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范文网 范文大全

百团大战1000字观后感(共)

发布时间:2020-03-03 11:07:02 来源:范文大全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手机版

篇1:百团大战 -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百团大战》就是为纪念这个而拍摄的。我是在我院组织的“红色电影展播月”活动上观看的。

《百团大战》不仅对中国抗日战场上的局势意义重大,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样意义重大,改变了整个抗日的格局。影片的目的是选择用电影的艺术手段,希望让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这段历史。我觉得这个思路是非常好的。

新拍的这部《百团大战》不论将领还是战士,老兵还是新兵,男性还是女性,人物魅力和神采皆来自活泼泼的真实感。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日本军官的野心和残忍。片中改变一味的突出我军如何英勇而日军如何腐败无能战斗力极其低下,这反招人反感也和历史上日军的战斗力不符,而是通过日军的战斗力基本与历史相符,战争场面极其惨烈我军伤亡也惨重来才衬托我军抗日的英勇的惨烈!同时几个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有温度。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于影响全国的整个抗日局势,克服国民党投降的危险,1940年8月20日至12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先后使用105个团约40万人的兵力,向华北敌占据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第二阶段: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9月22日至10月上旬)

第三阶段: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作战(10月6日至12月下旬),百团大战的发动,使日军的部署陷入混乱局面,敌痛感中共军队威胁极大,为稳定战局,巩固其在占领区的统治,日伪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坦克开路,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

片中最让我难忘的场面是梁山同志驾着火车和日军的装甲车相撞的画面,为了抢得轨道变轨的控制权,我军和日军展开了殊死的争夺战在那小小的不到两平米的站台上一个叠一个全是致死手都还伸向扳手的敌我双方战士的尸体,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惨烈!因为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

篇2: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在现代条件下,游击战争的形式当然不一定和以往完全相同。比如对中国来说,提高武器装备水平,力争打赢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很重要。但对于如何应付一场全面或局部的防御战争,也应该作到心中有数。在当前条件下,要打赢一场这样的防御战争,仍然离不开游击战。除了在战争初期必须坚持部分要点的守备以外,还必须组织比较正规的游击兵团,以部分野战军和守备、边防部队为骨干,由地方武装和民兵组成,编成相当于团、师甚至更大一些的单位,并建立能使之长期生存和独立作战的基地,以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游击战除了骚扰敌后方,打击敌交通线以外,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也是重要任务之一。在敌强我弱的基本情况没有改变以前,打小歼灭战无论对正面战场的主力还是对敌后战场的游击兵团来说,都是首选目标。据概算(70-80年代),我军要歼灭苏军一个摩步团,需集中5至6个步兵团的兵力和反坦克火力。

数计学院11级计算机

(二)班

学号:201111403237 姓名:褚纯清

篇3:闻《百团大战》有感 闻《百团大战》有感 a(主文)

夕阳西下,天边留下一抹残云。晚霞染遍了大片天空,鸟儿纷纷飞回巢里,乡村周围的一切显得十分安详。快过年了,我回到了我的家乡——广西,由于一路奔波疲惫,便独自一人静静地坐在自家门槛上,欣赏家乡那份独特的“诗情画意”。此时,一位邻家老爷爷走过,坐在了我的身旁。

他同我谈起了华北的优美风景和特产。不知不觉话题就扯到了1940年那场非比寻常的遭遇,我很快沉醉其中。

“诶,你听好嘞!这百团大战在我老家那儿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大规模战役。那场面相当激烈。当时啊,正太铁路是日本鬼子的运输主要路线,所以,我们八路军就在那里发起了进攻。先给那日本鬼子来个下马威!”“金桔”爷爷得意地说着,“因此,也叫做正太铁路服役。这百团大战呐,经历了五个多月,粉碎了日军所谓的“囚笼政策”。我还听说啊,我们的军队俘虏了日军4万多人,缴获许多兵器。

“什么是‘囚笼政策’?”

“这个啊,据说当时日军在华北建立了很多个据点呐、碉堡啊、铁路和公路。

我顿时恍然大悟,又好奇问道:“那当时带领八路军打仗的人是不是个很厉害的角色啊?”

“那是,他们就是朱德和彭德怀,说起他们呀,那可不得了。

“真是佩服佩服啊!那这次大战为何要叫‘百团大战’呢?”

“这可说来话长了!当时听说实际参战兵力大概有100多个团,因此,彭德怀就一手拍板,干脆把这场大战叫做‘百团大战’,明白了吗?”

他慢悠悠地说道:“应该打到十二月就结束了,打了差不多有四个月,说真的,这个百团大战可是抗战时期中国红军主动出击很大规模的一场战役,推迟日本鬼子南进的步伐,提高了咱们八路军的声望!”

