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甲午120年祭

发布时间:2020-03-02 16:44:50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甲午120年祭,中国梦之祭

——写在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际

1944年,郭沫若在延安写下了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深刻反思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军从鼎盛到败亡的短暂历史,总结了失败的惨痛教训,发人深省,毛泽东同志因此让全党学习这篇文章。1949年进京前,有感于李自成舜忽之间的失败,毛泽东同志称要上京赶考,说绝不做李自成,并给全党提出了牢记“两个务必”的要求。

今年是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也是中国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屡遭挫折的重要标志之年,我们回顾120年前那场战争,重拾那段远逝的历史,把民族的苦难拉近到今人面前,同样是要汲取失败的教训,永记铭志,扎扎实实探寻走好治国理政之路。不同的是,对甲申年的回顾,是对农民起义军愚昧落后、居功自傲、作风松驰的检讨,而没有从根本上反思探讨。因为即使李自成起义军克服了这些问题,挡住了满清入关,大顺朝廷君临天下,也是秦以后封建王朝如大明的另类延续,在本质上与清军入关建立满清王朝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无所谓胜、无所谓败。而对甲午战争的回顾,是对19世纪中叶大清洋务运动,前推至鸦片战争以来,世界列强入侵对中华民族冲击的审视,是对中华民族衰败中奋起再奋起顽强拼搏之纪念。

- 1降临,中国强国之路会不会再次中断,中华民族必须不忘危机,务实备战。

(二)痛祭落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历史反复昭示我们的真理。中华之落后,不唯技术之落后,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价值理念,从西方工业革命起,就愈显落后。这也是以前华夏文明有同化他族之自信,而鸦片战争起,却受西方影响愈来愈强之原因。先进同化落后,同样是历史昭示我们的真理。中华之落后,根本的是文化的落后,政治制度的落后,而引发全面的落后。19世纪中叶,中日两国现代化道路的不同选择,中国引进先进的器物而不改革体制,日本既引进先进的器物,又按照先进的理念,改革政治社会制度,优劣即判。时至今日,中国天国心态劣根未绝,务实精神差,不能正视自己,华夏社会存在道德危机,中华民族灵魂还没有建起新的精神家园,就丢了精神的故园,再有甲午战争之败,恐怕不仅是衰败,而是亡国,乃至亡天下。什么是亡天下?亡国,文化尚在、民族尚存,改朝换代而已。亡天下,则文化衰败,民族趋亡,种族渐失,我华夏五千年文明情何以堪!必须顺应历史潮流之大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先进制度,夯实强国之基,培育强国之民。否则,再有甲午,必败而致更长时间的沉沦!

(三)痛祭国虚,凝聚共识、励精图治

甲午海战前,中国GDP在世界上长期列第一位,直到战

- 3国,封建侵淫,民运骚扰,理性、担当之公民社会虽有一抹阳光,但路途唯艰。甲午之时,国无民,民亦无国,战争是皇帝贵族与日本的战争,与民何干。今日之时,社会道德危机,祼官外逃,精英移民,再有战事,谁来担当。天下兴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权贵可逃,精英可移,民何以逃?权益是争来的,不是有人能恩赐给你的,公民社会之建立,必须靠全体国民之努力,中华民族要不拒绝普遍共认的价值观念,不抛弃自己优秀的价值理念,也敢于剔除封建糟粕,才有可能把自己融入世界的潮流。中华民族之进步,必须有海纳百川之气度,壁立千仞之胸怀,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眼光构建自己民族灵魂的家园,方能成为世界强国。这期间,可能会有忍让、有苟且,但必须有坚韧、有自信,看着未来、谋着长远;必须要有玉碎之精神和气概,必须要有责任,有诚信,有自由、民主、平等、法治之追求;必须要尽快剔除官场文化对全民族的腐蚀,中华民族才有可能建立现代公民社会,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甲午之耻,才不会重演。否则,再有甲午,不仅是长期沉沦,可能是亡种亡族亡天下!

