宁波驱车前来采摘草莓的张女士等人一边摘一边吃,显得格外开心。“每天来这里摘草莓的游客有100多人。一到双休日,村办公楼门口、休闲公园内停满了自驾车,最多的一天接待了200多人。”孙家村草莓种植大户毛亿海高兴地说,“现在基本上不用到市场上去卖草莓了。”

红红火火的草莓采摘游景象,乐了游客,喜了莓农。尚田镇农技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尚田草莓上市季节比往年推迟了20多天。春节期间,第一代草莓采摘刚好进入旺季,种植户每天一早就来到大棚,年都是在大棚里过的。春节期间,尚田下王至冷西的甬临线两旁,停满各式车辆,忙得草莓种植户应接不暇。下王、孙家、方门、冷西、木吉岭等草莓专业村的优质大棚草莓基地里,更是出现了游人“爆棚”的景象。

在尚田镇龚原村,草莓种植大户舒永济和10多位员工正忙着接待远道而来的草莓采摘游客。去年,他投资上百万元成立了新原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奉化面积最大的大棚草莓种植基地。

“现在草莓进入了采摘旺季,一天上市量在500公斤左右。”舒永济说这几天,每天有客人从奉化市区、宁波市区、杭州等地赶来,一边采摘草莓,一边领略乡村自然风光。一亩草莓收入2至3万。

这几年,尚田镇1300多家农户种植了近万亩草莓。种植的大多是从日本引进的红宝石等系列品种,草莓果实饱满,肉甜汁多。这些草莓开展采摘游比传统种植每亩增效6000元。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芜湖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大调查(大连)

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典案例

望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况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台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报告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奉化经验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奉化经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