残阳把我俩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我陶醉在美景中,也陶醉在爷爷的故事中。眺向远方,我看到了!看到了那沉睡百年的“东方雄狮”苏醒在世界的巅峰。现在的中国是靠那一位位英勇的烈士的鲜血换来的,他们不倒的信念支撑着中国迈向美好的未来。 b(辅文)

通过这次百团大战的了解,我知道了这次的战争不仅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的队伍还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次采访,我觉得从身边的人中了解历史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在长辈的口中探寻那中国发展的脚步,得知先烈们的非凡事迹。从他们的讲述中,我不会感到枯燥,反而很感兴趣,总的来说,他们就像在述说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就像身临其境一般。

篇4: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八路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当时,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大半个国土沦落敌手,投降派抬头,日军以铁路、公路为支柱,对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扫荡,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及“三光政策”,压缩八路军生存空间。中国已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难时刻,八路军总部果断决定发动战略进攻,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各部共一百零五个团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多次,共计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日军二百八十多人、伪军一万八千多人;破坏铁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二百五十八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观9.3阅兵、看《百团大战》,作为一个中国人,身为光荣的中国解放军的一员,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那是自豪,更是责任。

威胁,到妄图占我钓鱼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今天,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积贫积弱之民族;但是我们必须铭记,铭记先辈们的牺牲,铭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铭记无数先烈浴血奋战、穷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强的精神!饱经沧桑、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更加热爱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要凝聚中国力量,为了共同梦想努力奋斗。抗日战争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正是有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汇集起夺取抗战胜利的磅礴力量。

篇5: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1939年起出任华北日军总司令的多田骏主张所谓的“囚笼政策”,即以强化交通为手段,对晋冀豫根据地进行分割和封锁。刘伯承曾将之概括为“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在河北山西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战役发起第3天,八路军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撕碎了敌人的华北“囚笼”,打散了敌人的军事系统,在近50个县逼退了敌人。

在百团大战期间及刚结束的一段时间内,对此战的评价并无非议。八路军总司令部野战政治部于战后公布了战绩:在百团大战105天的过程中,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万余人。而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000人的代价。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场战役极大的影响了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牵制住了日本兵力,同时中国的大胆出手,也影响到其它国家开始勇于在东南亚战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强势出击,正面对战。

整部影片以激烈的战争场景为大背景,场面宏大,战火纷飞,令人窒息,而对战场上士兵个体的特写又真实而细腻,撼动人心。

百团大战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方面,阻止了蒋介石的对日妥协步伐。1940年7月18日,英日关于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在东京签字。英国为全力对付德国,继续推行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政策。外援基本断绝,令中国抗战举步维艰。百团大战爆发时,正值日蒋谈判7月23日备忘录达成,蒋介石和板垣征四郎首脑级会谈拟于8月间在长沙举行。中共当时虽然还不知道日蒋谈判的具体情形,但已感觉到蒋方对日日益妥协的立场。在百团大战所激发的全国抗日声浪和高潮中,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顿下来。

中国的蓬勃发展,企业的纷纷上市是不畏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是为建设美丽中国而能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

为什么我的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北方的夜晚来得沉寂,我点燃一根烟,心情慢慢平静,抬头看着测绘办公室的同事们还在埋头整理着资料,窗外的月光从1940年的华北平原一直照到这个少年的心上,我想起大学时我曾有一个梦想就是投身于祖国的高铁建设中,而现在我是京沈高铁项目的一名普通的测绘人,是我国万千工程建设者中的一员,我想我们每个人做好我们本职的工作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百团大战苦战3天3夜最终击败日军,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五彩缤纷,一定会神采飞扬,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日本在二战中给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各个被日本侵略、与日本交战的国家也

襁褓之中便被无情地夺去生命。自古以来就有“枪杆子底下出政权”,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我们有幸生活在文明社会,我们远离了硝烟炮火,我也深知,我们这样的生活都是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作为新一代社会的主人,没有理由不去热爱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家园,为我们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百团大战,亦作晋南游击战,是指在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国共产党率领八路军及当地民兵共约40万人发动以破袭战为主的对日战役,是共产党军队除了平型关战役外参与的唯一抗战战役,参与作战军队番号达一百零五个团,因此定名为百团大战(原正太战役)。战役所在地大约在山西省南部。作战背景在抗日根据地,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日本侵华的战略要地华北的发展日渐壮大,日本军队在1939年夏季,集中了分散在长城、华北、东北的部分军队,以铁路、公路等交通线为依托,对华北地区的抗日力量连续发动大规模扫荡,并在荒原挖沟筑堡试图阻碍抗日力量的进攻,实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的“囚笼政策”,借此控制并逐渐缩小抗日力量。但19