二、历史之鉴:甲午战败原因之思考

甲午战败,很多人分析过其原因,见仁见义,历史书直言落后与腐败,可谓一言中的。还有很多人分析过甲午战败对中国利大还是弊大,也是见仁见义。言利大于弊者,甲午使中国猛醒,但真醒了吗?醒了一时还是长醒奋起为狮?言弊大于利

- 5萌芽,却终不能成为参天之树的原因,由于这种保守和压制,工业革命不可能出现在我们的东方帝国,也注定了随着资本主义对全球市场的开拓,君主帝国败于先进西方列强,败于吸收了西方制度而自强的东方小国也就不足为怪。

2、君主专政,大权集于一人和朝廷,不可能产生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君主专权,在权力上讲究专治,任何敢于觊觎家天下权力之人必遭残酷之杀伐。时至今日,官场之权力争伐,仍有其影响,依靠群臣和地方官吏的治理也是受到猜忌和制约的,东厂、西厂的建立,锦衣卫的功用,都是要侦察和诛杀异己,依靠一个人的统治注定了互相掣肘,难以形成有效应对外界变化和临机处置意外事件的治国理政方式,这也是中华帝国对外拓展动力不足,不能醒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

3、君主专政,形成奴才与主子的君臣关系,依附主子的既得利益集团是社会变革的最大阻力。

甘心为奴的既得利益集团,依靠皇权而富贵荣华,维护其统治制度也成为其最大的利益所在。中国历史上改革的失败,无不在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少有的成功,也被秋后算账,改革者也常常不得善终,如商鞅、王安石。即使戊戌变法有皇帝的支持,面对强大的保守利益集团,最终也是曲尽人散,挽救清政府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六君子喋血,先进制度终难引进。

- 7国之短视和历史之罕见。

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国家意识难以产生,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更难形成多民族的民族国家,造成中国人有主无国的心态,战争是皇帝之间的事于人民无关,民国以前的中国,几千年从未形成爱国主义传统。历史教科书上的爱国诗人、爱国将领,是后人的冠名,其本质是中国传统的忠君诗人,忠君将领,如屈原、文天祥,是忠君的代表,是封建伦理不做二臣的产物。假使有民族国家之意识,政治者也敢于发动广大民众抗击外侮,以日本辽东攻势之末,清亡朝也定能反戈制敌,而不至于割地赔款,舍己之元气,培敌之强壮。

(三)政治腐败:以封建君臣依附伦理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封建官场文化盛行,是甲午战败基本原因

几千年之中国,由于专治的君臣民依附和各阶层集权,导致了不可能强国的官场文化潜规则。主要有:

1、交往趋炎附势、圆滑世故,名为官场智慧,实为官场毒瘤。

把寻找靠山,打通官场通道作为官场的大智慧,勤政爱民者非有特殊之才,仕途难以通达,国何以强?

2、理政瞻前顾后、左右逢源,看似政坛不倒翁,实是体制不作为之病相。

眼观六路、耳通八方,不以法制理政,而以能揣度上意为高,破章违规,以个人得失为考量,不以国家利害为分寸,国

- 9北洋水师之练兵,也正如是,单兵、单舰也许素质不错,但临阵对敌之法却未能细究,怎能不败?

5、遇常态之事、得过且过,推诿扯皮,确实奉公不力,实乃自保之共法。

前段时间在党校学习,听一同学讲一事,两个邻县,边界处发生火灾,一县领导带队扑救,发现风向刮向邻县,乃率队撤回。撤后,风向突变,其邻县领导也带队撤回,火势扑向先前撤回之县,而无人扑救。听到这个事,与年轻时看到古代县官在县界验尸故事如出一辙,而今竟确是现实,可见旧时官场表象现代依然如故。实际我们每人看看身边,此类事也实实在在经常发生,是中国官场从古至今普遍行事之法。其原因是责任不清、权责不明、不统一,上级赏识圆滑,对干实事者也许肯定但难有赏识之情,甚至推责委屈于实干者有关。

甲午之战,难有积极主动负责之官、之将,如有一二,如陆上初战,荣城湾反登陆之战,威海保卫战,日军即使成功,也必付惨重代价。

6、存公器私用、公恩私报之心,咋看名正言顺,实导致亲己远国。

用人用自己人,用身边人,中国官场古今莫有例外。李鸿章任用亲信负责平壤战事,大敌当前,不能选贤任能,本来看似应胜之战,却以失败而终,激发了日军斗志,一胜再胜。提拔一个人,上级总是想办法让别人知道是自己的关照,如不能

- 11家和企业家,日本能不强吗?因此,当年德国宰相俾斯麦预言了中日二十年后的胜败,对来访的李鸿章冷,对伊藤博文热。撒切尔夫人在晚年不相信中国崛起,因为中国没有凝聚人心的价值观。我们甘心吗?