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百团大战经过八路军攻克娘子关百团大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9月10日)战役最早由8月20日晚8点开始的华北交通要道破袭战为序幕,当时正太铁路是日军获得山西煤炭资源的重要通道,也是对晋察冀边区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据点的主要分布区,同时井陉煤矿也在这条铁路上。因而正太铁路成为战役第一阶段的主要战场。作战初期兵力部署异常隐蔽,日军直至战斗打响才发觉中国军队的动向,日本方面将9个独立混编师投入战场。至9月下旬为止,正太铁路全线瘫痪,并破坏北宁铁路、平绥铁路、平汉铁路、津浦铁路,井陉煤矿亦遭破坏。并占领娘子关的部分地区。第二阶段(1940年9月20日—10月上旬)在第二阶段时期,延安地区、山东地区、安徽地区的八路军也投入作战,战斗对象是铁路交通线两侧的日本守军与被抗日根据地包围的日军据点,目的是巩固并扩大战果。日军也投入使用了战争公约所禁止的毒气与生物兵器展开反扑,战争也进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1940年10月6日—12月5日)日本军队开始将各地的机动兵力集结于华北地区,以“扫荡”为主要形式攻打抗日根据地,借以迫使八路军退出华北交通要道,八路军则分兵展开运动战和游击战、麻雀战(骚扰游击战术)进行反击,到1940年12月5日,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以八路军的胜利宣告结束。战役成果据共产党战报,八路军(包括当地民兵在内)共进行战斗1800多次,日军死伤20000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虏日军280多人、伪军18000多人(日方记载日军与皇协军死伤各约1千多人);破坏铁路900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258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战后这场战役的指挥官彭德怀最早并没有向中共延安总部通告,而是临时决定,违背了中央

所主张最低限度的游击战打法。这场战役将中共领导的敌后解放区(即日统区)的无产阶级革命部队暴露在日军的视线内,日军原本只在华北平原只留下少数兵力,此战促使日本调回约二十万的部队进行“扫荡”(伪政府协同治安肃正作战);日军展开扫荡后共产党全面大退却,化整为零,让国民政府收拾残局。百团大战期间虽然减少国民政府的压力,但解放区却遭到打击。日军为报复百团大战,于1941年至1943年实行所谓的“三光”政策,扫荡的结果共产党军队几乎全面撤出山西并调整回最低限度的游击战,回避交战,日军便将目标转向在太行山区(晋南)的国民党军队,并由此为基础发动一号作战(中国华北河南会战、华中湖南会战、华南广西会战作战距离2千公里,正规军团动员总数五十万),以消灭中国有生力量,一路由河南打到贵州,重庆国民政府险些瓦解。日方记载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率共产党军队对日军华北一带交通及生产区发动奇袭,同时破坏铁路、桥梁及通信设施池田龟市中尉排级分队(驻娘子关警备队) 第八混成旅团(旅团长水原义重少将)第三十四大队(驻井陉附近) 独立第四混成步兵旅团(旅团长片山省太郎中将〔驻阳泉)(第十五大队德江光中佐)、寿阳(第十四大队原田寅良中佐)、榆次(第十二大队)〕独立第九混成步兵旅团(旅团长池上贤吉少将)〔驻太原(第四十大队)、忻县(第三十九大队)〕独立第三混成旅团(察南南部) 独立第二混成旅团(北部同蒲路) 战争期间日军发动反击第一次反击战(1940年9月1日—9月18日第一期晋中作战)独立第九混成旅自太谷、榆次地区与独立第四混成旅由平定、和顺地区相互策应前进,至松塔镇附近,摧毁敌人后方设施,并扫荡周围潜伏之敌军。晋察冀边区肃清作战(1940年10月3-11月2日) 临时第101混成旅团(驻蒙军、第1军、第110师团、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第二次反击战 1940年9月23日—10月11日察南南境 10月11日-12月4日第二期晋中作战 10月13日-11月26日晋察冀边区根据日军战史上社镇撤退时战死44人、阳泉与盂县战死66人、榆社与辽宁战死80人、晋中地区战死71人负伤66名失踪2名、涞源地区战死133 人、插箭岭战死1人负伤1人、第二次反击战(察南南境失踪31名),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百团之战是游击的战略进攻,平汉铁路于8月25日恢复通车,同蒲路9月8日全线通车,石太路9月20日勉强可通车,井陉煤矿区机器修复仍可使用。中共内部评价有人认为百团大战是蒋介石决定发动皖南事变的决定性因素,打击日军并非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标,壮大无产阶级革命的队伍才是主要的任务,所以共产党抗日方针是以发展为优先。

战的评价却因历史的进程出现一定的出入。中共虽然对外一直对百团大战完全肯定,在内部彭德怀却一度受到毛泽东等人的批评。 1943年1月26日,邓小平指出:“百团大战中本区军事力量过于突出暴露,不仅自己伤亡很大,元气不易恢复。且警惕了敌人对我们的严重注意,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945年5月10日,刘伯承在中共“七大”发言说中指出:百团大战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团大战的打法,更不是运动战,尤其是阵地战这样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游击战争的打法。彭德怀之后检讨:1940年的百团大战??在政治上也是错误的。过早暴露了自己的力量,把日本军队主力从正面战场吸引过来,有利于国民党??这很明显是民族义愤模糊了阶级立场。 1959年庐山会议毛泽东:主动出击日军是帮了蒋介石。当时是共产党、国民党和日本人三国鼎立,我们就是要让国民党和日本人斗个你死我活,而我们从中发展壮大。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就变成爱蒋介石的国了。

篇6: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电影《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取得了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的辉煌战果,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影片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同时也成功塑造了指挥员彭德怀、左权的大义凛然,足智多谋的光辉形象。

篇7: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今天,国庆66周年的前一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抗日战争题材的影片《百团大战》,影片内容精彩毋庸置疑,战争场面气势磅礴,令人震撼。

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打响了第一枪,直到1940年12月15日,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这场战役打了大大小小上千场仗,实际上电影里只选取了三场大仗来表现,娘子关战役、西营坞战役和关家垴战役,这也是百团大战中最典型的战役,应验了一句名言“浓缩的都是精华”。 《百团大战》用了各种大场面描绘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让我们学生不禁感到当时中国的深深苦难。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无数的战士在掩护别人的时候牺牲了,战友们看到这些,更加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消灭敌人。

这场电影,我还发现我们的电影有进步了,一些场面特效都快赶上美国大片了,很有好莱坞的感觉。

五2班

李祎杨

篇8:百团大战观后感 观《百团大战》有感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晋察冀边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此片最值得称道的绝对是全篇不断的大场面,这部电影的战争体量应当说是国内战争片之最,影片气势恢宏的战争场面在令观众震撼的同时,也将战争的残酷、惨烈及对交战双方的伤害,全方位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全景战场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日机轰炸阵地的狠毒与毁灭性,短兵相接的激烈交锋,高地攻坚战的残酷惨烈,都淋漓尽致地全景展现。许多视角也是比较独特的,比如战场的广角度俯拍,比如从日机飞行员的视角观察投弹前的战场,将娘子关铁路道岔争夺战、关家垴攻坚战等具体战役将百团大战演绎得淋漓尽致。《百团大战》用了大篇幅的战火笔墨刻画了战争之残酷,战场之惨烈。战争之伤害,对于交战双方来说,实际上都是巨大的。杀人一万,自损八千。百团大战我军投入兵力高达105个团,40多万人,毙伤日伪军两万多人,但我们自己的伤亡也高达将近两万人。伤亡实际上是对等的,代价不可谓不惨烈。

了民族的荣誉,为了人性的尊严,我们也必须硬顶上。

影片在人物刻画上也是相当不错,将彭德怀、左权两位性格各异的将军演绎得鲜活生动。两位将军一文一武,一粗一细,一张一弛相互之间配合得相得益彰。剧中左权将军将自己的皮带赠与彭德怀将军的桥段,更是让观众体会到两位将军之间血浓于水的战友情。片中彭德怀、左权等指挥将领睿智果敢,日本军官的野心和残忍,改变了一味的突出我军如何英勇而日军如何腐败无能战斗力极其低下,这反招人反感也和历史上日军的战斗力不符,而是通过日军的战斗力基本与历史相符,战争场面极其惨烈,我军伤亡也惨重来衬托我军抗日的英勇的惨烈!同时几个富有人情味的小道具让人物形象更立体、有温度。

弹指挥手间、沧桑巨变。抗日战争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落后就要挨打,我为祖国所经历的那段历史痛心更被先烈们奋起反抗,浴血奋战的精神所折服,电影中彭德怀将军的豪情让我振奋,每一个士兵的不怕死的精神也敲打着我的内心,那段历史将永远被铭记,百团大战的精神也将传承下去,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居安思危,我们不能忘掉伤痛。让我们以先烈为榜样,齐心协力建设祖国,祖国的明天一定会五彩缤纷,一定会神采飞扬,一定会更加的繁荣昌盛,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篇9:《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间,观看了《百团大战》这场描述当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大破“囚笼”战术的史诗巨作让我感触颇多。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1000字

百团大战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

观百团大战有感1000字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

百团大战观后感500字

小学生《百团大战》观后感

感动中国观后感1000字(共)

感动中国观后感1000字(共)

百团大战电影观后感600字

百团大战1000字观后感(共)
《百团大战1000字观后感(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编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