(四)思想观念保守:落后的政治制度对思想的压制使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导致中国几千年来思想发展长期停滞,既没有建立起更先进的社会体系,又使中国人思想禁锢在二千年前,难有新的创造和生机,是甲午战败的重要原因

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造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之基。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南宋理学等等,使中国人缺少了争鸣,弱化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春秋以后,鲜活的思想火花几乎绝迹,中国人的内涵很难进一步深刻和广博。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虽对传承中国文化有积极的一面,但经过筛选的思想却少了多元性和生命力,又是另一类文化禁锢。当文化沦为单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文化自然丧失了发展的动力和空间,中国文化几千年沉寂就合乎历史的规律了,文化的落后,思想观念的保守也成为顺理成章的事。对甲午时的大清讲,其直接影响有三:

1、长期的天国心态,以我为尊,不思进取。

相对于日本明治天皇“布国威于四海”的励志铭,中华帝国以内控为第一要务,以当时生产力水平,靠君主专权来控制广袤之帝国,已达其能力极限,再有四方来朝的荣耀,只能以为

- 13能动,因此,清国的出洋考察重器物而拒制度,日本则重制度、重器物,并以制度为先,掀起全面改革之风,甲午战争,实则是两种不同改革方式的竞赛考场。回顾我们三十年的改革,面对各种思潮的影响,我们的当今改革怎么走、历史启迪我们深深思考。

(五)军队建设滞后:沉旧落后的制度和保守的思想观念,腐败的官场文化,导致军队建设新潮而不先进,是甲午战败的直接原因

北洋成师,新装备、新军队,留洋者掌之,世界瞩目,亚洲震惊,东邻恐慌。然则果真是领先之军队吗?战败的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1、没有始终领先的意识,海军建设贪洋求大,浅尝即止。 北洋成军之初,确实亚洲第一。但李鸿章之流看不到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给军事带来的变化,成军后,继续建设停滞不前。而日本则由危机而不懈备战,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连明治天皇都节约开支,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与清国挪用海军经费形成鲜明对比。甲午战前,日海军总体实力已超过北洋水师,尤其是在机动性、射速上则领先于北洋水师,并在黄海海战中充分发挥,成为决胜之关键因素。

2、战略指导频频失误,使战争行动始终处于被动。 首先,海军战略消极保守。大清帝国虽创建海军,但由于缺乏制海意识,海军不以夺取制海权为目标,而以“保和局”“威

- 15一是战略上不了解作战对手,导致战略误判。轻敌思想严重,对日军发动战争的决心缺乏清醒认识,看不到面临的战争危机,未做充分的战争准备,战争爆发则仓促应战。二是实战化训练不足,实战能力不强。对敌我双方采取何种战法未做过认真研究,实战时战法呆滞;平日训练弄虚作假,注重操演而忽视实战对抗训练,战时优势装备发挥不佳。这与当今我军何其相似,看作战单元好像不错,但一考察体系对抗能力,则大打折扣。三是忽视情报和保密工作,导致处处受制于敌。战前和战争中,日军“尽知我军情,先发以致我,致倭人着着领先”。而清军对日军行动基本不知,常常落“战争迷雾”之中,“处处落后”,难以形成正确的战争指导和作战部署。

5、作风不实不严,使战斗力难以有效发挥。

日军对清海军的轻视和敢与一战,与清军作风不实有密切关系,虽然看到来访的清舰炮管上晾挂衣物,才壮了敢战之胆已被史学家否定。但平壤之战战前,清军还开设鸦片烟馆,日军从荣城湾登陆,准备进攻威海时,有的将军还在嫖妓,却是事实。战争来临尚且如此,能不落败。北洋水师确实也曾勇于战斗,管带以上将领半数殉国,但到后期守港自保,而任日军攻击,却不能不让人叹息。威海攻防战中,北洋水师一鱼雷艇冒死突围而不是冒死一战,反观日军则是鱼雷艇冒死冲入北洋军港,冒死决战,两者战斗作风差异立现。

6、政治腐败引发军事腐败,重器私授,用人不当。

- 17代化的总体目标,可以说抓到了根本,抓住了一个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制度建设,尤其是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现代化,才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标志,是一切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前十年,我们很多经济、社会、政治问题的发生,归结到根本上,都与我们在改革发展中虽打着社会主义旗帜,但抛弃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没有走好社会主义道路有紧密关联。虽然,我们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经验不够的原因,但没有坚持好社会主义理念却是根本原因。因此,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着力打造基于自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普遍幸福的社会制度,决定着未来十年改革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未来四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社会的发展基础。在改革过程中,政策的制定、法规的出台、经济运行的规范,都要紧紧围绕上述理念来组织和实施,才能紧紧地把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才能实现。

(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塑造自由、平等、仁爱、诚信、责任、勤俭的价值观

由于历史上列强的侵略,历次政治运动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发展,中国人民丢失了精神的故园,又未找到新的精神家园,文化灵魂在流浪。构建民族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核心价值观念,成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和重要支撑。在这个问题上,十六大以来,党的三次代表大会都提出了

- 19话语方式,与前五者内涵相通,后三者当可代替前五者;又如“孝”道,在现代,孝顺的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内涵自然应有改变,孝不能再是过去的“父母在不远行”,应更多的是人伦亲情基础上的责任和爱等等。而具备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仁爱、诚信、责任,社会自然会去戾气,少矛盾冲突而趋和谐、多友爱。勤劳节俭,则是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优秀传统基因,几千年来弥补着国人创新之不足,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真正的最大红利。但经济建设中有违节俭现象太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危害中华民族之可持续发展,应当警醒国人切切谨记节俭之义理。所以,注重民族历史传统,重在仁爱、诚信、责任、勤俭四个方面。在实践中,要注重从学生起抓好中国历史,尤其要侧重中华文化史、文明史的教育,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耳濡目染于青年学子,中化文化才不致断裂。

三是关注民族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中国有56个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因此,在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时,应充分考虑到各民族各宗教的感受,应得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认同,这是一条基本原则。要从多种宗教、各个民族中凝聚共识,我感到求善、求和平、求解脱(赎罪求宽恕)是共同特点。而怎样才能做到求善求和平求解脱,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同信仰之间都按照仁爱、诚信、责任去做,是求善与求和平之途径,也是求解脱之道。

四是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当前世界上有数十个社会主

- 21等待人;个人层面是“平等”,国家和社会层面则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人机会均等;个人层面是仁爱,国家社会层面则要有实现共同共同富裕(不同阶层人们有不同标准)以达到共同幸福的措施办法;国家之“民主”,是为保障个人之自由、平等与权利;国家之自由建立在每个人自由之基础上,国家之富强,必以民族的勤奋劳作而实现。

上述

(一)、

(二)两个问题,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就是自由、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普遍幸福(共同富裕)。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就是自由、平等、仁爱、诚信、责任、勤俭。

(三)凝聚共识、共克艰难,建设团结、友爱、有责任、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主要标志有二。一是有责任。首先每个人对社会,对国家民族要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其次对家庭要有责任感;再次人与人交往要有责任感;这是建立诚信社会的基石。二是有独立思考能力。陈寅恪“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是世界各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的精神内涵,培育有独立思考能力之公民,是建立理性公民社会的必然要求,给人民以思考的自由,是产生灿烂思想火花的必由之路。春秋百家争鸣正是如此,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也是如此。但以中国之国情,百家争鸣引发思想论战,从而导致社会混乱的概率极大,因此,全体人民必须凝聚共识,争鸣而不失理性,论战而不致混乱,温和理性,谦卑而坚守原则,才能共同完成深化改革、建立现代社

- 2324 -

一周年祭

三周年祭

周年祭

甲午风云

甲午体会

甲午反思

甲午风云

甲午甲午观后感

甲午演讲稿

甲午风云

甲午120年祭
《甲午120年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甲午1祭 甲午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